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一、单选题
1.英国棉纺织业是1588年由尼德兰技工引进的,到17世纪才在兰开夏建立生产中心。在此之前,它的生产基地散布于农村,不受行会和政府法规的约束,也不存在生产上的清规戒律。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棉纺织业( )
A.得到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 B.冲击了农村的自然经济
C.存在有利的技术革新环境 D.阻碍了圈地运动的进行
2.如图是一位学者笔记的部分内容。由此推知,其思考的问题是
A.古代亚洲科技对欧洲的影响 B.工业革命发生地的偶然与必然
C.资本主义在欧洲产生的原因 D.世界文化中心转移的主要轨迹
3.英国是土地贵族一中产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三层式的社会,阶层之间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流动性。这一特点使资本、智力、劳动力和技能及时地从生产率较低的传统生产部门转移到生产率较高的新兴工业部门,从而产生产业革命。这说明,英国首先开始工业革命得益于
A.土地贵族的推动 B.社会结构的独特
C.世界市场的扩大 D.科学理论的发展
4.18世纪,英国的棉织品大为流行,有人统计,即使把当时妇女和儿童都投入生产,传统的手工纺织工艺也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这一现象可用于说明英国
A.开展工业革命的必要性 B.劳动力资源的严重匮乏
C.革新技术的条件已具备 D.调整产业结构的紧迫性
5.下图是一个学生做的关于近代欧洲历史的笔记,其中“?”号所在的方框应填
A.资本主义萌芽 B.自然经济解体 C.工业革命 D.启蒙运动
6.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要素多种多样,但在不同的时期各种要素所起的作用并不一样,工业革命之前对资本主义发展最为关键的要素是
A.资本 B.劳动力 C.资源 D.投资场所
7.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基本上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成为工业革命的重要前提。而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又推动了19世纪中期的俄日改革、德意统一和美国南北战争的发生,促进欧美各国政局的稳定,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这一系列变化体现了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
C.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之一
D.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8.到19世纪上半叶,一种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资本主义大工业制度在英国确立起来。这种革命性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工业城市大量出现
C.蒸汽机的改良应用 D.世界市场最终建立
9.下表所示的内容为1800~1870年英国煤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吨)。由此可知,推动英国煤产量不断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年份 1800年 1820年 1830年 1850年 1860年 1870年
产量(万吨) 1100 1740 2400 4940 8000 11000
A.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B.煤炭成为发电的主要来源
C.英国开采煤炭的技术先进 D.工业革命推动煤炭大量出口
10.图片所示为哈格里夫斯及其珍尼纺纱机,该发明在工业革命中的作用是( )
A.解决了动力问题 B.解决了交通运输问题
C.开启了工业革命 D.解决了社会分工问题
1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
A.水力织布机 B.电灯 C.化工产业 D.石油
12.1822年,仅两年间,来到法国的英国技术人员就有1600多人。沙兰顿的阿隆·曼比厂和赛罗的爱德华厂,都雇佣了300-500名英国人。1825年,英国废除了禁止机器出口的法令,法国和德国从一开始就可以引进英国的蒸汽机和其他的工业机器,比利时、荷兰,甚至维也纳的各纺织厂的管理人员和监工主要都是来自格拉斯哥和曼彻斯特制造厂的英格兰人或苏格兰人。该现象说明了( )
A.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B.英、法、德等国在工业革命中竞争激烈
C.法德等国的工业革命起步较晚,起点较低
D.英国工业革命极大促进了欧洲大陆工业革命的开始
13.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可能有( )
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 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C.铁路设备、蒸汽抽水机 D.电话机、水力纺纱机
14.据王斯德《世界通史》载:“机器的使用、劳动分工的实行使工人陷入深重的依附状态,成为机器的‘人手’,分工的附属物。从前,作为独立的手工作坊主,他可以在自己的家里干活,保持着个人的独立、自由和尊严。现在,这已是明日黄花,一去不返。”这说明( )
A.工人从此失去了人身自由 B.欧洲历史上首次出现了阶级对立
C.欧洲的社会经济严重倒退 D.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形态的巨大变化
15.“日前,无可争辩的和容易解释的事实是,‘美好的旧时代'人数众多的小中间阶级已经被工业摧毁,从他们当中一方面分化出富有的资本家,另一方面又分化出贫穷的工人”。材料旨在强调工业革命( )
A.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改变了社会阶级结构
C.致使贫富矛盾激化 D.推动工厂制度的产生
16.1795年,英国通过了“斯宾汉姆兰制”济贫法(如图),该法案( )
A.解决了工人阶级的温饱问题 B.成为英国宪章运动的重要成果
C.减弱了价格革命的负面效应 D.利于稳固社会转型所需劳动力
17.针对19世纪晚期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状况,列宁说:“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说,就自然而然地走到垄断。”以下关于垄断组织的论述,正确的有( )
①英国东印度公司是典型代表
②它客观上推动了世界一体化进程
③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④它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18.《剑桥欧洲经济史)说道:“19世纪后半期,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说明当时( )
A.科技与生产的相互推动日益密切 B.欧洲经济走到了世界经济的前列
C.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科学革命 D.基础应用研究是企业发展的核心
19.19世纪末,美国国会制定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它规定:凡以托拉斯(垄断)形式订立契约、实行合并或阴谋限制贸易的行为,均属违法。违反该法的个人或组织,将受到民事的或刑事的制裁。这一法案( )
A.保障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 B.维护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C.促使大量资本向外国迁移 D.违背自由竞争的商业规则
2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曾指出:“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早先,发明是个人对机会做出响应的结果,而如今,发明是事先安排好的,实际上是定制的。”斯塔夫里阿诺斯意在说明( )
A.发明创造有规律可循 B.科技改变社会生活
C.科技发明具有偶然性 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天气潮湿,极宜于纺织类的工业:国内急流很多,故水力很丰富;英国的各种工业向来不十分受各种同业公会的束缚;英国的剩余资本、技巧工人当时亦都比任何一国为多,而且各国都需要英国的物品.英国自从经过工业革命以后面目为之大变。从前的农村社会逐渐瓦解,小规模的村镇因此大都消灭。各乡农民多迁往工厂林立矿产较富的地方,大城市于是兴起。
——摘编自何炳松《世界简史·下》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西欧各国及其移民国家相继发生了工业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促进了毛纺织业、机器制造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德国的工业革命虽滞后于英法两国,但对科研的大量投入,使其在化学、电机和电力等工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优势,如通过热能转化机械动力理论,改进内燃机等。独立后的美国则逐步建立和发展了煤炭开采、钢铁生产、电力供应、石油加工、农业机械制造等一系列工业部门,大型企业也出现了收购和合并潮。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金碚《世界工业革命的缘起、历程与趋势》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
(2)结合所学如识,任举一项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发明,并指出工业革命在生产组织形式方面的突破。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发展出现的变化。
22.两次工业革命都给社会带来了深刻影响,既促进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极大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又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他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情况表
1870年 1900年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产量(吨) 3200000 29500000
投资额(美元) 121000000 590000000
(1)依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美国钢铁业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资本主义出现了怎样的特征?
参考答案:
1.C
【详解】从材料看到,英国棉纺织业较少受到各种束缚,存在有利的技术革新环境,因此C项说法正确;A项“政府高度重视"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A项;材料无法得出冲击了农村的自然经济,排除B项;D项说法与材料所述现象不构成因果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2.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古代中国、阿拉伯、意大利科技和经济发达,这三地都是欧亚文明的重要地区,但这些地区都没有发生工业革命;英国地处欧亚大陆的边缘,工业革命却从英国开始,那么就会让人思考它具备了哪些其他地区不具备的条件和机遇,B项正确;根据“欧洲的科学革命肇始于意大利”排除A项;资本主义在欧洲产生的原因只符合“资本主义最早在意大利萌芽”,不符合古代中国、阿拉伯、英国的信息,排除C项;世界文化中心转移的主要轨迹与材料信息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根据“这一特点使资本、智力、劳动力和技能及时地从生产率较低的传统生产部门转移到生产率较高的新兴工业部门,从而产生产业革命。”可得出材料强调英国的社会阶层之间较为开放,流动性较强,这为工业的革命开展创造了条件,因此得益于独特的社会结构,B项正确;土地贵族只是一个方面,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社会阶层,而不是世界市场的扩,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理论,排除D项。故选B项。
4.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8世纪的英国手工纺织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因此需要技术革新,即开展工业革命具有必要性,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市场需求,而非劳动力短缺和产业结构调整,排除B、D项;材料只提供了市场一项要素,排除C项。故选A项。
5.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手工工场中出现了雇佣劳动关系,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出现,A项正确;手工工场出现不能说明自然经济解体,排除B项;工业革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启蒙运动发生的时间是18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6.A
【详解】根据所学,工业革命之前对资本主义发展最为关键的要素是资本的积累,A项正确;BCD项不是最重要的,排除BCD项。故选A项。
7.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基本上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成为工业革命的重要前提。而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又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这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因此,材料体现的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阶级斗争,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依据材料“到19世纪上半叶,一种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资本主义大工业制度在英国确立起来”,可以看出改良型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带人类进入“蒸汽时代”,C项正确;珍妮纺纱机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工业城市,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9.A
【详解】从材料的时间信息可以得出,此时英国正在开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和普遍应用使煤的产量不断提升,A项正确;电力诞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B项;技术先进并不是主要因素,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产量,并没有出口,而且英国当时的煤主要是供应国内使用,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成为工业革命开启的标志,C项正确;蒸汽机解决了动力问题,排除A项;珍妮纺纱机不是交通工具,没有解决交通运输问题,更和解决社会分工问题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力织布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A项正确;电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排除B项;化工产业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C项;石油并非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排除D项。故选A项。
12.D
【详解】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材料中,英国技术人员和工人来到法国、法国和德国可以引进英国的蒸汽机和工业机器,比利时、 荷兰等纺织厂的管理人员和监工主要来自英格兰人和苏格兰人,说明英国工业革命向欧洲大陆扩展,促进了欧洲大陆工业革命的进行,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题干也没有“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的信息说明,排除A项;题干提到来到法国的英国技术人员和雇佣工人,也提到法国德国可以引进英国的蒸汽机和 其他工业机器,没有说明英法德三国的竞争, 排除B项;由题干“……法国和德国从一开始就可以引 进英国的蒸汽机和其他的工业机器”可得出两国工业革命的起点较高,不是较低,排除C项。故选D项。
13.C
【详解】根据“1851年”可得出,此时英国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因此铁路设备、蒸汽抽水机是主要展品,C项正确;内燃机、电灯、电话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排除ABD项。故选C项。
14.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机器的使用、劳动分工”反映的是工业革命,从“独立的手工作坊主”变成“机器的‘人手’,分工的附属物”说明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形态的巨大变化,D项正确;工人有完全人身自由,排除A项;阶级对立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都存在,“首次”说法错误,排除B项;机器的使用推动欧洲社会生产力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15.B
【详解】根据材料“小中间阶级已经被工业摧毁,从他们当中一方面分化出富有的资本家,另一方面又分化出贫穷的工人”说明小中阶级被富人和穷人两大阶级取代,即改变了社会阶级结构,B项正确;材料强调阶级变迁,没有说明生产力变化,逻辑错误,排除A项;材料强调贫富差距但并未说明激化,逻辑错误,排除C项;机器的使用推动工厂的诞生,史实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16.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救济制度根据面包价格和家庭成员收入确定最低生活费,低于标准者,由政府给予津贴。该制度保障了贫困人群的基本生存,利于稳固社会转型所需劳动力,D项正确;“解决了工人阶级的温饱问题”说法绝对,排除A项;宪章运动是1836-1848年英国工人们为得到自己应有的权利而掀起的工人运动,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价格革命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7.D
【详解】依据材料“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说,就自然而然地走到垄断。”得出垄断组织客观上推动了世界一体化进程,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②③D项正确;东印度公司是英国早期殖民扩张的产物,不属于垄断组织;垄断组织是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排除ABC项。故选D项。
18.A
【详解】根据材料时间19世纪后半期,可知这一时期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结合材料“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可分析出这一时期先进企业主动进行技术创新,自主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意味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推动力是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结合,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欧洲经济走到了世界经济的前列,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科学革命表述错误,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基础应用研究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排除D项。故选A项。
19.A
【详解】根据材料“19世纪末,美国国会制定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出现的垄断组织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为此,美国制定了该法案,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美国,没有体现世界人民,排除B项;C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该法案有利于自由竞争,排除D项。故选A项。
20.D
【详解】依据材料“早先,发明是个人对机会做出响应的结果,而如今,发明是事先安排好的,实际上是定制的”,可以看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是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科学的作用更加突出,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科学对生活的影响,排除B项;“定制的”可以看出不是偶然的,排除C项。故选D项。
21.(1)条件:自然条件适宜;资本积累富足;拥有较多技术工人;拥有广大海外市场。
(2)发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在交通领域的发明有蒸汽火车、轮船等;生产组织:第一次工业革命在生产组织形式方面的突破是出现了工厂。
(3)由一国向多国扩展:以轻工业为主向重工业为主转变:科学理论的地位不断上升;垄断组织开始出现。(任意3点即可)
【详解】(1)条件:根据“英国天气潮湿,极宜于纺织类的工业”得出自然条件适宜;根据“英国的剩余资本、技巧工人当时亦都比任何一国为多,而且各国都需要英国的物品.英国自从经过工业革命以后面目为之大变。”得出资本积累富足;拥有较多技术工人;根据所学得出拥有广大海外市场。
(2)发明:根据所学可得出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在交通领域的发明有蒸汽火车、轮船等;生产组织:结合所学得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在生产组织形式方面的突破是出现了工厂。
(3)根据“19世纪中后期,西欧各国及其移民国家相继发生了工业革命。”得出由一国向多国扩展;根据“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促进了毛纺织业、机器制造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得出以轻工业为主向重工业为主转变;科学理论的地位不断上升;根据“独立后的美国则逐步建立和发展了煤炭开采、钢铁生产、电力供应、石油加工、农业机械制造等一系列工业部门,大型企业也出现了收购和合并潮。”得出垄断组织开始出现。
22.(1)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工厂取代工场(或工业化);加速了城市化进程;环境污染;
(2)变化:企业数量减少,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形成了垄断组织);产量和投资额增长。特征:资本主义发展向垄断阶段过渡。
【详解】(1)根据材料“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可从消极(环境污染)、积极(生产力、城市化、工业文明)等角度作答。
(2)变化:根据表格数据可知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生的变化是指工厂的数量在减少,然而企业总数(个)、产量、投资额却在大幅度的增加。特征: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发展向垄断阶段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