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时空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中重要的一个素养。历史事件的发展也随着时空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化与阶段性特点。。将教学内容逻辑化立体化,建立起历史事件之间的互动,建立起学生与时空之间的互动。本课围绕时空定位展开教学,围绕着商路开辟、文化交流展开。认识到商路与商品是文化交流的载体。文化在交流、借鉴中向前发展。
教学背景分析
(一)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第四单元旨在介绍商品贸易来体现文化交流,而商路又是商品贸易的主要通道。从大的时段来说,以1500年为节点,分为古代和近现代两个时期,从商路类型上看,古代有陆上贸易路线和近海贸易路线,其中以丝绸之路最为著名。伴随着丝绸之路及其他古代商路的开通,中国和西方之间的物质、技术和精神文化交流更加便利。(二)学生情况分析:本课涉及到的商路、贸易、文化。在前面的所学内容中有一定的基础。对于丝绸之路这一概念并不陌生。但本课是本专题的第一课,学生尚未建立起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缺乏全局观念。难以理解其内在内在关系。学生阅读原始史料和对历史理论问题的概括及理解能力有限。加之本课需要较高的读图能力,对比分析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教学目标
1.通过时空定位、百度词条、史料阅读、绘制路线图学习丝绸之路的开通及不同时期的路线,了解人类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基本方式、途径和方法,实现时空观念的培养。2.通过“我眼中的丝绸之路”学习古代商道提供的物质、技术和精神文化交流,扩大国际视,认识到在不同时期,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都为创造人类文化做出了贡献,不同文化之间要相互尊重,加强交流互鉴,促进共同发展,进而认识到人类文化具有交流性和互补性的特征。3.通过史料分析、史料实证,理解东西文化交流的趋势。从而充分理解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丝绸之路
教学难点:欧亚大陆其他商路、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通过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历史环境,了解其相关内容。2、问题导学法:设置学习目标,结合材料和课本分析问题,调动学生的历史思维,在此基础上探究新知识。3、分析研讨法: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设计百度词条、绘制路线图、图文材料分析,让全体同学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展示得出正确的结论。
板书设计
第一篇章 壮志西行开古道一、丝绸之路(一)丝绸之路的概念(二)西汉时期陆上丝路兴盛的原因(三)张骞通西域(四)丝绸之路的发展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一)草原丝绸之路(二)西南丝绸之路(三)海上丝绸之路第二篇章 驼铃犹记汉唐风第三篇章 一带一路共双赢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一带一路”微视频导入新课。刚才的视听盛宴中大家提取到了哪些历史信息? 丝绸之路、一带一路 利用一带一路微视频导入,给学生们带来一场视听盛宴。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创设历史情境,利用导入语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知识的兴趣。
第一篇章——壮志西行开古道 1、丝绸之路是连通那里的路呢?为什么叫丝绸之路?2、丝绸之路是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后人在这条商路上发现了大量丝绸遗存,因此将它命名为“丝绸之路”。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的著作《中国》一书中,首次用“丝绸之路”一词来称呼历史上这条促成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路线。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使用。狭义的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这条丝绸之路是何时贯通的呢?3、为什么在西汉时陆上丝绸之路贯通或者说两汉时期走向兴盛的原因有哪些?(展示史料)4、在刚才原因分析及同学们回答时都提到了张骞通西域,在百度词条搜索了一下,资料并不完善,请同学们帮忙完善百度词条。5、展示张骞两次通西域地图,结合学生们整理的百度词条,进行深入讲解。6、刚才同学们的词条中都提到了“凿空”精神?展示史学家对“凿空”的评价,设计思考题——如何理解将张骞通西域称为“凿空”这种说法?7、正如同学们所说,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的丝绸之路贸易在张骞通西域之前已经存在但没有形成比较固定的路线,不大为世人所知,开辟道路创举称之为凿空。还体现了张骞的敢为天下先的开拓进取精神。(展示图文史料)8、张骞历时十九年,两次通西域,行程达数万里,从此之后,西域天山南北各国相继归汉。随后政府设西域都护府经营西域,东汉是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进一步加强了汉与罗马帝国的联系。展示西汉丝绸之路的地图对南北两条支线及海上丝绸之路详细解读。除了刚才提到的这些路线,连通欧亚大陆还存在哪些重要的商路呢?阅读教材51—52页,找出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的路线并分析其作用。每小组选出代表能依据地图给大家解读。同学们解读的路线很详细,教师展示图片进一步解读9、大家都知道,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因其具有高度写实性,是研究宋史的重要视觉史料,学者荣新江在仔细观察后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整幅画卷中数千个人物,唯有一个是胡人形象。(展示史料)结合史料,概括《清明上河图》中胡人形象很少的原因?10、结合史料及所学,还有什么原因导致《清明上河图》中胡人减少? 1、中国西北和中亚,这条商路上有大量的丝绸遗存。2西汉3、通过史料解读,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得出答案。①中国丝织业的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制造丝绸的国家,丝绸很早就被辗转贩运到欧亚大陆其他地区,成为广受欢迎的珍贵商品。)丝绸贸易利润巨大;②汉朝积极的对外政策;丝路沿线的国际参与; 稳定的国际关系;③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使西汉实力进入鼎盛时期,实行对西域的有效管辖;④张骞通西域4、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并展示百度词条小组合作展示答案小组讨论,在地图上解读路线陆上丝绸之路受阻;贡赐贸易限制航海技术与造船技术改进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经济中心南移…… 在解读丝绸之路概念的基础上利用文字史料,设计问题,学生自主分析两汉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设计百度词条,结合地图全面分析张骞通西域,突破对”凿空“的解读,体会丝路精神,突破重点,锻炼学生获取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 学生根据地图讲解其他重要商路,使学生融入历史氛围中,锻炼学生阐释和描述历史现象的能力,设计思考题,引导学生分析影响商路贸易的因素,锻炼学生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和论证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二篇章 驼铃犹记汉唐风 1、2014年,丝绸之路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称作“对话之路”,在你眼中,丝绸之路是怎样一条路呢?结合课本52—53页及所学,说说你的理由。(要求:小组合作确定一个主题,确定小组发言人,时间2分钟) 小组讨论,展示成果。 通过小组合作续写我眼中的丝绸之路,增加了课堂的鲜活性,展现古代商路上中西文化的交流,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第三篇章 一带一路共双赢 丝绸之路是人类诸文明展示其魅力的共同舞台,也是诸文明获取资源和文化的共有路径。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在争夺丝绸之路的硝烟散去之后,是沿途文明接力传递、利益共享的常态。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世界史,丝绸之路就是人类文明最耀眼的舞台。它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过去,更将主宰世界的未来。透过这部包罗万象的史诗巨著,“一带一路”的战略价值将变得一目了然。我们一起走进第三篇章——一带一路共双赢。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培养家国情怀价值观 展示一带一路的成果,在了解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课堂小结 配乐图文,情感升华。古人用脚步丈量出的丝绸之路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互惠之路、物种交流之路、宗教传播之路、科技交流之路、民族交融之路、乐舞融汇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之后是商业路、民生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为世界最繁忙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是中国融入世界并渐有发言权和影响力的一条大国之路。今天我们传承古丝绸之路的精神共商”一带一路“建设,是历史潮流的延续,今天的丝绸之路是开放之路、是奋进之路、是通往未来的光明之路。 根据图文,回忆本节课所学,同时培养家国情怀。 通过图文配乐展示总结古丝绸之路所学,展示一带一路的成果,在了解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教学反思
本课的结构紧凑流畅,以一个线索贯穿全课,主题明确,深入浅出。符合学生的认知思维。运用了地图、史料、视频等多种教学材料。但本课设计过程中,偏向材料导向问题,方式单一。在部分史料的选用上,还可以再斟酌。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