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2 20:06: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托物言志诗
01
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例如,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石灰、蝉……
托物言志诗中的“志”具体指什么?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咏之“物”往往是咏之“人”。
所谓托物言志诗,是指作者运用象征等手法,通过描写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具有“物即是人,人即是物”的文学特质,即诗人希望借物表达“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
02
03
10.《古诗三首》
——《石灰吟》
公众号:梦珂老师
制作者:梦珂老师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
半江瑟瑟半江红 。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吟:即吟颂,属于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吟诵的是日落时江上的美景
吟诵的是母亲的恩情
吟诵的是常见的石灰。
一、观诗题,知所咏之物
二、品诗眼,发现物与人的关联
石灰是一种建筑材料,工人砌墙的时候,会把它抹在墙的表面,使墙面完整。这种白色的建筑材料,大自然中没有现成的,它的形成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怎么样的?请你根据诗的内容进行推测?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锤万凿出深山
到深山里去开凿、采集石灰石,把它运出来。
烈火焚烧若等闲
原始的石灰生产工艺是将石灰石与燃料(木材)分层铺放,引火煅烧一周即得。现代则采用机械化、半机械化立窑以及回转窑、沸腾炉等设备进行生产。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要想成为石灰,要经受哪些打击?
要被千锤万凿
01
要经受长途奔波(深山)
02
要被烈火焚烧
03
要经受身体粉碎的痛苦
04
面对“千锤万凿”,面对“烈火焚烧”,面对“粉骨碎身”,石灰石表现出一种怎样的态度?能从诗中找出相关词语吗?
“若等闲”(就像一件平常的事)
“浑不怕”(一点儿也不害怕)
这首诗仅仅是在写石灰吗?“清白”是什么意思?
“清白”一语双关,既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喻诗人高洁的品格。
三、读史料,理解诗人志向
据史书记载,于谦12 岁寄住于慧安寺专心读书,16岁读书于吴山三茅观,17岁时乡试不第。面对挫折,他不服输,不气馁,把爱国将领文天祥的画像挂在自己的座位旁,以文天祥为榜样,发愤读书。终于,在23岁时考中进士,迈入仕途。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 于谦 《 咏煤炭 》
(只是希望天下人,都能吃饱又穿暖。 不辞辛劳与艰苦,走出荒僻之山林。)
于谦自幼勤奋好学,热爱读书。遭遇挫折时,他更加发愤读书,废寝忘食。十载寒窗的“千锤万凿”,爱国将领的榜样力量,使他终于在23岁考中进士,走出深山。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lǘ yán)话短长。
——于谦《入京》
我两手空空进京去见皇上,免得被百姓闲话短长。
据史书记载,地方官员每年都要到京城接受考察,一些贪官污吏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常常用搜刮百姓得来的钱财向朝中权贵送礼行贿。但于谦并不随波逐流,他也因此遭到同僚的排挤和陷害,被投入监狱,差点儿被判死罪。于谦是一位骨头很硬的清官,他从不肯巴结权贵。即使惨遭迫害,他也毫不畏惧,把这看作是很平常的事,依然保持清正廉洁的品格。
进京时,别人带的是搜刮的钱财,而于谦带的是两袖的清风,看上去是于谦不愿被百姓闲话短长,其实表现出他不愿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的铮铮铁骨。
不愿千金万户侯,凯歌但愿早回头。
史书记载,1449年,瓦剌入侵,明军打了败仗,皇帝被俘。许多人觉得北京城保不住了,打算弃城逃跑,城里乱成一团。在这危急时刻,于谦挺身而出,率领军队出战,仅用五天时间就打败敌军,使国家转危为安。国难之际,于谦把国家的安危视作自己的责任——
于谦带兵浴血奋战不是为了得到千金恩赐,封为万户侯,而是为了早日战胜敌人,保家卫国,让百姓过上安宁的生活。国难当头时,于谦像石灰那样,毅然把国家的安危当作自己的责任,全然不顾自己的生死,率军出战,凭借过人的胆识力挽狂澜,拯救了国家。
——于谦《出塞》
不是为获得千金万户侯,只愿凯旋后能功成身退。
史书记载,明英宗复位后,记恨于谦在他被俘流亡的时候,扶持他弟弟即位称帝,因而将于谦抄家。抄家时发现,在朝廷当了三十多年官的于谦,家里竟然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其清白可对苍天。
清白,不仅是于谦立下的志向,更是他一生的写照——
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于谦《无题》
把名节看得象泰山一样重,把利欲看得象鸿毛一样轻。
被陷害的于谦,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当官多年的于谦,家中竟无值钱的东西,苍天可鉴。于谦不仅是忧国忧民的诗人,还是心系百姓的名臣,更是宁折不弯的伟大英雄。他的言行无不流露出石灰的品质。
白居易说:“歌咏言,诗言志。”这首诗表面写石灰,但实际上写的是——于谦用一生坚守着的清白品质。
托物言志。这不是一时之志,而是一生之志。
参考文献:
01
陈钰枢.由物及人,以史论诗——《石灰吟》教学与思考[J].教育视界,2022(20):41-45.
辛晓明.托物言志写诗 知行合一做人——《石灰吟》(六下)教学设计[J].小学语文教学,2022(07):50-52.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