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一单元检测提升卷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圈(quān)养 糊(hú)弄 僻免 见微知著
B.挪(nuó)移 畜(xù)养 鞭炮 司空见惯
C.处(chù)境 肿胀(zhōnɡ) 熬粥 语重心常
D.栖(qī)息 送葬(zhànɡ) 书籍 万不得己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彩绘 寺院 胡涂 B.倾覆 宴会 解除
C.辟静 寄托 剥削 D.严竣 防御 依偎
3.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暮汉宫传蜡烛(汉宫:这里指汉代皇宫。)
B.纤纤擢素手(素:素雅。)
C.轻烟散人五侯家(五侯:五家权贵豪门。)
D.泣涕零如雨(零:落下。)
4.下列句子运用了两种人物描写方法的一项是( )
A.小孩子们开始整段整段地往嘴里塞五香肠。
B.“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
C.“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D.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5.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B.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
C.多吃水果、桃子、苹果,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好处。
D.全校运动会上,明玉在长跑比赛中喜获金牌,为班级争光。
6.一位外国朋友用汉语表达了他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赞叹,但用词不甚准确。下面替换加点词“漂亮”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的诗词很漂亮,语言漂亮,内容漂亮,读完后让人感觉漂亮。
A.优美 精练 丰富 韵味无穷
B.优异 凝练 多彩 回味无穷
C.优异 多彩 丰富 无穷无尽
D.优美 多彩 优雅 无穷无尽
7.选词填空( )
①( )过了一会,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
②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一只可爱的小鸟( )落到我的肩上。
③看那表情,他( )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④虽然老师病了,但( )坚持给我们上课。
A.①果然 ②居然 ③显然 ④仍然 B.①居然 ②果然 ③显然 ④仍然
C.①果然 ②显然 ③居然 ④仍然 D.①果然 ②居然 ③仍然 ④显然
8.下列诗句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春城/无处/不飞花 B.寒食/东风/御柳斜
C.日暮汉/宫/传/蜡烛 D.轻烟/散入/五侯家
9.对《十五夜望月》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
A.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
B.“冷露无声湿桂花 ”中的“桂花”,固然是写庭院中的桂花,但又可联想到神话故事里的月中桂树、吴刚、嫦娥等,诗的意境十分悠远。
C.诗的最后一句写“秋思落谁家”,一个“落”字,用得十分妥帖新奇,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愁思在随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
D.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优美的想像,渲染了元宵佳节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思,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10.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1)终日不成章。( )
A.文章。 B.章法。 C.句子。 D.花纹。
(2)泣涕零如雨。( )
A.零头。 B.同“淋”。 C.落下。 D.没有。
(3)今夜月明人尽望。( )
A.都。 B.极。 C.完。 D.最。
(4)纤纤擢素手。( )
A.向来。 B.颜色单纯,不艳丽。
C.白皙。 D.与“荤”相对。
第二部分 阅读
阅读回答问题
腊八粥(节选)
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11.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人物的 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一个 的男孩形象。
12.在八儿的猜想中,栗子、饭豆、花生仁、枣子可能会怎样?用“○”在选文中圈出相关短语。
13.“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一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文的省略。 B.表示列举的省略。 C.表示语意未尽。
1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八儿年龄小,个子矮,所以看不到锅里的情景。
B.透过八儿让妈妈抱他看粥的情景,我们可以体会到他迫不及待的心情。
C.锅中的一切指的是栗子、饭豆、花生仁、大枣等事物,并不包括糖。
课外阅读。
端午日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为起点,税关前为终点,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以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整下桨节拍。一船快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中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庆祝胜利的500响鞭炮。
(有删改)
15.文中加点的三个“莫不”的作用:从程度上渲染观看龙舟竞赛的人之 ,涉及面之 ,具体写出了“全茶峒人”过端午节时的 。
16.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能否换成括号里的?为什么?
①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以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撑)
②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摇摆)
17.作者写了端午节这天家乡的习俗: 、画“王”字、 、 ,其中重点写的是 的习俗.
18.选文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案
1.B
2.B
3.D
4.C
5.D
6.A
7.A
8.C
9.D
10.(1)D
(2)C
(3)A
(4)C
11.心理;可爱、贪吃
12.稀烂;浑身肿胀;面面的;大了三四倍
13.B
14.C
15.多;广;盛况
16.①不能。“撑”的速度没有“划”的速度快,且“撑”这个动作的发出者应是站在船上,而龙舟竞赛的桨手是坐在船上。因此用“撑”这个动词不恰当。②不能。“摇摆”的幅度大,且没有节奏感,“挥动”有节奏感,用这个动词写带头人的动作,符合他的身份特征。
17.穿新衣;吃鱼吃肉;赛龙舟;赛龙舟
18.出城看划船、河上赛龙船、胜利者领赏三个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