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3第10课 近代贸易的交流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3第10课 近代贸易的交流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05 23:2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学习任务驱动式”是一种将学科核心知识设计成若干个隐含新知识的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并创设一定的情境,学生在解决大任务小问题的驱动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是一种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这种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能明确学习任务,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内化于心,最终使学科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育,是一种设计思路并不复杂,且又有效,能够较好适应当前“四新高考”要求的教学模式。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教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的第二课,上接第一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丝绸之路和欧亚其他重要商路,进而阐述了近代以来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以及商品所承载的文化交流,全课包含两个子目:第一子目“全球贸易网的形成”讲述了15世纪以来世界贸易的发展状况,全球贸易网的形成过程,重点是商贸通道;第二子目“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讲述了商品的流通促进了文化的交流,重点是商品交换引发的文化交流。第一子目是第二子目的条件,第二子目是第一子目的影响,相互结合,说明了贸易活动在古今中外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学生情况分析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二历史选考学生,在高一已经对中外历史的发展历程有了整体认识,对丝绸之路、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一战二战、、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和经济全球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对于本课的内容学生是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的。但是本课内容所涉及的时空跨度大,尤其是第一子目,在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地图。二十世纪后,讲授世界贸易网时还可利用可视化的数据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展示。第二子目中关于商品交换承载着文化交流这一功能较为抽象,应当利用视频、图片等直观形式启发学生思维,注重创设情境与构建逻辑框架,以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
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了解近代以来全球贸易网络形成及变迁,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2.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认识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贸易网形成的双重影响,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唯物史观) (2)通过以茶的传播为线索,认识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认识近代以来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及变迁。(时空观念)(3)通过视频资料、历史图片和文献史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探究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贸易网形成的过程,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史料实证)(4)引导学生运用教材中的文献资料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对文化交流国际化的推动作用,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历史解释)(5)通过中外文化的比较,让学生认识近代以来中国通过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培养学生以国家发展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进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育。(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结合所学知识,使用地图、数据等相关文献资料,梳理近代以来全球贸易网的时空分布。(二)教学难点能够通过茶叶、服饰、钟表等实例,论述商品中蕴含的文化因素,理解商品和文化的关系。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视频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献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学习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情境导入、小组合作学习、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课前准备
课前学生按照学习小组,结合教材,运用计算机,合作完成《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学案:茶、服饰和钟表等商品的传播及文化交流情况。
板书设计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一、从茶的传播看世界贸易——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二、从茶的风靡看文化交流——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化三、从茶的传承看中国精神——中国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茶叶之路》,小组合作探究一:观看视频,写出其蕴含的历史信息。那么,16-17世纪茶叶传入欧洲之后是如何传播的呢?今天,我们就以大家熟悉的茶为线索,从茶的传播、茶的风靡与茶的传承三个角度来探寻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状况。 学生观看视频,以小组为单位,写出其蕴含的历史信息。引出本课的三个学习任务:一、从茶的传播如何看世界贸易;二是从茶的风靡如何看文化交流;三是从茶的传承如何看中国精神。 通过视频,创设情境,形象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贯穿全课的三个学习任务。
讲授新课 学习任务一:从茶的传播看世界贸易什么是世界贸易?世界贸易:又称国际贸易,是指跨越国境的货品和服务交易,一般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组成,因此也可称之为进出口贸易。什么是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是指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那么,回顾复习《纲要》下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如何形成的呢?问题情境:16-17世纪茶叶传入欧洲之后,它是怎样传播的呢?15世纪新航路开辟前,世界贸易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15世纪后:①原因: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各洲之间的贸易扩展。②内容: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咖啡、烟草、可可等出现在欧洲市场,欧洲的产品开始在美洲市场销售。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等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③影响:殖民扩张客观上推动了各洲之间的贸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所以,这一时期世界贸易的特点是:①世界市场雏形形成。②对外贸易和军事征服相结合,带有明显的掠夺性质。③对外贸易的主要目的是进行资本原始积累。问题情境:19世纪中期,英国为什么能取代荷兰在茶叶贸易中占霸主地位呢?学习探索,小组分享(略)展示: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世界贸易额迅速增长。(1)原因: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需要寻求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2)表现:①形成了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②快速的交通工具将产品输送到世界各地。(3)影响:从187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世界贸易额增长了近2.6倍。所以,茶叶也迎来了其生产和贸易的兴盛期。问题情境: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当世界市场割裂受阻的时候,茶叶生产和贸易状况又是怎么样的呢?学习探索,小组分享(略)所以,茶叶贸易与世界市场是同命运共呼吸的。问题情境:战后伴随着现代世界贸易的恢复与发展,茶叶生产和贸易状况又有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一: 1950年至1988年,全国(包括台湾省)茶叶产量从7.5万吨增加到56.9万吨,茶叶出口量从 2.6万吨提高到20.6万吨,1988年分别比 1950年增长了 4.1倍、6. 6倍和6.8倍。随着产销发展,中国茶叶在世界总产量中的比重已由1950年的11.9%提高到1988年的 23. 0%。目前,在世界主要产茶国家中茶园种植面积之大,茶叶品类之多,茶树资源之富,中国首屈一指,茶叶年产量仅次于印度,届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庄雪岚《中国茶叶生产和贸易》材料二:二战后世界贸易材料三:1985—2010年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经营情况统计表跨国公司的特点:①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②具有相当的经营规模;③发展势头迅猛;④在世界经济中主导地位越来越突出。回顾茶叶的传播历程,分析推动全球贸易网形成的因素有哪些?(教师总结)回顾茶叶的传播历程,我们可以看出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全球贸易网也逐渐形成。因而,推动全球贸易网形成的因素有: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的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协调机制的建立等。再次重新审视“茶叶在欧洲的传播”,同学们看看在茶叶传播的过程中,仅仅传播了茶叶吗?还有与其相关的文化;如《饮茶皇后》被称为最早的英文茶诗、“维多利亚下午茶”成为一种时尚,英国出现了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还有1866年展现了民众饮茶的场面的法国画家雷诺阿的绘画作品《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等等茶文化也日渐兴起。学习任务二、从茶的风靡看文化交流学生分小组依次分享他们课前的研讨和探究学习的成果。第一小组:分享中西方的茶文化(略)第二小组:分享中西方的服饰文化(略)第三小组:分享中西方的钟表文花(略)总结:感谢三位同学的分享。通过小组的探究和分享,大家对商品的流动与文化交流之间的关系有何认识呢?学习探索,小组分享(略)总结:伴随着茶、服饰及钟表等商品的流动,各国文化也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同时在相互借鉴中向前发展。因而,商品的流动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同时,文化交流国际化的扩展又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学习任务三:三、从茶的传承看中国精神引用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说:“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文化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影响因素,文化软实力在国家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只有努力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们才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继续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进发。”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加强,国际贸易不断发展和文化交流日渐扩展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做好交流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呢? 明晰概念运用已学知识,构建世界市场形成的时间轴。学生阅读材料,小组合作提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问题,了解17世纪茶叶传入欧洲的原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并运用教材的地图、图片和文献材料阐释历史现象,课堂分享(略)。运用两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形成的相关地图,运用纲要下册已学关于世界市场形成的知识,解读历史问题。小组合作探究,解读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贸易的情况及特点。阅读文献史料,小组合作探究阅读图表提取信息,解读二战后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阅读图表提取信息,解读二战后跨国公司的特点。学生总结以上所学知识,小组探究后,回答:从茶的传播历程,分析分析推动全球贸易网形成的因素有哪些?仔细阅读文献材料、图片。学习任务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课前,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学习,提前搜集、汇总和整理资料。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解读资料,大家分享。学生联系所学和时政,讨论、发言、分享。 由概念入手,形成关于近代以来商贸发展的整体知识框架,为深入理解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奠定基础。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提升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并学会与人协作、分享,有助于形成团队协作的精神。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图表,提取信息并运用其解读历史的历史解释能力。培养学生阅读文献史料,论从史出,史料实证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图表信息解读历史问题的历史解释能力。由具体表现上升到抽象规律,提升学生归纳、概括的历史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积极参与探究,从而提升学生对历史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运用能力,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充分展示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升华、提炼,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达到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
课堂小结 商路的开辟对促进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代以来,随着世界各洲之间贸易的扩大,全球贸易网形成。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促进了各国的文化交流。各国文化随同其商品一道,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文化在不断交流、借鉴中向前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并对如何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做出新的谋划和部署。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党中央首次明确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重要地位及其规律认识的深化。文化兴盛始终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条件。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积极主动的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为实现文化强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感悟,思考,以史为鉴 体现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有两个子目,其中第一子目“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与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学生已经学过的世界史“世界市场的形成”关联密切,第二子目“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则是新知识,充分体现了部编新教材各体系之间的关联性,选择性必修教材是必修教材的拓展与延伸。本课教学设计主要考虑两点:一是怎样充分运用已学知识来获取新知识,不是重复而是运用旧知学习新知,是提升;二是课本的两个子目是因果相关的,教学过程中避免将其分割,而是要有机融合,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贸易活动在古今中外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为此,我采用的创新方式是:首先,采用学习任务型教学法,以学生都非常熟悉甚至喜爱和有所了解的茶叶为切入点,从其传播、风靡和传承等三个视角设置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探究“全球贸易网是如何形成的”,认识近代以来世界贸易的发展情况,为第二子目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教学效果非常好。首先,学生不仅有较大的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而且借助世界市场形成的已学知识,较好理解和掌握了全球贸易网的形成过程及其特征;之后,各小组又通过自选的茶、服饰和钟表等具有代表性的商品的流动情况的探究,认识:国际贸易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反过来,文化也推动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而,以史为鉴,当前中学生首先要认真学习中华文化,在坚持传承中发展,在学习发展中传承,学生的爱国情怀、责任担当意识提升,很好贯彻了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衔接流畅,不足的是小组分享中比较集中在几个历史素养较好的学生。这是需要改进的。今后教学中要调配好小组合作学习中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通过评价体系的完善来更为科学合理地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