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鲁教版专题训练--海水中的化学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为Ca(OH)2和CO2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2的溶解度比Ca(OH)2的溶解度大
B.70℃时,在1kg水中加入1.5g氢氧化钙固体能得到澄清石灰水
C.将70℃时等质量的CO2和Ca(OH)2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D.人在喝碳酸饮料时会打隔是因为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2.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
B.将t1℃时a的饱和溶液加热至t2℃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点的含义是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当a溶液中混有少量b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氯化钠溶于水就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水分子作用下均匀扩散到水中的过程
B.搅拌和升温能加快溶质的溶解,是因为加快了微粒的运动速率
C.把2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D.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通过改变条件可以相互转化
4.如下图是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点的含义是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B.t2℃时,配成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质量最多的物质是a
C.t1℃时,将25ga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1:5
D.t1℃时,将a、b、c三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
5.向一定质量含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0a段表示产生气体的过程且x的值为53
B.图中xb段表示产生沉淀的过程且y值为103
C.c点时,溶液的pH>7
D.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1种
6.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的是
A.大理石
B.双氧水
C.浓盐酸
D.烧碱
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同时放出热量
D.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蓝色沉淀生成
8.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或方法
A 鉴别稀硫酸和浓盐酸溶液 用小木棍分别蘸取液体
B 从粗盐中得到纯净的氯化钠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检验氢氧化钠变质的情况 先加过量的氯化钡,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酚酞
D 除去 CO2 中含有的少量 CO 点燃
A.A B.B C.C D.D
9.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C.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固体,充分搅拌
D.分别向同质量、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碳酸镁和氧化镁固体
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和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常温下,将铁丝放入氧气中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铁能与氧气反应
B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盐
C 向CaCO3中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盐酸有挥发性
D 用氯化钠溶液进行导电性实验 观察小灯泡是否变亮 小灯泡变亮 氯化钠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
A.A B.B C.C D.D
11.下列对氢氧化钠变质情况进行探究的相关实验,其中合理的是( )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① 证明变质 取少量溶液,滴加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② 确定成分 取少量溶液,加入澄清的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③ 测定纯度 取一定量溶液,加入盐酸,用澄清的石灰水吸收气体,称量装置增重
④ 除去杂质 取溶液,滴加澄清的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2.下列除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序号 括号里是要除去的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铜粉(木炭粉) 在氧气中充分灼烧混合物
B 二氧化锰(氯化钾)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氯化钠固体(碳酸钠) 加入稍过量的盐酸、蒸发
D 一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和浓硫酸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3.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可用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
(2)净水器中经常使用活性炭,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性;
(3)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时,需要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其作用是______。
1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用红磷燃烧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______。
(2)碳还原二氧化碳_____。
(3)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_____。
15.某粗盐中混有少量泥沙及MgCl2、CaCl2和Na2SO4
(1)加入适量的水将粗盐溶解。溶解粗盐时所加水的质量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过多会造成______,过少会使得精盐的产率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2)过滤,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
(3)向所得滤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发生的化学反应是______。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未参加反应的______,生成的______,过量的______,产生的沉淀是______。
(4)继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化学反应是______。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未参加反应的______,生成的______,过量的______,产生的沉淀是______。
(5)继续滴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发生的化学反应是______。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未参加反应的______,生成的______,过量的______,产生的沉淀是______。
(6)过滤,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滤渣是______。
(7)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发生的化学反应是______,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
蒸发,得到纯净的氯化钠。
16.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用途。
(1)人体能吸收溶液中的营养成分。黄色胡萝卜中富含β-胡萝卜素,当胡萝卜以食用油烹调后,人体对β-胡萝卜素的吸收率达95%;而生吃胡萝卜吸收率仅25%。说明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
(2)如图为KNO3的溶解度曲线。a、b、c三点表示三种KNO3溶液的状态。
①图中表示饱和溶液的点是_____。
②欲使KNO3溶液的状态从c点转化为b点,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
③80℃时,l5g 水能配制_____g KNO3饱和溶液。
17.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①,加热到60℃时现象如图②,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③。请结合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_____(填“A”或“B”)。
(2)图②中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A _____B(填“>”、“<”或“=”)。
(3)图③中表示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是 _____(填“甲”或“乙”)。
(4)当温度为_____℃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5)60℃时,要使A、B的饱和溶液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需恒温蒸发掉水的质量较多的是 _____(填“A”或“B”)的饱和溶液。
18.请根据要求从①二氧化碳②熟石灰③碳酸钠④钛合金⑤稀盐酸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生产的是__________。
(2)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
(3)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__________。
(4)蔬菜大棚中可作气体肥料的是_______。
(5)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的是__________。
三、推断题
19.由A和B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可实现如图转化关系。
(1)写化学式:A._____; C._____; E._____。
(2)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A与B反应:____________;
②F发生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
20.A~E是初中阶段常见的五种物质,其中A、B、C、D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常见的酸,E是一种常见的溶剂。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一种物质可以一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一”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反应,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物质C的化学式___________。
(2)A→C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B物质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
(4)上述反应中不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1.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向瓶中依次加入Na2CO3和稀硫酸,塞紧胶塞。
(1)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观察到干纸花不变色,湿纸花变红。湿纸花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2.某学习小组在化学药品柜中装盐溶液的一个柜中发现一瓶标签模糊不清的无色溶液, 已知这瓶溶液是以下五种溶液中的一种:HNO3溶液、Mg( NO3)2溶液、Na2CO3溶液、Cu(NO3)2溶液、NaCl溶液。
(1)根据上述信息判断,该无色溶液不可能是___________溶液和___________溶液,只可能是其他3种溶液中的一种。
(2)为了进一步确定该溶液是何种溶液, 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叙述实验操作、预期现象与结论。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结论
(3)取少量的无色溶液加入到试管中,然后向其中滴加少量的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 原溶液是_________
(4)取少量的无色溶液加入到试管中,然后向其中滴加少量 的__________________ 有白色沉淀产生 原溶液是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3.洁厕灵的有效成分为HCl,李强同学测定某品牌洁厕灵中HCl的质量分数。他将100.0g洁厕灵倒入锥形瓶中,逐次加入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测出每次完全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g 20.0 20.0 20.0 20.0 20.0
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g 118.9 137.8 M 175.6 195.6
请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1)表格中M的数值为 。
(2)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2CO3的质量是多少
(3)该洁厕灵中HCl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4.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实际生产的产品碳酸钠中会混有少量的氯化钠。现有纯碱样品,为测定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已称取样品12g,放入80g水中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稀盐酸43.4g,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全部逸出,得到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131g。请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A
3.C
4.D
5.B
6.D
7.B
8.C
9.C
10.D
11.D
12.A
13.(1)肥皂水
(2)吸附
(3)防止暴沸
14.(1)
(2)
(3)
15.(1) 蒸发结晶时间过长,浪费能源(或过滤时间长,延长实验时间等,合理即可) 偏低
(2)NaCl、MgCl2、CaCl2和Na2SO4
(3) NaCl、MgCl2、CaCl2 NaCl 氯化钠 BaCl2 氯化钡 BaSO4 硫酸钡
(4) NaCl、CaCl2、BaCl2 NaCl 氯化钠 NaOH 氢氧化钠 Mg(OH)2 氢氧化镁
(5) , NaCl、NaOH NaCl 氯化钠 Na2CO3 碳酸钠 CaCO3、BaCO3
(6) NaCl、NaOH、Na2CO3 BaSO4、Mg(OH)2、CaCO3、BaCO3
(7) , NaCl、HCl
16. 溶剂的种类 ab 恒温蒸发溶剂(或继续添加KNO3固体) 31.5
17.(1)A
(2)=
(3)甲
(4)40
(5)B
18. ③ ② ⑤ ① ④
19.(1) C CO2 CO
(2)
20.(1)
(2)
(3)食品干燥剂
(4)置换反应
21.(1)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
22. HNO3; Cu(NO3)2 Na2CO3 溶液 CaCl2 溶液 Na2CO3溶液
23.(1)156.7;(2)10.6g;(3)7.3%
24.(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和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则CO2的质量:
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8.3%。
(3)所得溶液中氯化钠质量:11.7g+12g-10.6g=13.1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在溶质质量分数为10%。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