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 6 酸、碱的化学性质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文档属性

名称 实验活动 6 酸、碱的化学性质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3-02 20:2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实验活动 6 酸、碱的化学性质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对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用洗洁精洗去餐盘上的油渍 洗洁精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
B 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相似 盐酸、稀硫酸中都含有氢离子
C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 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 加压时,6000L氧气可装入40L的钢瓶中 加压时氧气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A.A B.B
C.C D.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酸性土壤里撒熟石灰,可调节土壤的pH
B.钢铁在干燥的环境中比在潮湿的环境中更容易被腐蚀
C.推广加碘盐是为了预防胃酸过多
D.棉花、光导纤维和合成纤维都是有机合成材料
3.干粉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是利用压缩的CO2吹出干粉(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和磷酸铵盐)。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灭火时要朝向火焰的最上方喷射
B.灭火时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NH4)3PO4中N:H:O的原子个数比为1:4:4
D.NaHC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 ×100%
4.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经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
A.Cu→Ag B.BaCO3→BaCl2
C.CuSO4→CuCl2 D.KNO3→Na2SO4
5.“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下列劳动所涉及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活性炭处理天然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B 炭黑用于制造墨汁 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C 液氧用于发射火箭 氧气可以燃烧
D 煮水时,若水的硬度大,易结垢 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A.A B.B C.C D.D
6.室温时,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的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象表示的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B.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HCl
C.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等于7
D.当滴入溶液体积为15mL时,再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
7.下列图象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
A. 向石灰水中不断加水,溶液pH与加入水的质量的关系
B. 向盛有氢氧化铜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生成氯化铜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关系
C. 向不饱和食盐水中,不断加入食盐,溶液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D. 向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放出热量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少量氯化铵与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
9.下列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铁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氧化铁固体
B.氧气能和大多数金属、有机物反应,所以氧气是一种很不稳定的气体
C.给氯酸钾加热,若不加二氧化锰就不产生氧气
D.课本上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若将红磷换成木炭实验会失败
10.除去如表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不可行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除杂所用试剂和主要方法
A O2 水蒸气 通过盛有生石灰的干燥管
B CaO粉末 CaCO3 高温煅烧
C KNO3固体 NaCl固体 溶解,蒸发结晶后过滤
D CuSO4溶液 硫酸 加入过量CuO粉末,加热,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11.下列物质间的转化,通过一步反应无法实现的是(  )
A.碳酸钙→氯化钙 B.氯化钙→碳酸钙
C.铜→氧化铜 D.铜→氢氧化铜
12.小明同学取生活中的四种物质,测得其pH如下表所示,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物质 矿泉水 雨水 橙汁 蔗糖水
pH 7.3 5.8 3.6 7.0
A.矿泉水 B.雨水 C.橙汁 D.蔗糖水
二、综合题
13.黑色粉末A与白色粉末B共热后生成C和无色气体D ,其中A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将银白色的E点燃后放在D中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并生成黑色固体F。根据以上事实推断:
(1)写出 黑色粉末A的名称和D的化学式:A   、D    。
(2)按反应的顺序写出上述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①   ,②   。
14.某实验小组的学生把一定量的生铁屑放入烧杯中,并注入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铁表面有   产生,溶液逐渐变为   色。
(2)充分反应后,发现烧杯底部有少量黑色残渣,该残渣主要为   。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15.稀有气体包括氦、氖、氩、氪、氙和氡六种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0.94%.常温常压下,稀有气体都是无色无味,微溶于水,且熔点和沸点都很低.
由于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是稳定结构,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氙气(Xe)可与氟气(F2)发生反应,生成四氟化氙(XeF4).
工业上,制取稀有气体是通过将液态空气蒸馏,得到稀有气体,再用活性炭低温吸附法,将稀有气体分离开来.
在焊接精密零件或镁、铝等活泼金属时,常用氩作保护气.氦气是除了氢气外的最轻气体,可以代替氢气应用在飞艇中,不会着火和发生爆炸.利用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色彩绚丽的光芒,可制成霓虹灯.
依据上述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稀有气体属于   物(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稀有气体共同的物理性质有   (写一条).
(3)氦能应用于飞艇的理由是   .
(4)依据氩的化学性质的用途是   .
(5)氙气与氟气反应生成四氟化氙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是   .
(6)由液态空气制备稀有气体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16.阅读下面科技短文,回答问题。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化石燃料的消耗量急剧增加,释放的CO2越来越多。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科学家一直致力于将CO2分离回收、循环利用和再生转化成资源,化学吸收法是利用吸收剂与CO2发生化学反应来吸收分离CO2的方法,常见的吸收剂有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钾溶液等,同时加压水洗法也可用于捕获收集CO2。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会发生生成甲醇、一氧化碳和甲烷等的一系列反应,实现再生转化。我国科学家在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分别合成出了镓酸锌(ZnGa2O4)介孔光催化材料和单晶纳米带,并将其用于CO2的光还原,成功实现了将CO2转化为碳氢化合物燃料。
(1)空气中CO2的主要来源是   ;
(2)镓酸锌中镓元素的化合价为   ;
(3)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4)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甲醇的原理为 ,则的化学式为X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能源
B 加压水洗法可捕获收集CO2,是因为压强增大时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C 对CO2气体加压降温,可获得干冰,此过程中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间隔会变小
三、填空题
17.晶体硅在电子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工业上生产高纯硅的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硅与焦炭反应的另一种产物是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蒸馏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完成由下列纯SiHCl3制取高纯硅的化学方程式:
   
18.酸碱反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有密切的关系.
(1)由于人的胃里有    ,因此胃液分泌过多会引起胃病,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可缓解病痛.其治疗的化学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做馒头发酵面团时,会产生乳酸等有机酸,蒸馒头前需加进适量的纯碱或小苏打等碱性物质,它们相互作用产生了    气体(填化学式),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若加入的碱性物质过多,可向面团或蒸锅中滴加少许    (填物质名称),否则蒸出的馒头会变涩,颜色发黄.
(3)未成熟的水果大多具有涩味,这是因为水果里含有鞣酸.脱涩的方法之一是:先用少量的水将生石灰化成石灰乳,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然后把它用清水稀释,取上层清夜,浸泡水果5至6天即可除去涩味.
19. 过滤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过滤的方式多种多样,实验室中常用    做过滤层,在生产、生活中还可以用    、    等做过滤层.
某学生取少量浑浊的河水倒入烧杯中,先加少量的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如图所示进行过滤.
请问:
(1)加明矾的作用是    ,图示实验还要用到的仪器是    ,其作用是    .
(2)过滤后得到了澄清的液体是纯水吗?    (填“是”或“不是”),理由是    .
(3)完成该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请问“二低”指的是什么?
    、    .
20.现有白纸、溶质量分数为(A)10%的NaOH溶液(B)5%H2SO4溶液(C)5%的紫色石蕊试液.试设计《“雨”落叶出红花开》的趣味实验,现在白纸上用玻璃棒蘸取(填序号,下同)   画出花,再蘸   画出叶,将白纸挂上墙,用   向纸上一喷即可.实验的化学原理是   .
21.A、B、C、D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A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一种无色液体,D是一种黑色固体,具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其他反应物及多余产物均略去):
(1)写出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D可能是   (填化学式);
(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22.为验证酸碱盐和氧化物的性质与转化,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试管A中如入过量稀硫酸)。
(1)试管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写一个)。
(3)反应②刚开始观察不到明显现象,其原因是   。
(4)试管C与A中固体的质量关系是A   C(选填“>”“<"或”=”)。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2.【答案】A
3.【答案】D
4.【答案】D
5.【答案】C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D
10.【答案】C
11.【答案】D
12.【答案】C
13.【答案】(1)MnO2;O2
(2)氯酸钾 氯化钾钾+氧气;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14.【答案】(1)气泡;浅绿
(2)碳C
(3)
15.【答案】(1)混合
(2)无色无味(或微溶于水、熔沸点低)
(3)密度比空气小化学性质稳定
(4)氩作保护气
(5)Xe+2F2 XeF4
(6)物理变化
16.【答案】(1)化石燃料的燃烧(合理即可)
(2)+3
(3)
(4)H2O
(5)C
17.【答案】SiO2+2CSi+2CO↑;物理;3HCl
18.【答案】盐酸;3HCl+Al(OH)3═AlCl3+3H2O;CO2;食醋;CaO+H2O═Ca(OH)2
19.【答案】滤纸;纱布;细沙;吸附沉淀;玻璃棒;引流;不是;水中含有明矾、细菌等可溶性杂质;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20.【答案】B;A;C;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21.【答案】2H2O2H2↑+O2↑;CuO或Fe3O4;置换反应
22.【答案】(1)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2)BaCl2+CuSO4=BaSO4↓+CuCl2(或H2SO4+BaCl2=BaSO4 +2HCl)
(3)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