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会考复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会考复习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02 16:1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性质:全民族抵抗日本侵略战争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
九一八事变
伪满洲国
一二八事变
华北事变
卢沟桥事变
……
日本
侵华
步步
紧逼
侵略战争
罪行滔天
民族矛盾逐步上升
局部抗战
全面抗战
国民政府:
共产党:
各界群众:
“攘外必先安内”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东北抗日斗争
一二九运动
西安事变
促 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引 领
抗争胜利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
正面
战场
敌后
战场
战略 配合
淞沪会战
忻口会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长沙会战
敌后抗日
根据地
抗战
主战场
主题一: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日本侵华
主题二:
人民解放战争
国民党
共产党
全面进攻 重点进攻 民心尽失 政权覆灭
战略防御 战略反攻 战略决战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渡江战役
1.抗日战争
(1)局部抗战:
①日本:
1931年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三省,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1932年一 二八事变:上海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
1932年3月扶植清废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
1933年日军进犯长城沿线;
1935年华北事变,策动“华北五省自治运动”。
②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以主要力量“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
③民众:东北人民革命军和东北抗日联军
④爱国学生:1935年“一二·九”运动
⑤中共:
1935年,中共在长征途中发表《八一宣言》,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12月,在瓦窑堡会议上,中共中央做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决定。
⑥西安事变(1936 年12月):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
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日军的侵华暴行:
①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②对占领区的政策:政治上“以华制华 ”方针;经济上实行“以战养战”
③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政策:“三光政策”、“治安强化运动”、疯狂“扫荡’
④重庆大轰炸
⑤细菌战与“慰安妇”制度
(3)全面抗战:
①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开始。
②第二次国共合作: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③战略防御阶段(1937-1938.10):
正面战场(主战场)四次会战:
淞沪会战: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为迁移大后方和全国持久抗战做了准备。
太原会战(忻口会战):
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抗战以来主动歼敌取得的第一次胜利,
是国共合作的典范,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徐州会战:
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武汉会战:
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大大消耗了日军,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④战略相持阶段(1938.10-1944):
日本对华政策:
对国民党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对共产党“囚笼政策”;
国民党:
太平洋战争后,开始保存实力,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皖南事变)
共产党(敌后战场成主战场):
对日本:
发动百团大战(1940年,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打破“囚笼政策”;
对国民党:
采取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争取其继续抗战,努力维护统一战线。
国外战场:
远征军入缅作战
⑤战略反攻阶段(1944-1945):
1945年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
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无条件投降诏书。
9月2日,签订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10月25日,台湾光复。
①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抗日战争与美、英在对日作战密切联系。
②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
(4)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5)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的抗战。(根本原因)
②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③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
④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6)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①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③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材料题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通过抗战中主要当事人、直接相关者的目记、通电、宣言等多种类型的史料,认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艰难性与复杂性,认同中国共产党在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材料一: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一九三七年七月八日
中国共产党在七七事变爆发后的第二天就对危难时局作出了积极响应率先提出坚定抗战信念、团结全国民众迅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问题一:面对危难时局,中国共产党秉持怎样的态度?
材料二:1937年7月10日《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在卢沟桥事变爆发时对国民党提出的八大政治主张》
提前召集国民代表大会,制定全国上下一致遵守之政治纲领,俾全国各阶层力量,能迅速集中,各方政治意见能彻底融洽,以树立政府之坚实抗战基础。
问题二:该“政治主张”与中国共产党的“通电”有何内在联系?
这一政治主张代表了广大爱国民主党派的普遍要求,反映了当时全国民众的共同愿望,同时也是对中国共产党要求迅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公开响应。
材料三: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本党这种光明磊落大公无私与委曲求全的态度,早已向全国同胞在言论行动上明白表示出来,并且已获得同胞们的赞许。现在为求得与国民党的精诚团结,巩固全国的和平统一,实行抗日的民族革命战争,我们准备…用统一团结的全国力量,抵抗外敌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重申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迫切愿望,始终以维护国家和平统一为己任,在特殊时刻下彰显其天下为公的民族担当和适度妥协的政治智慧。
问题三: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宣言”与“通电”有何共同之处?
材料四:1937年7月16日《蒋介石卢沟桥事变日记》:
倭寇既备大战,则其权在倭王,若我宣言能感动彼倭,或可转危为安。
中国共产党人具有坚定不移的抗战决心,蒋介石则对日本仍心存停战的幻想。
问题四:同样是对待抗日,“日记”和“通电”所持的态度有何明显不同?
材料五: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对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
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唯有“牺牲到底”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
问题五:将蒋介石的“严正表示”与“日记”进行对比,仅仅时隔一天,蒋介石的抗战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蒋介石的抗战态度一改此前的仿徨犹豫,而是抱定了全民族“牺牲到底的抗战决心”。
材料六:1937年8月25日《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全中国人民动员起来,武装起来,参加抗战,……在国共两党彻底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全国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抗日战争,精诚团结,共赴国难。
问题六:综合上述材料,中国共产党发表的两份文件,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为最终实现抗日民族奠定了坚实基础。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建立?
日本全面侵华加深民族危机,爱国民主党派积极响应,国民党对日外交失败,蒋介石态度的转变等因素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材料题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这时,西本提出了一个残忍的提议,就是把这个支那人装入袋中,浇上那辆汽车中的汽油,然后点火。……汽油刚一点燃,就从袋中冲出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惨叫声。……有些战友面对如此残暴的玩法还觉得很有趣,袋子像火球一样满地滚,发出一阵阵地狱中的惨叫。……一会儿,这伙人便将上面的惨事统统忘记,如同没事人一样又哼起小曲走路了。
——[日]东史郎著,张国仁等译《东史郎日记》
1.侵略者蓄意制造的杀戮却无意间成为了控诉日军侵华暴行的证据。对此,我们可以采用的分析方法是
A.内因与外因的结合 B.局部与整体的联系
C.现象与本质的区别 D.动机与后果的违背
D
2.作为加害者的自供,《东史郎日记》能否彻底驳斥“南京大屠杀虚构论”?简述你的理由。
4.若要进一步探究“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我们还能从主要当事人及事件有关者的视角收集哪些有效证据?
不能。虽然《东史郎日记》是加害者的自供,但仅有加害者一方的证据是“孤证不立”的。
万人坑遗址;参战官兵的回忆录;外籍人士的日记、证词;日本随军记者、外籍人士摄的照片、影像;受害者的口述证词;军事法庭的查证;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等。
2.解放战争(1946-1949)
①1945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
②战略防御阶段:
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
粉碎重点进攻山东(彭德怀——孟良崮战役)
陕北解放区(陈毅、粟裕——青化砭战役、沙家店战役)
③战略反攻阶段: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拉开了反攻的序幕。
④战略决战阶段: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⑤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国民党政权被推翻。
⑦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
是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对中国意义:
对世界意义:
理论意义:
改变中国社会发展方向,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壮大了和平民主力量)
⑥ 中共召开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会议)
1949年3月召开,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材料题:国民党拥有明显的兵力优势和美国援助,为什么最终丧失在中国大陆的统治权?为什么共产党能够取得胜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费的巨额开支,使国民党政府的财政收入连年入不敷出,出现巨额赤字……为了弥补赤字,除加重对人民的盘剥外,就是大量发行法币……法币贬值,造成物价飞涨。以米计算,上海市每十担大米,1948年1月值纸币150万元,到8月涨到6500万元……恶性通货膨胀,再加上美货倾销和官僚资本的侵吞以及繁重的捐税,使民族工商业纷纷停产或倒闭。 ——齐涛主编《中国通史教程》
材料二:为了打内战,蒋介石残酷镇压人民的反内战运动,并不惜以政治暗杀的卑劣手段残害民主人士。1946年6月23日晚,上海人民和平请愿团代表抵达下关车站时,遭到国民党特务、暴徒的围攻、劫掠、殴打达5个小时,造成“下关惨案”。7月11日、15日国民党反动派又在昆明制造了暗杀民主人士李公朴、闻一多的血案。中国法西斯统治的狰狞面目至此暴露无遗。——王松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国民党经济上大肆发行纸币,造成通货膨胀,民不聊生;
政治上独裁内战,官员腐败,杀害民主人士。
倒行逆施导致国内经济和政治都出现了严重的困局,进而丧失了民心,失去政权。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毛泽东
材料一:1947年9月13日,中国共产党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乡村中一切土地实行按人口统一平均分配,使全乡村人民均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各人所有。
一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据不完全统计,三大战役中支前的民工达540万人、大小车辆82万辆、担架11万副粮食9亿多斤,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齐涛主编《中国通史教程》
材料三: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专政必须和国际革命力量团结一致。这就是我们的公式,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共产党领导进行土地改革,解放农民,赢得民心;
民众大力支援前线;
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共产党为人民而战,依靠人民取得了胜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