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度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下7.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课一练
一、单选题
1.(2023七上·榆树期末)据图推测,非洲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是()
①粮食短缺、经济发展压力大②居民入学、就业等问题突出
③劳动力短缺④人口老龄化严重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答案】D
【知识点】世界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据图推测可知,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增长速度最快,带来的影响是①粮食短缺、经济发展压力大;②居民入学、就业等问题突出。③劳动力短缺、④人口老龄化严重是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影响。故D①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世界的人口问题主要两个方面: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和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会产生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社会经济压力大等问题,为此应该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由于人口增长过慢,会引发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老年人生活困难等问题,为此应该鼓励生育。总之,人口增长过快过慢都不行,人口的增长,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2.(2022·兴安盟)撒哈拉以南非洲存在着严重的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下列措施中,对解决上述三种问题能起到显著作用的是( )
A.保护森林和草场,禁伐禁牧
B.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
C.保护生态环境,消除自然灾害
D.大量垦荒,增加耕地面积
【答案】B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控制人口增长、发展多元化经济以及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等是改变撒哈拉以南非洲落后现状采取措施,其中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非洲粮食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所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结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
【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目前的人地关系非常不和谐,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这些都导致了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使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可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学技术,增加粮食产量,合理放牧和种植,保护环境,加强团结与合作,互利共赢,大量引进人才和技术。
3.(2022·大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文化独特,经济快速发展,人地矛盾突出。下列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黑种人占总人口比重小
B.进口初级农矿产品,出口工业制成品
C.人口自然增长率极低
D.人口、粮食、环境问题突出
【答案】D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世界”黑种人的故乡“,黑种人比重大,A错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以出口初级农矿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为主,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B错误。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增长速度很快,C错误。撒哈拉以南人口增长速度快,粮食短缺,为了满足粮食需求,导致过度开垦等,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目前的人地关系非常不和谐,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这些都导致了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使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可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学技术,增加粮食产量,合理放牧和种植,保护环境,加强团结与合作,互利共赢,大量引进人才和技术。
(2022·东营) 非洲西部的塞拉利昂被称为“钻石之国”,河流汛期之后往往是钻石采集的高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当地人采集钻石的最佳时期是( )
A.1~3月 B.4~5月 C.6~9月 D.11~12月
5. 下列关于塞拉利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西南部濒临印度洋 B.经济落后,粮食短缺
C.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D.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答案】4.D
5.B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点评】(1)在气温曲线图中,若气温最高月在7月或8月,且气温曲线呈凸状,则该地区位于北半球,反之则位于南半球,而降水柱状图是用柱状图形来表示某地在一定时间内的降水量变化情况,读图的方式通常从总量,极值和差值几方面来入手进行判断。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4.塞拉利昂位于非洲西部,结合气候统计图可知,当地雨季为5~10月,河流进入汛期,河水往往会从上游带来大量的沉积物,汛期过后11~12月,水位下降,河滩出露,便于进行钻石采集和筛洗。故答案为:D。
5.读图可知,塞拉利昂濒临大西洋,故A错误;塞拉利昂位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由于人口增长快,面临粮食短缺问题,故B正确;塞拉利昂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故C错误;根据河流流向判断,塞拉利昂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故D正确。故答案为:B。
6.(2022八上·江油开学考)下列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矿产资源的宝库 B.是黑种人的故乡
C.传统民居是茅草屋 D.生物资源匮乏
【答案】D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是矿产资源的宝库,不仅种类多而且储量丰富,金刚石和黄金储量和产量居世界首位,A不符合题意;撒哈拉以南非洲人种以黑种人为主,被誉为“黑种人的故乡”,B不符题意;撒哈拉以南非洲热带草原分布广,居民就地取材建造茅草屋,C不符合题意;撒哈拉以南非洲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是咖啡和油棕的原料产地,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2022七下·恩平期末) 下图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图”。完成下面小题。
7. 下列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部分位于热带 B.东临太平洋
C.位于高纬度 D.位于西半球
8.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特点是( )
A.以服务业为主 B.以加工贸易为主
C.以出口初级农矿产品为主 D.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9. 目前撒哈拉以南非洲存在的问题不包括( )
A.人口增长过快 B.粮食供应不足
C.生态破坏严重 D.矿产和生物资源贫乏
【答案】7.A
8.C
9.D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国家、居民);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点评】(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目前的人地关系非常不和谐,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这些都导致了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使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可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学技术,增加粮食产量,合理放牧和种植,保护环境,加强团结与合作,互利共赢,大量引进人才和技术。
7.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在热带,故A正确;撒哈拉以南非洲横跨南北半球,东临印度洋,故B错误;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处于低纬度,故C错误;撒哈拉以南非洲位于东半球,北非与欧洲隔直布罗陀海峡和地中海相望,故D错误。故答案为:A。
8.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落后,片面发展一种或几种面向出口的农矿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成为发达国家的原料供应地和工业品市场,以单一性商品经济为主,故C正确。故答案为:C。
9.非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一洲,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了粮食的极度短缺,为了满足粮食需要,不断的破坏生存的环境,现阶段人口、粮食、环境是非洲面临的巨大问题,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人口问题,该问题又是粮食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非洲资源丰富,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2022七下·麻章期末) 下图是加纳位置示意图和加纳出口产品构成(2017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加纳的主要出口产品属于( )
A.乳畜产品 B.工业制成品
C.初级农矿产品 D.电子产品
11.加纳形成这种出口产品构成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形以高原为主
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热带面积广
D.历史上长期受殖民主义者占领和掠夺
12.下列图中,能展现加纳文化特色的是( )
A.和服 B.皇家卫兵
C. 芭蕾舞 D.手鼓
【答案】10.C
11.D
12.D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点评】(1)初级产品是初级产品经过一次或多次加工后,被作为劳动手段或劳动对象继续投入生产过程的产品。中间产品是初级产品转化为最终产品的中间形态。进行中间产品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使初级产品经过逐步加工使之成为最终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货物和原材料常常要从一个生产者转移到另一个生产者,或从一个场所转移到另一个场所,从而经过多个生产消费阶段。处在各个生产消费阶段的货物和原材料都是中间产品。
(2)加纳是非洲西部的一个国家,位于非洲西部、几内亚湾北岸,西邻科特迪瓦,北接布基纳法索,东毗多哥,南濒大西洋,海岸线长约562公里。地形南北长、东西窄。在西非国家中加纳经济较为发达。以农业为主。黄金、可可和木材三大传统出口产品是加经济支柱。1983年开始实行经济结构调整计划以来,政府把根治通膨、发展农业、鼓励投资作为三大工作重点,经济保持持续增长。被誉为非洲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样板",1994年被联合国取消最不发达国家称谓。90年代末期,由于国际市场黄金、可可价格下跌等外部因素的冲击,加经济深陷困境,财政赤字剧增,货币塞地大幅贬值。2002年加入"重债穷国倡议"。2004年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认达到重债穷国经济完成点,开始获西方国家大幅减债。2007年,加发现石油资源,探明储量约12亿桶,2010年底实现商业开采。按世界银行标准,加自2010年起从低收入国家进入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
(3)手鼓是鼓中的一个大类别,是一种打击乐器。各地、各民族称谓不同,制法也稍有差别,其中最为典型的维吾尔达卜。在中东和中亚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手鼓乐器。
10.根据“ 加纳出口产品构成(2017年) ”图分析可知, 加纳的主要出口产品有黄金、石油、可可等,属于初级农矿产品。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根据上题分析可知, 加纳主要出口初级农矿产品,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历史上长期受殖民主义者占领和掠夺,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和地形、气候、人口增长率无关。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读图可知,和服能展现日本文化特色;皇家卫兵能展现英国文化特色;芭蕾舞能展现俄罗斯文化特色;手鼓能展现加纳文化特色。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22七下·太原期末) 木薯喜热耐旱、抗贫瘠,是典型的热带作物,有“淀粉之王”“能源作物”“地下粮食”之称。现在,木薯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百姓的第一主粮和重要主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推测木薯生长地区主要的气候特征是( )
A.高温多雨 B.温和湿润 C.高温少雨 D.寒冷干燥
14. 撒哈拉以南非洲发展木薯加工业的优势条件是( )
A.技术先进 B.原料充足 C.人才众多 D.交通便利
【答案】13.C
14.B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13.由题目可知,木薯喜热耐旱、抗贫瘠,是典型的热带作物,可以推测木薯生长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是高温少雨,最可能是分布在热带草原地区,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特征,温和湿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以热带气候为主,故ABD错误、C正确,根据题意,故答案为:C。
14.利用木薯加工业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热带面积广大,具有木薯生长的有利的气候条件,原料充足。该地区技术落后、人才少、交通不便,故ACD错误、B正确,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
(2022七下·武城期末) 图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几个国家主要出口商品占本国出口商品总额的百分比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这些国家所面临的经济问题主要是( )
A.出口初级农矿产品,商品价格较高
B.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C.经济水平高,发展迅速
D.单一经济为主制约经济发展
16. 为改善这些国家的经济现状,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②变草原、森林为耕地,发展农业
③加大教育投人,发展科技 ④发展工业、旅游业等多种产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15.D
16.C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15.长期的殖民统治,使非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大洲。非洲国家在政治上取得独立以后,民族经济取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基础仍很薄弱,从图示中可以看出,该地片面发展一种或几种面向出口的农矿初级产品,成为发达国家的原料供应地和工业品市场,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单一商品经济形态还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转,D正确。故答案为:D。
16.长期的殖民统治,使非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洲。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是振兴非洲经济的必由之路。非洲经济落后,技术缺乏,需要利用发展生产的良好条件,发展工业、旅游业等多种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教育投入,发展科技,C正确。故答案为:C。
17.(2022七下·铁西期末)导致撒哈拉以南非洲草原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粮食供应不足 B.人口增长过快
C.经济落后 D.气候干旱
【答案】B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非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了粮食的极度短缺,为了满足粮食需要,不断的破坏生存的环境,现阶段人口、粮食、环境是非洲面临的巨大问题,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人口问题,该问题又是导致撒哈拉以南非洲草原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不断恶化的根本原因。故ACD错误、B正确,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目前的人地关系非常不和谐,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这些都导致了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使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可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学技术,增加粮食产量,合理放牧和种植,保护环境,加强团结与合作,互利共赢,大量引进人才和技术。
18.(2022七下·江源期末)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一些国家为改变落后的经济状况,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努力改变经济过分依赖初级产品生产的情况,发展民族工业
B.全力销售外国工业产品
C.扩大某种初级产品的生产
D.提高初级产品的出口价格
【答案】A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针对非洲许多国家的经济过分依赖某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的出口,需要进口工业制成品的现状,要积极发展民族工业,提高工业化水平;针对初级产品利润低,价格波动大,要对初级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针对粮食不足,品种较少,要积极发展多样化农业,提高粮食自给能力;针对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要加强建立区域合作组织,争取国际贸易利益;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A正确。全力销售外国工业产品不利于保护本国工业,B错误。扩大某种初级产品的生产、提高初级产品的出口价格都不能改变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地位,C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目前非洲面临的三大问题:人口,粮食和环境三大问题。解决办法:①保护自然环境;②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③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④加强民族团结。
(2022七下·松原期末) 读某地区人种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图中阴影部分布区的人种是( )
A.白种人 B.黄种人 C.黑种人 D.混血种人
20. 长期的殖民统治使本区许多国家形成了“____”经济( )
A.单一商品 B.服务外包产业
C.高新技术产业 D.进口-加工-出口型
【答案】19.C
20.A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国家、居民);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19.图示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黑种人故乡”之称,人种主要是黑种人,C正确;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排除A;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排除B;混血种人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排除D;故答案为:C。
20.长期的殖民统治使本区许多国家形成了单一商品经济,故答案为:A。
21.(2022七下·铁西期末)下图反映的是南非所在地区多数国家对外贸易的特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许多国家的经济以出口初级农矿产品为主
B.粮食产量高,出口量大
C.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D.制造业发达,从事制造业的人口多
【答案】A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长期的殖民统治,使非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大洲。非洲国家在政治上取得独立以后,民族经济取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基础仍很薄弱,片面发展一种或几种面向出口的农矿初级产品,成为发达国家的原料供应地和工业品市场,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单一商品经济形态还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转故A正确,C错误;农业是非洲经济的重要部门。 粮食作物中玉米的种植面积最广,是农村居民的主食,小麦和稻米的产量不能自给,需要大量进口,供出口的经济作物主要有咖啡、可可、花生、棉花、棕榈油和剑麻等,故BD错误。依据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2022七下·乾安期末) 读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该区域东西两侧濒临的大洋分别是( )
A.印度洋、大西洋 B.印度洋、太平洋
C.大西洋、印度洋 D.太平洋、大西洋
23. 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
A.黑种人的故乡 B.有极昼极夜现象
C.阿拉伯人为主 D.地形以高原为主
【答案】22.A
23.D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国家、居民);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
【解析】【点评】撒哈拉以南非洲俗称"黑非洲",意为"黑种人的故乡",泛指撒哈拉大沙漠中部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区域。西临大西洋,东临印度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海峡与欧洲相望,地形以高原为主,称为高原大陆,主要有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性气候为主,南部好望角地区有部分地中海气候。
22.非洲位于东半球西部,欧洲以南,亚洲之西,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纵跨赤道南北,是世界第二大洲。故A正确。
23.读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图,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海拔几乎是大于500米,高原的东南部较高,然后向东北方向下倾。黑种人的故乡是指非洲的但不是自然地理特征,A错误;极圈之内才有 极昼极夜,非洲是赤道穿过纬度低无极昼极夜,B错误;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中东,非洲最主要的居民是尼格罗人,即平时所说的黑人,C错误;非洲海拔高,地形以高原为主,素有“高原大陆”之称,D正确。故答案为:D。
二、综合题
24.(2021七上·虎林期末)读撒哈拉以南非洲图回答问题:
(1)写出地理事物名称C 洋,D 洋F 盆地,A 河
(2)非洲最南端G 角。
(3)非洲经济是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这是 经济类型。
【答案】(1)大西;印度;刚果;尼罗
(2)好望
(3)单一商品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以撒哈拉以南非洲图为材料,设置了3个小题,考查非洲的概况,要理解记忆,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它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狭长的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所以C为大西洋,D为印度洋,F为刚果盆地,A为尼罗河。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非洲最南端G好望角。
(3)非洲国家在政治上取得独立以后,民族经济取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基础仍很薄弱,片面发展一种或几种面向出口的农矿初级产品,成为发达国家的原料供应地和工业品市场,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单一商品经济形态还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转。
【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25.(2022七下·漳州期末)非洲“富饶与贫穷共舞”,下左图示意撒哈拉以南非洲,右图示意部分国家主要出口商品。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两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热带经济作物 、 。
(2)博茨瓦纳出口的主要矿产是 ;出口原油比例高达90%以上的国家是 。
(3)从图中可以看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出口的商品以 (初级农矿产品/工业制成品)为主,在国际贸易中处于 (不利/有利)地位。
(4)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居各大洲之首,“富饶与贫穷共舞”,其中“富饶”指的是 。针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贫穷现状,请你为非洲人民提出合理化建议: 。
【答案】(1)咖啡;可可
(2)金刚石;尼日利亚
(3)初级农矿产品;不利
(4)矿产资源;发展民族工业,加大对农业方面的投入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撒哈拉以南非洲绝大部分位于热带,有丰富的生物资源,适合种植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
(2)根据图示可以判断,你博茨瓦纳出口的主要矿产是金刚石,而尼日利亚的原油出口比例高达90%以上。
(3)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长期受殖民统治,非洲经济发展落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许多国家过分依赖某一种或几种初级农矿产品,形成了“单一商品经济”,经济发展水平很低,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非洲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所以非洲又被称为富饶的大陆,其中“富饶”指的是矿产资源。为了促进非洲的经济发展,争取国内政治稳定,社会和谐,计划生育,提高人口质量;加大对农业方面的投入,提高农业产量,加大国际交流,发展国家贸易,发展民族工业等。
【点评】(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目前的人地关系非常不和谐,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这些都导致了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使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可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学技术,增加粮食产量,合理放牧和种植,保护环境,加强团结与合作,互利共赢,大量引进人才和技术。
26.(2021七下·古丈期末) 2020年2月,东非蝗灾肆虐,非洲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之一。读“撒哈拉以南非洲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受蝗灾影响地区濒临的大洋是 。
(2)赤道穿过的地形区有刚果盆地、 高原,刚果盆地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气候。
(3)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许多国家,主要出口热带经济作物和矿产等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这些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 (填“优势”或“劣势”)地位。
(4)撒哈拉以南非洲是 色人种的故乡。由于人口增长 (填“快”或“慢”),粮食供应不足,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导致了土地荒漠化使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5)尼罗河自南向北流入地中海,说明尼罗河流域地势 。
【答案】(1)印度洋
(2)东非;热带雨林
(3)劣势
(4)黑;快
(5)南高北低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蝗灾最严重的地区是埃塞俄比亚高原与东非高原之间,该地区东临印度洋。
(2)赤道穿过的地区有刚果盆地、东非高原,其中刚果盆地是热带雨林气候,东非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
(3)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许多国家,主要出口热带经济作物和矿产,低价出口、高价进口工业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由于人口增长快,粮食供应不足,人们乱砍滥伐、过度开垦等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5)尼罗河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说明了尼罗河流域的地势是南高北低。
【点评】非洲大陆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部个苏伊士运河和红海与亚洲相邻,非洲大陆轮廓比较完整,简单,以高原地形为主,气候普遍炎热,被称为热带大陆。非洲的气候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其中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及东非高原,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非洲北部和南回归线附近西岸,地中海气候分布在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南角,而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在埃塞尔比亚高原和东非高原上的部分地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未住,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图文分析题
27.(2022七下·庐江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996年至今,袁隆平团队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向非洲一些国家示范、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下图左图为非洲杂交水稻试验基地分布、右图为阿斯旺大坝。
(1)撒哈拉以南非洲是 种人的故乡,人口自然增长率较 (高/低),对粮食的需求较大。
(2)左图中,水稻试验基地多分布在五带中的 带。在热带沙漠地区设立试验基地,可研究杂交水稻的 (抗旱性/抗寒性)。非洲国家积极引进杂交水稻技术,主要是为了缓解非洲 (环境/粮食)问题。
(3)右图中的阿斯旺大坝是埃及政府1970年在 河上修建的。建成后大坝下游地区农作物的熟制由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或三熟,主要原因是大坝建成后改变了下游地区的 (热量/水分)条件。
【答案】(1)黑;高
(2)热;抗旱性;粮食
(3)尼罗;水分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国家、居民);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 (1)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人口多,经济较落后,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对粮食的需求较大。
(2)读图可得,水稻试验基地多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位于五带中的热带。在热带沙漠地区设立试验基地,可研究杂交水稻的抗旱性。非洲人口多,粮食不足,环境破坏严重,有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而非洲国家引进杂交水稻技术,主要是为了缓解非洲粮食问题。
(3)图中的阿斯旺大坝是埃及政府1970年在尼罗河上修建的。阿斯旺水坝建成后,有效的控制了尼罗河的水量,改变了下游地区的水分条件,下游地区由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或三熟制,提高了粮食的总产量,有助于缓解粮食短缺的问题。
【点评】(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目前的人地关系非常不和谐,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这些都导致了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使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可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学技术,增加粮食产量,合理放牧和种植,保护环境,加强团结与合作,互利共赢,大量引进人才和技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度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下7.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课一练
一、单选题
1.(2023七上·榆树期末)据图推测,非洲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是()
①粮食短缺、经济发展压力大②居民入学、就业等问题突出
③劳动力短缺④人口老龄化严重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2.(2022·兴安盟)撒哈拉以南非洲存在着严重的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下列措施中,对解决上述三种问题能起到显著作用的是( )
A.保护森林和草场,禁伐禁牧
B.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
C.保护生态环境,消除自然灾害
D.大量垦荒,增加耕地面积
3.(2022·大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文化独特,经济快速发展,人地矛盾突出。下列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黑种人占总人口比重小
B.进口初级农矿产品,出口工业制成品
C.人口自然增长率极低
D.人口、粮食、环境问题突出
(2022·东营) 非洲西部的塞拉利昂被称为“钻石之国”,河流汛期之后往往是钻石采集的高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当地人采集钻石的最佳时期是( )
A.1~3月 B.4~5月 C.6~9月 D.11~12月
5. 下列关于塞拉利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西南部濒临印度洋 B.经济落后,粮食短缺
C.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D.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6.(2022八上·江油开学考)下列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矿产资源的宝库 B.是黑种人的故乡
C.传统民居是茅草屋 D.生物资源匮乏
(2022七下·恩平期末) 下图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图”。完成下面小题。
7. 下列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部分位于热带 B.东临太平洋
C.位于高纬度 D.位于西半球
8.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特点是( )
A.以服务业为主 B.以加工贸易为主
C.以出口初级农矿产品为主 D.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9. 目前撒哈拉以南非洲存在的问题不包括( )
A.人口增长过快 B.粮食供应不足
C.生态破坏严重 D.矿产和生物资源贫乏
(2022七下·麻章期末) 下图是加纳位置示意图和加纳出口产品构成(2017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加纳的主要出口产品属于( )
A.乳畜产品 B.工业制成品
C.初级农矿产品 D.电子产品
11.加纳形成这种出口产品构成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形以高原为主
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热带面积广
D.历史上长期受殖民主义者占领和掠夺
12.下列图中,能展现加纳文化特色的是( )
A.和服 B.皇家卫兵
C. 芭蕾舞 D.手鼓
(2022七下·太原期末) 木薯喜热耐旱、抗贫瘠,是典型的热带作物,有“淀粉之王”“能源作物”“地下粮食”之称。现在,木薯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百姓的第一主粮和重要主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推测木薯生长地区主要的气候特征是( )
A.高温多雨 B.温和湿润 C.高温少雨 D.寒冷干燥
14. 撒哈拉以南非洲发展木薯加工业的优势条件是( )
A.技术先进 B.原料充足 C.人才众多 D.交通便利
(2022七下·武城期末) 图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几个国家主要出口商品占本国出口商品总额的百分比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这些国家所面临的经济问题主要是( )
A.出口初级农矿产品,商品价格较高
B.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C.经济水平高,发展迅速
D.单一经济为主制约经济发展
16. 为改善这些国家的经济现状,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②变草原、森林为耕地,发展农业
③加大教育投人,发展科技 ④发展工业、旅游业等多种产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2022七下·铁西期末)导致撒哈拉以南非洲草原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粮食供应不足 B.人口增长过快
C.经济落后 D.气候干旱
18.(2022七下·江源期末)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一些国家为改变落后的经济状况,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努力改变经济过分依赖初级产品生产的情况,发展民族工业
B.全力销售外国工业产品
C.扩大某种初级产品的生产
D.提高初级产品的出口价格
(2022七下·松原期末) 读某地区人种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图中阴影部分布区的人种是( )
A.白种人 B.黄种人 C.黑种人 D.混血种人
20. 长期的殖民统治使本区许多国家形成了“____”经济( )
A.单一商品 B.服务外包产业
C.高新技术产业 D.进口-加工-出口型
21.(2022七下·铁西期末)下图反映的是南非所在地区多数国家对外贸易的特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许多国家的经济以出口初级农矿产品为主
B.粮食产量高,出口量大
C.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D.制造业发达,从事制造业的人口多
(2022七下·乾安期末) 读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该区域东西两侧濒临的大洋分别是( )
A.印度洋、大西洋 B.印度洋、太平洋
C.大西洋、印度洋 D.太平洋、大西洋
23. 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
A.黑种人的故乡 B.有极昼极夜现象
C.阿拉伯人为主 D.地形以高原为主
二、综合题
24.(2021七上·虎林期末)读撒哈拉以南非洲图回答问题:
(1)写出地理事物名称C 洋,D 洋F 盆地,A 河
(2)非洲最南端G 角。
(3)非洲经济是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这是 经济类型。
25.(2022七下·漳州期末)非洲“富饶与贫穷共舞”,下左图示意撒哈拉以南非洲,右图示意部分国家主要出口商品。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两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热带经济作物 、 。
(2)博茨瓦纳出口的主要矿产是 ;出口原油比例高达90%以上的国家是 。
(3)从图中可以看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出口的商品以 (初级农矿产品/工业制成品)为主,在国际贸易中处于 (不利/有利)地位。
(4)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居各大洲之首,“富饶与贫穷共舞”,其中“富饶”指的是 。针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贫穷现状,请你为非洲人民提出合理化建议: 。
26.(2021七下·古丈期末) 2020年2月,东非蝗灾肆虐,非洲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之一。读“撒哈拉以南非洲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受蝗灾影响地区濒临的大洋是 。
(2)赤道穿过的地形区有刚果盆地、 高原,刚果盆地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气候。
(3)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许多国家,主要出口热带经济作物和矿产等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这些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 (填“优势”或“劣势”)地位。
(4)撒哈拉以南非洲是 色人种的故乡。由于人口增长 (填“快”或“慢”),粮食供应不足,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导致了土地荒漠化使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5)尼罗河自南向北流入地中海,说明尼罗河流域地势 。
三、图文分析题
27.(2022七下·庐江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996年至今,袁隆平团队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向非洲一些国家示范、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下图左图为非洲杂交水稻试验基地分布、右图为阿斯旺大坝。
(1)撒哈拉以南非洲是 种人的故乡,人口自然增长率较 (高/低),对粮食的需求较大。
(2)左图中,水稻试验基地多分布在五带中的 带。在热带沙漠地区设立试验基地,可研究杂交水稻的 (抗旱性/抗寒性)。非洲国家积极引进杂交水稻技术,主要是为了缓解非洲 (环境/粮食)问题。
(3)右图中的阿斯旺大坝是埃及政府1970年在 河上修建的。建成后大坝下游地区农作物的熟制由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或三熟,主要原因是大坝建成后改变了下游地区的 (热量/水分)条件。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世界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据图推测可知,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增长速度最快,带来的影响是①粮食短缺、经济发展压力大;②居民入学、就业等问题突出。③劳动力短缺、④人口老龄化严重是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影响。故D①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世界的人口问题主要两个方面: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和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会产生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社会经济压力大等问题,为此应该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由于人口增长过慢,会引发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老年人生活困难等问题,为此应该鼓励生育。总之,人口增长过快过慢都不行,人口的增长,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2.【答案】B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控制人口增长、发展多元化经济以及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等是改变撒哈拉以南非洲落后现状采取措施,其中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非洲粮食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所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结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
【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目前的人地关系非常不和谐,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这些都导致了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使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可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学技术,增加粮食产量,合理放牧和种植,保护环境,加强团结与合作,互利共赢,大量引进人才和技术。
3.【答案】D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世界”黑种人的故乡“,黑种人比重大,A错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以出口初级农矿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为主,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B错误。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增长速度很快,C错误。撒哈拉以南人口增长速度快,粮食短缺,为了满足粮食需求,导致过度开垦等,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目前的人地关系非常不和谐,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这些都导致了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使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可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学技术,增加粮食产量,合理放牧和种植,保护环境,加强团结与合作,互利共赢,大量引进人才和技术。
【答案】4.D
5.B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点评】(1)在气温曲线图中,若气温最高月在7月或8月,且气温曲线呈凸状,则该地区位于北半球,反之则位于南半球,而降水柱状图是用柱状图形来表示某地在一定时间内的降水量变化情况,读图的方式通常从总量,极值和差值几方面来入手进行判断。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4.塞拉利昂位于非洲西部,结合气候统计图可知,当地雨季为5~10月,河流进入汛期,河水往往会从上游带来大量的沉积物,汛期过后11~12月,水位下降,河滩出露,便于进行钻石采集和筛洗。故答案为:D。
5.读图可知,塞拉利昂濒临大西洋,故A错误;塞拉利昂位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由于人口增长快,面临粮食短缺问题,故B正确;塞拉利昂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故C错误;根据河流流向判断,塞拉利昂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故D正确。故答案为:B。
6.【答案】D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是矿产资源的宝库,不仅种类多而且储量丰富,金刚石和黄金储量和产量居世界首位,A不符合题意;撒哈拉以南非洲人种以黑种人为主,被誉为“黑种人的故乡”,B不符题意;撒哈拉以南非洲热带草原分布广,居民就地取材建造茅草屋,C不符合题意;撒哈拉以南非洲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是咖啡和油棕的原料产地,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答案】7.A
8.C
9.D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国家、居民);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点评】(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目前的人地关系非常不和谐,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这些都导致了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使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可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学技术,增加粮食产量,合理放牧和种植,保护环境,加强团结与合作,互利共赢,大量引进人才和技术。
7.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在热带,故A正确;撒哈拉以南非洲横跨南北半球,东临印度洋,故B错误;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处于低纬度,故C错误;撒哈拉以南非洲位于东半球,北非与欧洲隔直布罗陀海峡和地中海相望,故D错误。故答案为:A。
8.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落后,片面发展一种或几种面向出口的农矿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成为发达国家的原料供应地和工业品市场,以单一性商品经济为主,故C正确。故答案为:C。
9.非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一洲,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了粮食的极度短缺,为了满足粮食需要,不断的破坏生存的环境,现阶段人口、粮食、环境是非洲面临的巨大问题,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人口问题,该问题又是粮食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非洲资源丰富,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答案】10.C
11.D
12.D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点评】(1)初级产品是初级产品经过一次或多次加工后,被作为劳动手段或劳动对象继续投入生产过程的产品。中间产品是初级产品转化为最终产品的中间形态。进行中间产品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使初级产品经过逐步加工使之成为最终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货物和原材料常常要从一个生产者转移到另一个生产者,或从一个场所转移到另一个场所,从而经过多个生产消费阶段。处在各个生产消费阶段的货物和原材料都是中间产品。
(2)加纳是非洲西部的一个国家,位于非洲西部、几内亚湾北岸,西邻科特迪瓦,北接布基纳法索,东毗多哥,南濒大西洋,海岸线长约562公里。地形南北长、东西窄。在西非国家中加纳经济较为发达。以农业为主。黄金、可可和木材三大传统出口产品是加经济支柱。1983年开始实行经济结构调整计划以来,政府把根治通膨、发展农业、鼓励投资作为三大工作重点,经济保持持续增长。被誉为非洲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样板",1994年被联合国取消最不发达国家称谓。90年代末期,由于国际市场黄金、可可价格下跌等外部因素的冲击,加经济深陷困境,财政赤字剧增,货币塞地大幅贬值。2002年加入"重债穷国倡议"。2004年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认达到重债穷国经济完成点,开始获西方国家大幅减债。2007年,加发现石油资源,探明储量约12亿桶,2010年底实现商业开采。按世界银行标准,加自2010年起从低收入国家进入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
(3)手鼓是鼓中的一个大类别,是一种打击乐器。各地、各民族称谓不同,制法也稍有差别,其中最为典型的维吾尔达卜。在中东和中亚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手鼓乐器。
10.根据“ 加纳出口产品构成(2017年) ”图分析可知, 加纳的主要出口产品有黄金、石油、可可等,属于初级农矿产品。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根据上题分析可知, 加纳主要出口初级农矿产品,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历史上长期受殖民主义者占领和掠夺,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和地形、气候、人口增长率无关。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读图可知,和服能展现日本文化特色;皇家卫兵能展现英国文化特色;芭蕾舞能展现俄罗斯文化特色;手鼓能展现加纳文化特色。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答案】13.C
14.B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13.由题目可知,木薯喜热耐旱、抗贫瘠,是典型的热带作物,可以推测木薯生长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是高温少雨,最可能是分布在热带草原地区,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特征,温和湿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以热带气候为主,故ABD错误、C正确,根据题意,故答案为:C。
14.利用木薯加工业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热带面积广大,具有木薯生长的有利的气候条件,原料充足。该地区技术落后、人才少、交通不便,故ACD错误、B正确,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
【答案】15.D
16.C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15.长期的殖民统治,使非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大洲。非洲国家在政治上取得独立以后,民族经济取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基础仍很薄弱,从图示中可以看出,该地片面发展一种或几种面向出口的农矿初级产品,成为发达国家的原料供应地和工业品市场,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单一商品经济形态还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转,D正确。故答案为:D。
16.长期的殖民统治,使非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洲。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是振兴非洲经济的必由之路。非洲经济落后,技术缺乏,需要利用发展生产的良好条件,发展工业、旅游业等多种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教育投入,发展科技,C正确。故答案为:C。
17.【答案】B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非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了粮食的极度短缺,为了满足粮食需要,不断的破坏生存的环境,现阶段人口、粮食、环境是非洲面临的巨大问题,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人口问题,该问题又是导致撒哈拉以南非洲草原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不断恶化的根本原因。故ACD错误、B正确,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目前的人地关系非常不和谐,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这些都导致了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使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可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学技术,增加粮食产量,合理放牧和种植,保护环境,加强团结与合作,互利共赢,大量引进人才和技术。
18.【答案】A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针对非洲许多国家的经济过分依赖某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的出口,需要进口工业制成品的现状,要积极发展民族工业,提高工业化水平;针对初级产品利润低,价格波动大,要对初级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针对粮食不足,品种较少,要积极发展多样化农业,提高粮食自给能力;针对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要加强建立区域合作组织,争取国际贸易利益;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A正确。全力销售外国工业产品不利于保护本国工业,B错误。扩大某种初级产品的生产、提高初级产品的出口价格都不能改变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地位,C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目前非洲面临的三大问题:人口,粮食和环境三大问题。解决办法:①保护自然环境;②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③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④加强民族团结。
【答案】19.C
20.A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国家、居民);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19.图示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黑种人故乡”之称,人种主要是黑种人,C正确;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排除A;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排除B;混血种人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排除D;故答案为:C。
20.长期的殖民统治使本区许多国家形成了单一商品经济,故答案为:A。
21.【答案】A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长期的殖民统治,使非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大洲。非洲国家在政治上取得独立以后,民族经济取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基础仍很薄弱,片面发展一种或几种面向出口的农矿初级产品,成为发达国家的原料供应地和工业品市场,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单一商品经济形态还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转故A正确,C错误;农业是非洲经济的重要部门。 粮食作物中玉米的种植面积最广,是农村居民的主食,小麦和稻米的产量不能自给,需要大量进口,供出口的经济作物主要有咖啡、可可、花生、棉花、棕榈油和剑麻等,故BD错误。依据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答案】22.A
23.D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国家、居民);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
【解析】【点评】撒哈拉以南非洲俗称"黑非洲",意为"黑种人的故乡",泛指撒哈拉大沙漠中部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区域。西临大西洋,东临印度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海峡与欧洲相望,地形以高原为主,称为高原大陆,主要有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性气候为主,南部好望角地区有部分地中海气候。
22.非洲位于东半球西部,欧洲以南,亚洲之西,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纵跨赤道南北,是世界第二大洲。故A正确。
23.读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图,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海拔几乎是大于500米,高原的东南部较高,然后向东北方向下倾。黑种人的故乡是指非洲的但不是自然地理特征,A错误;极圈之内才有 极昼极夜,非洲是赤道穿过纬度低无极昼极夜,B错误;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中东,非洲最主要的居民是尼格罗人,即平时所说的黑人,C错误;非洲海拔高,地形以高原为主,素有“高原大陆”之称,D正确。故答案为:D。
24.【答案】(1)大西;印度;刚果;尼罗
(2)好望
(3)单一商品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以撒哈拉以南非洲图为材料,设置了3个小题,考查非洲的概况,要理解记忆,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它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狭长的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所以C为大西洋,D为印度洋,F为刚果盆地,A为尼罗河。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非洲最南端G好望角。
(3)非洲国家在政治上取得独立以后,民族经济取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基础仍很薄弱,片面发展一种或几种面向出口的农矿初级产品,成为发达国家的原料供应地和工业品市场,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单一商品经济形态还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转。
【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25.【答案】(1)咖啡;可可
(2)金刚石;尼日利亚
(3)初级农矿产品;不利
(4)矿产资源;发展民族工业,加大对农业方面的投入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撒哈拉以南非洲绝大部分位于热带,有丰富的生物资源,适合种植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
(2)根据图示可以判断,你博茨瓦纳出口的主要矿产是金刚石,而尼日利亚的原油出口比例高达90%以上。
(3)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长期受殖民统治,非洲经济发展落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许多国家过分依赖某一种或几种初级农矿产品,形成了“单一商品经济”,经济发展水平很低,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非洲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所以非洲又被称为富饶的大陆,其中“富饶”指的是矿产资源。为了促进非洲的经济发展,争取国内政治稳定,社会和谐,计划生育,提高人口质量;加大对农业方面的投入,提高农业产量,加大国际交流,发展国家贸易,发展民族工业等。
【点评】(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目前的人地关系非常不和谐,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这些都导致了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使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可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学技术,增加粮食产量,合理放牧和种植,保护环境,加强团结与合作,互利共赢,大量引进人才和技术。
26.【答案】(1)印度洋
(2)东非;热带雨林
(3)劣势
(4)黑;快
(5)南高北低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蝗灾最严重的地区是埃塞俄比亚高原与东非高原之间,该地区东临印度洋。
(2)赤道穿过的地区有刚果盆地、东非高原,其中刚果盆地是热带雨林气候,东非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
(3)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许多国家,主要出口热带经济作物和矿产,低价出口、高价进口工业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由于人口增长快,粮食供应不足,人们乱砍滥伐、过度开垦等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5)尼罗河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说明了尼罗河流域的地势是南高北低。
【点评】非洲大陆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部个苏伊士运河和红海与亚洲相邻,非洲大陆轮廓比较完整,简单,以高原地形为主,气候普遍炎热,被称为热带大陆。非洲的气候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其中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及东非高原,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非洲北部和南回归线附近西岸,地中海气候分布在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南角,而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在埃塞尔比亚高原和东非高原上的部分地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未住,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27.【答案】(1)黑;高
(2)热;抗旱性;粮食
(3)尼罗;水分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国家、居民);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 (1)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人口多,经济较落后,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对粮食的需求较大。
(2)读图可得,水稻试验基地多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位于五带中的热带。在热带沙漠地区设立试验基地,可研究杂交水稻的抗旱性。非洲人口多,粮食不足,环境破坏严重,有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而非洲国家引进杂交水稻技术,主要是为了缓解非洲粮食问题。
(3)图中的阿斯旺大坝是埃及政府1970年在尼罗河上修建的。阿斯旺水坝建成后,有效的控制了尼罗河的水量,改变了下游地区的水分条件,下游地区由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或三熟制,提高了粮食的总产量,有助于缓解粮食短缺的问题。
【点评】(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目前的人地关系非常不和谐,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这些都导致了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使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可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学技术,增加粮食产量,合理放牧和种植,保护环境,加强团结与合作,互利共赢,大量引进人才和技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