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张PPT)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2)
单元结构: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初年
(1911)
同盟会
“三民主义”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
建立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社会生活:
袁世凯复辟帝制
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新文化运动勃兴
民国时期新习俗、新风尚
社会转型
进步与倒退并存
光明与黑暗交织
北洋军阀统治——近代中国的历史拐点在沉沦与奋进中出现
乱世潜流
至暗微光
2、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2)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3)资产积极维新派——戊戌变法运动(1898)
(4) 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1911-1912)
① 准备:成立同盟会、创办《民报》,提出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创立民国—民权主义(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平均地权—民生主义(实行“耕者有其田”,解决社会贫富不均问题)
② 爆发:辛亥革命(武昌起义1911,湖北新军为主力)
③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性质: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经济: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思想: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风俗文化:促使社会习俗、社会生活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
④辛亥革命的局限:
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缺乏科学的革命纲领;不敢放手发动广大民众;缺乏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目的:防止袁世凯专权;
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性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③ 中华民国建立,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特点:
5.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国政府鼓励实业,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欧战,人民反帝爱国斗争,促使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4.1917年,中国对德宣战,加入“一战”协约国一方,派十几万劳工前往欧洲前线,为协约国一方获胜做出贡献。
南京临时政府除旧布新,改用阳历、剪发辫、易服饰、禁缠足、改称谓促进社会文明开化。
6. 社会生活新气象:
军阀混战和割据,政治上分崩离析
7.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①主要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
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等。
③内容:
拥护“德先生”(民主),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拥护“赛先生”(科学),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④影响: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推动了思想文化革新,有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思想革命
文学革命
材料一: 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
——《大总统令命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令》(1912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可以作为研究民国初年社会习俗变迁的
A 原始史料 B 转手史料 C 间接史料 D 无意史料
A
2.民国政府在建立之初就颁布法令,试图表明
A 对民国卫生状况的关注 B 与清朝满人统治的彻底决裂
C 对西方民主的效仿 D 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本
B
材料二:民国初年剪辫子照片两幅
图一 图二
3. 从上述图片被剪辫者的神态看,他们对剪辫的态度的是否一致?简要说明理由
不一致,前者坦然,从容;后者被迫,恐惧
材料三: 鲁迅的不少小说直接取材于他生活的时代,是
4.(七斤嫂)用筷子指着(七斤)的鼻尖说:“这死尸自作自受!造反的时候,……他偏要死进城去,滚进城去,进城便被人剪去了辫子。从前是绢光乌黑的辫子,现在弄得僧不僧道不道的。” —— 鲁迅《风波》
A具有回忆性质的口述史料 B 作者对社会百态的忠实记录
C 再现武昌起义的直接证据 D 作者对所处时代的历史认识
D
5. 材料三体现出当时人们对剪辫的态度是什么?
反对(不安,抗拒)
6.如何看待以上材料的史料价值?
政府通告、照片和小说等史料具有不同的史料价值,前两者承载着官方的意图愿景,小说体现了作者主观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史料可以分为“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作者为了左右别人的认识而有意制造的史料称为“有意史料”;人们在没有上述主观故意的情况下形成的史料称为“无意史料”,研究历史时应注意加以鉴别。
材料一: 农村中也开始了农民群众建立集体农庄的劳动高潮……农民们一批批地来到国营农场和机器拖拉机场,观看拖拉机和其他农业机器的操作,看得眉飞色舞,马上决定加入集体农庄.…现在他们终于找到了出路,找到了走向美好生活的道路.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该书经过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审定,斯大林亲自撰写了其中的一部分,作为全国党史教材)
材料二 :(农民抵制集体农庄)1930年2月和3月共发生群众性骚动7576起,暗杀恐怖活动3263起,散发传单事件2009起。--苏联国家政治保卫局的绝密报告(据苏联档案)
材料三 :日本《东京日日新闻》登载:日军占领南京后,分发饼干、糖果救济难民,受到了南京人民的欢迎的照片。
材料四: 有些(日本)报界人士来到一个难民营入口处,(向中国难民)分发饼干、苹果,并且拿出少许铜板给难民,还为这种“善行”拍了电影.就在同一时间,一伙日本兵爬越大院后墙,强奸了约12个妇女.这却没有拍电影带回去.——正在南京的麦卡伦牧师(美籍)在日记中写道(1938年1月9日);
材料一、三属于有意史料;经过了作者的加工,有夸大、美化甚至捏造事实的可能。
材料二、四属于无意史料,作者没有主观故意,更加具有证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