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02 19:4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即大规模的、全面的侵华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由此拉开序幕。
1935年10月,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5月,意大利占领首都亚的斯亚贝巴。
1936年7月,意大利和德国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建立起西班牙法西斯政权。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
1938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
1939年春德国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面对法西斯的扩张,英法等国持何种态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法兰西共和国
20世纪30年代,英、法面临德、意、日的挑战。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英、法采取了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代价,与对手妥协的政策,这一政策被称为:
绥靖政策的推行,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世界濒临战争的边缘——




1938年,英法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法兰西共和国
探究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材料一:德国随着其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
材料二:纳粹党巧妙利用德国人民痛恨《凡尔赛和约》,煽动复仇主义情绪和种族狂热,鼓吹日耳曼人必须以战争“获取生存空间”,要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材料三: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法西斯势力趁势发展壮大对内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
材料四:绥靖政策是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
历史原因《凡尔赛和约》加深了德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重要原因:绥靖政策也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直接原因: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法西斯政权上台。
法 国
德 国

西




1940年9月,三国在柏林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德意日—轴心国)
导入新课
奥地利
法国
匈牙利
意大利
瑞士
比利时
荷兰
罗马尼亚
丹麦


波兰
捷克斯洛伐克
苏联
南斯拉夫

全面爆发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军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39年8月22日希特勒在德国高级军事会议上的讲话:
我明白,迟早会同波兰发生一场冲突,我早在今年春天已做决定……
接下来的最近几年里,我考虑应首先对付西方,然后才回头对付东方……
希特勒开始制订下一下目标,那会是谁呢?为什么?
闪电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使用的一种战术,它充分利用飞机、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快捷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用机械化部队来快速切割敌军主力来达到预期效果。
全面爆发
波兰骑兵
德国空军
德国坦克
波军6.6万人阵亡
20万人受伤
69.4万人被俘
德军仅伤亡3万余人
全面爆发
亚洲 日本
1931年九一八事变,
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
1936年成为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
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1937年八一三事变,占领上海,并进攻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欧洲 德国
1933年,成为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
1935年,撕毁《凡尔赛和约》;
1936年,进驻莱茵河东岸非军事区;
1938年,吞并奥地利;
二战是“全面爆发” 而非“开始”
主要战场
随着战争的推进,出现了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及太平洋战场等主要战场。




欧洲西线战场
※5月下旬,德军绕过法国坚固的 “马奇诺防线”,侵入法国境内,39天内征服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
※二战初期, 德国35天灭亡波兰后,卢森堡不战而亡。
※1940年4月德军攻占北欧的丹麦、挪威(4小时征服丹麦,23天内征服挪威);5月德军首先对荷兰、比利时发动进攻,荷兰、比利时先后投降(5天内征服荷兰,18天内征服比利时)。
德国侵略扩大


西班牙
葡萄牙
挪威
丹麦
瑞典
波兰
苏联
意大利
南斯拉夫
匈牙利
法国
荷兰
比利时
瑞士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希腊
意大利趁火打劫,对法国宣战。
欧洲西线战场
6月10日,当德国在法国胜局已定时,墨索里尼趁火打劫,对法宣战, 随后,意大利集中32个师兵力,在阿尔卑斯地区向法国进攻,在背后捅了一刀。
意大利装甲部队





法 国
西班牙
意大利
南斯拉夫
希腊
土耳其


瑞士
葡萄牙


捷克斯洛伐克
奥地利
波兰


法 国


匈牙利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苏 联
波兰
德 国
丹麦
海狮作战计划
1940年7月10日,德国对英国发动“空中闪电战”,由此,揭开了不列颠之战的序幕。
德军对英国实施猛烈轰炸。
欧洲西线战场
在不列颠之战中,德国共出动飞机4.6万架次,向英国投弹6万吨,造成英国军民伤亡近9万人,100多万栋房屋被破坏。英国以其损失915架飞机的代价,击落敌机1733架,英德双方飞行员的损失比例是1:6。
讨论
希特勒在西线受阻后,将向何处去?
德国进攻苏联
  德军分三路进攻苏联,过攻特点:
一是突然性。
二是疯狂性。
三是野蛮性。
1941年6月,德军向苏联发动了全面进攻,苏德战争爆发,标志着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开始扩大化






莫斯科
斯大林格勒
列宁格勒
黑 海
苏 联


罗马尼亚
保加尼亚
芬 兰
1941年10月莫斯科保卫战开始
巴巴罗萨计划
11月7日莫斯科红场上的阅兵式
莫斯科保卫战
11月7日,莫斯科照常举行传统的阅兵式,斯大林检阅了经过红场列宁墓前直接开赴前线的部队,增强了苏联军民争取胜利的信心。
影响: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7日晨(夏威夷时间),日本未经宣战,偷袭美军基地珍珠港,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了著名的“国耻”演讲,他随后签署了对日本帝国的正式宣战声明。几日之内,纳粹德国与意大利向美国宣战,而美国也迅即予以了宣战回应。
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日本偷袭珍珠港
在亚洲,中国牵制着大部分日本陆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战场的地位




1942年欧洲形势
1942年亚太地区形势
日本法西斯已控制西太平洋地区
德国法西斯已控制欧洲大部分地区
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被卷入了这场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中!法西斯用鲜血染红了地球,世界各地的人民如果要想捍卫自己的家园,此时此刻必须怎么做?
探究2:
美国
苏联
中国
英国
26国华盛顿会议
《联合国家宣言》
1942年1月
背景
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
时间
建立标志
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宣言内容
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西



标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影响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时间
经过
1942年7月—1943年2月
德国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联军民英勇抗敌。
想想斯大林格勒战役——80个昼夜的肉搏拼杀情景吧!街道不是用千米来计算,而是用尸体作单位来丈量的。斯大林格勒不再像座城市,它淹没在一片漫无边际的浓烟烈火之中,简直像一座炉火映红的巨大熔炉。
——德国士兵的日记
  1942年在伏尔加河平原上,人类战争史上惨烈战役拉开帷幕——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结果和影响
1943年2月,德军投降。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中途岛海战
1942年,中途岛海战之后,日本再也无力在太平洋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
诺曼底登陆
斯大林格勒
1942.7~1943.2
1943.9意大利投降
1944.6~7
诺曼底登陆
苏德战场
意义: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了东西两面夹击的困境。
雅尔塔会议
1945年2月
背景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变。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时间
主要人物
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之间,主题是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
目的
雅尔塔
雅尔塔会议
影响
协调盟军行动,加速战争最后胜利
雅尔塔会议协调了苏联与美英之间的关系,加强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团结,有利于动员盟国全部力量,最终打败德日法西斯。
会议内容
③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①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
②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雅尔塔会议期间,美国、苏联就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问题进行了磋商。苏联提出了中国承认外蒙古独立、苏联租用中国旅顺港为军事基地等条件。美国背着中国政府同意了苏联的条件,使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侵犯。
大国强权政治
波茨坦会议
时间
美、英、苏三国的首脑在波茨坦召开会议。
主要人物
会议内容
①会议重申了雅尔塔会议精神。
1945年7月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的首脑在开罗会晤,并于12月初发表《开罗宣言》。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领土,例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波茨坦会议三巨头
②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欧洲战事结束
一片狼藉的柏林市区
德国豹式坦克火力点
苏军士兵将红旗插上帝国国会大厦的飞檐
苏军装甲纵队穿越柏林街头
苏军装甲纵队接近国会大厦
1945年春,苏军与英、美军队分别从东西两面进入德国本土作战。
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
二战结束
a.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人民的反攻。
b. 8月上旬,美国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
c.苏联也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参加对日作战。
广岛横尸遍野
中国战场
苏联出兵
原子弹打击
小男孩
原子弹在长崎爆炸
苏联红军解放大连,受到民众热烈欢迎。
①加速日本投降因素:
雅尔塔会议承诺
二战结束
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裕仁天皇投降诏书
9月2日,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9时4分,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天皇和日本政府,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依次在投降书上签字。
②二战结果:
补:世界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二战结束
中国战区的投降仪式于1949年9月9日在南京举行。日方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了字,并交出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




二战影响
①(规模)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和人口卷入其中。
比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争持续时间 四年零三个月 六年多
参战国 31国 61国
参战人口 10.5亿 17亿
作战区域面积 400万平方千米 2200万平方千米
动员武装力量 7000万人 1.1亿人





二战影响
二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在非洲,仅1960年一年就出现17个独立的国家,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945年11月21日至1946年10月1日间,由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对欧洲轴心国的军事、政治和经济领袖进行数十次军事审判。
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日本东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首要甲级战犯的国际大审判。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和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
二战的性质: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探究3:
探究3
日本有一些书籍美化侵略战争,渲染战时士兵的英勇、将领的爱情故事。另一些书籍从技术的层面分析战争中日军的战舰、战斗机。比如《零战99个谜》、《战舰大和99个谜》、《技术者们的败战》等,单单从军事的角度解读战争,赞美日本的技术。侵略战争的道具——“大和”被称为具有世界最强的攻击力、防御能力的战舰,它的技术能力被赞美。
二战留给我们什么启示?
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国家间互相尊重,和平共处;
警惕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发展
习近平在报告中表示,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落实。我们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中国人民愿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二十大报告》
课堂小结
18-1
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打败的三个法西斯国家是
A.英法俄 B.德法俄
C.美英法 D.德日意
2.毛泽东说:“象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军事生命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结束,它的生命也就完了”。二战中的哪次战役,直接证明毛泽东的论断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战役 D.攻克柏林战役
随堂训练
D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