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修辞
一、知识讲解
词句是文章的基本建筑材料,要使文章有文采必须下功夫润饰词句。
1. 巧用比喻,生动形象
比喻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难怪著名作家秦牧会说:“精彩的比喻想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哪儿,哪儿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在作文中,善用比喻能让你的作文生动形象,满文生辉。例如:
妈妈的爱,像冬日里的一缕阳光,照得我浑身洋溢着温馨;爸爸的爱,深沉得犹如高山里的树木,让我从不受风吹雨打;我的爱,没有惊天动地,只犹如一缕清风拂过他们的身边。(山东淄博卷《进进出出,真爱无限》)
2. 善用拟人,添彩增辉
拟人句具有思想的跳跃性,既可以增强语言的绚丽色彩,鲜明地表达作者的喜怒爱憎情感,也可以激发读者的想像,对描写的事物产生鲜明深刻的印象,感受着作者的强烈情感。例如:
太阳收起了冬天的羞涩,毫不吝啬地洒下温情的阳光。“我要出来,我要出来!”豆子们欢欣地叫嚷着。(四川泸州卷《感悟绿色》)
3. 妙用排比,气势如虹
排比形式多种多样,它将有魅力的句子集中,节奏分明,便于叙事,长于抒情,无疑会使你的作文大为增色,是创造文章语言亮点的一种重要手段。请看这精彩片段:
希望在哪里?在于良好的开端。没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哪有俞伯牙常奏高山流水不断的希望?哪有凡高的向日葵展开花蕾的期盼?哪有贝多芬走向命运交响曲的希冀?(北京卷《开端》)
哪怕富士山的雪峰射亮了我的眼,哪怕恒河的涛声充满了我的耳朵,哪怕牛津的花香已渐渗我的心腑,哪怕纽约的摩天大楼让我亦步亦趋,哪怕悉尼歌剧院的灯光在我的心里闪烁……然而我爱,爱故乡的玛瑙河,爱祖国泰山的雄奇,爱秦王兵马俑不逝的强悍,爱蜿蜒几千年几万里的古长城……它们是我生命里的风景,我为我的祖国,由衷自豪!(广东湛江卷《祖国,使我自豪》)
4. 引用名句,画龙点睛
郭沫若说:“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如果我们能够自然的把久经岁月磨炼至今仍放出夺目光彩的古诗文名句镶嵌在作文当中,定能增加文章的思想的内涵和语言的文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请看下面两个优秀文段。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的,而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精彩的。岳飞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总结了自己的一生;曹操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抒发对生命的感慨;李清照以“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将相思的愁苦蕴于生命之中;苏轼钟情于“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激狂生命。其实,一缕阳光透入,你会发现一杯清水中也会折射出七色之光,何况是你的生命呢?去珍惜、品味吧,暴雨之后,你会发现,阳光下你的生命也很美丽,很精彩!(2005年《读者》第6期《乐观思维,精彩生命》)
寂寞是什么?我说,寂寞是屈大夫在“漫漫其修远兮”的路上“上下而求索”的身影;寂寞是鲁迅先生在“彷徨”中的思索,在“呐喊”中战斗的心灵伴侣;寂寞是我们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新社会中摸索前进的步伐。
寂寞到底是什么啊?寂寞是“将在不知道的时候独自远行”的勇气;寂寞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强;寂寞是真正的孤独者“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坦荡;寂寞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悠闲;寂寞是青年一代独享“书香轻拂沁心灵,诗行轻滑渗血液”的畅快;寂寞更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与高尚。(《散文选刊》2005年第1期《寂寞》)
这两段文字最明显的特征是运用了大量的古代名言入文,使文章主题突出,文采飞扬。在作文中,我们把精炼的名言警句引入自己的文章,同样能给自己的文章增色。下面介绍一些使用名句的方法:
1. 以名句为题,画龙点睛
巧妙地运用言简意赅的名句作为文章标题,能让自己的作文题目一枝独秀,获得读者的青睐。例如,以“少年心事当拿云”、“不畏浮云遮望眼”为题,远比以“谈志气”、“人要有远见”等题目更形象,更具韵味。2004年高考中福建考生写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引用《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对曹操的评价,高度概括,观点鲜明,并为全文内容的安排理出了清晰的思路,起到了纲目的作用。
2. 以名句开篇,先声夺人
《生命的色彩》开篇这样写道: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是李清照生命的颜色,灰暗、沉闷;“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是苏轼的生命的颜色,雄浑、超旷。那我的生命是什么颜色呢?
作者运用李清照、苏轼两位宋代词人笔下的名言开篇,形象而凝炼地告诉我们两种迥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名句虽短,却含蓄深沉,极具概括性,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启迪我们对自己要走的人生道路作出正确的选择。
3. 以名句过渡,巧妙衔接
例如,教材中的《琐忆》一文就是用鲁迅笔下的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作为纽带将全文25个自然段(包括鲁迅的7次谈话)有机地贯串起来,集中体现了鲁迅先生平易近人而又爱憎分明的人格,让读者感到形散而又神聚。
4. 用名句对比,突出中心
例如,《积极思维,快乐青春》中这样写道:
年轻的桃花总是灿烂的,年轻的日子总是不知忧愁的。年轻没有“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的伤感,也没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更没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无奈;有的是“有志者事竟成”的澎湃激情和“少年心事当拿云”的豪迈壮志。
文中运用了5句名言,将伤感、感慨、无奈的忧愁之情与澎湃激情、豪迈壮志的年轻之心进行正反对比,在对比中突出年轻人的心态特征。
5. 用名句议论,具体形象。
《我的世外桃源》引用名言,用议论的笔调表达自己对语文的喜爱之情时写到:
阅读语文,它使我有了“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感情;阅读语文,它使我有了“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信念;阅读语文,它使我有了“行贤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的做事准绳。
作者运用了3句名言,将“阅读语文”的作用(原本抽象的语言,诸如“丰富我的感情,陶冶我的情操”等等)具体化为古代先贤的崇高形象。
6. 用名句写景,境界优美。
散文《家乡的三月》,为了突出江南三月独特的魅力,作者在文中巧妙地引用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扬柳风”三个名句,江南莺飞草长的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准确地运用名句,借鉴名句的表达技巧,能更好的提高写作能力。恰到好处的引用古诗文名句入文,无论写作何种文体,都能发挥出多角度的立体的独特魅力,使引用者的文章锦上添花同时,尽显作者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学造诣。
二、经典片段
1.例句:
①小草被暴风雨袭倒,是对生存的责任使它重新昂首,面向朝阳;河鱼被远逐到海洋,是对后代的责任使它重新起程,游回故乡;云雾被狂风吹散,是对万物的责任使它重新聚集,洒下甘霖。(排比)
②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永不停息。淹没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拒绝杀害刘邦的大善;淹没了项羽拒绝听信众将良言的武断;淹没了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执著;淹没了项羽尸身被分割六份以邀功的悲壮,却给后人留下一段段悲壮英雄的绝唱。(排比)
③细细的春雨,就像一个文静的姑娘,总是以轻得不能再轻的脚步款款向你走来。悄悄地织着一幅如烟如雾的薄纱,将天地都笼了进去。(比喻)
④柳树早已脱去了她如泉如瀑、如伞如盖的绿色,用她的萧条继续感动着人们。原本绿色的稻田也换上了金黄色的盛装,向人们炫耀着自己的成果。金色的桂花傲立枝头,散发着甜香。菊花更是不会放过这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争先恐后为秋天的金色画卷添上明丽的几笔。(拟人)
⑤柳,实在应该为你鸣不平!一直以来,你就象征着轻薄或可怜。古人诗句中有“轻薄柳絮随风舞”,你是被人轻视的轻浮浅薄的形象;一代文豪苏东坡笔下的柳絮“似花还似非花……三分春色,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是可怜的形象。(引用)
2. 例文:
梦里花落知多少
最后一次看到同学们在教室里打打闹闹。也许年少时未曾失落,直到班长拿着口琴吹起《同桌的你》,淡淡的琴声盖过了撕心裂肺的不舍,忧伤如漫天风雪弥漫了整个春意融融的窗子。
刚入学,我们还是一些傻事做绝的孩子,为了去网吧从铁栏上翻下摔破了膝盖;为了见到心仪的男生在烈日下假装锻炼;为了告别父母无休止的唠叨,可以一个人跑到上海,找不到落脚的地方又跑回来。三年中,似乎没有什么欣喜若狂或痛彻心扉,却都是淡淡的丁香,开满了我途经的雨巷。
窗外依旧杨柳依依,但我再踏出这教室的门槛,却是正式地与三年初中生活做了诀别。此情不及东墙柳,春色年年依旧。那些流淌着的记忆,正如梦中炽烈开放着的樱花,繁盛却不真实。
我依然记得,脆弱的叶子在朋友的簇拥中独自提着疼痛的心情笑得春心荡漾;依然记得呆笨的黑马在运动会上获奖时那光鲜的样子;依然记得旋天道士在遥远的地方偷看叶子哭泣;依然记得柳絮神色不安地胳肢我说:“你都活着了,还有什么想不开的。”
但是一晃这些都从眼前流走,我不能像握住一片五瓣的丁香一样留住他们的欢笑,如果那些花儿在梦里早早凋谢,那么我宁愿长醉不愿醒,接着等待,下一次的花开。
我信念坚定地等待,希望再次见面时,叶子不再提着疼痛的心情傻笑,黑马不再为了一个解不开的题用脑袋敲墙,旋天道士不再唯唯诺诺地不敢表白。希望如火一样点亮我们所泅渡的大海,手里的幸福便不会再像梦中的樱花一般早早零落。
【阅读手记】
这篇文章深情地追忆了三年初中生活的点滴片段,流露出作者对三年生活即将消逝的不舍与留恋。选材真实,情感细腻。但最值得称道的还是文章的语言。文章起笔用淡淡的口琴声营造出诗意而伤感的画面。接着用排比句的形式把一幅幅多彩的画面端现在读者面前。文章多处巧妙的化用诗词,弥漫着文化的气息。
童年·枣·趣事
当我闻到枣子的清香,我的回忆就像一盏灯在黑暗中猛地点亮了,虽然只是四年前的事,但我的感觉就像几十年后的我在回忆现在的我一样,再提起,还忍俊不禁,哈哈大笑呢。
“呼!今天作业做好了,没事了,好无聊。”我无奈的对几个像泄了气的气球似的的伙伴说,她灵光一闪:“是啊是啊,要不我们去抓鱼。”“嗨,抓鱼还要弄一腿泥。”“那我们去捉知了。”“啊,除非你想一脸撞在树上,头上起个拳头似的大包。”我得意地看了一眼同伴,只见她眉头紧锁,好像就是要想出一个让我和她都觉得有趣的事情,她拍了一下手说:“哎,我们去爷爷家敲枣!”“就等你这句话了。”说走就走,我和她像快乐又调皮的小鸟一路上打打闹闹飞奔到了爷爷家。
“爷爷!爷爷!爷爷!”我们到了院子里就开始没完没了的吵嚷,麻雀似的唱着歌,歌词只有两个字——爷爷,“两个没大没小的小家伙,瞎吵吵什么。”我飞快的冲了过去:“爷爷,我们暑假闲的没事儿,来你这敲枣来啦!”“嗯嗯,早就听说您这的枣子特别甜呐。”我俩立刻没了没大没小的样儿,“嗨,你们这两只小馋猫呀,走,拿竹竿袋子,咱们敲枣儿去喽。”爷爷也变得像我们不懂事儿的小孩儿似的,三步并两步,到了门后拿着竹竿还耍了两下。嘿,爷爷还真有两把刷子。我和同伴对视了一下,咧开了嘴巴,就飞似的向院外的两颗枣树飞去,大叫:“敲枣去喽!”
我俩像个小小的猫咪蹲在偌大的枣树前,仰望着树上红彤彤的枣子,那枣像活泼的精灵似的摇摇欲坠的挂在树梢好像在说:“哈,不敢爬吧,我就是在这晃呀晃,你能拿到我吗?哈哈哈哈。”我望了一眼爷爷和同伴,好像他们都想把那颗最大最亮最甜的枣子给拿到手,他们都这么想拿,我也不能示弱,看我的。爷爷每人发了一根竹竿孩子气的说:“看谁打的枣多。”预备,开始!一声令下,我们疯狂的敲树干,“哇呀呀呀,敲敲敲。”我的同伴不顾一切的敲打树干,那力气仿佛是要把所有的枣子都敲下来。爷爷呢,他可不像同伴那样“野蛮”,只见他屏气凝神,吸气,呼气,吸气,呼气。嗨嗨嗨!用足了力气打在树干上,只见那枣子齐刷刷的落下来,我看他们都这样了,不管了,敲!我啊啊啊的乱叫着,不同方位的打枣树干,上面下面左面右面都敲了一遍,当没完没了的敲了一阵后,我们都满头大汗,看着刚刚气焰嚣张的枣子泄气的铺满了整个竹席,我们心里就升起满足感。
“哎呀呀,这枣子我花了好大的力气,才打下来的,看,都是我们的辉煌成果!”我的同伴得意洋洋的炫耀道,“哎呀,真是的,又不是你一个人的功劳,来,洗手吃枣。”爷爷爷调侃道:“从懂事时就没这么疯过,真是爽啊,和你们这两个小调皮鬼,真感觉自己年轻了好多岁呢。”我们一老俩小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欢乐的笑声回荡在屋里屋外。
虽然是第一次敲枣,可是这件事却烙印般的刻在我的心里,成为永恒。
三、写作训练
(一)基础训练
按要求填空。
1.只有极为偶然的机会,看到几本《儿童画报》,让我的梦不至于 。
2.同学们将手插进衣袋 般的坐着。
3.该面对的绝不逃避,该舍去的不再 , ,该珍惜的好好把握,这些也许就是幸福的真谛了。
(二)高层进阶
1. 改善作文,适当添加修辞。
和先生相逢
先生是我们的班主任,教语文的。
听先生说教书快十年了,却是第一次带班,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总被你们当猴耍”。
还记得那天雪花纷纷扬扬,汾河公园的冬日没有阳光普照,连鸟儿( )清冷、萧条。我们全班在先生的带领下,在这北国特有的风光中,玩得很开心。最可怜的人是先生,老师的尊严被接二连三的雪球打掉,摔倒的姿势都特逗,我们笑着、闹着,没人管他!不过他好像一点都没恼,分别回家时仍嘱咐我们“路上慢点”……
也许,先生真把我们宠坏了。
被我们欺负成这样的先生,其实是很要面子的,什么比赛都想让我们通过努力得到成绩,我们总是很不争气地拿回些诸如“精神文明奖”之类的奖状,但他依然安慰我们“努力过了就好”,然后乐此不疲地把奖状贴得满墙。
过元旦时,我们送了先生个中国结,他非让班长送到办公室去,好向同事们炫耀“这帮孩子们多懂事啊”!
升入初三,学校组织晨跑,先生每天骑车跟着我们,看到稍有松懈就说:“不敢停,那一分可重要呢!”于是,我们在每个语文早读上堂而皇之地休息十分钟再上课,先生总是微笑地看着我们,那表情让我想起了“( )”。
毕业照上先生穿着白衬衫、牛仔裤,坐在一群西装革履的校领导中间是那样格格不入。和军训时的照片相比,三年,我们长大了,而先生有着一模一样的表情。其实,他老了。
先生爱唱《相逢是首歌》,从“不写语文作业”到汾河公园的白雪,从最佳精神文明奖到硕大的中国结,从( ),都是我们和先生相逢的点滴故事。茫茫人海,相逢真的是首美丽的歌。
祝愿先生和成功相逢,人生( )灿烂!
2.以“匆匆那年”为题作文,要求开头用排比,文中用引用,结尾用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