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二单元检测培优卷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1.下面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渗透(sèn) 拂拭(shì) 一番(fān) 澎湃(bài)
B.迟钝(dùn) 隧道(suì) 繁衍(yǎn) 树栖( xī )
C.杀菌(jūn) 癌症(ái) 死亡率(lù) 蔬菜(shū)
D.包揽(lǎn) 咸菜(xián) 疾病(jí) 病灶(zà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响午祥细前肢功能 B.怒吼迟钝病灶隐形
C.淹没情型开劈预防 D.挣扎未期疏菜俱备
3.下列词语搭配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沾满灰尘发明化石提出假说
B.澎湃的波涛辽阔的太空闪闪的发光
C.行动敏捷身材轻盈性情温顺
D.快乐地飞舞渐渐地下沉慢慢地腐烂
4.“果然,我看到一只松鼠,正从这棵树跑到对面的一棵树上,再跳到最前面的一棵树上。”将这句话放到( )最合适。
①清晨,我走进树林。②突然,我看见一只山猫顺着树干爬到树枝上,枯叶纷纷飘落下来。③看来这只山猫是在追赶别的什么动物了。④松鼠终于逃掉了。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之后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窗》一文中“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这句话,“扫荡”是一种拟人的说法,写出了雨、风、雷、电来势凶猛。
B.《白桦》是英国诗人叶赛宁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
C.《母鸡》一文中,作者自始至终都对母鸡充满崇敬与喜爱之情。
D.《飞向蓝天的恐龙》一文中提到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前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
6.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清平乐●村居》中“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才是词题。
B.《繁星》包含三方面内容:对母爱的歌颂,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琐事的烦忧。
C.《琥珀》一文为我们介绍了琥珀的形成过程,体现出推理的过程。
D.艾青通过诗歌《绿》赞美了大自然的美。
7.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是( )
A.《千年梦圆在今朝》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懈的尝试和追求。
B.文章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C.“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火焰和烟雾中。”我体会到了中国航天的历程是坎坷的,古人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却坚持不懈的奋斗。
D.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五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8.选择填空,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1)“千年梦圆在今朝”中的“梦”指的是( )。
A.嫦娥奔月 吴刚伐桂 B.飞离地球 遨游太空
C.人飞于天 车走空中 D.鲲鹏展翅 九天揽月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利用火箭上天的是中国人
B.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C.在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后,中国科学家又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
D.“神舟五号”成功升空,宣告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9.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爸爸,你看!”他快活地叫起来。“这是什么?”
B.2004年,我国正式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嫦娥工程”。
C.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吧!
D.一些猎食性恐龙长得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
10.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当小虫爬到茅膏菜的叶上,腺毛受到刺激就向内卷缩,把小虫牢牢地“捆住”。
②它的个子仅10厘米左右,叶片形成一盘状捕虫器,带有许多腺毛。
③与此同时,腺毛也开始分泌消化液把小虫消化掉。
④腺毛是植物上的一种分泌结构,不同植物上的腺毛所分泌的物质不一样。
⑤茅膏菜是一种食虫植物。
A.⑤②④①③ B.④⑤②①③
C.⑤①③④② D.④②①③⑤
第二部分 阅读
11.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1)用“ ”画出科学家看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的句子,用“﹏﹏﹏”画出科学家由这块琥珀产生的推测、想象的句子。
(2)用“\”给这一自然段分层,写出层意。
(3)“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它们”指 ,“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是因为 。
(4)这块琥珀在科学上的研究价值是 。
12.课外阅读
“两弹”元勋邓稼先(节选)
“在研制氢弹和新的战略核武器的过程中,作为一位组织者和参加者,邓稼先立下了汗马功劳!”邓稼先的同伴们这样说。每一次新的战略核武器的重大突破,每一次里程碑式的试验的成功,都是和邓稼先的名字连在一起的。在特种材料加工的车间里,在爆轰物理实验场和风雪弥漫的荒原上,一年到头,他风尘仆仆,四处奔波,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去,哪个岗位最危险就出现在哪里。
那是一次地下核试验,马上就要开始了,试验场上的千军万马在等待着庄严的“零”时的到来。核装置徐徐下井了,各种测试仪器一起开动了。核装置下到深处的时候,突然有个信号测不到了。
怎么办呢?科技人员回到帐篷里反复商量,有人主张把装置从井里提上来拉回厂房查清原因;有人主张就地解决问题后再下井。大家从夜里一直讨论到天亮,最后邓稼先决定——在现场采取妥善办法处理。他跟科技人员来到井口附近,一起探索解决办法。(戈壁滩上风沙呼啸,寒风刺骨,气温是零下30多摄氏度!)见他太疲倦了,有人劝他:“邓院长,你回去吧!”
邓稼先严肃地拒绝:“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能走!”故障排除后,他才和大家一起离开现场。试验成功后,他兴奋极了。由于过度劳累,几天吃不好饭,他只喝了一小杯酒,竟当场晕倒了。在场的人赶紧扶他躺下,一量血压竟是零。
医生整整抢救了一夜,邓稼先才睁开了眼睛。苏醒后,他问的第一件事是:核爆的测试结果如何?各种数据拿到了没有?他仍然不肯休息,随后又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
(1)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汗马功劳:
风尘仆仆:
(2)文中的画线句子是 描写,表现了 ,衬托出 。
(3)联系上下文,解读邓稼先说的“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能走”这句话。
(4)仔细阅读画横线的句子,这两句话中的两个“竟”字起什么作用?
(5)阅读全文后,你想怎样评价邓稼先呢?
答案
1.D
2.B
3.D
4.C
5.A
6.B
7.D
8.(1)B
(2)C
9.B
10.A
11.(1)"在那块透明的璩.....每一根奎毛。"“它们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还可以想象.....怎样挣扎。““我们可以推....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2)第一层:从"在那块透明的琥珀....到"黑色的圆环。写了这块琥珀的样子。第二层:最后一句话。写了这块琥珀在科学研究上的价值。
(3)苍蝇和蜘蛛;苍蝇和蜘蛛挣扎时在松脂里划动留下了痕迹。
(4)在远古时代,世界_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12.(1)泛指大的功劳。特指在战争中立下的大功劳。;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
(2)环境;邓稼先的工作环境最恶劣;他对于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
(3)这句话突出表现了邓稼先忘我的工作态度,对中华民族的核武器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4)“竟”字表示惊讶,出乎意料,在文中突出了邓稼先忘我工作、身先士卒的精神。
(5)示例:邓稼先是-位身先士卒、风餐露宿、奋不顾身、忘我工作的科学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