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5.2.2 氨气及铵盐的性质 课件(共33张ppt)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 ![]() | |
格式 | pptx | ||
文件大小 | 123.0MB | ||
资源类型 | 教案 | ||
版本资源 | 人教版(2019) | ||
科目 | 化学 | ||
更新时间 | 2023-03-03 18:05:27 |
捂住烧瓶(用热毛巾),
气体逸出溶解,松手后,P内
锥形瓶发生化学反应,
产生气体,P下>P上
气体
液体
原理
NH3
水或酸
NH3、HCl均属于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常温下,NH3的溶解度为1∶700,HCl的溶解度为1∶500
HCl
水或碱
CO2
NaOH
溶液
均能与强碱溶液反应
2NaOH+CO2====Na2CO3+H2O
2NaOH+SO2====Na2SO3+H2O
2NaOH+Cl2====NaClO+NaCl+H2O
2NaOH+2NO2====NaNO3+NaNO2+H2O
SO2
Cl2
NO2
4.常见喷泉实验试剂组合
思考
喷泉实验
三.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
部分电离:NH3·H2O
NH4++OH-
NH3+H2O
NH3·H2O(一水合氨)
① NH3·H2O为可溶性一元弱碱,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② NH3·H2O不稳定,易分解。
NH3·H2O====NH3↑+H2O
△
【思考】氨水的主要成份有哪些?氨水与液态氨有何区别?
?
液氨
一水合氨(NH3·H2O)
氨水
物质
类别
粒子
种类
主要
性质
纯净物
氢化物
非电解质
纯净物
一元弱碱
电解质
混合物
氨的水溶液
NH3
“三分子”:NH3·H2O、NH3、H2O;“三离子”、OH-、H+、OH-
NH3·H2O
挥发时吸热,常做制冷剂
受热易分解:
NH3·H2O==NH3↑+H2O
△
呈弱碱性,易挥发,应密封保存
化 学 性 质
(2)与酸反应
一、氨(NH3)
魔 术:魔棒生烟
现象:
氨气与氯化氢反应产生白烟
原理:
NH3+HCl NH4Cl (白烟)
【思考】
这个实验还体现氨水什么性质?
二、氨及铵盐
氨气遇到浓硝酸、浓硫酸也会产生白烟吗?
NH3 + HCl ==== NH4Cl (现象:白烟)
NH3 + HNO3 ==== NH4NO3 (现象:白烟)
2NH3 + H2SO4====(NH4)2SO4
NH 3·H 2O ==== NH3↑ +H2O
△
与挥发性的酸反应才有白烟
化 学 性 质
(3)还原性
一、氨(NH3)
①氨的催化氧化
(工业制硝酸的第一步)
4NH3 + 5O2
催化剂
4NO + 6H2O
化 学 性 质
(3)还原性
一、氨(NH3)
①氨的催化氧化
(工业制硝酸的第一步)
4NH3 + 5O2
催化剂
4NO + 6H2O
②与Cl2反应
8NH3 + 3Cl2 = N2 + 6NH4Cl (氨气过量)
2NH3 + 3Cl2 = N2 + 6HCl (氨气少量)
此反应为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泄漏的原理。
化 学 性 质
(3)还原性
一、氨(NH3)
【思考6】检验氨气的方法有哪些?
1、湿润的石蕊试纸 => 变蓝;
2、湿润的酚酞试纸 => 变红;
3、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 => 产生白烟。
用 途
一、氨(NH3)
1.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急剧降低,常用作制冷剂。
2.氨是氮肥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纯碱等的重要原料。
3.氨是有机合成工业的常用原料(如制尿素、合成纤维、燃料等)。
(1)液氨可用作制冷剂,是因为其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
(2)氨水呈碱性,是因为NH3溶于水发生反应:NH3+H2O +OH-
( )
(3)氨溶于水,溶液可以导电,因此NH3为电解质( )
(4)将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浓硫酸有白烟产生( )
(5)氨水与液氨一样都是混合物( )
(6)新制饱和氨水中含氮粒子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
×
正误判断
√
×
×
×
×
铵盐——铵根离子(NH4+)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二、铵盐
绝大多数铵盐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与碱反应会放出NH3。
铵盐是农业上常用的化肥。
如(NH4)2SO4、NH4HCO3、NH4NO3等。
【活动一】
了解铵盐的不稳定性
二、氨及铵盐
NH4HC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铵盐(3)化学性质
①受热易分解
NH4Cl _____________(生成的NH3和HCl遇冷又结合生成NH4Cl);
NH4HC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氨及铵盐
NH3↑+HCl↑
NH3↑+H2O+CO2↑
【注意】
铵态氮肥要避光保存在阴凉处
不稳定性
并不是所有的铵盐都会分解生成氨气和相应的酸受热易分解
△
2NH4NO3 2N2↑+O2↑+4H2O
高温或
猛烈撞击
是升华吗
实验5-7:向盛有少量NH4Cl溶液,NH4NO3溶液和(NH4)2SO4溶液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注意通风),用镊子夹住一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观察现象,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实验现象: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反应中有碱性气体产生。
实验结论:
(2) 与强碱反应
铵态氮肥不能与碱(如草木灰)混合施用,否则会生成氨气,降低肥效。
铵盐的检验
实验探究
二、氨及铵盐
NH4+检验
思路:
二、氨及铵盐
(1)铵盐都易溶于水,且都易分解( )
(2)铵盐都不稳定,受热分解都生成NH3( )
(3)向某溶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蓝,则原溶液中一定无 ( )
(4)NH4Cl受热分解,所以可用加热的方法分离NH4Cl和NaCl( )
(5)NH4HCO3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OH- NH3↑+H2O( )
×
正误判断
√
×
×
×
四、氨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探究
四、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2)装置:
(3)干燥:
(1)原理:
固+固→加热型
2NH4Cl + Ca(OH)2 = CaCl2 + 2H2O + 2NH3↑
用碱性干燥剂 碱石灰(CaO、NaOH)
注意:无水CaCl2不能干燥NH3(形成CaCl2· 8NH3)
四、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4)收集:
向下排空气法
(导管要伸到试管底部)
a.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b. 用蘸有浓HCl的玻璃棒接近试管口(白烟)
(5)验满:
①防止与空气对流,使收集的氨气不纯;
(6)棉花的作用:
②抑制氨气逸出,避免污染空气。
四、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7)尾气吸收:
稀硫酸溶液或水 (注意防倒吸)
方法
化学方程式(或原理)
气体发生装置
加热浓
氨水
浓氨水
+固体
NaOH
浓氨水
+固体
CaO
四、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思考7】实验室中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制氨气?
NH3·H2O = NH3↑+H2O
NH4Cl分解产生的NH3和HCl遇冷会再次化合为NH4Cl,不能用于制取NH3
加热NH4Cl能制取NH3吗?
NaOH、CaO的作用:
①溶于水或吸水后放热,促使氨水分解;
②增加溶液中的OH-浓度,有利于NH3的放出
拓展知识
N2 + 3H2 2NH3
高温高压
催化剂
氨气的工业制法:
牛刀小试
【例7】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中制取干燥氨气的实验,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备氨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的少量水
C.用装置丙收集氨气 D.用装置丁吸收多余的氨气
D
【解析】甲装置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乙装置氨气被浓硫酸吸收,不能干燥氨气;丙装置中单孔塞无法收集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