(共64张PPT)
琵琶行
一曲传心声,天涯遇知己
第一课时
一、导入与目标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古今因为音乐编织出无数佳话。两千多年前,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一千多年前,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一曲《琵琶行》,让人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首千年乐音《琵琶行》。
学习目标:
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行”这种诗体特点
2.理解古典诗歌中序和诗的关系
3.掌握文字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请同学们打开《速查速记手册》,边读边圈画17页和18页,了解以下内容(5分钟):
白居易的相关知识
《琵琶行》的写作背景
歌行体的相关知识
二、自主学习
1、乐天知多少?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政治上,有“兼济天下”的思想,关心劳动人民的疾苦,写下以《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许多“讽喻诗”。
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认为诗歌应该反映人民疾苦,倡导“新乐府运动”。白居易的诗歌明白晓畅。著有《白氏长庆集》。
2、写作背景
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外族不断入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乱,民不聊生,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白居易早年避乱江南,接近人民,对政治的混乱、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
唐宪宗元和十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洲司马。
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有愤慨。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到江州的第二年就创作了这篇著名的长诗。
3、题 解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4、自读诗前小序,疏通文意。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
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
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
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
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
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年号 贬官 闲职 第二年 状语后置
曲调 歌女 曾经 向
技艺高超的乐师 托付 商人 于是 命人摆酒 畅快地 忧郁的样子
漂泊沦落 状语后置 京官贬黜往地方任职
宁静安适的样子 这 这天晚上 于是创作 七言诗 共
字 命名
翻译
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在湓浦口送客,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铿锵脆亮有京都流行的乐曲声调。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技艺高超的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姿色退尽,嫁给商人为妻。(我)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颜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到地方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创作一首七言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命名为《琵琶行》。
思考: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
(1)诗前小序,扼要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
(2)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
(3)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
(4)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本诗是一篇抒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5、反复诵读 感受音韵
(1)初读诗歌,读准并正确写出下列加点字注音:
湓浦(pén) 铮(zhēng) 贾人(gǔ) 徙(xǐ)
谪(zhé) 浔阳(xún) 荻花(dí) 管弦(xián)
六幺(yāo) 嘈(cáo) 舫(fǎng) 钿头(diàn)
敛容(liǎn) 虾蟆(há má) 教坊(fāng) 绡(xiāo)
篦(bì) 阑干(lán) 呕哑(ōu yā) 嘲哳(zhāo zhā)
(2)听音乐再读,感受音韵
诗歌共分5个自然段,每一段各写了什么内容?尝试说一下。
文本
三、合作学习
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先自己思考(3分钟)
小组讨论(5分钟)
第一部分——
江头送客闻琵琶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江上聆听琵琶曲
歌女听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伤谪意
重闻琵琶青衫湿
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整体感知,品读诗歌主体部分结构
诵读感知
四、拓展发散
★古代表示贬官的词语
(1)贬:降职并外放,如《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夕贬潮州路八千”。
(2)谪:贬官降职或流放,如《岳阳楼记》中“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3)放:放逐,如《屈原列传》中“(屈原) 是以见放”。
(4)左迁:贬官、降职,如本课中“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倡优
古代称音乐、舞蹈演员或杂技戏谑娱人的艺人为“倡优”倡指乐人;优指伎人。古本有别,后常合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疏通第一段和第二段的文意,能够熟读成诵
2、掌握并积累本段的文言现象
3、感受第二段 描写的音乐特点
4、探究第二段音乐描写的手法
第一部分——
江头送客闻琵琶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江上聆听琵琶曲
歌女听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伤谪意
重闻琵琶青衫湿
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整体感知,品读诗歌主体部分结构
诵读感知
一、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根据课下注释,试着翻译第一段(3分钟)
要求:不要看参考书,实在翻译不出来的词或句子用铅笔轻轻标记
二、合作学习
请同学们交流第一段中不理解的句子或词语(3分钟)
三分钟后找同学尝试翻译部分语句
第一段:江头送客闻琵琶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浔阳江::湓江流入长江的地方
江头:江边
荻:一种草本植物
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主人: 诗人自指
管弦:代指音乐
译文: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枫叶和荻花在秋凤中瑟瑟作响。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第一段:江头送客闻琵琶
第二段:江上聆听琵琶曲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一、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根据课下注释,试着翻译第二段(5分钟)
要求:不要看参考书,实在翻译不出来的词或句子用铅笔轻轻标记
二、合作学习
请同学们交流第二段中不理解的句子或词语(3分钟)
91.相
成语助记:相机行事 相濡以沫 形影相吊 吉人天相
(1)儿已薄禄相 容貌,相貌 《孔雀东南飞并序》
(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帮助,辅助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况于将相乎。宰相,丞相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4)形影相吊 互相 表示动作 李密《陈情表》
(5)及时相遣归 偏指一方 《孔雀东南飞并序》
(6)伯乐学相马 观察 王充《论衡》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出发,此指开船。
顺着(琵琶)声
低声询问
靠近(歌女的船),“相”,指代一方对另一方的关系,下面的“相”用法同。
才
还
将要回答,又有些迟疑
重新掌灯
这里指调弦校音
侧面描写
第二段:江上聆听琵琶曲
忽然听见江面传来阵阵琵琶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着声源轻声询问弹琵琶的是谁?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不语。
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用怀里抱着的琵琶半遮着脸面。
她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还没弹成曲调却先有了感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低头
弹奏
声音低沉
深长的情思
随手
连续
粗弦
声音沉重舒长
细弦
声音轻细急促
声音清脆圆润
鸟鸣婉转
花下
花丛
流畅
乐声梗塞不畅
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
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
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
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
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另外
深藏在心中
突然
撕裂丝绸
像银瓶
像铁骑
四弦同时同时发声
船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好像冰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声音暂歇却比有声更动人。
突然,琵琶之音陡然高昂,似银瓶炸裂,水浆奔迸;又像杀出一队铁骑,刀枪齐鸣。
一曲终了拨子从弦索中间划过,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
东面和西面的画舫和游船都静悄悄的,只看见江心之中映着的秋月泛着白光。
三、探究学习
1、第二段描写的音乐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变化
2、此文中,白居易对音乐的描绘可谓绝唱,请分析作者是怎样写的
以声 喻声
诗 句 音乐特点(旋律)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
粗重深沉
柔美细腻
圆润清脆
婉转流利
低沉抑郁
激越高亢
气势雄壮
戛然而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此文中,白居易对音乐的描绘可谓绝唱,请分析作者是怎么样写的。
一:大量运用比喻
二:叠词
三:叙议结合,曲中带情, 妙语点睛。
四:正面、侧面结合
四、拓展发散
一词多义:
转轴拨弦三两声:动词,转动
却坐促弦弦转急:副词:更加,越发
东船西舫悄无言 :动词:说
自言本是京城女:名词:说话的声音
古今异义
铁剂突出刀枪鸣 古义:突然冲出 今义:鼓出来;超出一般水平
曲终收拨当心话 古义:中间 今义:小心,留神
词类活用:
浔阳江头夜送客:在夜里
9为
(1)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过秦论》 介词,读 wéi,译为“被”,表示被动
(2)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介词,读 wèi,译为“给,替”
《鸿门宴》
(3)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读wèi,译为“对,向”
《桃花源记》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介词,读wèi,表原因或目的,译为“因为”“由于”“为了
《鱼我所欲也》
(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语气助词,读wéi,用在句末,常与“何”“奚”等相配合表疑问或反诘
《鸿门宴》
(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 动词,读 wéi,“是”,表判断
(7)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廉颇蔺相如列传》 动词,读wéi,“做”“担任”
学习目标:
1、疏通第三段的文意,能够熟读成诵
2、掌握并积累本段的文言现象
3、探究琵琶女的形象特点
一、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根据课下注释,试着翻译第三段(3分钟)
要求:不要看参考书,实在翻译不出来的词或句子用铅笔轻轻标记
二、合作学习
请同学们交流第三段中不理解的句子或词语(3分钟)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há·ma)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 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xiāo)不知数。
钿(diàn)头银篦(bì)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第三段 歌女听诉身世苦
默默深思的样子
显出端庄的脸色
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
唐代歌姬专用的名字
地名: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在长安附近
富贵人家的子弟
古代对歌姬女子打赏用的锦帛
数量
泼翻了酒被玷污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她说她本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十三岁就已学会弹奏琵琶技艺,名字登记在教坊乐团的第一部里。
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京城的富贵子弟争着给我赏赐,每当一曲弹罢,不知要给多少彩绸。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第三段 歌女听诉身世苦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 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 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美好的岁月
随随便便
车马
重视,(意动)
轻视,(意动)
第三段 歌女听诉身世苦
再
岁月流逝
容貌衰老
年纪大了
去了以后
纵横错乱的样子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第三段
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教坊的兄弟参军去了,当家的阿姨也死了,暮去朝来我也年老色衰。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自己的年岁大了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商人只重营利,对离别看得很轻淡,上个月他到浮梁买茶办货去了。
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船纵横污损了粉颜。更深夜阑常常梦到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琵琶女是怎样一个形象?
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
三、探究学习
四、拓展发散
古今异义
老大嫁做商人妇 古义:年纪大了 今义:排行第一的人
墓去招来颜色故 古义:容貌 今义:视觉现象
去来江口守空船 古义:走了以后 今义:前去和回来
词类活用:
浔阳江头夜送客: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1、疏通第四段和第五段的文意,能够熟读成诵
2、探究“同是天涯沦落人”中“同”在哪里
一、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根据课下注释,试着翻译第四段和第五段(5分钟)
要求:不要看参考书,实在翻译不出来的词或句子用铅笔轻轻标记
二、合作学习
请同学们交流第四和第五段中不理解的句子或词语(5分钟)
第四段: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chóng)唧唧。
同是天涯 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zhé)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pén)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叹息
天边
流落
辞别,告别。
被贬迁移
一年到头
音乐声
同病相怜伤谪意
第四段: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我听了琵琶声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加歔欷。同样都是天涯沦落的可怜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便一直卧病。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也听不见管弦奏鸣。居住在湓江附近,低洼潮湿,院子周围,尽长些黄芦苦竹。
第四段: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huán)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ōu yā zhāo zhā)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那个地方
悲切的叫声
在春光明媚江边花开的早晨,或在秋高气爽月色皎洁的夜晚。
独自饮酒
忽然,一下子
替 写作
推辞,拒绝。
形容声音嘈杂难听
再
同病相怜伤谪意
第四段: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今晚上听了你用琵琶弹奏的乐曲,像听了天上的仙乐,耳朵也顿时清明。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第五段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受到感动
之前的
把琴弦拧紧
回到(原处)坐下
所有在座的人。
声音悲切
重新听乐的人
黑色单衣
重闻琵琶青衫湿
第五段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凄凄切切不似刚才奏过的单调,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
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江州司马的青衫已被泪水浸湿!
重闻琵琶青衫湿
诗人自诉身世表现在哪些方面?
(1) ①辞帝京 ②谪居卧病 ③地僻 ④环境恶劣
⑤孤独苦闷 ⑥无音乐
两人的境遇有什么相似点?
第四段:自叹谪居感慨多
①两人同由京城流落江州,都有天涯沦落之感;②两人都曾有过欢乐富足的生活,如今生活境遇一落千丈;③两人同居穷乡僻壤,举目无亲,知音难觅,倍感凄凉寂寞;④两人前程未卜,对未来都怀着深深的忧虑。
为什么说“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女
(主)
诗人
(宾)
艺压京城
艳盖群芳
位至谏官
名动京城
年老色衰
委身商人
谪居卧病
飘零天涯
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
直言敢谏却被贬的忠臣
共同点
盛
衰
情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
一枝一叶总关情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凄凉愁惨
“别时茫茫江浸月”
离愁别绪
“唯见江心秋月白”
寂静 ,烘托了音乐效果
“绕船明月江水寒”
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
“黄芦苦竹绕宅生”“杜鹃啼血猿哀鸣”
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琵 琶 行
明线 暗线
(歌女的身世)
(诗人的感受)
月夜弹琵琶
月夜听琵琶
凄凉话身世
感慨叹沦落
同 是 天 涯 沦 落 人, 相 逢 何 必 曾 相 识
更坐弹一曲
翻作《琵琶行》
满 座 重 闻 皆 掩 泣
明线(歌女的身世)— 从具体现象反映主题
暗线(诗人的感受) — 从事物本质揭示主题
读《琵琶行》有感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
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
寄语天涯沦落人,莫愁前路无知己。
四、拓展阅读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