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借助世界地图等,了解当今世界不同国家与地区的发展状况,理解世界发展的特点。
2.通过阅读、分析教材内容和教师补充的相关材料,得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发展特点;知道当今世界全球治理的新现象和中国方案的提出,明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意义。
3.通过学与发展的含义及其关系,认识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伟大意义;概述当今世界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认识当今和平与发展遭遇严重挑战的问题。
4.认识当今中国大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牢固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重点难点
1.重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
2.难点:在世界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的今天,将采取怎样的措施来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从而牢固树立共同担当、同舟共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教法学法
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进行教学设计,制作课件,编写学案;学生预习教材,完成学案。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图中是为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中国赠送给法国的礼物《世界和平女神像》雕塑。女神像高10米,用不锈钢制作,重16吨。她那舞动绸带的双臂一前一后地舒展着,高举的左手上一只和平鸽展翅欲飞。请观察这座雕像,远看像什么汉字?又像什么字母?该雕像的寓意是什么?
预设答案:似中国的“中”字、和平的“和”字,其意蕴是“和平”;又像英文单词World(世界)的第一个字母“W”和“Victory(胜利)的第一个字母“V”。
教师总结:这种中文和西方文字的有机融合,表达了中法两国人民渴望和平的共同愿望。和平与发展也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讲授新课】
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1.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提出
教师活动:展示材料。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邓小平《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1985年)
注:东西问题是指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和东方社会主义阵营的对峙,南北问题是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
——习近平《中共十九大报告》
提出问题:两位领导人关于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诊断是如何得来的?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20世纪前半叶的时代主题,阐释和平与发展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1)和平:世界的总体和平
教师提问:为什么说二战结束以来世界总体是和平的?
预设答案:二战结束至今,没有发生过新的世界大战,一些局部冲突也得到政治解决。联合国维和行动,对控制局部战争扩大、解决地区冲突发挥了有效作用。
(2)发展:世界的繁荣与发展
教师提问:世界的繁荣与发展的表现是什么?
预设答案: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获得了惊人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各国和整个世界的面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政治生活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教师提问: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预设答案: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保障,两者相辅相成。
2.制约战争的有力因素
教师讲述:进入 21 世纪,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
展示材料: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摘编自[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
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摘编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教师提问: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制约战争的有力因素是什么。
预设答案: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
教师活动:展示材料。
联合国宪章中规定:“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处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
联合国大会会场 七十七国集团 不结盟运动
教师提问:上述材料反映了制约战争的因素是什么?
预设答案:联合国维和行动发挥了有效作用。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政治生活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教师活动:展示材料。
教师提问: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预设答案:没有发生过新的世界大战,一些局部冲突也得到政治解决。
教师活动:展示材料。
教师提问:上述材料反映了制约战争的因素是什么?
预设答案:世界经济迅猛发展。
教师活动:和平成为世界潮流,但是当今世界并不太平,请同学们想一想,影响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预设答案: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
②国际恐怖主义。
③贫困、环境恶化、毒品等问题(补充)。
④宗教、民族、种族矛盾、领土、资源纷争。
教师活动:发展成为世界潮流,但是当今世界发展依然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因素,请同学们想一想,影响世界经济发展问题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预设答案:①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
②落后、贫困、债务的阴影困扰着许多发展中国家。
③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教师过渡:将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界定为和平与发展,是指我们这个时代从总体上讲实现了和平,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从主流上看多数国家都在致力于搞建设、图发展。但它不意味着当今世界已经完全实现了和平与发展,世界和平与发展还面临一系列新挑战。
二、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1.发展面临的问题
教师活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发达经济体需求萎缩、经济复苏乏力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影响巨大。
展示材料:
教师活动:发展成为世界潮流,但是当今世界发展依然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因素,材料反映了影响世界经济发展问题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预设答案: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发达经济体需求萎缩、经济复苏乏力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影响巨大。
教师活动:南北差距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由于发达国家大部分在北半球和北半球的北半部,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在南半球部,所以这种差距叫做南北差距。
多媒体课件展示图表。
教师提问:材料反映了影响世界经济发展问题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预设答案: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2.和平面临的问题
(1)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多媒体课件展示《冷战结束后主要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示意图》
巴以冲突 叙利亚内战
教师活动:当今世界和平面临巨大挑战,材料反映了哪一方面的挑战?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预设答案: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教师讲述:核扩散、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跨国刑事犯罪、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等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展示图片:
911恐怖袭击 生态环境恶化
教师活动:展示材料。
材料一 寻找资源的争夺战已经进入最荒芜的地带——极地。自从极地的冰层开始融化的那一天起,有些国家就已盘算,从极地深处挖掘宝藏可能是一件划得来的买卖。在北极地区,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和挪威等国家已先后划定了自己的地盘……人们估计,在北极厚厚的冰层下面藏有丰富的资源宝藏……在南极,人们看重的是地下埋藏的铁矿砂以及煤炭。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资源争夺战已伸向极地》
材料二 多媒体课件展示《中日有争议海区地图》。
教师提问: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一方面的挑战?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预设答案:海洋权益和极地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
教师活动:展示材料:
材料一 凭借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进行对外军事干预。1998年末,美英未经联合国授权出动空军对伊拉克进行70小时空袭,并公开支持伊拉克国内反对派推翻萨达姆政权。
材料二 利用“民主”“人权”“价值观”等问题,任意干涉别国内政。1999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人道主义干预为名,绕过联合国,对主权国家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实施78天空袭,并轰炸中国驻南大使馆。
材料三 无视国际关系基本原则,以世界领导自居,实行单边主义。美国为了确保中东的战略利益,千方百计阻止欧盟、俄罗斯介入中东和平进程。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在国际事务中体现美国优先、美国利益至上的原则,先后退出9个国际协定、条约。
教师提问: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一方面的挑战?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预设答案: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教师提问:“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哪些新挑战?”
学生活动: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完成表格。
领域 挑战表现
发展方面 (1)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发达经济体需求萎缩、经济复苏乏力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影响巨大。 (2)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和平与安全方面 (1)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民族、种族、宗教、领土) (2)核扩散、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跨国刑事犯罪、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等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3)海洋权益和极地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 (4)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教师过渡:尽管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流,但世界并不太平,国际上还有许多因素挑战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人类该如何应对这许多共同的难题呢?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提出了怎样的方案呢?
三、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
教师提问:根据图示判断,二战后为了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国际社会进行的努力是什么?
学生活动:观察,然后回答。重视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贸组织等。
教师讲述: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出现了一些不同层次的国际治理组织和相应的治理机制。
1.全球层面:二十国集团发挥积极作用。
展示材料:
20国集团(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成员包括中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欧盟、澳大利亚、南非、阿根廷、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土耳其、韩国。其宗旨是为推动以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G20为国际社会应对经济危机、推动全球治理机制改革带来了新动力和新契机,全球治理开始从“西方治理”向“西方和非西方共同治理”转变。
2.地区层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及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
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维护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开展经贸、环保、文化等领域的合作。
金砖国家的宗旨:开放透明、团结互助、深化合作、共谋发展;“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等。
教师提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在谋求全球发展中,国际社会还进行了怎样的努力?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并回答。改革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出现了一些不同层次的国际治理组织和相应的治理机制。
教师讲述: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自已的方案。
展示材料:
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习近平《中共十九大报告》
教师提问:面对全球问题的治理,中国提出了什么方案?
预设答案:
(1)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旗帜: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基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目标: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2)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①内涵与目的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
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展示材料:放眼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一方面,世界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和平与发展的大势不可逆转;另一方面,世界局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依然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
2013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此后,中国政府和领导人通过重要国际组织、系列主场外交、多边峰会等不同层面,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表《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首次向国际社会全面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呼吁国际社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努力。2017年2月10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此后又多次被写入联合国大会、安理会、人权理事会、社会发展委员会的决议中。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对“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思想,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方略,回答的是“中国追求建设什么样的世界”这一重大问题。这既是对新时代中国外交作出的顶层设计,又是中国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和建设美好世界而提出的中国方案。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高中生,要有正确、宽广的世界视野,要对人类的发展愿景充满信心,就需要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全面、深入的理解,将我们现在的学习与国家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进步事业奉献智慧和力量。
②提出背景
·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
·源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
·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
·为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展示材料: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以来,所有国家都把自己的国家利益以及国家的权力作为它的核心。也是因为这个因素,产生了所谓世界霸权体系。但是,当世界到了今天,如果还在继续用传统的西方权力概念来塑造国际体系的话,世界将面临更大的灾难。
世界发展到今天,所有的国家相互依存,相互连接,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置身于世界体系之外。当大家连接在一起、依存在一起的时候,就产生了共同利益,它需要各国共同维护发展。当许多国家在一起的时候,只有把共同利益确认了,这些国家才有可能合作,才有可能共赢。
全球化到今天,出现了一个转折,就是全球化的负面因素占比开始上升,也就是各国都面临着挑战。比如说,世界热钱流动、国际恐怖主义、国际犯罪,还有气候变暖。这些问题是世界共同面对的,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单独解决。这就需要全球治理。
世界的资源、世界的发展空间,比如太空、深海、极地等,这些过去在许多国家和国家之间是不接触的,现在各国纷纷进入这些领域,这就是全球公域。对于这些新空间,怎么使用,怎么管理,也需要大家一起来协商,制定新的规则。
③实践
·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
含义及内容:“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补充材料 习近平同志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努力拓展改革发展新空间》中指出:“我国是“一带一路'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但建设“一带一路'不是我们一家的事。”“我们要在发展自身利益的同时,更多考虑和照顾其他国家利益。”“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各参与国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超越旧的全球治理理念,以合作共赢代替零和博弈,各国平等参与、协同推进,兼顾各方利益和诉求,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发挥各方优势和潜能,形成新的合作优势;坚持互利共赢,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实践证明,“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整合各参与国的产能优势、技术优势、资金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推进各参与国的互利合作,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开展区域合作,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
教师提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世界有怎样的贡献。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1)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主动担当大国责任,引领各国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的和平、繁荣与稳定作出贡献。
(2)有利于沿线国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强区域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层次的发展。
(3)有利于增进各国的交流和发展,为各国友好的外交关系夯实基础,有利于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
2015年12月,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简称“亚投行”,总部设于北京。到2019年7月,亚投行已有100个成员。
·携手抗疫——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诠释
截至2020年4月18日,中国向18个国家派出20支医疗队、工作组。
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意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汲取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实现了理论的坚持和继承。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马克思主义“自由人联合体”理想,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合”思想,将实现全人类的幸福作为终极目标。
·“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取人类价值认同的最大公约数,倡导公平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秉持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倡导多种文明和谐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基础,是各国人民共有精神家园的最大公约数。
·“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倡导全球新型文明观。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明的本质特征之一,“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文明的交流互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牢固纽带。
·“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为塑造大国形象持续提供议题设置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把握世界未来发展趋势,主动设置“和平发展、共同繁荣”议题,易理解、可接受,是融通中外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课堂小结】
当今世界正历经百年不遇的时代变革、转折与机遇,在诸多的全球性挑战面前,人类社会尚不能够团结一致共同应对新挑战,而这却是我们能够采取有效行动、共同抵御风险的契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世界各国联系紧密、利益交融,要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自身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不断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唯有如此,才能摒弃隔阂与猜忌,使各国在合作互惠中共同延续人类文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