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课件(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课件(共4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06 08:0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三单元
15-16世纪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世界各地人口的迁移和物种的大交流,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西欧国家通过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掠夺,使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世界市场开始形成。野蛮残酷的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印第安人的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很多非洲人在三角贸易中沦为奴隶,亚洲的古老帝国也受到冲击。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开始建立广泛的直接联系,在人类历史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是世界历史形成的重要环节。
【导入新课】《大国崛起》解说词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分水岭,......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欧洲的经济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他们相继成为称雄全球的霸主,势力范围遍及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
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小小的伊比利亚半岛征服海洋、进而主宰世界长达一个多世纪呢
15世纪时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
16世纪时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
思考:是哪一历史事件导致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如此重大的变化?
近代的西方人正在通过海洋这个“宽阔的跳板”而征服了整个世界。他们以海洋代替了草原,以劈波斩浪的船队代替了迅疾奔驰的马队……将整个世界都置于西方文化的影响下。——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前言1:概念解析
1、旧航线:
由中国或印度出发,经过中亚和西亚,由海路或陆路转往欧洲的贸易路线。虽然存在局部交流,但从总体上来说,这些文明基本处于隔绝或完全隔绝状态,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前言1:概念解析
2、新航路:
指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由欧洲人开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绕道非洲南端好望角到达印度和东方的新航线以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成功。这一时期被称为大航海时代,又被称作地理大发现,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重要的历史之一。此外,必须指出的是,新航路开辟与地理大发现概念与不对等,地理大发现包括前者外加新发现的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
材料:
新航路开辟的概念:15世纪到17世纪中叶,西欧各国本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的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这个过程在西方也被称作“地理大发现”(THE AGE OF EXPLORATION )。
——马吉多维奇《地理发现史纲》
前言2:惨重的代价
材料1:
我们船员大家都生着重病,牙床肿得厉害,又在身体上出现了大脓疮,这些脓疮使壮健男人即使没有什么别的疾病,也变为虚弱,以至死亡……如果这种状况再继续2周,我们不是全部死亡,便是再退回到印度去。须知我们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即不管什么,纪律都不已不复存在了。
——达·伽马
材料2:
水手们因患败血症而虚弱了,只有一点淡水可喝,少量劣质腐烂的饼干可吃。他们渴望能抓着些老鼠,啃牛皮盒吞食锯末以暂时平息饥饿的阵阵剧痛。
——麦哲伦
(1)1500年,迪亚士船队在的航行中遭遇飓风,迪亚士及其同伴全部葬身海底。
(2)达·伽马船队出发时160人,生还者54人。
(3)麦哲伦船队出发时265人,生还者18人。麦哲伦本人在航行到菲律宾时,因参与当地部落冲突被杀死。
前言3:资本的力量
材料:
像自然据说惧怕真空一样,资本惧怕没有利润或利润过于微小的情况。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只要有10%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20%就会活泼起来;有50%。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会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它们。走私和奴隶贸易就是证据。
——马克思《资本论》
思考:为什么最先是葡萄牙、西班牙两个国家?
中央集权国家、强化王权、先进的航海技术、濒临大西洋、传播天主教、历史经验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材料:15世纪初,葡萄牙迎来了雄心万丈的国王若昂一世,他是第一位将海上扩张确立为国家政策的国王。15世纪末西班牙终于完成了统一。15世纪晚期葡萄牙、西班牙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王国,同时热衷于传播天主教,国内很早就积累了丰富的远洋能力,加上两国有利的地理位置,都在大西洋沿岸。从13世纪开始,伊比利亚半岛的居民就尝试从大西洋中的马德拉群岛和加那利群岛等岛屿中获取木材、粮食和糖等资源。他们不断取得成功,迈向海洋的步伐随之加快。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一)动因——为什么要?
Q1:什么是旧航路?为何不走旧航路?
1.直接原因:东西方传统商路被奥斯曼土耳其阻断,导致商业危机
旧航线:由中国或印度出发,经过中亚和西亚,由海路或陆路转往欧洲的贸易路线。
材料1: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先后占领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控制传统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比原价高8-10倍)。因此,西欧各国迫切需要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中古部分》
材料2: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马可·波罗行记》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一)动因——为什么要?
Q2:新航路为什么一定是去东方?
2.社会因素:《马可 波罗行记》激起了多个阶级、阶层到东方和未知海外实现发财梦(寻找金银和贵重商品)的热潮。
马可·波罗(1254—1342)
部分穷困潦倒的贵族、新兴商人和资产阶级、及其他有冒险精神的人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一)动因——为什么要?
Q3:为何一定要去寻找金银和贵重商品?
材料3:中世纪(约5世纪至15世纪)的骑士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商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能够出产供他和他的家人吃喝穿的的一切物品。
——房龙《人类的故事》
3.根本原因: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
材料4:15世纪末期的欧洲,社会分工不断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城镇迅速增加,商品经济日益发展,货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于是,欧洲的国王贵族和商人发疯似的到处追求黄金和白银,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形成一股贵金属热。
——王斯德《世界通史》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一)动因——为什么要?
Q4:跨域未知的大海,难道没有畏惧吗?
材料5:传播基督教是推动西欧人向海外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基督教与欧亚其他广泛传播的宗教相比,更多地渗透着普救主义。它从一开始就以博爱人类为教旨,并以全人类的宗教自命,因而有一种强烈的使人人都接受基督教的要求。他们甚至相信,为了普及基督教,即使使用武力所在所不惜。1500年前后完成地理大发现的航海家们从事于海上冒险活动的动机之一,便是宏扬基督教于海外诸国。人文主义者讴歌现世生活,相信人的力量,认为人应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发挥自己的才能来创造幸福。人文主义思潮实质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个人进取精神,是海外冒险事业的一种思想动力。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4.精神动力
(1)希望通过海外扩张来传播基督教
(2)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一)动因——为什么要?
Q4:跨域未知的大海,难道没有畏惧吗?
材料6:当时欧洲各国君主依仗武力,强化王权,积极扩张。西班牙和葡萄牙首先把扩张的目光投向欧洲大陆之外的地区。
5.外部支持: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积极支持海上探险活动
材料7:当时,葡萄牙国内的政治条件和社会条件也都有利于它采取扩张主义。该王朝(阿维什王朝)对其国内那批人数虽少但处于发展中的商业中产阶级的抱负基本上表示认同,并认识到从葡萄牙对海外扩张的势力中所获得的经济上的利益。
──戴维·阿诺德著《地理大发现》
伊比利亚半岛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二)条件——为什么能?
Q5:如何跨越未知的大海?
材料8:倘若没有先进的造船工艺和导航技术,即使是最强烈的动机也无法使欧洲航海者完成他们的探险。……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在海洋中探险的欧洲人逐渐积累了关于分享和水流的一系列实用知识,在帆船时代,这些知识使漂洋过海成为可能。
——摘编自【美】本特利、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五版)
(1)技术条件:航行经验、地圆学说、地理知识、造船技术,为远洋航行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①西欧人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长期航行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关于季风和洋流等地理知识日益丰富,他们相信大地是球形,懂得选择风向最有利的季节出海远航。
②造船技术不断提高,指南针得以广泛应用。
(2)主观条件:
①资金支持:各国君主强化王权,积极扩张,支持海外探险活动。
②个人因素:航海家的冒险精神和名利追求。
思考:为什么渴望黄金?
材料一: 农民普遍缴纳货币地租,在手工作坊做工的工匠、师傅、帮工和在手工工场做工的工人、师傅大多领取货币工资。城乡间、地区间、国家间、贸易区间、东西方间的商品流通、交换、物资交流都比较广泛、频繁,而且品种多、数量大、价值高。
....但欧洲的贵金属开采发展缓慢。1493- 1520年间,欧洲产银共4.5万公斤,年均产量仅1600公斤,不敷社会所需要。 ——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
材料二: 西欧本身贵金属就不多,而为数不多的贵金属在与阿拉伯人进行的香料和奢侈品贸易中又大量流向东方,进一步加剧了严重的金银荒。“在15世纪,追求黄金的热病弥漫全欧洲,其中葡萄牙高烧尤甚”。黄金不足,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王室的收入大受影响,社会矛盾激烈冲突。
——张国君《大国是怎样崛起的》
材料三: 日本国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其所属岛屿有金,金多无量....秦海(中国南海)中“共有7459座岛...其中一切富源,或为黄金宝石,或为一切种类香料,多至不可思议。” ——《马可·波罗行纪》
原因:
①商品经济发展对金银货币需求量增加;
②西欧金银储量少,开采缓慢;
③因与阿拉伯贸易,贵金属大量流向东方。
西欧出现“金银荒”
“黄金热”形成
西欧商人清点钱币
图画中的主人公在做什么?女主人的目光在看什么?这幅图说明了什么?
土耳其人有没有阻断商路?
西欧人急于寻求由海洋上直达远东的航路,是由于土耳其人征服近中东后对于原有东方贸易商路的故意阻塞——这是一般世界史书中的说法。实际这个说法完全是捏造,并且还不是凭空的捏造,而是反咬一口的颠倒事实的捏造:阻塞原有东方贸易路线的正是西欧人,而是土耳其人想要继续维持旧商路反被西欧人所阻挠。——雷海宗《世界史上一些论断和概念的商榷》
随着蒙古帝国的崩溃,中亚的局面变得非常混乱,1340年以后,北部的商路实际上已堵塞。此后,大部分产品汇集到那时以前受控于穆斯林商人的南部的海路,顺海路运往各地。....尽管有蒙古帝国衰落和奥斯曼帝国兴起的诸多干扰,但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旧航路路线图
学者观点
年份 重大事件
1362年 夺取亚得里亚堡,进而侵占马其顿平原
1384年 攻占索菲亚,不久控制整个保加利亚
1389年 科索沃战役中,土耳其人大败南斯拉夫人的军队,塞尔维亚帝国灭亡
1453年 攻占君士坦丁堡
1516年 占领叙利亚
1517年 征服埃及
年份 重大事件
1415年 葡萄牙人占领北非的休达城
1441年 葡萄牙人发现布朗角,探险队从非洲带回黑人奴隶
1488年 迪亚士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1492年 哥伦布第一次航行到美洲
1497-1498年 达·伽马的船队到达印度
1519-1522年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土耳其人的扩张过程关键事件
新航路开辟的重要事件
土耳其的崛起和扩张过程几乎与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探险活动同时并存
古兰经土耳其语译本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的作者在叙述地理大发现前夕的欧洲与东方的贸易时,一再使用了“竞争”或“竞争者”的字眼,特别是意大利各城市之间的竞争,还有意大利人、法国人、阿拉伯人的竞争。——波特《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随着威尼斯的优势地位转化为垄断,意大利的部分工商界在热那亚和佛罗伦萨的推动下,逐渐转身西方的巴塞罗那,尤其转身巴伦西亚、摩洛哥沿海、塞维利亚和里斯...里斯本乃至整个葡萄牙在一定程度上受外国人的控制。
——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为什么西方人要编造“土耳其人阻断商路”的借口
欧洲人对近东利益的需求
意识形态的需要
信奉伊斯兰教
【自主学习】根据《新航路示意图》及教材内容,梳理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迪亚士
二、新航路的开辟
哥伦布
【自主学习】根据《新航路示意图》及教材内容,梳理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二、新航路的开辟
达·伽马
【自主学习】根据《新航路示意图》及教材内容,梳理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二、新航路的开辟
麦哲伦
【自主学习】根据《新航路示意图》及教材内容,梳理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二、新航路的开辟
航海家 时间 支持国 路线 成果
迪亚士 1487 葡萄牙 向东 到达好望角 发现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
达·伽马
1497 — 1498 经非洲好望角到达印度 开通东西方之间的最短航路
哥伦布 1492 西班牙
向西 发现“新大陆” 发现美洲
麦哲伦 1519 — 1522 环球航行 船队首次完成环球航行
太 平 洋

西

太平洋
印度洋
亚 洲
欧 洲
非洲
大洋洲
一个中心
两个方向
两条航线
四个人物
欧洲

西
西欧—非洲—印度
西欧—美洲—亚洲
哥伦布、麦哲伦
迪亚士、达·伽马
阅读材料,从航海家身上感受哪些精神?
麦哲伦出发时有五条船,在穿越南美洲最南端的海峡时损失了两条船,横渡太平洋用了80天,这期间船上的淡水和给养都严重不足。一位船员记述了他们在航行期间的苦难:“我们所吃的饼干不再能称为食物,它们只不过是些粉末和吞噬了饼干的蛆虫,而且,粉末浸透了耗子撒的尿,散发着叫人无法忍受的臭气。我们不得不喝的水是同样恶臭、令人作....实际上,我们常不得不靠吃木屑过活,就连耗子这种极叫人憎恶的食物,大家都在贪婪地寻找,一个耗子能卖得半个达卡金币。”由于食物和淡水严重不足,许多船员得了坏血病,在太平洋上航行期间,共有19人死于此病。到达菲律宾后,麦哲伦死于与当地人的冲突,还损失了一条船。剩余的两条船在收购香料后返回时,一条被葡萄牙人捕获,最后仅有破损严重、水手严重减员的“维多利亚” 号经印度洋和非洲于 1522年9月3日返回西班牙。
——转引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勇于开拓、创新进取、不怕牺牲、克服困难、吃苦耐劳
在菲律宾马克坦岛北岸有一座纪念亭,亭中耸立着一块石座铜碑,这是一块特殊的纪念碑,碑的正反两面同时用英文雕刻着两位敌对人物的事迹。
铜牌的正面:“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侵略者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铜牌的反面:“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死于此地。他是在与马克坦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死亡的。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只——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行就这样完成了。”
马克坦岛纪念碑
思考:如果你在这一对纪念碑前,你会生发出怎样的感慨呢?
(试着从世界、欧洲、菲律宾、麦哲伦、当地土著等不同的视角加深对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认识)
二、新航路的开辟
二、新航路的开辟
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2)欧洲商人开始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3)引起“商业革命”。(贸易规模扩大,商品种类增多,经营方式变化,商贸中心转移)
(4)引起“价格革命”。(金银流入,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封建地主没落,资本主义发展)
(5)揭开了殖民掠夺的序幕。以西班牙、葡萄牙为首的殖民帝国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亚非拉的财富不断流入欧洲,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资本。
英国
葡萄牙
西班牙
法国
荷兰
俄 国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占据了欧洲至亚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航路。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
(一)背景
三、其他航路的开辟
卡伯特 1497
卡蒂埃 1534
哈得逊1610
德雷克1577
德雷克1580
塔斯曼1642——1643
巴伦支
1594-1597
Newfoundland
(纽芬兰)
(二)概况
航向 支持 时间 航海家 开辟新航路的概况及成就
向北 (北大西洋高纬度地区) 英国 1497 卡伯特父子 发现 岛
法国 16 世纪 卡蒂埃 到达拉布拉多半岛
荷兰 巴伦支 三次航行 地区,留下航行记录和航海图
17世纪初 哈德逊(英) 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
俄罗斯 - - 在被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向南 (南半球探险) 英国 1578 德雷克 到达美洲南端的一个岬角—— 角
荷兰 1642-1643 塔斯曼 环航澳大利亚,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纽芬兰
北冰洋
合恩
哈得逊探险路线
巴伦支探险图
三、其他航路的开辟
补充1:中国、西欧远洋航行比较
材料1:
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赀:[zī],计算)。”
材料2:
郑和船队每到一国,就向国王宣读中国皇帝的诏谕:尔等顺天道,恪守朕言,巡礼循理安分,勿得违约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若有摅诚(表示诚意)来朝,咸赐皆赏。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
材料3;
下西洋船队还将中国文化远播海外,在东亚乃至亚非建立起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深厚底蕴的国际交往准则,凭借这些准则,在区域内建立起和平秩序,成为区域合作的基础。
——万明《关于郑和研究的再思考》
补充1:中国、西欧远洋航行比较
材料4:
彼等(美洲人)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不杀人、捕人,不谙武器。彼等胆子甚小……鉴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毫无疑问,当地黄金甚丰……此外,这里还生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这里还产大量的棉花,臣以为,无须送回西班牙,在当地即可卖好价钱。
——哥伦布《航海日记》
材料5:
哥伦布被任命为发现地的统帅,可以获得发现地所得一切财富和商品的十分之一并一概免税;对于以后驶往这一属地的船只,哥伦布可以收取其利润的八分之一。
——哥伦布同王室签订的合同
补充1:中国、西欧远洋航行比较
材料6:
早在1405—1433年,中国的郑和就奉命七次率领庞大的船队进行了远洋航行。郑和船队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海口和东非沿岸,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创举。对于郑和的航海,梁启超作了这样的评论:“谓大陆人民,不习海事,性或然也,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见(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达·伽马)发见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郑和研究资料选编》
材料7:
地理大发现最根本的条件还是经济动因。如果明初中国资本主义有迅速的发展,从而产生强大持续的经济动因,那么封锁的海洋政策、皇帝的主观意志(行为)、狭隘的大地观以及传统地图的缺陷等不利条件都会改变,并按经济要求而顺向发展的。那么中国人也会完成地理大发现的。
——宋正海、陈传康《郑和航海为什么没有导致中国人去完成“地理大发现”?》
补充1:中国、西欧远洋航行比较
郑和下西洋 新航路的开辟
目的
性质
影响 消极
积极
1、扬国威 
2、获得外国的珍宝特产
3、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等
1、寻找黄金,掠夺财富。
2、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占有市场。
3、传播基督教等。
政治行为、朝贡贸易
经济行为、资本主义的海外殖民
国力不堪重负,远洋航海业衰落
造成亚、非、拉美的长期贫困落后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交流
欧洲开始崛起,世界走向会合
全球航路的开辟
开辟动因与条件
新航路开辟进程
其他航路的开辟
动因:根本原因、东方诱惑、陆路受阻、精神动力
条件:经验积累、科技发展、政治条件
迪亚士:第一次绕过好望角
达·伽马:绕道非洲到达印度和东方新航路,欧亚贸易主干道之一
哥伦布:开辟从欧洲到美洲新航路,发现美洲新大陆
麦哲伦: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对北大西洋高纬度地区的探索:卡伯特、卡蒂埃、巴伦支、哈德逊
对南半球的探索:德雷克、塔斯曼
小结
开辟新航路
掀开了
人类历史崭新的一页…
【归纳总结】
对黄金的渴望
航海造船技术和地理知识的进步
人文主义精神的激励
西、葡王室的支持
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传播基督教
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商路的阻断
春去秋来
探险家们
有的回来了
有的再也没有回来
资本主义在西方迅速发展
之后
新航路的开辟虽然
伴随着
的泪水
亚、非、美洲

从此之后
各地区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
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世界市场雏形初具,全球化开始起步!
被打破

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
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
海洋事业关系民族生存发展状态,关系国家兴衰安危。
——习近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