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溶液的形成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下降的是( )
A.食盐 B.烧碱
C.硝酸铵 D.浓硫酸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B.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C.用灼烧法可以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D.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可除去油污
3.化学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下列做法中不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
A.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保鲜 B.用过量添加剂增白面粉
C.用小苏打做糕点的疏松剂 D.用工业盐亚硝酸钠腌渍鱼肉
4.在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①的溶液是硝酸钾溶液
B.烧杯①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若将烧杯①和烧杯②的溶液升温到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若烧杯②的溶液升温到t2℃时,烧杯底部还有部分物质不溶解
5.对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氧气用于炼钢是由于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B.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
C.“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D.使用催化剂是为了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6.在电解水实验中如果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了1L气体,那么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的气体体积( )
A.1L B.0.5L C.2L D.无法确定
7.将60℃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溶液的质量 B.溶液里溶质的质量
C.溶液里溶剂的质量 D.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
8.为验证“加热碳酸氢铵”所发生的变化,两同学分别用甲、乙装置进行实验,发现两个实验中碳酸氢铵固体均消失,乙实验中还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浸有酚酞试液的棉球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资料:(1)常温下碳酸氢铵( )是白色固体。(2)无水硫酸铜呈白色,遇水后呈蓝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实验不如乙实验环保
B.乙实验中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是氨水
C.乙实验中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方程式是:
D.甲实验中只根据“固体消失”这一现象,就能说明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了
9.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总结中,正确的是( )
A.Cl、Cl﹣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B.NaHCO3、HCl的组成中都含有氢元素,溶液都显酸性
C.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一定不同
D.H2、CO都能与灼热CuO反应生成铜,在加热条件下H2、CO都具有还原性
10.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 )
A.10L水与10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0L
B.10g硫粉在10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0g二氧化硫
C.10g锌片与10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0g
D.25℃,1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0g氯化钠固体能得到20g氯化钠溶液
11.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泥沙 B.面粉 C.蔗糖 D.汽油
12.现有100mL 20%的硫酸,其密度为1.14g/c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溶液含溶质20 g
B.该溶液中,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6
C.该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5
D.该溶液中,溶液质量:溶剂质量=5:4
二、填空题
13.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有:①红磷 ②洗涤剂 ③尿素 ④熟石灰
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1)可作乳化剂的是 .
(2)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3)可作化学肥料的是 .
(4)放入灯泡中可延长灯泡使用寿命的是 .
14.我国大力推广在盐分高,pH>9的土壤中种植海水稻。
(1)pH>9的土壤呈 (填“酸性”或“碱性”)。
(2)大米中主要含有的营养素是 。
(3)稻壳可用于制纳米SiO2,SiO2属于_______(填序号)。
A.氧化物 B.化合物 C.混合物
15.冬天,人们常用甘油 (C3H8O3) 溶液护肤,使皮肤保持湿润.溶质质量分数为80%的甘油溶液护肤效果最佳。甘油溶液中的溶剂是 。若想配500g80%的甘油溶液,则需甘油 g 。
16.写出下列中溶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式,并指明溶液的颜色
澄清石灰水 ( )色; 硫酸铜溶液 ( )色;盐酸 ( )色;“稻花香白酒” ( )色;硫酸亚铁溶液 ( )色;氯化铁溶液 ( )色.
17.用化学用语和数字填空。
①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的微粒 ;
②硬水中含有的两种阳离子 ;
③氨气中氮元素化合价 ;
④两个甲烷分子 ;
⑤两个亚铁离子 ;
⑥二个氧原子 。
18.为验证酸碱盐和氧化物的性质与转化,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试管A中如入过量稀硫酸)。
(1)试管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写一个)。
(3)反应②刚开始观察不到明显现象,其原因是 。
(4)试管C与A中固体的质量关系是A C(选填“>”“<"或”=”)。
三、综合题
19.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中的水发生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B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在实验过程中,试管1中产生的气体名称是 ,通过该实验可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
(3)小英同学从水库中取出浑浊水样进行实验。
①将水样静置,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过滤,其操作规范的是 (填序号)。
a滤纸边缘高出漏斗
b玻璃棒的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一侧
c漏斗末端管口未紧靠烧杯内壁
d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内壁
e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
②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③向过滤后所得水样中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 。
④在处理后的水样中加入一定量的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说明该水样属于 (填“硬水”或“软水”)。
⑤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并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20.火箭材料.
(1)火箭各个部位所用材料是不同的.①石墨弹头②高强度铝合金弹体③钢铸件发动机,这些部件中使用了金属材料的是 (填序号).
(2)“天宫二号”上的太阳电池翼使用了铝锂合金,该合金具有耐热性和抗腐蚀性.金属铝也具有抗腐蚀性,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同).
(3)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原理是 .
2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将面粉、食盐、食用油3种物质分别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再分别加入洗洁精振荡,能出现乳化现象的是 .汽油能洗去油污是因为 .
(2)澄清石灰水中的溶质是 ..
22.为了测定黄铜(铜、锌合金)的组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该样品10g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50g,恰好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中剩余的物质质量为59.8g。
(1)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D
9.【答案】D
10.【答案】B
11.【答案】C
12.【答案】D
13.【答案】②;④;③;①
14.【答案】(1)碱性
(2)糖类
(3)A;B
15.【答案】水;400
16.【答案】;无;CuSO4;蓝;;无;;无;;浅绿;;黄
17.【答案】H2O;Ca2+、Mg2+;;2CH4;2Fe2+;2O
18.【答案】(1)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2)BaCl2+CuSO4=BaSO4↓+CuCl2(或H2SO4+BaCl2=BaSO4 +2HCl)
(3)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
(4)<
19.【答案】(1)物理
(2)氢气;氢元素、氧元素
(3)bd;引流;颜色和异味(或部分可溶性杂质)(合理即可);硬水;煮沸
20.【答案】(1)②③
(2)4Al+3O2=2Al2O3
(3)3CO+Fe2O3 2Fe+3CO2
21.【答案】(1)食盐;食用油;汽油能溶解油污
(2)氢氧化钙
22.【答案】(1)解∶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由质量守恒定律知,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0g+50g-59.8g=0.2g.
设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g,生成硫酸锌质量为yg
Zn+H2SO4 = Zn SO4+ H2 ↑
65 161 2
x y 0.2g
= , x=6.5g
= ,y=16.1g.
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100%=35%
答∶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35%
(2)解∶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28.6%.
答∶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