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2 23:27:04

文档简介

光明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开学高一学业水平测试
语文答案解析与评分意见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小题,17分)
1.B “没有个人对团体履行义务的行为规范”错,根据原文“在西方团体格局的社会中,公务,
履行义务,是一个清楚明白的行为规范。而这在中国传统中是没有的。”可知在中国传统里没有一
个清楚明白的行为规范。
2.C A项“根据血缘关系,逐步向外推展开”错,根据原文“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
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可知亲属关系不单包括血缘关系,如夫妻关系即根据婚姻事实发生的社会关系,
而非血缘关系。B项“最接近公共道德观念”说法错误。根据“但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忠君并不是个
人与团体的道德要素,而依旧是对君王私人间的关系”可知,这依然是对君王私人间的关系。D项
“在变迁很快的现代社会,它的效力无从发挥”表述绝对,原文的表述是“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
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并不等于“礼”不能在变迁很快的现代社会发挥效力。
3.B 结合文中“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
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凤姐弄权铁槛寺”,为了三千两银子,强行让张家退婚,致使金哥
殉情,体现了王熙凤因自己的私利而谋财害命,并不能体现“礼”。
4.①都采用对比论证。材料一将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进行比较,突出乡土中国差序格局的特点。
材料三将“礼”与法律“道德”进行比较,指出礼从教化中养成,并使人主动服膺于传统,突出乡
土中国礼治秩序的特点。②材料一综合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材料充实,生动幽默,
在轻松活泼中呈现乡土中国的特点。③材料三主要运用假设论证的方法,有力精准,在理性中阐释
礼治在乡土中国的独特性。(每点 2分,答对两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5.①白嘉轩与鹿子霖两人是有亲密的血缘、地缘关系;②白嘉轩为了一己之私而置兄弟之情不
顾,巧取慢坡地,体现了差序格局人际关系的伸缩性和以“己”为中心的特点;③白嘉轩认为鹿子
霖发疯及鹿家败落是自己不义的结果,同时两人关系的密切,因而忏悔。(每点 2 分,答对任意两
点即可满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18分)
6.A “但收下了他送的习墨用纸”于文无据。文中没有明确交代雪樵收下了河东商人送的习墨
用纸。
7.D “如‘一场大雪下来,高原上万籁俱寂’的描写对雪樵病逝带给众人的悲痛起到烘托作用”
分析错误。“一场大雪下来,高原上万籁俱寂”是对雪樵去世的暗示,并不是烘托雪樵病逝所带给
众人的悲痛。
8.①刚开始,当子清向雪樵求字,想送给镇守使作为寿礼,雪樵对镇守使的为人颇为不齿,因
此也看轻子清,拒绝为其题字。②在经历敌机轰炸时,雪樵感受到子清的爱国、爱民之情,在他去
蒙古王爷那里联合抗日时,他为子清写了“保家卫国”的牌匾,激励他的抗日热情。(一点 3分)
【解析】从小说中“子清使人呈上二百块银圆,并说,过些天是陕北镇守使大人的寿辰,我辈
评分标准 第 1页(共 5页)
均仰慕先生大名,望先生不吝赐墨,为寿宴添光盈彩”“想起来了啊,可是那个娶了好几房姨太太,
又拼命捉拿红匪的陕北镇守使大人吗?”“雪樵抚着胸口自言自语,唉,莫非昨夜受了些寒,为甚
感觉这般恶心呢”“猛地挥袖长捋……一堆银圆落地,四处乱窜”可知,当子清向雪樵求字,想送
给镇守使作为寿礼,雪樵对镇守使的为人颇为不齿,因此也看轻子清,拒绝为其题字。
从小说中“负责治安的子清提着枪,一边指挥乡亲们躲避,一边命令士兵们还击……子清喊了
一声赶快躲起来,不要命啦!冲上前一看,正是雪樵……子清又气又恼,一把扯过雪樵,直奔防空
洞”“誓师大会上,有人送来了一幅横匾……来人说,是先生在病中为师长您写的,先生临终前嘱
托,若师长深明大义,胸怀长远,务必当面呈给您,见字如面……”等内容可知,在经历敌机轰炸
时,雪樵感受到子清的爱国、爱民之情,在他去蒙古王爷那里联合抗日时,他为子清写了“保家卫
国”的牌匾,激励他的抗日热情。
9.①突出雪樵对书法艺术的认真态度;②突出雪樵书法艺术的精湛。(一点 2分,结合文本 2分)
【解析】在小说中多次出现雪樵写字的细节,对于这些描写的作用,可以从如下几点进行分析:
首先,如“杏树枝头的雀雀儿刚叫上早,雪樵就已经站立在书案前,眼皮子似合微张,整个人
似醒未醒,就那么傻乎乎地站着;要么,就直接往椅子上一蹲,面无表情,活脱脱一块榆木疙瘩”
“为写好这一个字,可是熬足了雪樵三个月的工夫呢”,从这些情节中可以看出雪樵对书法艺术的
认真态度。
其次,从“他双眼圆睁,挽袖、吸气、提笔,横竖撇折点,笔走龙蛇,一气呵成。末了,瞥上
一眼未干的墨迹,捧起沏好的一壶‘铁观音’,长长地舒上口气”可知,这些描写是对雪樵写字动
作的描写,突出了雪樵书法艺术的精湛。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20分)
10.C 句意:陈平、周勃说:“如今在朝廷上当面反驳,据理诤谏,我们比不上您;而要保全大
汉天下,安定刘氏后代,您又比不上我们。”王陵无话可答。“臣不如君”与“君亦不如臣”句式对
称,句意相关,且主谓宾俱全,各自单独成句,前后断开,排除 AB;“夫”是句首发语词,不能单
独成句,排除 D。
11.C “称制”解释错误。称制:皇帝即位执政,也指代行皇帝职权。其中包括由皇后、皇太
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皇帝举握国家最高权力、行使皇权。
12.A “她为了帮助儿子孝惠帝稳固太子地位,诛杀了一些有异议的大臣”错误,原文为“佐
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这里提到的“高祖”是刘邦,不是孝惠帝,且此处并没提到诛
杀大臣的原因。
13.①高帝曾杀白马,和大臣们立下誓约,“不是刘氏子弟却称王的,天下共同诛讨他”。现在如
果封吕氏为王,是违背誓约的。
②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参考得分点】①“刑”,杀;“盟”,立誓约;第一个“王”,称王;第二个“王”,封王;“非……
也”,判断句。
②“是故”,因此;“无”,无论;“贵’、贱”,地位高低贵贱;“长、少”,年纪大小;“道”,道
理;“所存”,存在的地方。
评分标准 第 2页(共 5页)
14.①帮助刘邦平定天下,诛杀大臣;②稳固儿子帝位,鸩杀赵王;③立诸吕为王,夺权王陵。
(3分)
【参考译文】
吕太后是高祖贫贱时的妻子,生了孝惠帝和鲁元太后。孝惠帝为人仁惠柔弱,高祖认为不象自
己,常想废掉他。戚姬得到宠爱,戚姬得到宠幸,戚姬的儿子如意被立为赵王,好几次险些取代了
太子的地位,靠着大臣们的极力诤谏,以及留侯张良的计策,太子才没有被废掉。吕后为人刚强坚
毅,做事果断。辅佐高祖平定天下,诛杀的大臣也多有吕后之力。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高祖在长乐宫驾崩后,太子继承皇位。吕后最恨戚夫人和她的儿子赵王,
就派人毒死赵王,斩断戚夫人的双手双足,做成“人彘”。
七年秋季八月戊寅日,惠帝逝世。发丧时,太后只是干哭,没有眼泪。留侯张良的儿子张辟强
任侍中,只有十五岁,对丞相陈平说:“太后只有惠帝这一个儿子,如今去世了,太后只干哭而不
悲痛,您知道这里的原因吗?”陈平问:“是什么原因?”辟强说:“皇帝没有成年的儿子,太后顾
忌的是你们这班老臣。如果您请求太后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军,统领两宫卫队南北二军,并请
吕家的人都进入宫中,在朝廷里掌握重权,这样太后就会安心,你们这些老臣也就能够幸免于祸了。”
丞相照张辟强的办法做了。太后很满意,才哭得哀痛起来。
太后行使皇帝的职权之后,召集大臣商议,打算立诸吕为王。先问右丞相王陵。王陵说:“高
帝曾杀白马,和大臣们立下誓约,‘不是刘氏子弟却称王的,天下共同诛讨他’。现在如果封吕氏为
王,是违背誓约的。”太后很不高兴。又问右丞相陈平和绛侯周勃。周勃等人回答:“没有什么不可
以的。”太后大喜,于是退朝。王陵责备陈平、周勃:“当初跟高帝歃血盟誓时,你们难道不在吗?
如今高帝去世,太后是临朝执政的女主,却要封吕氏子弟为王。你们竟然纵容她的私欲,迎合她的
心愿,违背与高帝立下的誓约,将来还有什么脸面见高帝于黄泉之下呢?”陈平、周勃说:“如今
在朝廷上当面反驳,据理诤谏,我们比不上您;而要保全大汉天下,安定刘氏后代,您又比不上我
们。”王陵无话可答。十一月,太后想要罢免王陵,拜王陵为皇帝的太傅,剥夺了他的相权。于是
让左丞相陈平担任右丞相,让辟阳侯审食其担任左丞相。
太史公说:孝惠皇帝和吕后在位的时候,百姓得以脱离战国时期的苦难,君臣都想通过无为而
治来休养生息,所以惠帝垂衣拱手,安闲无为,吕后以女主身份代行皇帝职权,施政不出门户,天
下却也安然无事。刑罪很少使用,犯罪的人也很少。百姓专心从事农耕,衣食富足起来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15.D “自我安慰和旷达的胸襟”错误。“三五盈盈还二八”是借用谢灵运《怨晓月赋》语句“昨
三五兮既满,今二八兮将缺”,意思是十五的月亮晶莹圆满,而到了二八即十六,月轮就要缺一分
了,可见这句写的是月亮阴晴圆缺的状态,是感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
16.作者直抒感慨,当年识翁之人,今存者只有自己及西湖波底之月而已。(3分)末句以景结
情,借凄清秋月传递对恩师的深切怀念和叹惋;同时表达了时序更替、生命无常的悲凉和物是人非、
知音难觅的孤独。(3分)(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参考译文:
秋霜降后,长淮失去了往日壮阔的气势。只听见颍水潺潺,像是在代我哭泣伤逝。河上传来歌
声悠扬,佳人还唱着醉翁的曲词。四十三年匆匆流去,如同飞电一闪即驰。
评分标准 第 3页(共 5页)
生命像草上秋露晶莹圆润,遗落消失却不过一瞬。十五的月轮多么皓洁完满,第二天就会渐渐
缺损。和我一样同醉翁相识的,如今还剩有几人?惟有西湖波底的明月,曾经把所有的人照临。
(三)名篇名句歌写(本题共 1小题,15分)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5)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6)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7)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三、语言文字运用(11分)
18.浑然一体;流连忘返;一脉相承(每空 1分,有错字、别字不得分)
19.从内容上看,上下两句意思相近,互相补充,凝练地概括出私家园林艺术带给人的感受;(2
分)从形式上看,上下两句结构整齐,音节和谐,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富有形式美和音韵美。(1分)
20.西方园林往往与周围自然环境构成控制与隔离的关系,中国园林则散置在山水花木之中,与
周围自然景致水乳交融成为和谐的整体。(2分)西方园林科学、严谨、理性、一丝不苟,中国园林
注重体悟、意境、回归内心。(2分)
四、写作(60分)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要写好这个作文,考生需要对试题材料进行细读辨析,挖掘其内在逻辑关系:“人们用眼睛看
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强调人们认识自我的困难;“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
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讲如何克服认识自我这一困难——
需要竭尽所能、想尽办法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
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问题”讲如何认识自我,这也是作文真正要表达的主题所
在。这三个环节构成辩证统一的整体。
引导语部分,强化了情境意识、身份意识和文体意识等。身份——进入高中的高中生,交际对
象——即将毕业的初三学生,文体形式——书信,主题——如何为自己画好像,目的——引导学弟
学妹在高中阶段更好地认识自我,更好地成长。在书信中,考生应以学长或学姐的身份,围绕“如
何为自己画好像”这个主题与学弟学妹们真诚地交流,要抒写出真情实感。
“如何为自己画好像”,实质上考查的是学生“对自己要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思考,引
导学生做好人生规划。材料中提及的“镜子”可以理解为时代榜样、古代贤者等。行文时应紧扣材
料中提及的四个问题“我是怎样的人”(认清自我)、“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的理想追求)、“我
能做些什么”(联系个人实际,写如何处理今后的学习生活,如何做好人生规划)、“如何生活得更
有意义”(结合时代背景,由个人的理想追求谈及青年一代的理想与使命,使文章主旨得到升华),
要在行文中展现出当代学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与关注社会现实的人文情怀。
评分标准 第 4页(共 5页)
评分标准:同高考
例文
绘人生精彩画卷,添时代亮丽底色
——致初三毕业生的一封信
亲爱的学弟学妹:
展信佳。
睁开双眼,看见他人;闭上双眸,认识自己。推开窗子,探索世界;转向镜子,审视自我。我
们一边成长,一边手拿画笔描绘自己的画像,我们尝试完成自己的人生答卷,绚烂自己的人生画卷。
正如林清玄所说,“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
镜子”。我们看着镜子绘出精彩的人生画卷,我们借助时代增添亮丽的人生底色。你们将与我一起,
为自己画出最美的画像。
“人生是一面镜子,我们梦寐以求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从中辨认出自己。”尼采这样告诉我们,
而时代或许也是我们辨认自己的镜子。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我们发展的优势,我们应该抓住自己的优
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其走向世界。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时代特点,正视发展中曾犯下
的错误,弥补自己的不足。时代的飞速发展,不正好告诉我们要一笔笔完善自己的人生画卷?
落笔之前,先要想好画笔的走向;上色之前,先要调好颜料的比例。我们以时代榜样为镜子,
看到自己的路,构思自己的画像。屠呦呦拿下诺贝尔奖,陈薇将军研制新冠疫苗……中国顶尖医学
工作者是你们的引路人,有医学梦想的你们将能更好地前行。云森全力构建物联网,华为攻坚 5G
技术,它们推动了科技的快速进步,也更明晰大数据时代自己的定位。你们也可以在调色盘中找到
最适合自己的颜色,在时代洪流中找到自己的方向,让梦想在自己的画像中熠熠生辉。
准备好了吗?你们即将落笔作画。准备好了吗?你们将要绘出精彩的人生画卷。你们应像钟南
山院士所说,“用知识缝制铠甲”。你们应该记得习总书记的教诲,“不懂就学,不会就练,没有条
件就努力创造条件”。你们应该不怕失败,直面挑战,知道“厄以铸圣贤,劫以炼仙佛”。你们应该
脚踏实地,不负韶华,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我知道,你们将奋力为自己的人生画卷添上
一笔笔精彩。
看到了吗?你们的画像正等待着你们填上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底色。在祖国日益强大、走向
复兴的进程中,有抗战老兵李安甫深情亲吻国旗,更有你们以拳拳赤子心投身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在人类仰望星空、探索未知的当下,各国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分享成果,未来更需要你们用创新
于无人之境勇敢前行。现在,世界连成整体、各国休戚相关,中国于疫情肆虐之际向国际社会提供
援助,你们更应增强同情心、同理心与责任感,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你们将寻找镜子,为自己的模样勾勒出完美的弧线;你们将手拿画笔,为自己的人生画卷添上
亮丽的时代底色。那样的画像,便是你们最美的画像!

学习进步!
一名高一学生
2023年 2月 X日
评分标准 第 5页(共 5页)深圳市光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测试
语 文
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西方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团体,团体是有界限的,不能模糊,这种格局不妨称之为团体格局。如果有朋友写信说他将要“带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你就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子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我们中国常用“阖第光临”,但是很少人能说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提到了我们的用字,这个“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家里的”可指自己太太一个人,“家门”可指叔伯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
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 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西洋的格局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我们的格局(实际上就是差序格局)则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
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像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烟,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小团。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
(节选自《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有删改》)
材料二:
不但在我们传统道德系统中没有一个像基督教里那样不分差序的爱的观念,而且我们也很不容易找到个人对于团体的道德要素。在西方团体格局的社会中,公务,履行义务,是一个清楚明白的行为规范。而这在中国传统中是没有的。现在我们有时把“忠”字抬出来放在这位置上,但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忠君并不是个人与团体的道德要素,而依旧是对君王私人间的关系。
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我见过不少痛骂贪污的朋友,遇到他的父亲贪污时,不但不骂,而且代他讳隐。更甚的,他还可以向父亲要贪污得来的钱,同时写别人贪污。等到自己贪污时,还可以“能干”两字来自解。这在差序社会里可以不觉得是矛盾;因为在这种社会中,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一定要问清了,对象是谁,和自己是什么关系之后,才能决定拿出什么标准来。
(节选自《乡土中国·系维着私人的道德》,有删改)
材料三: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时的,礼是合式的意思。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礼却不需要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自己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是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已。
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的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所应付的问题如果要由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大家接受一个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
(节选自《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西方社会相比,乡土中国“家”的界限模糊,作者认为这正是中西方社会结构不同的一种表现。
B.在中国传统中,没有个人对团体履行义务的行为规范,也就不容易找到个人对团体的道德要素。
C.礼和法律对人起作用的方式不同,“礼”靠教化养成,“法律”靠国家权力推行,二者皆可用来维持社会秩序。
D.维持礼的是传统,而乡土社会可以靠礼来维持,正是因为它满足了传统可以有效应付生活的前提。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乡土社会,亲属关系呈现水波似的同心圆,自己是圆心,根据血缘关系,逐步向外推展开。
B.传统道德中的“忠”,有对朋友的“忠”,有对君王的“忠”,包含私人关系,最接近公共道德观念。
C.礼和法律都是一种约束人行为的规范,合乎礼的行为就是得时的。
D.因为缺乏变化,礼只能在传统乡土社会发挥作用,而在变迁很快的现代社会,它的效力无从发挥。
3.下列《红楼梦》中的情节,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三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袭人是贾母拨过来侍奉宝玉的,因此宝玉不能直呼她的名字而称“姐姐”。
B.凤姐弄权铁槛寺,干预张姓财主女儿金哥的婚事,导致金哥殉情而亡。
C.柳湘莲因贞操名节的禁锢,拒绝了和尤三姐的婚约,尤三姐以死明志。
D.有一回晴雯不在,三等丫鬟小红给宝玉倒了一杯茶,招来一顿责骂。
4.三则材料中出现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5.下面的文字是小说《白鹿原》的结尾,请结合材料一、二的相关内容分析白嘉轩对鹿子霖忏悔的原因。(4分)
他一路思索,既然神灵把白鹿的吉兆显示给我白嘉轩,而不是显示给那块土地的主家鹿子霖,那么就可以按照神灵救助白家的旨意办事了。如何把鹿子霖的那块慢坡地买到手,倒是得花一点心计。要做到万无一失而且不露蛛丝马迹,就得把前后左右的一切都谋算得十分精当……一当把万全之策谋划出来,白嘉轩实施起来是迅猛而又果敢的。
这个村庄后来出了一位很有思想的族长,商定族长老大那一条蔓的人统归白姓,老二这一系列的子子孙孙统归鹿姓;白鹿两姓合祭一个祠堂的规矩,一直把同根同种的血缘维系到现在……
白嘉轩看着鹿子霖(注:此时鹿子霖已经发疯,家业败落),忽然想起以卖地形式作掩饰巧取鹿子霖慢坡地做坟园的事来,儿子孝文的县长,也许正是这块风水宝地荫育的结果。他俯下身去,顶着鹿子霖的眼睛说:“子霖,我对不住你。我一辈子就做下这一件见不得人的事,我来生再世给你还债补心。”——(摘编自陈忠实《白鹿原》)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书者雪樵
凯 歌
雪樵的字儿写得好,是大伙儿都知道的事。
窗外,杏树枝头的雀雀儿刚叫上早,雪樵就已经站立在书案前,眼皮子似合微张,整个人似醒未醒,就那么傻乎乎地站着;要么,就直接往椅子上一蹲,面无表情,活脱脱一块榆木疙瘩。
良久,他双眼圆睁,挽袖、吸气、提笔,横竖撇折点,笔走龙蛇,一气呵成。末了,瞥上一眼未干的墨迹,捧起沏好的一壶“铁观音”,长长地舒上口气。这字,就算是成了。
为写好这一个字,可是熬足了雪樵三个月的工夫呢。
字好,又出名,雪樵的门前就不清静。
先是有后生向雪樵求字。
雪樵瞥一旁棉絮外翻、冻得红鼻青脸鼻涕顺溜的年轻人,微笑着点头。提笔,发力,转眼间,几个遒劲的楷体已是入木三分,写的是“业精于勤”四个大字。
年轻人这边刚走,又有人风尘仆仆而来。
来的是一位河东商人。
来人双手施礼,恭敬地放下润金。妻招呼客人茶座。
雪樵头也不抬。也就在片刻之间吧,来人挨着木椅的屁股还没有蹭出温热来,这边雪樵已经风起云止,大功告成了。
雪樵吹着茶叶说,拙字取走,这东西,雪樵用眼神指了指润金,就拿回去吧。
商人是个不错的商人,在河东很有慈善之名,雪樵早有耳闻。
人家是诚心想交你这个朋友啊,河东商人久经商海,怎么会不明白?冲雪樵肃然施礼,回去,过些日子,却让人送来用四头骡子驮着的八垛习墨用纸。
陕北的九月天高云淡,却不时有阴雨扑来,让人猝不及防。
前脚刚跨出门的雪樵这回就给迎面而来的一大片黑云驻了足。随黑云一道而来的是国军副师长子清。
子清土匪出身,但素来敬仰读书人。子清使人呈上二百块银圆,并说,过些天是陕北镇守使大人的寿辰,我辈均仰慕先生大名,望先生不吝赐墨,为寿宴添光盈彩!
陕北镇守使大人,咱不认识呀?雪樵耷拉着眼皮说。
忽地一抬头,恍然大悟地说,想起来了啊,可是那个娶了好几房姨太太,又拼命捉拿红匪的陕北镇守使大人吗?
副师长子清低下头来干咳了两声,一抱拳说,正是,那可是咱们西北的一位英雄豪杰啊!
雪樵抚着胸口自言自语,唉,莫非昨夜受了些寒,为甚感觉这般恶心呢?
猛地挥袖长捋。
“哗啦”一声响,一堆银圆落地,四处乱窜。
子清脸色陡变,身旁的卫兵齐刷刷地拔出枪。
子清沉着脸说,既然先生身体有恙,子清当改日再来造访!
这天庙会,山上山下人声鼎沸,上香的,看戏的,大家扶老携幼,一团和气。
就听见一阵“嗡嗡”的声音由远而近,像苍蝇一般。
大伙抬头,这群“苍蝇”已经开始“下蛋”了。
顿时,接二连三的爆炸声传来,庙会现场一片火海。
小鬼子的飞机又过黄河了!
负责治安的子清提着枪,一边指挥乡亲们躲避,一边命令士兵们还击,火光中,瞅见一人手牵毛驴,指天痛骂。子清喊了一声赶快躲起来,不要命啦!冲上前一看,正是雪樵。
子清又气又恼,一把扯过雪樵,直奔防空洞。
士兵接连向子清报告:房屋被毁,百姓死伤无数……
鬼子呢,鬼子伤亡如何?师部里的子清铁青着脸问。
鬼子的飞机来了36架,丝毫未损,已经向河东飞回去了。
子清大怒,挥起拳头,狠狠地砸向桌面。
忽听“啪”地一声响,早有人拍案而起,倒是吓了子清一大跳。
奇耻大辱呀,雪樵怒形于色,我堂堂华夏国土,岂容倭寇这般横行霸道,痛煞我也!
雪樵大喝一声,笔墨何在?
子清一听,惊喜地说,莫非先生要留墨了?
忙喊警卫员,文笔伺候!
雪樵一边挽袖一边说,待我修书一封往省城,向省府提议成立救国会,我誓将身先士卒、一马当先,亲赴前线杀敌,不胜不归……
雪樵的咳嗽声传来,子清望望雪樵那单薄的身子,立刻像泄了气的皮球。
心里却翘起了拇指:这怂人,一点儿都不怂啊!
去扎萨克旗,是应了蒙古王爷的诚邀前往草原的。那里,日本人正谋划着一场将蒙汉分而治之的阴谋。雪樵拖着病躯上路,这一去,竟是永别。
雪樵与众友人四处奔走,据理力争;蒙汉人民携手抗日,心若磐石。雪樵,却被病情耽搁得形如枯槁。
一场大雪下来,高原上尘埃落定,万籁俱寂。
消息传来,众人落泪。子清泪眼婆娑、捶胸顿足:老哥呀,怎么走得这么急,你还欠着兄弟的字儿呢!
这年春天,黄河水解冻,子清的队伍要开拔了,在河的那头,早有一支武装力量等着他们呢。
誓师大会上,有人送来了一幅横匾。
子清瞪大了眼睛,那字,他熟悉。
对,是雪樵亲笔所书。
来人说,是先生在病中为师长您写的,先生临终前嘱托,若师长深明大义,胸怀长远,务必当面呈给您,见字如面……
匾上是几个遒劲雄浑风骨凸显的楷字:保家卫国。
落款小楷自是气韵不凡:书者雪樵为弟子清壮行。
子清向着北方施礼,敬酒,正身时已是泪流满面。
转身,摔碗,子清向着长长的队伍发出号令:出——发——
这一声喊,声震苍穹,惊动了黄河水。
(《微型小说选刊》2022年第22期)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位河东商人诚心想与雪樵交朋友,特地跑来求字,雪樵送他字后没有要钱,但收下了他送的习墨用纸。
B.雪樵给求字的年轻后生写“业精于勤”四个大字,意在鼓励年青人勤奋求进,不要辜负人生的宝贵年华。
C.“活脱脱一块榆木疙瘩”既是对雪樵写字之前凝神静思的形象特征的刻画,也是在暗指他固执的性格特点。
D.雪樵为蒙汉人民联手抗日而奔走呼吁,为此耽误了病情,在一个大雪日逝去,但其报国的遗愿令人动容。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善用短句,如“双眼圆睁,挽袖,吸气,提笔,横竖撇折点,笔走龙蛇,一气呵成”,形象地描绘了雪樵写字的神情动作。
B.小说中写到,雪樵给年轻后生和子清写的字都是遒劲有力的楷体字,这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意在表现雪樵刚正不阿的精神追求。
C.结尾“这一声喊,声震苍穹,惊动了黄河水”,既实写声响之大,也把小说主题由颂扬子清升华为表现全民族的团结与爱国精神。
D.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起到了烘托的作用,如“一场大雪下来,高原上万籁俱寂”的描写对雪樵病逝带给众人的悲痛起到烘托作用。
8. 雪樵对子清的态度随着情节的发展产生了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 雪樵写字的细节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试结合文本说说其在文中的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4题。
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戚姬幸,立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吕后为人刚毅能断,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鸩赵王,断戚夫人手足为“人彘”。
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发丧,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张辟强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强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丞相乃如辟强计。太后说,其哭乃哀。
太后称制,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王陵曰:“高帝刑白马而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勃等对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王陵让陈平、绛侯曰:“始与高帝歃血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陈平绛侯曰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王陵无以应之。十一月,太后欲废王陵,乃拜为帝太傅,夺之相权。乃以左丞相平为右丞相,以辟阳侯审食其为左丞相。
太史公曰;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选自《史记·吕太后本纪》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陈平/绛侯曰/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王陵/无以应之
B. 陈平/绛侯曰/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王陵/无以应之
C. 陈平/绛侯曰/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王陵无以应之
D. 陈平/绛侯曰/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王陵无以应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崩,驾崩,也称做山陵崩,是从周代开给专门用以表示天子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
B. 戊寅,和《登泰山记》“戊申晦”中“戊申”一样,都是用“干支纪元法”来纪日。
C. 称制,指古代由皇后、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皇帝掌握国家最高权力、行使皇权。
D. 垂拱,垂衣拱手,形容统治者不费力气统治天下。后多用以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吕后是高祖年轻时娶的妻子,在高祖称帝之后,她为了帮助儿子孝惠帝稳固太子地位,诛杀了一些有异议的大臣。
B. 孝惠帝去世,吕后虽哭却没有眼泪,张辟强年少却理解其意,建议丞相主动提出迎吕氏亲族进入朝廷把持朝政。
C. 吕后打算封自己的亲族为王,王陵义正词严地反对,太后怀很在心,任命王陵做皇帝的太傅,剥夺了他的实权。
D. 吕后的主要功绩体现在刘邦死后,为维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司马迁对此持肯定的态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以及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高帝刑白马而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14.根据材料,概述吕后“刚毅能断”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15~16题。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①
苏 轼
霜余已失长淮②阔,空听潺潺清颍③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④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⑤波底月!
[注]①宋哲宗元祐六年八月,苏轼出守颍州,作此词。苏轼恩师欧阳修四十三年前守颍州时作《木兰花令·西湖南北烟波阔》,苏轼作此词时欧阳修去世已二十年。②长淮:即淮河。③颍:颍水,淮河支流。④三五:即每月十五日。⑤西湖:此指安徽阜阳西三里的西湖,为颍河合诸水汇流处。
15.下面对这首词的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写词人泛游颍河时的见闻和感受,“空听潺潺清颍咽”一句移情入景,将眼前所见的实景人格化。
B.“佳人犹唱醉翁词”一句,写欧公当年所作诗词几十年后仍被传唱,欧公的为文、为政、为人可见一斑。
C.“草头秋露流珠滑”一句承接上文,与曹操的《短歌行》中“譬如朝露”一句表达的含义有异曲同工之妙。
D.“三五盈盈还二八”一句,表达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自我安慰和旷达的胸襟。
16.这首词的最后两句看似平易淡泊,实则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歌写(本题共1小题,15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
(2)骨气是人之脊梁,《梦游天姥昑留别》中的“ , ”就道出了李白蔑视权贵的傲岸不屈。
(3)《赤壁赋》中侧面写箫声句子是“ , ”。
(4)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 , ”这两句描绘了周瑜的运筹帷幄。
(5)杜甫在《登高》中以“ , ”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
(6)《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 , 。
(7)《沁园春·长沙》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诗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西方的哥特式教堂被誉为“大艺术”,东方可以称作“大艺术”的,非中国园林莫属。
西方园林景观大多排斥自然的塑造,力求体现造园的严谨与理性,体现造园家一丝不苟的精神,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建造,凸出人工美在园林中不可撼动的地位。
中国古代园林惯以山水为骨干,以池水为中心,亭、台、轩、榭、楼、阁建在池的周围,假山、叠石、荷池 ,构成和谐的景观。亭台楼榭、曲槛回廊无不巧妙安排,以表现大自然的天然山水景色为旨趣。园林布局自由,以小见大,体现了“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造园理念,营造出典雅精致、曲折含蓄、变化无穷的意境,构成幅幅令人 的艺术画境,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
虽然中国园林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但雅集却 ,出现在各个时代和各类园林中。园林的景致引人入胜,先贤的风雅令人神往。对中国古人而言,园林不只是游览场所,更是生活场所,他们在园林中实现了海德格尔所推崇的——“诗意地栖居”,将饮酒、作诗、品茶、弈棋、赏曲、鉴古等活动升华为艺术,从而造就了堪称“大艺术”的中国园林。
中国园林的旨趣是回归自然,体悟自然。今天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创造,更需要的或许并非向外的追寻,而是向内的回归。所有的答案早已蕴藏在中国园林中,等待着脚步匆忙的现代人归来和发现。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20.根据文段内容,简要分析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在构园技艺上的不同。(4分)
四、写作(60分)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来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问题。
上述材料具有启示意义。学校请你给即将毕业的初三毕业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