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写作选材的标准 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记叙文写作选材的标准 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3 08:44: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记叙文选材的标准
一、知识讲解
(一)如何选材
1.紧扣题眼选材。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目中的中心词是“题眼”。我们紧紧扣住“题眼”就扣住了中心,围绕中心选材,文章才有灵魂。
2.材料要真实。
记叙文是以真人真事为内容的。要善于从生活积累材料,这样才能有事可写。而只有材料是真实的文章才会有真情实感,文章就会有生命力。
3.要选择典型的材料。
即事件不能太多,要做到以一代百,以少胜多,以小见大。
4.要选择新颖而有意义的材料。
我们应该选择一些自己最熟悉的、有代表性的、有时代气息的材料来写,才能写出新意来。
(二)选材时的常见错误
选材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棋。新颖而能很好凸现中心主题的题材,往往是作文取得成功的前提。《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对于选材是这样要求的:“题材新颖,真实可信,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时代风貌”。但在现实的写作实践中,很多同学往往不能很好地体现《标准》的要求,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具体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点:
1.材料虚假,有悖常理。
有些同学老是觉得自己经历的事情不够感人,只有电影电视里发生的生离死别一类的事情才是感天动地的,才是能轻易赚到高分的。于是,拿到题目后就开始胡乱拼凑起来。想当然地编造故事却又不能自圆其说,结果造成感情失真,细节失真,漏洞百出。殊不知,文章中的联想和想象必须合乎情理,必须源于生活,漫无边际的“瞎想”是无法体现作文要求的。
2.材料平庸,内容雷同。
比如写家庭生活,必写父母限制自己的自由;写师生交往,必写自己生病、老师上门补课;写同学交往,必写误会导致分手,而后对方转学或者死亡等等。由于材料缺乏新鲜感,总是令人感到是老生常谈,不爱读,不想读。
3.选材游离于中心之外,偏离主旨。
选材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围绕中心进行。比如,根据“感恩教育要加强”这个中心,如果写生活中有些人不知恩、不感恩的现象就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但如果一味地去罗列坦然接受他人的恩情之类的事例,就偏离了主题。
4.原样照搬,不加裁剪。
选好材料之后,应该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和提高表达力的需要进行巧妙剪裁。否则,就会事无巨细,详略部分,主题淹没,拉杂无序。有些同学图省事,不动脑筋,照搬照抄作文材料,或者是干脆将平时见到过的作文素材直接放到新的文章来,又或者把自己平时写过的文章,不论是否与考试话题想切合,一概“拿来主义”,结果,很好的材料就被糟蹋了。
二、经典片段
开考之前
“当当、当当”,下课铃声清脆地响着,忽然听见一位同学喊道:“‘悲惨世界”’来临了!一想,原来下节课要进行语文测验。
早在上星期,语文老师就说要在今天考试,可是……
我抬头环视了一下四周,只见小A的身子正微微发抖,两眼发直,嘴里还不停地念叨:“分不在高,及格就行。”那边,小B悠闲地翘着二郎腿,一副胸有“毛”竹的样子,嘴角还露出一丝老奸巨滑的微笑。莫非他自创的“作弊十八招”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么?
再看看小C,只见他的头上冒着豆大的汗珠,眼睛微闭,双掌合拢,虔诚地念着阿弥陀佛。他平时不是无神论者吗?“我一定要考到六十分!”不知谁朝窗外大吼了一声,哈哈,玻璃都快给震碎了。我循声望去,那不是自称考试不用愁的小D嘛!他干吗要像大猩猩似的捶胸顿足,看上去痛不欲生的样子,该不会是受考试的刺激吧?碰上这么件小事就成这样,没用!
揪心的铃声还是响起了,有同学指着铃声响起的方向大喊:“哀乐!哀乐!”
老师穿着厚底皮鞋走了进来。“把书放下去,”他推了推1000度的近视眼镜,!下面我们进行测验。”于是大家无可奈何地合上了书,重重地扔进课桌里。可是同桌小E膝上仍平放着课本,低着头,口中念念有词一一看样子佛脚还没抱,他决心要坚持到最后一分钟。哎,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
试卷发了下来,大家低下头,开始认真地答起来。
亮点品析
读完本文,恐怕我们都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熟悉的场景,这熟悉的人物,经过作者的处理,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首先得益于作者所选的材料是真实的,是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此外,文章点面结合的写法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弟弟变了
从前,提起弟弟,王奶奶就说:“这小子,从小就调皮捣蛋,长大还了得……”可是,这些天弟弟变了。
一大早,妹妹就叽叽喳喳地叫起来:“大姐姐,杯子里怎么多了一只新牙刷?”这时弟弟走了过来,笑着说:“我不刷牙,你们就不理我。这下,该和我答话了吧!”逗得我和妹妹“咯咯”地笑。晚上吃饭,家里人太多,我没有板凳。弟弟看见后马上站起来,把他的板凳搬给我,并说:“姐,你坐吧!我马上就吃好了。”全家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姐姐高兴地说:“徐龙真乖,变得懂事了。”是呀,以前他的板凳谁也不能碰,今天他却主动让给我,作为姐姐,我能不高兴吗。“呀!”弟弟睁大了眼睛,“大姐,你吃得比我还少。”其实,我是为了减肥,但不能当着大家的面讲出来,就随声说道:“吃不了那么多的饭。”“不对,为了减肥,是不是?”他凑近我的耳边小声地说。好家伙,还能猜透我的心思。不过,他知道了说话要选择场合。如果他刚才大声说了那一句,不羞死我才怪呢!
弟弟也爱干净了。衣服不再像以前那样脏,而是整洁地穿在身上,看上去,整个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擦鼻涕时,也不乱抹,而是带上了卫生纸。
每天放学回家,他都认真地写作业,不再到处地“野”。有时,他还帮助王奶奶提水、扫地、喂鸡。乐得王奶奶逢人就夸:“这孩子,变得好学又懂事,长大肯定有出息。”
弟弟这些天的变化,确实成了左邻右舍的“爆炸新闻”。当大家夸他时,他总是谦虚地说:“这没什么,我还要继续变下去。”
亮点品析
本文围绕弟弟变好了这一主题组织材料,选取了刷牙、让凳、说我减肥、爱干净、帮王奶奶等典型事例,表现了弟弟变得懂礼貌、讲卫生、乐助人的特点。文中还特别选取了王奶奶对弟弟态度的前后变化,来映衬弟弟的变化。由于选材精当,很好地表现了主题,突出了人物的精神品质。
我最想做的
小时候,是在父亲的呵护下长大的。那时我最想做的,是送给父亲一个甜甜的笑。
长大后,是父亲手把手教我写字,更教我做人的道理。那时,我最想做的,是回报给父亲一个闪亮的“100”分或做一个品学兼优的三好生。
可现在,父亲老了,父亲似乎没有那么轰轰烈烈了。清晨,父亲早起为我准备早饭;傍晚,父亲迎着万家灯火等我回家。日复一日,一切那么平淡,甚至有些无聊,可直到那一天一一
初二的暑假,我有幸参加小记者夏令营,要到蓟县盘山接受为期四十天的培训,当然,这其中包括艰苦的军训。
临行前,父亲特意为我做了一桌饭菜“送行”。席间,我只顾埋头狂吃,要知道,再不吃,可要等到四十天。猛然间,我一抬头,发现父亲不住地往我碗里夹菜夹肉,可是他的碗里呢,却只有一点肉末和我挑剩下的葱姜等……父亲发现我一直看着他的碗,笑笑,“没什么,我最爱吃这些,它们才最有营养呢。”我的心头猛然一震。是吗,父亲,为何我没有看出来呢。
转天,带着父亲“一周写一封信”的嘱咐,我上路了。到了基地,我开始了正式的训练。信却因我的懒惰和应付只写了一封,极短的一封,甚至字也是歪歪扭扭的。而父亲的信,却足足来了五封,每一封信的右上角都标着数字,从“1”排到了“5”。信的内容很丰富,再加上父亲、特有的书法字体,倒成了一味调节我枯燥生活的“兴奋剂”。每一封家书,都包含了父亲一颗火热的心。可美中不足的是,信封上都有一个小洞。
四十天后,带着信,我回到了家,满面愧疚地望着父亲。可父亲什么也没说,只给了我一束理解的目光。
后来,母亲给了我一叠用绸子包着的东西。打开看时,,我不觉吃了一惊。里面竟是厚厚一叠用线穿起的信封,每个信封上都写有我的名字。我的眼睛模糊了。是啊,无论我走得多远,长得多大,却永远走不出父亲爱的广场,父亲用这穿了线的信封把我“系”了起来。我就象一只风筝,永远飞不出父亲的牵挂。
现在,我最想做的,是给父亲做一桌菜肴,并且同样买很多信封,写上父亲的名字。告诉他,女儿永远最爱您。
亮点品析
这篇文章是写亲情的互动,主要还是歌颂父爱的无私和伟大。这种永恒的主题在作者笔下却百看不厌。父亲一周一封信的嘱咐,与我疏懒无序的应付,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对比中,让我们见到父爱的光辉,在这对比中,小作者也获得了理性的升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山川也载不动的亲情又一次找到了共鸣。作者精选材料,角度新巧,一详一略,小小信封成了亲情互动的媒介,是以小见大的佳作。
三、实战演练
(一)基础训练
1.下面是一学生以《送别》为题而选择的事例,按照我们讲过的选材标准,试对每则事例进行简短评价。
学生A:我每天去上学,妈妈都送我出家门,表现她对我的关心。
学生B:我的一个亲人或朋友将要到远方去,我在车站送他走,表现出亲人或朋友之间难舍难离的感情。
学生C:我的一个好友因犯罪去伏法,我为他送别。表现好友的后悔和对我的教育。
学生D:我去远方读书,临行时我心爱的小狗送了一段又一段路,写出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
学生E:我的爷爷去逝了,在下葬时我为他送别,写出人与人之间的“死别”的悲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是以《珍贵的礼物》为题而选择的两则材料,你认为哪一则更好?为什么?
材料1:在我十岁生日的那年,我邀请了几个好朋友来我家玩。他们都纷纷带了礼物送给我。小军送的是一盒米老鼠的圆珠笔;小亮送的是三张乔丹的海报;小云送的是一本漫画书。而我最喜欢的是小青送的一套古代人物邮票。因为它们一直是她的珍藏,她从不肯把它们借给任何人看。而现在却把它们送给我,所以我觉得它们是我最珍贵的礼物。
材料2:小明生日那天收到隔壁班女同学情意绵绵的来信。他怕妈妈知道了会产生误解。于是他把信夹在书架里,没有对妈妈讲这事。结果还是被妈妈无意中发现了。然而,妈妈没有责怪小明,而是温和地对小明说:“妈妈相信你会妥善处理好这件事的!”小明心中非常感激妈妈的信任,觉得自己度过了一个愉快的生日。而这封信也成为他感到最珍贵的礼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高层进阶
我因朋友而自豪
习惯了伤心的时候有你的安慰,习惯了失落的时候有你的鼓励,习惯了把你当成我的偶像来崇拜,习惯了有你在我身旁,陪我笑,陪我哭,陪我疯,紫雨(笔名),你知道吗,一直以来,我都因你而自豪。
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的场景吗?你朝我微微一笑,美丽的眸子里闪着迷人的光,我也朝你一笑,从此,咱俩成了好朋友。此后你就像姐姐一样,关心我,鼓励我,包容我,教会了我很多很多。
那一次,作业有点多,我没完成,想借你的抄。从来都不生气的你竟然对我发了火,你说:“怎么能这样做呢?想欺骗老师,欺骗你自己吗?你知不知道这样作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我对你太失望了。”那次,我因没有完成作业挨了老师的批评,我生气得好久没有理你。后来,还是你向我道了歉。可是,紫雨,真正该道歉的人是我才对呀!
还记得那一次吗?我与父母吵架,我哭着跑出了家门。雨下得很大,我不顾一切地跑着,任雨点拍打在脸上。你看到了,把我带回了家,给我换上了你的衣服。
“想哭就哭出来吧,别憋坏了。”看着强忍住泪水的我,你一边为我擦去脸上的泪水和雨水一边对我说。我抱住你痛哭了一场。
“为什么不问我出了什么事?”我抽噎道。
“你想说的话自然会说的。”
“我跟妈妈吵架了……”我哽咽着。你没有说话,起身给我倒了一杯热茶:“暖暖身子吧,别感冒了。”
“谢谢你,你真好,我妈妈都没你那么好。”
“真的吗?才一碗热茶你就这样了,可你知道吗,你妈妈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就
一点也感觉不到?”
“还记得语文课上老师讲的那个故事片吗?”你微笑着看着我。
“你是说那个女孩,离家出走,遇到一个帮助她的老人而非常感激,后来被老人的一句话而感动!”
“嗯,记起来了吧。我记得那次你还谈了感想,把我们大家都感动了,可如今事情落到你自己头上,怎么就那么不理智了。”
我沉默了。过了一会儿,我冒着雨冲回了家,对着父母我泪如雨下。
谢谢你,紫雨!是你给了我帮助,是你给了我安慰,是你给了我鼓励。如今即将毕业分别,我真的好舍不得离开你。或许,时间会冲淡很多东西,但无论怎样都冲淡不了我俩的友谊,冲淡不了我对你的记忆。紫雨,我将一直因你而自豪。
模仿上面文章选取典型事例的方式,请以《我的好伙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字数6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