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语文复习试卷 专题八 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语文复习试卷 专题八 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3 21:11: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八 古诗词鉴赏
(一)潭上作 【唐】张养
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这首诗表达了对渔家幽静美丽的生活环境的喜爱、留恋。
B、诗的后两句通过对渔家生活的简述,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向往。
C、诗的后两句直接抒情,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对渔家的喜爱。
D、“人间未有关身事”表现了作者被贬后“无官一身轻”的轻松愉悦之情。
2.诗的前两句刻画出了一副 的场景,为下文的抒情做了 。(4分)
(二)寒 夜 [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①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②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指用竹篾套着的火炉。②才有:同“一有”。
3.诗人描绘“ ”的场景,侧面烘托出主客相聚畅谈的热烈情形。(填原句)(3分)
4.下列对这首诗表现的诗人情感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表现了朋友到访,主客畅谈的愉悦。
B.写出了今晚月色因有梅花而与往日不同的喜悦。
C.以花喻人,表达了对客人高雅品格的赞美。
D.表现了寒夜的凄冷以及没有酒的惆怅。
(三)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5.对上面这首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中一个“压”字生动形象地写出敌军来袭,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B.“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C.诗歌尾联引用战国燕昭王招揽人才的典故,写出了将士们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D.全诗用夸张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突出了将士的高昂士气和爱国热情。
6. (3分)“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渲染了 ( ) 气氛。
(四)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7.下列对诗歌情感解读正确是( ) (3分)
A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贫困的生活的慨叹。
B 这首诗赞美了文帝求贤若渴的作为。
C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情。
D 这首歌表达了作者对贾生的不屑。
8. 本诗在结构上采用 的手法——前两句围绕“ ”逐步升级,节节上扬,四句一转,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 之情便显得特别有力。(3分)
(五)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9.下面四项对诗歌的评价,哪一项与诗人的想法相距甚远?( )(3分)
A.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名寻花的地点是“黄四娘家”的小路上。“蹊”是小路。
B.第二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花的数量多。“压枝低”形象的描绘了花儿密密层层,沉甸甸的把枝条都压弯了。
C.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是说花枝上彩蝶翩翩起舞,这才是最动人的景致,如果没有彩蝶起舞,花也就没有什么看头。
D.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表面上好像完全在描写娇莺清脆悦耳的啼叫声。其实,这是一种衬托手法,主要是在表现黄四娘家花儿的美丽与魅力。
10.诗中“留连戏蝶时时舞”一句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四娘家的花 、 以及 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对花的喜爱,以及 的心情。(4分)
(六)春游湖
徐 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①水开。
春风断桥②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注释】①[蘸]zhan ②[断桥]指湖水浸过桥面
11.本诗短短四句,却将诗人的情感写的很有波澜。第1、2句流露出欣赏春天美景的 之情,第3句写出了在渡口发现没有人摆渡的 ,第4句写出了发现有小船从树荫下突然出现的 。(3分)
12.“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得好。请做简要分析。(4分)
(七)燕山春暮
明·张羽
金水桥边蜀鸟啼,玉泉山下柳花飞。
江南江北三千里,愁绝春归客未归。
13.诗歌一,二句分别从( )和( )两个感官角度描绘了暮春之景,烘托了人物的( )之情,为下两句直接倾诉做了极好的铺垫。(3分)
14.近体诗最忌讳词语的重复使用,但本诗三、四句的两个“江”字和两个“归”字却用得恰到好处,为什么?(3分)
(八)诉衷情(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5.诗中“觅封侯”用了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的典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运用了 修辞手法。(2分)
16.“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九)送沈子福归江东
(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17.第一句中 一词既点出了时令,又暗示出诗人的 之情。(2分)
18.第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独特的表达效果?(4分)
(十)山中与幽人对酌
(唐)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注:⑴幽人:幽隐之人;隐士。此指隐逸的高人。对酌:相对饮酒。
⑵“我醉”句:此用陶渊明的典故。《宋书·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不懂音乐,但是家里收藏了一把没有琴弦的古琴,每当喝酒的时候就抚
摸古琴,对来访者无论贵贱,有酒就摆出共饮,如果陶渊明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
19.通读全诗,在你面前展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3分)
20.“一杯一杯复一杯”这句诗通俗浅近,但意趣丰富。请简要赏析其写法和所蕴含的意趣。(4分)
(十一)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1.“浓睡”在词中的意思是: 。(3分)
2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雨疏风骤”的意思是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B、“海棠依旧”是词人对“卷帘人”的回答。
C、“绿肥红瘦”描写出雨后海棠花的情景。
D、这首词篇幅短小,有人物,有对话,意味深长。
(十二)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23.诗的前两句选用了 、 、 、 等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2分)
24.第三、四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样不同的情态?(4分)
(十三)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25.这首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 的特点。(2分)
26.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4分)
(十四)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27.诗的前两句选用了 、 、 、 等几种农作物,充分描写其色彩和情态,准确写出了乡间 时(季节)的美丽景象。(2分)
28.第三、四句从侧面写农民 ,村中显得非常 。(4分)
(十五)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29.诗中一个“ ”字生动地写出了山林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2分)
30.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十六)赋得暮雨送李胄①
韦应物
楚江②微雨里,建业③暮钟时④。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⑤深不见,浦⑥树远含滋⑦。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⑧。
【注释】①赋得:分题赋诗。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送别好友李胄时写的一首送别诗。②楚江:指长江。③建业:今江苏南京。④暮钟时:敲暮钟的时候。⑤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⑥浦:近岸的水面。⑦含滋:湿润,带着水汽。滋,润泽。⑧散丝:雨丝。
31. 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3分)
A. 古诗常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本诗通过写“雨、江、帆、鸟、树”
等景物,抒发了离别伤感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B. 从景物状态看,动与静相结合。例如颔联中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
C. 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背景空阔;海门深,浦树远,背景深远。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
D. 从全诗意境看,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并与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营造了一望无际、豁然开朗的意境。
E. 从情感表达看,尾联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把别泪和江面的雨丝交融在一起,委婉地表达出了内心的忧伤。
32. 请赏析颔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中加点叠词的表达效果。(4分)
(十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①【蜀州】有的版本写作“蜀川”。
33.这是一首送别诗。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 ”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 之情,也表现了诗人 的人生态度。(3分)
34.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一作“随风”)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4分)
答:
专题八 古诗词鉴赏
1、D(3分)
2、绿水青山中野鸟遨游的优美闲逸;铺垫(4分)
3、竹炉汤沸火初红(3分)
4、D(3分)
5、B(3分)
6、黯然凝重的氛围(或悲壮) (3分)
7、C(3分)
8、先扬后抑 重贤(求贤) 贬抑(3分)
9、C(3分)
10、拟人(1分)浓密、艳丽(1分)香气扑鼻(1分)(意思近即可,“香气扑鼻”占1分,其它两个合计1分)闲散(适)与快乐(1分。)
11、喜悦、焦急、惊喜(喜悦)(3分)
12、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多)以及娇艳欲滴的美丽。(因为春天多雨,湖水上升,距花枝更近了。桃花倒影映在水中,波光荡漾,岸上水中的花枝连成一片,远处望见,仿佛蘸水而开,这景色美极。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桃花娇艳欲滴的特点。)
(4分)
13、听觉,视觉。悲伤(惆怅、无奈)(3分)
14、表现出诗人想归不得归(1分)的惆怅乡愁(1分),使语言具有节奏感或回环往复(复沓)之美。(1分)
15、对比(2分)
16、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4分)
17、杨柳 依依不舍(2分)
18、示例1:化虚为实,将抽象的情感化为可观可感的春色。春光明媚、桃红柳绿之际,诗人觉得自己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就像眼前的春色一样无边无际,弥漫大江南北,随友人一同归去。示例2:巧设比喻,以可感的春色比喻无形的相思,境界辽阔,情景交融。(4分,言之成理即可)(4分)
19、直率豪放(2分,同意词也可);或“此诗表现了一种随心所欲、恣情纵饮、不拘礼节的人生态度,展现出一个具有高度个性化、超凡脱俗的艺术形象。”(一点给1分,共3分)
20、通过反复的修辞方法和白描的手法,(1分)表现了对酌的情形:一杯接一杯地喝,可见性格爽快干脆;二是一杯一杯不停地喝,可见喝得很多,酒量很大;三是你一杯我一杯地喝,可见两人对酌兴致很高,关系融洽投机。四是可以想见两人推杯换盏,有说有笑,气氛很热烈。这样写,给人以想像的空间,很有生活实感。(答出一个关键词给1分,本部分共4分)
21、酣睡(睡得很熟)(3分)
22、B(3分)
23、“迟日”、“江山”、“春风”、““花草”(2分)
24、呼应“迟日”,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4分,言之成理即可)
25、宁静幽美(或:幽静、自然惬意、清新秀丽等)(2分)
26、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去后庭中栀子花的闲适自在,以栀子花的美烘托出人情的温馨和谐,衬托农家的“忙”,突出人的勤劳。(4分,言之成理即可)
27、梅子、杏子、麦花、菜花; 初夏(夏季、夏初)。(2分)
28、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寂静。(4分)
29、弄(2分)
30、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的喜爱之情和对客人的挽留之意。(4分)
31. BC (3分)
32. “漠漠”、“冥冥”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水气迷茫和天色昏暗的景象,渲染出浓浓的离愁别绪,使感情更加缠绵浓重;同时也为诗歌增添了音韵美。(4分)
33、宦游人,不舍、依依惜别,乐观豁达(3分)
3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空间的限
制,抒发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寄情于景和拟人的手法,作者借“明月”寄托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对友人的忧虑、关切、同情和不舍。(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