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金属的化学性质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鲁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文档属性

名称 9.2 金属的化学性质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鲁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3-02 23:4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2 金属的化学性质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推理是化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但应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否则就会产生错误的结论。则下列推理中结论正确的是(  )
A.H2O和H2O2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
B.点燃H2与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N2与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D.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2.印刷铜制电路板的“腐蚀液”为FeCl3溶液。已知铜、铁均能与FeCl3溶液反应,反应方程式分别为:Cu+2FeCl3=2FeCl2+CuCl2 ,Fe+2FeCl3=3FeCl2 ,现将一包铜、铁的混合粉末加入到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关于烧杯中物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可能含有CuCl2、FeCl3
B.溶液中一定含有FeCl2、CuCl2
C.固体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
D.固体一定含有铁,可能含有铜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SO2、CO、NO2都是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
B.喝汽水打嗝,是因为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灭火只需要破坏至少一个条件即可
D.合金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大
4.依据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常用水冲洗自行车可以防锈
B.氯化铵与熟石灰混用
C.用食醋除水壶中的水垢
D.把铁锈放入稀盐酸中,溶液变浅绿色
5.由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共30g,与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共放出氢气1g,则这种混合物的可能组成是(  )
A.Zn和Cu B.Fe和Mg C.Mg和Al D.Fe和Zn
6.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用过滤的方法把硬水变成软水
B.用食醋除去水瓶胆中的水垢
C.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白酒和白醋
D.用洁厕精(主要成分是盐酸)除去铁锈
7.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常温下,铁比铜更容易生锈
B.在氧气中灼烧时,铁丝要比铜丝反应剧烈
C.铜活动性不强,故铜不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得到金属银
D.在同一硫酸中反应时,铝片比锌片反应剧烈
8.镁带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其固体质量变化可用如图表示,则(M2﹣M1)表示的质量是(  )
A.生成MgO的质量 B.Mg的质量
C.参加反应的O2的质量 D.多余的O2的质量
9.下列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
A.银 B.铜 C.锌 D.镁
10.小明同学为探究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了以下实验:①把X和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X不反应.②把X和Y分别放入Z的盐溶液中,在Y的表面有金属Z析出,而X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排列正确的是(  )
A.X>Y>Z B.Y>X>Z C.Z>Y>X D.Y>Z>X
11.取一定量的Fe粉放入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是(  )
A.固体中有Cu和Ag时,滤液一定呈无色
B.固体中只有Ag时,滤液一定呈蓝色
C.固体中一定有Ag,滤液中可能有AgNO3、Fe( NO3)2
D.固体中可能有Cu,滤液中一定有Fe( NO3)2、AgNO3
12.关于乙烯气(C2H4)燃烧C2H4+3O2 2CO2+2H2O的反应认识正确的是(  )
A.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3:2:2
B.1个乙烯气和3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二氧化碳和2个水
C.在常温和氧气混合就可以发生反应
D.7g乙烯与24g氧气完全反应,可以生成9g水
二、填空题
13.生活垃圾分类事关绿色可持续发展。可回收垃圾包括纸张、金属、塑料等。
①燃烧废纸属于   (选填“物理”“化学”)变化。废纸回收再利用可减少资源的浪费。
②某种易拉罐的材质中含有铝。铝的金属活动性   (选填“>”“<”)铁。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   。以下垃圾属于金属的是   (选填编号)。
a.厨余垃圾 b.铜导线 c.过期药品 d.废气衣物
③生物全降解餐盒主要以淀粉为原料,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淀粉属于   (选填“有机”“无机”)物,淀粉可转化为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含有   种元素,每摩尔葡萄糖分子中含   摩尔碳原子,葡萄糖的摩尔质量为   。
14.回答以下有关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面的问题:
(1)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一般用    ,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    夹取.
(2)在使用酒精灯时,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    扑盖.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个部分,由于    焰的温度最高,所以应用这部分火焰进行加热.
15.化学让天更蓝.
①汽车尾气处理中使用了催化剂,该催化剂中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从中获取一条信息   .
②公交车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16.不锈钢耐腐蚀性比较强,做为主要添加元素之一的锰元素(Mn)起着重要的作用.
某同学为了探究锰、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砂纸对锰片进行打磨;
②将一小片锰片放入到硫酸镁溶液中,一段时间后,锰片表面无明显变化;
③将一小锰片放入到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锰片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
请回答:(1)砂纸打磨锰片的目的是    ;
(2)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3)步骤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锰在该化合物中显+2价).
17.用化学用语表示:
(1)4个铵根离子   ;
(2)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单质   ;
(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   ;
(4)画出S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5)2个氧分子   ;
(6)2个氧离子   ;
(7)原子序数为11的元素   。
18.人类向大自然提取量最大的金属是铁.
(1)铁制品容易锈蚀.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   和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通入一氧化碳与加热氧化铁固体的顺序是   .
(3)市场上有一种含铁粉的麦片,食用后在胃酸作用下将铁粉转化为人体可吸收的铁元素,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已知锰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锌,欲比较铁和锰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下列所给试剂能够达到目的是    (填序号).
A.Fe、Mn、40%H2SO4溶液(Fe、Mn的质量相同、颗粒大小相同)
B.Fe、Mn、MgSO4溶液
C.Fe、Mn、ZnSO4溶液
D.Cu、FeSO4溶液、MnSO4溶液.
三、综合题
19.某化工厂的废液中主要含有硝酸银、硝酸铜。取一定量的该废液样品,加入 镁粉和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请填写下列空格:
(1)若滤渣中有镁粉,则滤渣中除镁粉外还含有     (填写化学式,下同)。
(2)若滤渣中有铜粉,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
(3)若滤渣中没有铜粉,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
20.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根本。
(1)在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中,单一操作净化程度最大的是   。过滤可除去水中   杂质,水中的色素、异闻可用   除去。生活中常用   区别硬水和软水。
(2)通过   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1.100g某硫酸恰好与13g锌完全起反应,试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
(2)该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留到0.1%).
22.一定条件下用NH3捕捉CO2的反应为3NH3+3CO2=C3H3N3O3+3H2O,生成的三聚氰酸(C3H3N3O3,相对分子质量为129)是重要的化工产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三聚氰酸中C、H、N、O四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
(2)每生产25.8kg三聚氰酸,可以捕捉CO2的质量为    .
(3)Na2CO3溶液同样能用于“捕捉”CO2,反应为Na2CO3+H2O+CO2=2□,□中物质的化学式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A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D
10.【答案】D
11.【答案】B
12.【答案】D
13.【答案】化学;>;+3;b;有机;3;6;180g/mol
14.【答案】药匙;镊子;湿抹布;外
15.【答案】该元素原子序数为46;CH4 +2O2 {#mathmL#}{#/mathmL#} CO2 +2H2O
16.【答案】去除表面氧化物;镁>锰>铜(或Mg>Mn>Cu);Mn+CuSO4=Cu+MnSO4
17.【答案】(1)4NH4+
(2)N2
(3)O
(4)
(5)2O2
(6)2O2-
(7)Na
18.【答案】氧气;先通入一氧化碳后加热氧化铁固体;Fe+2HCl=FeCl2+H2↑;AC
19.【答案】(1)Ag、Cu
(2)Mg(NO3)2;Cu(NO3)2
(3)Mg(NO3)2、Cu(NO3)2;AgNO3
20.【答案】(1)蒸馏;不溶性;活性炭;肥皂水
(2)氢气燃烧(或电解水);(或)
21.【答案】(1)0.4g
(2)19.6%
(3)28.6%
22.【答案】(1)12:1:14:16
(2)26.4kg
(3)NaH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