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语文复习试卷 专题七 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语文复习试卷 专题七 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3 21:1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七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苏武传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② ?且陛下春秋③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④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⑤?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⑥,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⑦,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宜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⑧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⑨,与武决⑩去。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须发尽白。
(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注释】①亡:通“无”,没有。②信义安所见乎:信义在哪里显现呢?见:通“现”,呈现。③春秋:年纪。④夷灭:被杀。⑤子卿尚复谁为乎:你又替谁(守节)呢?⑥亲近:皇帝的侍从。⑦斧钺:古代兵器,汤镬:古代大锅。⑧卫律:人名,与李陵一样,为投降单于的汉将。⑨衿:衣襟。⑩决:通“诀”。
【背景资料】本文选自班固所著《汉书》中的《苏武传》。苏武作为汉使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达19年之久,始终没有投降。
1.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A、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
B、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
C、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
D、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
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3.李陵劝苏武投降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3分)
(二)
陆象山少年时,常坐临安市肆观棋,如是者累日。棋工曰:“官人日日来看,必是高手,愿求教一局。”象山曰:“未也。”三日后却来,乃买棋局一副,归而悬之室中。卧而仰视之者两日,忽悟曰:“此《河图》数也。”遂往与棋工对,棋工连负二局。乃起谢曰:“某是临安第一手棋,凡来着者,皆饶一先。今官人之棋,反饶得某一先,天下无敌手矣。”象山笑而去。
【注】①陆象山,南宋哲学家。②肆:店铺。③河图:介绍占卜等内容的书。④某:我。
4.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常坐临安市肆观棋。
5.对象山棋艺进步的原因,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3分)
A、常找高手过招 B、观摩他人下棋 C、善于知识迁移
D善于思考领悟 E、坚信天下无敌
6.结尾“象山笑而去”,请写出“笑”的含义。(3分)
(三)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3分)
(1)周公诫之曰 (2)可不慎欤
(3)守之以俭者,安。
8.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B、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C、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D、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9.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3分)
(四)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天下之马②。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③。”使人往视之,牡④而骊⑤。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 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若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 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注] ①姓:指子孙。②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③牝:母马。 ④牡:公马。⑤骊:纯黑色的马。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请见之( ) ②三月而反( )
11.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②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 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
12.九方皋相马的方法,对我们观察认识事物有什么启发 (3分)
(五)
李侍郎绂,性聪慧。少时家贫,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每一翻译,无不成诵。偶入城市,街衢铺店名号,皆默识之。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 (节选自《啸亭杂录》)
【注释】侍郎:古代官名。绂(fú):李绂,人名。赀(zī):通“资”,钱财。
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大路。《永乐大典》: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式文献集。全书有22937卷,11095册。
13.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
B、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
C、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
D、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
14.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少时家贫,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
②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
15.结合全文,举例说说李绂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六)郑氏训子
初,景让①母郑氏,性严明,早寡,家贫,居于东都②。诸子皆幼,母自教之。宅后古墙因雨溃陷得钱盈船奴婢喜走告母。母往,焚香祝之曰:“吾闻无劳而获,身之灾也。天必以先君余庆③,矜④其贫而赐之,则愿诸孤他日学问有成,乃其志也。此不敢取!”遽命掩而筑之。
【注释】①景让:字后己,唐朝人,官至御史大夫。②东都:汉、唐时期以洛阳为东都。③余庆:积留的恩德。④矜:怜悯。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居于东都 居: ②得钱盈船 盈:
17.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宅后古墙/因雨溃陷得钱/盈船奴婢喜/走告母。
B.宅后古墙因雨溃陷/得钱盈船/奴婢喜/走告母。
C.宅后古墙因雨溃陷/得钱/盈船奴婢/喜走告母。   
D.宅后古墙因雨溃/陷得钱/盈船奴婢/喜走告母。
18.“母”以为“不敢取”的理由是:① ;② 。景
让之母是一个 的人。(4分)
(七)
终南之山有棘满径,枝柔而刺密。触之者恒胶结不可解①,不受伤不已。人畏其刺,咸迂其途避之。一人义形于色,蹇裳而入②,欲节节而断之。孰知左断于指,而右曳于臂,下钩其裙,上牵其袖,惫已甚。君子曰:“斯人之疾恶是矣疾之而不以其道苟持斧求其本而艾之③何棘不去 ”
【注释】① 胶结:粘住。 ②蹇(qiān):撩起。 ③艾:同“刈”,割。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一人义形于色 形:
(2)何棘不去 去:
2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斯人之疾恶/是矣疾之/而不以其道苟持斧/求其本而艾之/何棘不去
B.斯人之疾恶是矣/疾之而不以其道/苟持斧/求其本而艾之/何棘不去
C.斯人之疾恶是矣/疾之而不以其道/苟持斧求其本/而艾之/何棘不去
D.斯人之疾/恶是矣疾之/而不以其道/苟持斧/求其本而艾之/何棘不去
21.斯人在断棘时“惫已甚”的主观原因是 (用文中的语言回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4分)
(八)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文帝拜释之为廷尉。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农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农人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以为行过,即出,见车骑,即走耳。”释之奏:“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若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厝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 (节选自《汉书》,略有删改)
【注释】①跸:帝王出行,沿途要警戒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22.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2分)
(1)此人亲惊吾马 惊:( ) (2)民安所厝其手足 厝:( )
2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 以为行过,即出,见车骑,即走耳。
(2) 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24.你认为文帝和张释之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3分)
(九)刘安世
刘安世,字器之。父航,终太仆卿。(安世)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已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今自不妄语始。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进左谏议大夫。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下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纵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之所。”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家居未尝有惰容,久坐身不倾倚。作字不草书,不好声色贷利。其忠孝正直皆则像司马光年既老群贤凋丧略尽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
(《宋史》)卷三百四十五)
25.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忠孝正直皆/则像司马光/年既老/群贤凋丧/略尽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
B.其忠孝正直/皆则像司马光/年既老/群贤凋丧略尽/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
C.其忠孝正直/皆则像司马光/年既老/群贤凋丧/略尽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
D.其忠孝正直皆/则像司马光/年既老/群贤凋丧/略尽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
26.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纵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之所。
27.阅读本文,你可以看出刘安世是一个怎样的人,何以见得?(3分)
(十)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①,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②,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③。”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④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⑤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⑥官为长,不与吏让位⑦;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⑧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⑨,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史记·循吏列传》
【注解】①行县:出行属县。②以父立政: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③子其治事矣: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④惠:恩惠.⑤听:偏听,偏信。⑤居官:担当的官职。⑦不与吏让位:不曾把官位让给下属。⑧傅:推诿。④听微决疑:听察细微隐情,决断疑难案件。
2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纵其父而还自系焉(越过) B. 不私其父,非孝子也(偏袒)
C. 过听杀人,自拘当死(经过)D. 辞不受令 (言辞)
29. 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
A.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
B. 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
C.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D. 咨臣以当世之事 (《出师表》)
30.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31. 文段中石奢和李离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这些共同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4分)
专题七 课外文言文阅读
1、B(3分)
2、啊,义士!我李陵和卫律所犯的罪有天那么高!(3分)
3、(3分)回不去大汉,对汉廷的忠义无法实现;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被杀的有数十家,安危不可预料。(3分)
4、(陆象山)常常坐在临安集市的店铺里看人下棋。(3分)
5、AE(3分)
6、赢棋后的喜悦、得意;得到夸奖的高兴;悟出下棋方法的愉悦;笑棋工的自大等。(答对三点即可)(3分)
7、告诫,劝勉 ; 谨慎,慎重; 凭借(3分)
8、C(3分)
9、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要注意立德修身。(3分)
10、①代词,他 ②通“返” (2分)
11、(4分)(1)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前去寻找好马。
(2)你推荐的相马人,连颜色和雌雄都分不清,又哪能(识别天下最好的马)相马呢
12、认识一件事情,必须抓住它的实质,有时为了追求事物的本质,往往会对事物的非本质方面有所忽略。(3分)
13、A(3分)
14、(4分)(1)年轻时家里很穷,没有钱买书,就向邻居借贷。
(2)书库中原来的藏书有《永乐大典》,他都读过了。
15、(3分)李绂是一个天性聪慧、勤奋好学的人。“无不成诵”“皆默识之”“无不立对”,体现了他的聪慧;“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体现了他的勤奋好学。
16、①居住  ②满,充满(2分)
17、B(3分)
18、(4分)(1)不劳而获会带来灾难(1分) (2)希望子女学有所成(1分)
教子严明(严厉、教子有方) 有志气(家虽贫而志不穷)(2分)
19、(2分)(1)表露,表现 (2)去除,除掉
20、B(3分)
21、(4分)疾之而不以其道 要用正确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2、(2分)使……受惊,惊吓;放,放置
23、(4分)①我认为皇帝的队伍走过去了,从桥下出来后,看见了皇帝的车队,马上跑开。
②如今依照法律应像这样判决,如果改变判罚标准加重他的罪,这样我们的法律就不能被人民信服(4分。)
24、文帝善于纳谏,有错能改;张释之刚正不阿,敢于谏言;秉公执法、依法办事。(3分。)
25、B(3分)
26、纵使遭罪被流放,不论远近,我一定会随你去的。(3分)
27、(3分)示例:忠诚正直,“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
“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
28. B (3分) 29. A (3分)
30. 官职贵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 (3分)
31. 共同特点是守法(或担当责任)。具体表现:石奢认为放走了犯罪的父亲,应该受到法律惩罚,于是以自杀的形式伏法。李离因为审判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于是伏剑自刎而死。(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