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汉字与汉语的关系》ppt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2《汉字与汉语的关系》ppt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4-09 19:56:10

文档简介

课件79张PPT。“‘闫’不是‘阎’的简化字吗?怎么一个身份证办出来这么多麻烦?”阎大爷懊恼地拿着一张二代身份证说。二 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趣味开篇阎大爷全名叫阎荼,今年已70岁了。原来的身份证上一直是“阎荼”这个名字,包括存折、户口本、房产证等等,几十年来都是用的“阎荼”两字。2008年,他同老伴一同新办了二代身份证,新身份证上把原来的“阎”简化为现在的“闫”。阎大爷当时还没有在意,因为在他的观念里“阎”和“闫”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是繁体,一个是简化。没有想到就是这两个字带来了一系列麻烦。“年前到银行取工资,结果一分钱都取不出来,工作人员说,现在身份证上的‘闫’和工资卡上的‘阎’不一样。无论怎么解释都不行,人家说工资卡和身份证上的字必须一样。最后我们只好又找单位和公安局开了证明才取出钱来。”
为了不再遇到类似的麻烦,通过咨询,2009年,老俩口就开始奔走于户籍登记处、档案馆、房产局、公安局等部门。整整两个月,才将所有填有“阎荼”的地方改为“闫荼”。 汉字是一种负载信息的书面符号。只要人们普遍愿意使用并能明白其表达的意思,这样的汉字就很好地完成了它的使命,无须修改;反之,那些容易让人产生歧义,或者书写不方便的汉字就需要修改。
本节课我们就探讨汉字的简化和规范的有关问题。通过学习汉字简化的具体方法和国家关于规范使用汉字的规定,树立起尊重汉字、爱护汉字的观念,并能够正确地使用汉字。【解说】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使内勿服,逾月,而国莫之服。文言拾贝
悬牛首卖马肉 灵公喜欢妇女穿扮男人服饰,全国(女)人全都穿男人服装。灵公派官吏禁止她们,(并且)指出:“穿扮男人服饰的女子,撕破她的衣服,扯断她的衣带。”(虽然人们都)看见有人被撕破衣服,扯断衣带,但还是不能禁止。晏子进见时,灵公问道:“我派出官吏禁止女子穿扮男人服饰,撕破她们的衣服,扯断她们的衣带,都亲眼看见还是止不住。为什么啊?”晏子回答说:“您让宫内(妇女)穿扮男人服饰,却在宫外禁止它,就如同在门口挂牛头却在里面卖马肉,您为什么不让宫内(女人)不穿扮(男人服饰),那么外面也就没有人敢了。”灵公说:“好。”令宫内女人不要穿扮男人服饰,过了一个月,全国就没有女人穿扮男人服饰了。【译文】 形象地说明了“上行下效”的道理,现在“挂羊头卖狗肉”即由此演化而成,以讽喻人们的言行不一。【思悟】 以物喻人,表现作者爱才嫉恶的胸襟。 名句赏读①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之一)赏读: 要治理好国家,先得搞好家庭。要想搞好一个家庭,先得端正自己。②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礼记·大学》)赏读: 少年人应有凌云壮志,去做志气远大、本领高强的人,不能因暂时的挫折而一蹶不振,老是唉声叹气,那是谁也不会来怜惜你的。这两句诗言情激越,颇有感人之力,有积极的思想色彩。心事:志向、理想。拿云:比喻志气远大,本领高强。坐:徒然,空。幽寒:处境困难。呜呃:唉声叹气。③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唐·李贺《致酒行》)赏读: 无论治家或治国,都要用多种办法,不可拘泥于一种方法。④贤圣治家非一宝,富国非一道。(汉·桓宽《盐铁论·力耕》)赏读: 牢记前人的教训,以后做事情就可从中取得借鉴了。师:借鉴,教训。⑤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一》)赏读:“堕落”侧重表示思想行为变坏。“腐化”侧重表示思想意识、生活方式上过分贪图享乐。“腐化”还可作形容词用。“堕落”和“蜕化”没有这种用法。“蜕化”本义是虫类脱皮的意思,比喻腐化堕落。“堕落”、“蜕化”一般只用于人,不用于物。“腐化”既可用于人,也可用于物,还有腐蚀的意思。如:封建余毒腐化了一些人的灵魂。慧眼识珠
堕落·腐化·蜕化 “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文艺作品很受欢迎。“脍炙人口”,比喻美好的诗文被人们称赞和传诵。(脍:细切的肉。炙:烤熟的肉)喜闻乐见·脍炙人口【释】 “喜闻乐见”(联合结构)和“脍炙人口”(动宾结构)在形容文艺作品时,二者都有“受人喜欢,被人赞美”的意思。区别在于:“喜闻乐见”前面常加“人们”,“为……所”等字样,如“《白毛女》是一出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戏剧”,这时不能用“脍炙人口”;“脍炙人口”含有“广为传诵”的意思,如“李白的诗历来脍炙人口”。“喜闻乐见”还可以和“广为传诵”之类的话连用,因为它不含有“广为传诵”这层意思。“脍炙人口”还可用其本义形容美味佳肴。【辨】下面汉字全都是形声字的一项是 (  )
A.手 抢 慢 力 海  
B.拉 琶 监 弦 裹
C.饮 蜻 跚 峰 地
D.鹉 警 雾 基 羞1.解析 本题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各种造字方法。正确选项是D。D中“羞”本义是进献食物,从“羊”,“丑”声,所以也是形声字。A中“手”是象形字,像手的形状。“力”是象形字,像人的筋骨肌腱的形状。B中“监”(監)字形表示俯首在盛水的器皿里照,是会意字。C中“饮”是会意字。
答案 D选出正确的字形填入下面各个句子的横线处。
①湖南电视台有个栏目叫作“人生伴____”。
A.侶  B.侣
②南极特别冷,就是在夏季也寒风凛____。
A.洌  B.冽
③小鸟长大了,鸟____空了。A.罺 B.巢 C.窎 D.巣
④我们要爱惜每一____水。A.嘀 B.滳 C.滴 D.嫡
⑤这东西一____儿都不多。A.点 B.奌 C.佔 D.點2. 本题的主要目的是提醒学生注意避免使用错误的或不规范的字形。①句正确选项是B;“侶”是不规范的印刷字形。②句正确选项是B;“洌”是水清或酒清的意思。③句正确选项是B;其他都是不规范的异体字或错别字。④句正确选项是C;“嘀”是“嘀咕”的意思,“嫡”是“嫡亲、嫡系”的“嫡”。“滳”是不规范写法。⑤句正确选项是A;“點”是繁体写法,其余的都是不规范的写法。答案 汉字结构确实精巧奇妙,古人常常借汉字的结构来拆
字或组字,创制有趣的文字游戏。下面是一则关于拆字的
妙对趣闻,流传已久。请同学们读一读,猜一猜。3.相传风流才子纪晓岚与丁云和尚为棋友。一日纪晓岚去竹林找丁云对弈,丁云不在,纪晓岚独坐廊下等候。很久丁云才归,纪晓岚起身行礼,吟一联道:“竹寺等僧归,双手拜四维罗汉”丁云一听,连忙还礼答道:“月门闲客在,二山出大小尖峰。”话音刚落,两人不禁大笑,挽手进屋下棋。不知不觉夜深,小沙弥便来报说寺门已经关闭。纪晓岚听此,便知小和尚是在下逐客令。于是才思涌出,遂吟一联道:“门内有才方是闭。”纪晓岚此联含有对弈雅兴未尽之意,责怪小沙弥太不懂事,而小和尚听后却不知所云。丁云赶忙答道:“寺边无日不知时。”老和尚这是借此给小沙弥解围,向纪晓岚赔礼。  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离合拆字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构造特点。纪、丁二人的联句一直被后人视为“离合拆字联”的经典之作。第一联:将“等”字拆开,为“竹”和“寺”;“双手”为“拜”字(草体的“拜”即是“双手”);“四维”则为“罗”的繁体“羅”字;“月”字在“门”内,为繁体“閒”字;两个“山”为“出”字;“大、小”为“尖”字。第二联也是用离合拆字的方法:“才”字在“门”内为“闭”字;“寺”加“日”为繁体的“時”字,真可谓“貌离神合”。这两联不仅字拆得好,而且出句、对句切合人物的身份和场景,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吟联人要说的意思,妙趣自然。答案有的学生不小心在作文中写了错别字,不是让人一头雾
水、不解其意,就是读来啼笑皆非、摇头不已。请改正下
面几组作文中的错别字。
①美景当前,不禁让我有“不知天上宫缺,今夕是何年”
的感叹。
评:难道神仙们的房子不够住吗?
②我觉得自己是品学兼忧的好学生,大家一定都喜欢我。
评:字都不会写,你真的该忧了!
③节日时,我们全家一起到历史博物馆参观冰马桶。
评:有这样的东西吗?我也要去!4.④报上报道说重金属污染过的牡蛎,可治癌……
评:一字之差,养蛎人家翻身矣!
答案 本题的主要目的是提醒学生注意避免写错别字。各
句中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是:①宫阙,②品学兼优,③兵马
俑,④致癌。判断下面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 (  )
A.天津杨柳青镇是年画的发祥地,每年春节前后,海内
外游客都纷至踏来,感受腊月新春的民俗风情。
B.每当谁做了有利于公众的事,社会就理所当然地给谁
以肯定和称诵,谁也就会因此赢得巨大的荣誉。
C.经过近一年的调查取证,检察机关终于查清了这家公
司的总经理循私舞弊而导致公司倒闭的事实。
D.感知明快的人,善于洞察前景,知微见著;感知迟钝
的人,往往过于拘泥和死板,只看到过去而看不到将
来。5.解析 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辨析错别字。正确的选项是D,
其中没有错别字。A中“纷至踏来”应为“纷至沓来”,
“沓”和“纷”相对,表示多而重复。B中“称诵”应为
“称颂”,“诵”是“朗诵、称述”的意思,“颂”是
“颂扬”的意思,“称颂”是赞扬的意思,所以应用
“颂”。C中“循私舞弊”应是“徇私舞弊”,“徇”是
“依从、屈从”的意思,“徇私”义为“为了私情而做不
合法的事”。
答案 D (1)汉字是表意文字;(2)汉字是两维构形的方块字;(3)汉字是语素——音节文字。
 一、问题讨论1.汉字有什么特点?答案 (1)汉字不但帮助汉语克服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扩大了交际职能,而且因为汉字具有超方言的特点,从而有利于并促进了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同时,有了汉字,本来只能由暂时的语音承载的语文,就可转由长存的字形来承载。
(2)汉字是构意文字,自然就给人们理解和研究语文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同时这也逐渐使得使用汉字的人对字义特别敏感。
(3)汉语中同音词很多,汉字作为汉语的视觉符号,既然是因义构形的,自然就有分辨汉语中不同意义的同音词的作用。2.汉字对汉语使用和发展有什么影响?答案  写错别字包括写错字和写别字。写“错字”主要是指手写的时候把字的笔画写错,写出来的“字”不成字。写“别字”也叫写“白字”,指的是该写这个字而写成另一个字。另外,乱造简化字、滥用外文字、生造网络字也属于错别字。3.错别字是怎样产生的?答案  避免错别字,纠正错别字,必须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
靠字的读音区别不同的字。首先要区别同音字,其次借助声旁区别不同的字,还有的字可以借助声母来区别。
靠字的形体区别不同的字。首先要仔细区分字的偏旁,其次利用读音来区别字形。
靠字的意义区别不同的字,即考虑字的词义和词源,辨别字义的细微差别。4.怎样消灭错别字?答案 二、知识结构造成字形失误的主要原因有四点:①形近字致误;②音同或音近致误;③音形都接近致误;④音同义近致误。要避免重蹈以上误区,并准确掌握字形,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据义定形”,即根据词语意义来确定答案应是诸多同音字或形近字中的哪个字。“融汇贯通”应为“融会贯通”(“会”是融合之意);“凋蔽”应为“凋敝”(“敝”为“破旧衰败”之意)。又如“脉搏”的“搏”,常同“博”混淆,“脉搏”指血脉跳动,是一个动作场景;“搏”有“搏动、跳动”义,而“博”则是“博取、赌博”等义。三、方法技巧“贪脏枉法”应为“贪赃枉法”。“贪赃枉法”意为“贪污受贿、违反法纪”,“赃”从“贝”,古代曾用贝壳作货币,所以,用“贝”作形旁的字,本义一般与财物有关,因此应写作“赃”,“脏”从“月”(肉),指身体内部器官。“脱颖而出”的“颖”从“禾”,指禾穗的芒尖。此成语本指禾穗的芒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后比喻人的才华全部得到了显示,所以只能写作“颖”。如“烦”和“繁”音同而又义近,都有“多”的意思。但“烦”还有“苦闷、多而乱”的意思,所以有“烦闷”、“烦恼”、“烦躁”等;而“繁”有“繁忙”、“繁华”、“繁冗”、“繁衍”等。这就是以义为纲,据义辨形。第二,利用汉语的构词规律来辨识错别字。汉语构词有一个规律,一个词常常是几个意思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字构成,如“貌合神离”中的“貌”和“神”相对,“合”与“离”相反,在这里若将“合”写成“和”就讲不通了。对联合式词语,可根据前后位置的关系,推知相对应的字词的词义,从而辨析字形。如“纷至沓来”,“至”与“来”相对,同义;又如“惹是生非”等。成语讲究对称美,从词性的角度看,“AABB”式和“ABAB”式较多见。我们也可以借助这些结构特点来辨识错别字。如“仗义执言”一词,属“ABAB”式,“仗”和“执”都是动词,因此,写成“仗义直言”就不对了。第三,根据形旁辨识。在汉字中,有80%是形声字,而形旁是表义的,这就可据形推义,由义辨字。形声字所占的比重最大,通过对形声字形旁、声旁的分析,或者根据偏旁归类识记,或者利用声旁区别形近字,从而避免少写错别字。如“讴、呕、沤”,“讴歌”的“讴”字,“讠”旁表示该字与语言有关,“讴歌”当然要用语言,必须写作“讴”;“呕”的形旁是“口”,“呕吐”、“呕心沥血”必须是“呕”;“沤”形旁是“氵”,表明与水有关,“沤肥”属此。如“燥”、“躁”、“澡”:前者有“火”,就有“干燥”、“燥热”;中间的有“足”,就有“躁动”、“暴躁”、“急躁”;后者有“水”,就有“洗澡”、“澡盆”。第四,平时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搞清楚某些成语的来源、出处,遵照成语的一些固定写法。如“再接再厉”的“厉”,是“磨砺”(引申为“奋勉”、“努力”)的意思,但成语沿用古字(“厉”是“砺”的本字,二者在这一意义上为古今字),不能写作“砺”,更不能写作“励”。
总之,解答字形题最关键的是要靠平时学习中对错别字的辨析能力,至于做题的技巧主要就是细心,细心,再细心,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并坚持综合判断,努力提高准确率。汉字源远流长。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文字。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就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符号用来记事,以后渐渐演变成为汉字。汉字起源于图画,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或“图画文字”。后来图画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象形的汉字。四、相关知识1.汉字的起源汉字在长期演变的过程中,经历了从甲骨文到金文、篆书、隶书和楷书的发展过程,逐渐形成现代汉字。隶书的出现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2.汉字演变的基本脉络汉字的演变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可以分为古文字和今文字两大阶段。在古文字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在今文字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隶书和楷书。隶书盛行于汉代。魏晋时期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阶段。楷书盛行于隋唐。隶书、楷书是正式字体。今文字阶段即隶楷阶段,还出现了辅助书体——草书和行书。3.汉字的演变趋势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和字形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由圆变方,笔画由曲变直。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了,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来。随着楷书的出现和汉字多行书写整齐的要求,汉字方块化定型了,汉字字形与笔画的长短、粗细被约束在方框内,笔画分布的部位和疏密也受到制约,字形结构讲究平衡对称。一千多年来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体。这是汉字字体演变的主流。辅助性字体草书和行书的发展过程是汉字字体演变的支流。“六书”是汉字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礼》中就有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这个汉字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一般说来,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六书”中的“转注”和“假借”,严格说来应属于用字的方法。汉字的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象形字的类别:根据形体构造方式,可分为两类,独体象形、合体象形。象 形象形字的特征:一是简约性,象形字“画成其物”不是作画,是创造书写符号,是写意,摹写客观实体时,只勾勒轮廓,注重字形的简约性;二是典型性,即注重突出客观实体的典型特征,以增强象形字写词表意的区别功能。
象形字的局限性:象形的造字方法很难用于表示无形可象的抽象事物。
象形为指事、会意、形声字的构成奠定了基础。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中较抽象的东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三”则由三横来表示。这些字的勾画,都有较抽象的部分。指 事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解”字指剖析字义,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表达;“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合而成。
会 意会意字类型:①异体会意字:用不同的字组成。如“武”,从戈从止。止是趾本字,戈下有脚,表示人拿着武器走,有征伐或显示武力的意思。②同体会意字用相同的字组成。如“从”,表示两人前后相随;“比”,表示两人接近并立。会意是为了补救象形和指事的局限而创造出来的造字方法。和象形、指事相比,会意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第一,它可以表示很多抽象的意义。第二,它的造字功能强。《说文解字》收会意字1 167个,比象形字、指事字多得多。直到现在人们还用会意的方法创造简体汉字或方言字,例如“灶、尘、国、孬”等。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合而成,组合的方式多种多样,交叉错综,这就是会意字多于象形字和指事字的原因。拿“人”和“木”来说:“人”和“人”可以组合为“从、众”等,“人”还可以和其他形体组合为“保、伐、付、伍”等;“木”和“木”可以组合为“林、森”,“木”还可以和其他形体组合为“析、相、采、困”等。因为会意字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的会合,所以可以表示许多抽象的、用象形或指事的方法难以表示的意义。如“休、尘、取、采”等。
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表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篮”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制物品,声旁是“监”,表示它的发音与“监”字相近;“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相近读音。形 声一个形旁或声旁可以同多个汉字发生联系,充当多个汉字的偏旁,这样既提高了偏旁(许多同时又是字)的使用率,使得汉字更加系统化,又便于使用者迅速领会字义,掌握字音,正确运用。例如用“鸟”作形旁的汉字,意义都同鸟有关,如“鹕、鹏、鹈、鹃、鹂、鹧、鸪”等字;用“胡”作声旁的字,读音都同“胡”相同,如“糊、瑚、湖、蝴、葫、猢、煳、鹕”等字。同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相比较,形声字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因形见义,据形知音,把文字的表义和表音两种功能有机地融合为一体,记录语言更具科学性、合理性,既适应了汉语分化同音字、同音词的需要,也适应了汉语方言分歧、语音差别大的状况。所以,形声字一出现,就得到了迅速发展。形旁和声旁的搭配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6种:
左形右声,如:清、松、城、渔、狸、情、描、帽、纺
左声右形,如:功、领、救、战、郊、放、鸭、飘、歌
上形下声,如:露、花、岗、草、笠、芳、窥、景、箱
上声下形,如:烈、忘、警、恭、剪、堡、帛、贷、盒
内形外声,如:闻、闷、辫、辩、问
外形内声,如:圆、阁、衷、病、赶、厅、近另外,常见的还有:
声占一角:旗、房、病、近
形占一角:修、腾、颖、载
在各种组合的形声字中,左形右声的类型最多,几乎占现代常用形声字的80%,其次是左声右形类,约占6%,其余几种结构的形声字就比较少了。借用一字,去表达别的事物。一般来说,是有一个无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个发音接近或是属性近似的字根,来表达这个新事物。例如:“又”,本来是指右手(最早可见于甲骨文),但后来被假借当作“也是”的意思。又如“管”本身是形声字,本义是竹管,同音借用为“管理”的“管”。假 借同一词根分化出的同义的字,可以相互注释。如:“老,考也”“考,老也”。这是用于两个字互为注释,彼此同义而不同形,汉代许慎解释道:“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这怎么说呢?此二字,古时“考”可作“长寿”讲,“老”、“考”相通,意义一致,即所谓“老者考也,考者老也”。转 注错别字的四种成因类型:一是形近而误,二是音形近而误,三是音义近而误,四是音形义近而误。
1.因字形相似而误,如“盲”与“肓”,“沏”与“彻”,“沓”与“杳”,“缀”与“辍”,“徙”与“徒”,“炙”与“灸”,“侯”与“候”,“刺”与“剌”,“祟”与“崇”等等。这类字字形仅有极小的差别,但读音意义完全不同。错别字的四种成因要辨别这类错别字,一般说来,只要从读音入手,都可以比较轻松地辨别出来。“盲(mánɡ)目”不是“肓(huānɡ)目”,“沏(qī)茶”不是“彻(chè)茶”,“拖沓(tà)”不是“拖杳(yǎo)”,“辍(chuò)学”不是“缀(zhuì)学”,“迁徙(xǐ)”不是“迁徒(tú)”,“针灸(jiǔ)”不是“针炙(zhì)”,“等候(hòu)”不是“等侯(hóu)”,“刺刺(cì cì)不休”不是“剌剌(là là)不休”,“作祟(suì)”不是“作崇(chónɡ)”。2.因字形相似,读音相同或相近而误,如“装帧”误作“装祯”,“辩驳”误作“辨驳”,“味同嚼蜡”误作“味同嚼腊”,“脱颖而出”误作“脱颍而出”,“插科打诨”误作“插科打浑”,等等。
这类错别字由于字形相似,读音相同或相近,辨别有一定的难度,但从这类字形旁(义符)的分析,从意义上加以判断。如“装帧”一词的意思是指书画作品或书刊的装饰设计,“帧”指的是字画的幅,应从“巾”旁,而“祯”从“礻”旁,“礻”即“示”,其意义与祭祀有关,这与“装帧”的意义显然不符。“辩驳”一词意思是争辩驳斥,与人争辩,驳斥对方应该是用言辞,所以应从“讠”旁而不从“ ”。“味同嚼蜡”一词形容没有味道,多指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蜡”有枯燥无味之意,而“腊”意指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鱼、肉、鸡、鸭等),风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当然不能说是“味同嚼腊”。“脱颖而出”一词出自课文《毛遂自荐》,意思是把麦穗放入袋里,麦芒就会很快穿过袋子钻出来,这里的“颖”指的是麦芒,理应从“禾”,而“颍”字从“水”,与麦芒无关。“插科打诨”一词来自我国古代戏曲艺术,意指演员在表演过程中穿插一些滑稽的动作或台词来引观众发笑,“科”是表演动作的用语,“诨”应指演员戏谑之语,理当从“讠”,而“浑”从“氵”,有污浊不清之意,与“插科打诨”一词的意义显然没有干系。3.因音同或音近而误,如“惆怅”误作“愁帐”,“诬陷”误作“污陷”,“耽搁”误作“担搁”,“徇私”误作“殉私”,“金碧辉煌”误作“金壁辉煌”,“以逸待劳”误作“以逸代劳”,“不计其数”误作“不记其数”,“无耻谰言”误作“无耻滥言”,“融会贯通”误作“融汇贯通”等等。这类错别字的辨别也主要是从词义的角度入手,“惆怅”一词是失意,伤感之意、而“愁”字则是“忧伤、忧虑”之意,虽说意义相近,但毕竟不同。“诬陷”意思是捏造事实陷害他人,“诬”侧重于捏造之意,而“污”字则侧重于脏的意思,二者不可混为一谈。“耽搁”一词中“耽”的意思是延误、延迟,而“担”则是用肩挑之意,也不可混淆。“徇私”意为为了个人私利而做不合法之事,“徇”从“彳”,是依从之意,而“殉”字从“歹”,是因为维护某种事物或追求某种理想而牺牲生命的意思,与为了个人私利扯不上关系。“金碧辉煌”中的“金碧”指的是国画颜料中的泥金、石青、石绿等,自然不可写成“墙壁”的“壁”。“以逸待劳”是指作战时采取措施养精蓄锐,等待对手疲劳后乘机出击取胜,“待”应是“等待”的“待”,不应是“代替”的“代”。“不计其数”意为数目多得无法计算,不是无法记忆或记录,当然不可写作“记”。“无耻谰言”中“谰”是诬陷,诬赖之意,而“滥”则是胡乱之意,也不可混写。“融会贯通”中的“会”是领会的意思,也不可写作“汇集”的“汇”。
4.因义同或义近而误,如“照相”不能写作“照像”,而“画像”“摄像”不能写作“画相”“摄相”,“销声匿迹”不能写作“消声匿迹”,“丰富多彩”不能写作“丰富多采”,“四季常青”不能写作“四季长青”,“理屈词穷”不能写作“理屈辞穷”,“刹那”不能写成“霎那”,同样,“霎时”也不能写成“刹时”。这类字读音相似,意义也相近,有些字如“词”和“辞”、“采”和“彩”在一定情况下还可以通用。它们之间不能混写的主要原因是约定俗成,很难从道理上讲清楚为什么只能这样写而不能那样写。好在这类字并不多,我们尽可能把它们牢牢记住。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漫漫古典情】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其二)》“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这一句感叹芳华的零落。由夏入秋,白天渐短。“迟迟”二字即写出了这种逐渐变化的特点。用“袅袅”来形容秋风乍起、寒而不冽,形象传神。然而“袅袅秋风”并不平和。“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芬芳的鲜花自然也凋零了。
诗中以兰若自比,寄托了个人的身世之感。陈子昂颇有政治才干,但屡受排挤压抑,报国无门,四十一岁为射洪县令段简所害。这正像秀美幽独的兰若,在风刀霜剑的摧残下枯萎凋谢了。现在,如果有人说起“难”字的原意是一种鸟,“易”字的原意是一种四脚蛇,听的人也许感到很新奇,因为这样的解释与“难”、“易”两字的通常用法相差很远。但是,从文字学的观点来看,这样的解释是很正常的,这是“难”、“易”两字的本义,而“难”解为“艰难”,“易”解为“容易”,则是假借义。“假借”拾趣“假借”是汉字的使用方法之一,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指出:“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意思是:本来没有这个字,只是依附读音,用以寄托某种事物,这就称为“假借”。例如:本来没有造出表示“艰难”、“容易”这样的字,只好借用表示“鸟名”的“难”字和表示“四脚蛇名”的“易”字,用来表示“艰难”、“容易”之义。“假借”扩大了一些汉字的使用范围,在汉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汉语中的许多词,都存在着“假借”的现象。例如:“万”字现用作数词,解释为“十千为万”。其实,这是假借的用法。在《说文解字》中,繁体的“万”字解释为“虫也”,是一种虫的名称,这才是本义。假借义与本义毫无关系,两者只是读音相同而已。
再如“西”、“北”两字,现在通常用作方位词,表示“西方”、“北方”之意,这也是假借。按照《说文解字》的分析,“西”原来是指“鸟在巢上”。小篆的“西”字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是鸟的形状,下面是鸟巢之形,本义是“鸟入巢止息”。而“北”字意为“乖也,从二人相背”,本义是“乖戾,违背”,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就像两个人背对着背。现在我们使用的是“西”、“北”的假借义,对其本义已经很少涉及。又如“衰”字,现在通常用作形容词“衰弱、衰老”之义,这也是假借。《说文解字》对“衰”字的解释是“草雨衣”,即“用草编成的雨衣”,是个名词,这才是本义。现在的用法是由名词假借为形容词。又如“求”字,现在的常用义是动词“探求、寻求”,这也是假借义。它的本义,应是名词“皮衣”,这是由名词假借为动词的例证。实词假借之例,尚有很多,因篇幅所限难以逐一列举。至于虚词,多是假借而来。如“焉”字的本义是“鸟名”,后来假借为疑问词“怎么、哪里”;“而”字的本义是名词“颊毛”,即“脸上的胡须”,后来假借为连词“然而”等;“自”字原是名词“鼻”的本字,后来常假借为代词“自己”和介词“自从”等;“与”字本有“结交、朋友”之义,后来经常假借为介词“跟”、连词“和”、语气词“吗”等等。如果不是具备一定的文字学的知识,一般人是不容易了解这些虚词的本义的。
有些字被借用之后,为了表示原义,人们往往另造新字。如“易”写作“蜴”,“衰”写作“蓑”,“求”写作“裘”等等。掌握必要的“假借”知识,对于正确理解词义,是很有帮助的。1.“干”对“于”说:看你那没出息的样,脚下总是不利索!
2.“干”对“平”说:看把你美的,两天不见,还戴上墨镜了呢!
3.“干”对“千”说:你上梁不正,难怪“千夫所指”!
4.“内”对“丙”说:儿呀,不带武器,你连第三也捞不上!
5.“内”对“芮”说:一头乱草,该理发了,看你像啥?中国汉字幽默戏解拾趣6.“内”对“肉”说:你不就比我家多一口人嘛!咋就那么吃香!人见人爱!
7.“音”对“意”说:别忘了,我才是你的心上人哩!
8.“射”对“矮”说:伙计,怕是我们俩被人从产房给抱错了吧?该我姓“矮”才对!
9.“庄”对“压”说:看你,该戴在头上的,怎能揣在腰里?
10.“休”对“体”说:你心里老算计一本账,肯定没有我轻松!
11.“重”对“里”说:没有行千里之志,你就在家里呆着吧!12.“呆”对“杏”说:看你就是木头脑袋。杏说:其实你比我还笨!
13.“能”对“熊”说:想有能力,不当狗熊,就趁早精简机构吧!
14.“兔”对“免”说:不管长短,总得有个尾巴,否则,入伙就免谈吧!
15.“买”对“卖”说:扛了十字架,就不一般,果然可以出手了!
16.“用”对“甩”说:爱出格,不安分,不被甩才怪哩!17.“尚”对“常”说:臭美啥?有了头巾都不知往哪儿戴!傻样!
18.“困”对“闲”说:关了门,咱们是一家吧?
19.“住”对“往”说:你带了东西,这是往哪儿去?
20.“师”对“帅”说:真是青出于蓝啊!你可比为师有出息呀!
21.“杏”对“杳”说:怪不得找不到你了,原来带了隐形装置!
22.“王”对“玉”说:该丢弃一点,你就舍不得!所以,啥时候也成不了王!23.“金”对“全”说:拈轻怕重,怕负责任,还想跟我比,没门!
24.“田”对“申”说:“由”上窜,“甲”下跳,你他娘的是“上窜下跳”!
25.“古”对“舌”说:头发长了,也不理一理!难怪人家嚼舌头!
26.“有”对“冇”说:刚发工资就又花光了!没出息的货!
27.“处”对“外”说:老弟,加油呀!我们可是处到快结婚的份上了!28.“方”对“万”说:这世道真不公平,我比你干得多,却没有你的名气大!
29.“庆”对“厌”说:光明正大的事不干,偷偷摸摸当狗!谁不讨厌!
30.“司”对“同”说:大度些嘛!不妨先网开一面,没有付出,别想掌权!
31.“正”对“止”说:不懂公平为上,理当停止的!
32.“再”对“冉”说:这么早就谢顶了,你才多大呀!
33.“冉”对“苒”说:还是你聪明,太阳出来,知道戴草帽!34.“叮”对“打”说:君子动口不动手!打说: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35.“盯”对“叮”说:多看一会儿不就行了!啰嗦个啥!
36.“订”对“钉”说:有话好说呀,干吗,非得板上钉钉!
37.“乒”对“乓”说:该死的战争真残酷啊!叫你我都丢了一只腿!
38.“高”对“蒿”说:不冷不热,戴草帽干嘛?
39.“冶”对“治”说:你不就比我多一点吗?牛啥?“治”说:官大一级压死人!不治你治谁?40.“代”对“伐”说:徒儿,你佩上宝剑就可以征伐天下了!
41.“汩”对“汨”说:谁克隆的你,太像我了!
42.“名”对“各”说:想出名,就收敛些,多注意影响,别老“各自为政”!
43.“否”对“杏”说:就你爱出风头,怎么样?叫人咬吃的滋味不好受吧?
44.“人”对“入”说:来而不往非礼也,你光进不出,难怪你成不了人!
45.“未”对“末”说:儿呀,我已经是倒数了,未来就指望你啦!46.“旮”对“旯”说:牛啥?你的住房还不是跟我一样大?只不过阳台位置不一样而已!
47.“赤”对“赫”说:去跟你们的父母说,做个分离手术,要不了多少钱呀!
48.“工”对“土”说:跟你说出头的椽子先烂,你就是不听,怎么样,烂成土了吧!
49.“日”对“旦”说:乖女儿,上了平衡木可千万要小心呀!二 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基础演练
1.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高亢   寂寞   消遥   决择
B.怄气 瞻仰 野蛮 涵养
C.诡计 恪守 修葺 挛生
D.赝品 冒然 膨涨 撕打
解析 C项孪生;A项逍遥、抉择;B项无错别字;D项贸然、膨胀、厮
打。
答案 C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勘误 鼓惑 赔偿 攀缓
B.沉湎 惦量 漱口 国藉
C.求实 弘扬 痉孪 谩骂
D.观摩 毗连 苍穹 浸渍
解析 C项痉挛;A项蛊惑、攀援;B项掂量、国籍;D项无错别字。
答案 C
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抱歉 伎俩 恢弘 摧眠
B.提炼 名子 祛暑 苍穹
C.踊现 妒忌 缭草 披露
D.程控 翔实 誉写 风采
解析 C项涌现、潦草;A项催眠;B项名字;D项誊写。
答案 C
4.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浑浊 猜测 威慑 阖家欢乐
B.猝然 适意 诬陷 越俎代庖
C.包涵 蔓延 忤逆 穷兵牍武
D.无庸 羞赧 汹酒 含英咀华
解析 D项毋庸、酗酒;A、B两项均无错别字;C项穷兵黩武。
答案 D
5.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文彩 良辰美景 妥胁 筚路蓝褛
B.狙击 言简意赅 仿碍 缘木求鱼
C.欠收 肆无忌惮 兑现 惹事生非
D.耽搁 尾大不调 渡假 惩前毕后
解析 C项歉收、惹是生非;A项文采、妥协、筚路蓝缕;B项妨碍;D项
尾大不掉、度假、惩前毖后。
答案 C
6.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对侍  震聋发聩  坐收渔利  励兵秣马
B.重迭 相形见拙 德艺双罄 利令智昏
C.荟粹 鸿篇巨制 先发制人 万里平筹
D.缥缈 梦寐以求 金榜提名 崭露头角
解析 C项荟萃、万里平畴;A项对峙、振聋发聩、厉兵秣马;B项重叠、
相形见绌、德艺双馨;D项金榜题名。
答案 C
7.下列各句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改革开放的20年是中国立法的春天,形成了涵盖刑事、民事、行政法
律在内的基本法律框架。
B.在当代旧体诗坛上略高一筹的名家,大多经过新诗的磨炼,这说明旧
体诗要前进,不应再在传统的范围内踏步,必须吸纳新诗的艺术优长。
C.影片《火烧圆明园》富有教育意义,对青少年朋友尤其如此。
D.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没有捷径,不可急工近利,只能循序渐进,
积跬步以至千里。
解析 急功近利。
答案 D
8.下列各句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这篇通讯刊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映,大家都为他的悲惨遭遇
唏嘘不已。
B.新时期报告文学能够比较客观、全面、完整地审视和把握现实生活,
在弘扬主旋律的同时,不虚美、不隐恶,揭示和表现生活中的矛盾和问
题。
C.许多天赋不低的人仅仅因为其素质不适宜应试教育的片面要求,就被
轻率地打入失败的深渊。
D.坐落在日内瓦市中心的万国宫是联合国履行国际使命的标志性建筑,
每年三四月份,联合国人权会议就在它的地下一层17号大厅举行。
解析 反应。
答案 A
9.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隐秘 黯然失色 独挡一面 化干戈为玉帛
B.涵养 合盘托出 惺惺相惜 反其道而行之
C.鼓噪 出神入化 难辞其咎 不登大雅之堂
D.膨涨 抑扬顿挫 不绝如缕 如堕五里雾中
解析 A项挡—当;B项合—和;D项涨—胀。
答案 C
10.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经过半个月的浴血奋战,我们终于克复了华北被日寇侵吞的大片领
土。
B.他说的那些好听的话,全是言不由中,你休信他,不要被他假言所欺
骗。
C.红衣主教沉闷地读着那联篇累牍的“罪状”,宣告布鲁诺的“死
刑”,但他心中充满了恐惧,他已经从布鲁诺身上感到了宗教统治的危
机。
D.噢,文清,你不要再前行了,欲壑难添,人心无厌,纵使你走过了千
山万水,守着万贯家财,又何曾给我带来一些欢愉呢?
解析 B项言不由衷;C项连篇累牍;D项欲壑难填。
答案 A
高考巡礼
1.(2011·江西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渲染 侯补 霎时 不落言筌
B.端详 肄业 坐镇 怨天尤人
C.国萃 吞噬 神采 要言不烦
D.蛊惑 钟磬 亲睐 惹是生非
解析 A项,侯—候;C项,萃—粹;D项,亲—青。
答案 B
2.(2011·江苏卷)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
A.归根结底 旁征博引 莫衷一是 舐犊情深
B.察言观色 胜卷在握 美轮美奂 醍醐灌顶
C.孺子可教 随遇而安 铩羽而归 相形见拙
D.运筹帷幄 励精图治 咳不容缓 沧海桑田
解析 B项,卷—券;C项,拙—绌;D项,咳—刻。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