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填写表格,了解古代各大帝国的兴亡;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历史地图,描述不同文明之间早期联系的方式,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壁画、遗址等实物史料以及相关文献史料,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
3.通过论述促使古代世界农耕文明的范围影响不断扩大的因素、古代帝国如何维系统治等问题,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并通过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认识文明交流的原因和影响,对本课三目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4.通过分析文明交流的表现,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并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对推动世界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丰富,都具有积极作用。
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
2.难点:认识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教法学法 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进行教学设计,制作课件,编写学案;学生预习教材,完成学案。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古代希腊和埃及的雕刻》,指出左图为公元前7—前6世纪的希腊雕刻,右图为古代埃及即公元前3千纪后期的雕刻。
两地相隔地中海,雕刻却在发式、表情和站立姿势等多方面存在明显的相似之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古代世界的文明交流是如何进行的?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学生活动:描述古代希腊和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观察两副雕刻的相似之处,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带着问题开始本课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对史料的直观观察和对其出土地点的地位位置的描述,引导学生对于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产生疑问,从而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对问题的梳理,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进入本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一、古代文明扩展
1.古代文明扩展的表现
教师活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受客观物质环境的影响,从亚洲东端的日本、朝鲜,经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南亚到西亚和小亚细亚,再连接欧洲的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气候湿润,宜于种植,形成一条长弧形的农耕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出现的古代埃及文明、古代西亚文明等,如同茫茫大海中的几座孤岛,相互联系甚少。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文明的影响不断扩大。请阅读教材第一目,结合所学知识,填写如下表格:
古代文明 起源地点 扩展地域 文明特征
埃及新王国
古巴比伦王国
亚述帝国
古希腊城邦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以上表格,并根据教师讲解完善表格信息。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反馈,对文明特征进行补充,完善表格信息。
古代文明 起源地点 扩展地域 文明特征
埃及新王国 尼罗河流域 两河流域 完善的官僚系统
古巴比伦王国 两河流域 地中海东岸 君主专制制度
亚述帝国 两河流域 小亚细亚、埃及 多兵种部队
古希腊城邦 爱琴海 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 城邦制度
(设计意图:通过对表格信息的梳理,引导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和概括能力,将古代文明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运用时间术语描述文明发展,认识古代文明拓展的来龙去脉,完成基本史实的梳理。)
2.古代文明扩展的原因
教师活动:请根据以上梳理的表格信息,归纳这四个古代文明的相同点。
学生活动:通过比较,归纳四个古代文明的相同点。
教师活动:在学生的作答基础上完善答案,通过对具体文明特征的归纳概括,引导学生认识农耕文明区具有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等特点,也正是这些特点,使农耕文明具备扩张潜能,使文明区域不断扩大。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建立历史现象间的内在联系,对文明扩展的原因作出解释,从而提升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教师活动:展示材料一、材料二及《古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殖民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材料和示意图,想一想古希腊人的殖民扩张有什么特点。
材料一 我们居住的位于费西斯河(黑海最东部的一条河)与赫丘利柱石(直布陀罗海峡两边送礼的海岬)之间的区域只是大地的一小部分,我们沿着大海生活,就像蚂蚁或青蛙围绕着一个池塘。
——[古希腊]柏拉图著,王晓朝译《柏拉图全集》
材料二 一个原因是,希腊地区山峦重叠,不能提供建立地区性帝国所需的地缘政治基础。另一个原因是,希腊多数城邦都享有直接通达大海的便利,使他们不仅在智力方面受到外来促进,而且能维持并发展自己的经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古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殖民示意图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在学生作答的基础上完善答案,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文明的扩展方式有所不同,但都促进了统治范围更广阔的国家的形成。
教师总结:古代埃及和古代巴比伦王国都是直接把被征服地区变成本国的统治地,而古代希腊人在海外建立了众多独立于母国的城邦,这些城邦分布在沿海地区,很少深入内地,形成了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的城邦特点。但其文明通过殖民拓展到了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
(设计意图:通过提取历史地图信息,与文字材料相结合,比较四种古代文明的拓展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在特定的时空观念下,文明拓展的方式不同。)
3.古代文明扩展的影响
教师活动:展示历史地图《欧亚大陆的古代文明(公元前3500—前1500年)》,引导学生描述地图信息。
学生活动:描述地图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文明扩展的影响。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古代文明扩展的过程中,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实际上已经更为密切、持久、多样化,他们相互渗透,促进了不同民族和文明的汇合。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地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
教师总结:欧亚大陆上先后出现了赫梯、埃及新王国和亚述等统治范围比较广大的国家。
(设计意图:通过提取历史地图信息,与所学知识相结合,认识《古代文明的扩展》与《古代世界的帝国》两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文明扩展的影响作出解释,从而提升历史解释素养。)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1.古代帝国的兴亡
教师活动:解释“帝国”的含义,并结合名词解释分析波斯帝国的兴起。
帝国(empire),这个概念原本来自古罗马人的执行权(imperium),即落马官员的行动区域,后来演化为统治区域、统治权力,特别是一个民族通过武装政府通知其他部落或者族群建立的范围比较广大的国家。
波斯帝国(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公元前550年灭掉米底王国,建立波斯帝国。此后,居鲁士二世和儿子冈比西斯二世又先后攻灭吕底亚王国、新巴比伦王国和埃及王国,扩大了波斯帝国疆域。公元前513年,大流士一世攻占色雷斯,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波斯帝国建立起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概念学习和了解波斯帝国的基本史实。)
教师活动:展示绘画《亚历山大在伊苏斯》,介绍壁画并对亚历山大帝国建立的过程进行讲解。
马其顿原为巴尔干半岛北部的王权国家,公元前4世纪中期,腓力二世强化王权,加强国家统一,组建一支以骑兵和步兵为主力的庞大军队,逐渐征服色雷斯和北部希腊。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遇刺身亡,亚历山大继位。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与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在叙利亚北部伊苏斯决战。此后历经多年征战,最终灭亡波斯,入侵印度,征服了从希腊到印度的广大地区。建立了第二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帝国在亚历山大病逝后迅速瓦解。
(设计意图:在了解史料的类型和价值的基础上,比照历史地图,提升学生对亚历山大帝国的时空认识,增强史料实证的意识。)
教师活动:展示历史地图《2世纪初的罗马帝国》,对罗马帝国的兴亡历程进行讲解。
公元前1世纪,罗马征服了地中海沿岸旧帝国遗留下来的行省,征服了马其顿和埃及,开始了罗马时代。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和“大元帅”的尊号,象征罗马已由共和国转变为帝国。4世纪末,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
(设计意图:比照历史地图,提升学生对罗马帝国兴衰的时空认识。)
2.古代帝国维系统治的方式
教师活动:展示材料与浮雕图片,提出问题,波斯帝国是如何维系对广大地区的统治的?
材料 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一切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
——李铁匠选译《古代伊朗史料选辑》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两个方面分析波斯帝国维系统治的方式。
教师总结:波斯帝国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宣扬君权神授;地方实行行省制;帝国建立了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由波斯人担任最重要职务;支撑帝国的是纳贡的劳动者。
教师讲解:亚历山大帝国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作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而罗马帝国则通过武力征服、法律制度等方式加强对不同地区的统治。
(设计意图:以波斯帝国为例,认识帝国武力扩张后维系统治的方式。)
3.古代帝国的区域性影响
教师活动:展示材料,提出问题,请以2世纪罗马帝国为例,谈谈古代帝国的区域性影响。
材料 地中海周边是遥远而宽广的大陆,它们将无尽的商品流向你处。每一块陆地,每一片海洋,无论有何出产,都会在各个季节给你送来;每块土地,每条河流、希腊人的、外国的手工产品,都不例外。因此,任何希望看到所有这些产品的人,要么旅行世界去观看这些产品,否则就到这座城市来。因为每个民族种植和生产的东西,在这里肯定总是充盈有余的,带着世界各地在各个季节出产的各种产品到这里来的商人如此之多,让这里好像是世界共同的仓库一般。人们可以看到来自印度的众多产品,如果他愿意,还可以看到来自阿拉伯-费尼克斯的商品,其数量自大,会让他猜测那里的树上可能早就光秃秃了,无论那里的人们需要什么,都得到这里来求购他们自己的产品。巴比伦的服装以及满足国家的奢侈品被运到这里的数量要大得多,而且比人们从纳克索斯或库特诺斯航行到雅典运输他们的任何商品都要更加容易。埃及、西西里和阿非利加的文明地区是你的农场,船只的进出从来不会停止。因此,大海,更不用说港口了,居然能容纳如此之多的商船,真是让人吃惊。……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都在这里会和。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阿利斯提德《致罗马》(2世纪)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从阿利斯提德的演讲中可以看出,在他看来罗马是当时世界市场的中心。2世纪罗马帝国内不同地区经济联系加强、经济繁荣,贸易范围不仅囊括了地中海沿岸,还与印度、阿拉伯建立了商贸联系,商品和人口的流动扩大了罗马帝国的地域性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提取材料信息,以罗马帝国为例,认识古代世界帝国带来的地域性影响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三、文明的交流
教师活动:展示材料,解读“文明交流”的内涵,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认识古代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表现。
材料 文明的交流是指组成文明的诸因素,如语言、宗教、科学、技术、政治经济组织、风俗习惯等,在不断地进行传播和接受,它们在形成文明纵向发展的同时,横向上也在相互运动,这是使文明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学生活动:学习文明交流的内涵。
(设计意图:通过解读历史概念,明确本目学习的思路和学习任务,建立第二目与第三目之间的内在联系。)
1.技术交流
教师活动:讲述农耕技术和冶铁技术的传播。公元前3000年,犁已在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得到普遍使用,并传入印度;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逐步扩散到了埃及和希腊等地。请学生讨论技术交流如何促进了文明的发展。
学生活动:通过具体的史实分析文明的交流如何促进了文明的发展。
教师总结:随着牛拉犁技术的传播,人类能利用自身体力以外的力量做动力;随着冶铁技术的发展,生产工具和军事力量都得到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了。
(设计意图:举例简要介绍文明扩展的相关史实,引发学生对于技术交流影响的思考,提升历史解释素养。)
2.文化交流
教师活动:讲述神话、雕刻的交流与表现,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本目第2段以及材料,提出问题,为什么字母文字会广泛流行?
材料 公元前2千纪末期发明的简单的字母文字,就是影响除中国以外整个古典世界文化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在那时以前,只有少数书吏能够阅读和书写美索不达米亚的结构复杂的楔形文字和埃及的象形文字。……真正的音标文字是由腓尼基人完成的,他们与公元前13世纪将原有文字发展成有23个辅音音符组成的字母系统。这一字母系统后经希腊人增补元音字母而进一步完备。希腊字母又经过一些改进后,由罗马人向西传播,由拜占庭人向东传播。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和材料,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经济因素:商业比较发达,经济交往的需要;
字母文字的优势:书写简捷,易于记忆,有固定顺序,每个字母都有固定读音等。
(设计意图:以字母文字的广泛流行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文化交流的原因和影响,与第一目技术交流的影响相结合,引导学生更全面地对文明交流的影响作出历史解释。)
3.经贸往来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主要路线示意图》以及材料,描述亚欧大陆两端的经贸路线,概括罗马与汉朝、安息交往的情况。
材料 (大秦)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邻国使到其界首者,乘驿诣王都,至则给以金钱。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
——《后汉书·西域传》
学生活动:描述亚欧大陆两端的经贸路线,概括罗马与汉朝、安息交往的情况。
教师总结:虽然早期罗马帝国与汉朝之间缺少官方的直接往来,但随着帝国的扩展,丝绸之路的发展,经贸发展的需要,以及官方使者的不断努力,最终建立起了直接联系。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繁盛,进一步推动了文明的交流与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历史地图,认识古今地名的差异,提升时空观念素养;通过材料分析,既认识文明交流的必然性,也能对文明交流过程中作出巨大贡献的个人作出正确评价,提升家国情怀素养。)
【课堂小结】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进入农业文明时代。这种文明具有扩张的潜能,并将不同地区文明连接在一起。这种扩张造就了古代世界的帝国,也进一步促进了文明之间的交流,推动了文明的进步。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重新梳理本课三目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