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2 22:5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经典常谈》
READING BOOKS
To the world you may be one person, but to one person you may be the world.
名著阅读
目录
01 作者简介
02 阅读方法
03 主要内容
04 考点测验
PART ONE
01 作者简介
01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7年升入本科哲学系。在北大期间,朱自清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嗣后又参加北大学生为传播新思想而组织的平民教育讲演团。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代表作有《背影》《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
朱自清
01 作者简介
朱自清的散文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
二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第三,则是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文,《背影》《荷塘月色》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伴随一代又一代人喜怒哀乐。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朱自清
PART TWO
02 阅读方法
02 阅读方法
03
01
提纲挈领法
不求甚解法
任务导读法
02
02 阅读方法
《序》至《周易》
第一周
《史记》《汉书》至《诸子第十》
第四周
《尚书》至《三礼》
第二周
《春秋三传》至《战国策》
第三周
《辞赋第十一》至《文第十三》
第五周
PART THREE
03 主要内容
03 主要内容

《说文解字》第一
《周易》第二
《尚书》第三
《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
《春秋》三传第六(《国语》附)
“四书”第七
《战国策》第八
《史记》《汉书》第九
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目录
03 主要内容
《经典常谈》,十三篇文字,将我国数千年文化典籍的精粹娓娓道来;华夏儿女,濡染中华文化的生命底色,是传承民族文化根脉的百年大计;接受优秀文化熏陶,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是青少年的自觉追求!今天我们利用这节课,以《经典常谈》中介绍的四部经典,即《说文解字》、《诗经》、《周易》、《尚书》为面,以“姓氏“、“婚恋”、“修身”、“学习”四个词为点,交流初读阶段的所思所感,以便我们继续作深入阅读。
03 主要内容
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这仓颉据说有四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文字的作用太伟大了,太奇妙了,造字真是一件神圣的工作。但是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仓颉泄漏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 ——朱自清《经典常谈》
《说文解字》
03 主要内容
东汉和帝时,有个许慎,作了一部《说文解字》。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他都搜罗在他的书里,所以有九千字。 ……它保存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让后人可以溯源沿流,现在我们要认识商、周文字,探寻汉以来字体演变的轨迹,都得凭这部书。
——朱自清《经典常谈》
《说文解字》
03 主要内容
《说文解字》
姓,“人所生也。古之神聖母,感天而生子,故稱天子。从女,从生,生亦聲。”《春秋傳》曰:“天子因生以賜姓。”
03 主要内容
《说文解字》
氏,“巴蜀山名岸脅之旁箸欲落堕者曰氏,氏崩,聞數百里。象形,乀聲。凡氏之屬皆从氏。楊雄賦:響若氏隤”。
03 主要内容
《说文解字》
下面四个字是由象形字“人” 变化组合而成的会意字,请根据给出的古文字义,仿照“比”“化”两例,用七字句描述“从”“北”的形体结构和字义。
要求:形义描述合理;押韵;
比 (并列) 北 (相背)
从 (跟随) 化 (变化)
比:二人排齐向右站,亲密并列肩并肩
化:左人正立右倒画,人形颠倒表变化
03 主要内容
中华文字有系统性和趣味性,能极大提升我们现今的工作和学习。
《说文解字》——“姓氏”篇
03 主要内容
“不学礼,无以立,不学诗,无以言”,作为我国爱情文学源头的《诗经》,其中的爱情:自由大胆、坚贞执着、理智追求。
《诗经》中反映婚恋的诗歌共有70首左右,除了小雅部分的几首,绝大多数属于国风部分,占全部“风”诗的三分之一以上。
《关雎》,作为爱情诗放在《诗经》的首篇,许有将婚恋观视为人伦之始之意。
《诗经》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爱情婚姻生活的诗情画卷。
《诗经》——“婚恋”篇
03 主要内容
《诗经》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 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 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颈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 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
——朱自清《经典常谈》
03 主要内容
《诗经》
“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03 主要内容
国风·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经》
03 主要内容
《国风·卫风·氓》
《卫风·氓》是一首上古民间歌谣,以一个女子之口,率真地述说了其情变经历和深切体验,是一帧情爱画卷的鲜活写照,也为后人留下了当时风俗民情的宝贵资料。
这是一首短短的夹杂抒情的叙事诗,将一个情爱故事表现得真切自然。诗中女子情深意笃,爱得坦荡,爱得热烈。即便婚后之怨,也是用心专深的折射。真真好一个善解人意、勤劳聪慧、果敢率真、通情明义的鲜明形象。在婚前,她怀着对氓炽热的深情,勇敢地冲破了礼法的束缚,毅然和氓同居,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按理说,婚后的生活应该是和睦美好的。但事与愿违,她却被氓当牛马般使用,甚至被打被弃。原因就是当时妇女在社会上和家庭中都没有地位,而只是的丈夫的附庸。这种政治、经济的不平等决定了男女在婚姻关系上的不平等,使氓得以随心所欲地玩弄、虐待妇女而不受制裁,有抛弃妻子解除婚约的权利。"始乱终弃"四字,正可概括氓对女子的罪恶行为。因此她虽曾勇敢地冲破过封建的桎梏,但她的命运,终于同那些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压束下逆来顺受的妇女命运,很不幸地异途同归了。"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也,不可说也!"诗人满腔愤懑地控诉了这社会的不平,使这诗的思想意义更加深化。诗中女主人公的惨痛经历,可说是阶级社会中千千万万受压迫受损害的妇女命运的缩影,故能博得后世读者的共鸣。
03 主要内容
国风·郑风·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国风·王风·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诗经》
03 主要内容
《诗经》
国风·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03 主要内容
国风·周南·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诗经》
03 主要内容
《周易》
在人家门头上,在小孩的帽饰上,我们常见到八卦那种东西。八卦是圣物,放在门头上,放在帽饰里,是可以辟邪的。辟邪还只是它的小神通,它的大神通在能够因往知来,预言吉凶。算命的、看相的、卜课的,都用得着它。他们普通只用五行生克的道理就够了,但要详细推算,就得用阴阳和八卦的道理。……讲五行的经典,现在有《尚书·洪范》,讲八卦的便是《周易》。
——朱自清《经典常谈》
03 主要内容
《尚书》
《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所谓记言,其实也是记事,不过是一种特别的方式罢了。
《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汉人将它们编辑起来,改称《尚书》。“尚”,“上”也;《尚书》据说就是“上古帝王的书”。“书”上加一“尚”字,无疑的是表示着尊信的意味。
——朱自清《经典常谈》
03 主要内容
“修身”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尚书》
独学而无友,则孤。《礼记·学记》
“学习”
03 主要内容
《礼记》
许多人家的中堂里,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的大牌位。天地代表生命的本源。亲是祖先的意思,祖先是家族的本源。君师是政教的本源。人情不能忘本,所以供奉着这些。荀子只称这些为礼的三本;……儒家所称道的礼,包括政治制度、宗教仪式、社会风俗习惯等等,却都加以合理的说明。……“记”是儒家杂述礼制、礼制变迁的历史,或礼论之作;所述的礼制有实施的,也有理想的。又叫做《礼记》。
——朱自清《经典常谈》
03 主要内容
《礼记》
《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人说:“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年轻有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学一门丢一门,干一行弃一行,无论为学还是创业,都是最忌讳的。
——习总书记《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03 主要内容
《礼记》
传统不可割裂,薪火必须相传。在《经典常谈》这本书的引领下,我们对浩瀚艰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有了些许认识,但是这仅仅是开始,我们一直在路上!
最后,让我们一起重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学习的经典篇章,再次感悟从古至今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
03 主要内容
《劝学篇》节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PART FOUR
04 考点测验
04 考点测验
统一
文字的需要
象形、指事
会意、形声、转注 和假借
应用
简易


READING BOOKS
To the world you may be one person, but to one person you may b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