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金属的化学性质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把甲和丙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甲溶解并产生氢气,丙不反应.如果把乙和丙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丙表面有银析出,而乙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甲、乙、丙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甲>乙 D.乙>丙>甲
2.下列曲线表达错误的是( )
A. KClO3与MnO2制氧气
B. 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锌粉、镁粉
C. 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
D. 一定量的铜与过量的O2共热
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C.一氧化碳能够燃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
D.将打磨过的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铝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
4.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钢丝球擦洗铝锅上的污垢
B.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先进行灯火实验
C.焚烧废弃塑的料解决“白色污染”
D.电视机着火时用水浇灭
5.仅用下列各组试剂无法完成验证Zn,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
A.Zn、Ag、CuSO4溶液 B.Cu、ZnSO4溶液、AgNO3溶液
C.Zn、Ag、稀硫酸、ZnSO4溶液 D.Zn、Cu、稀硫酸、AgNO3溶液
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金属都是固体
B.钠比铝抗腐蚀能力强
C.青铜、生铁、焊锡均属合金
D.木炭和ZnO在高温条件下不能反应
7.将过量的铁粉放入含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上留下的金属是( )
A.Ag B.Zn、Fe、Ag C.Zn、Fe D.Fe、Ag
8.A,B,C三种金属,它们与有关溶液的反应可用如下化学方程式表示:( )
①A+BSO4=ASO4+B ②C+H2SO4=CSO4+H2
③C+BSO4=CSO4+B ④A+H2SO4→不反应
则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A>B>C B.A>C>B
C.C>B>A D.C>A>B
9.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加入铜粉和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甲和固体乙,如图所示,则:( )
①溶液甲中一定含有Al(NO3)3和Zn(NO3)2
②固体乙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和Zn
③若溶液甲中插入洁净的铁丝,铁丝表面附着有固体,则溶液甲中一定有Cu(NO3)2
④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溶液甲中一定没有AgNO3和Cu(NO3)2.上述四种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0.现有甲、乙、丙、丁四种颗粒大小相同的金属,分别投入相同的稀硫酸中,只有甲、乙表面有气泡产生,且甲产生气泡较快;再把丙和丁投入相同的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丙的表面有银析出,而丁没变化,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丙>乙>丁>甲 D.乙>甲>丁>丙
11.向氯化铜、氯化锌、盐酸的混合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 )
A.氯化锌、盐酸 B.氯化亚铁、氯化铜
C.氯化铜、盐酸 D.氯化锌、氯化亚铁
12.用I2O5可以测定空气中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关于此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I2O5发生氧化反应,是氧化剂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X的化学式为IO2 D.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二、填空题
13.将光亮的铁丝浸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所产生的现象
写出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该反应也是“湿法冶金”的原理,还说明 比 活泼.
14.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①下列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填字母)。
A
金饰品 B 铁锅 C 铜导线
②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会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向含有氯化铜、氯化亚铁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④铁制容器不能用来盛放农药波尔多液(波尔多液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
⑤某钢铁厂每天需消耗3500t含 80%的赤铁矿石,该厂理论上可日产含 98%的生铁的质量是 t。
15.将A,B两种金属放入等浓度的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用“>”或“<”或“=”表示)
(1)金属活动性:A B。
(2)两种金属消耗稀硫酸的质量为A B。
16.把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别滴到等质量、颗粒大小相同的X、Y、Z三种较活泼金属中,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假如X、Y、Z都是+2价金属,则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17.某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把少量的生铁放入烧杯中并注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①生铁表面有 产生,②溶液逐渐变 ,完全反应后烧杯底部有 出现。
请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18.在生产生活中,你会发现“化学就在身边”:
(1)教育部规定学生的“营养餐”以肉、蛋、奶为主,主要补充人体所需的 ;
(2)灭火方法很多,家庭做饭时不小心炒菜锅着火立即用 盖灭;
(3)从化学课上我们知道铝比铁活泼,而生活中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其原因是 .
三、综合题
19.金属材料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用铁锅炒菜,主要利用了铁的 性。
(2)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炼铁,其反应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2020年6月21日,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悬浮试验样车成功试跑,制造样车外壳的主要材料是铝合金。铝合金与纯铝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写出一点即可)。
(4)金属资源有限,不能再生。写出防止铁生锈的一种方法 。
20.金属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1)金属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的先后顺序与 (选填“金属的活动性”或“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有关。
(2)有一种速度叫中国速度,有一种奇迹叫中国奇迹!近年来,我国高铁飞速发展,已成为世界上唯一高铁成网运行的国家。
①建造高铁使用了大量铁合金,构成金属铁的粒子是 (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②高铁电路多用铜质导线,这是利用了铜的 性和导电性。
③高铁刹车片由合金锻钢制作,时速300公里以上的列车紧急制动时,轮毂盘面和刹车片的温度瞬间达到700℃以上,合金锻钢应该具备耐磨和 等特性。
(3)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记载了我国古代炼铁方法。现代工业利用高炉炼铁,其主要反应原理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目前世界上已有50%以上的铁得到了回收利用。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的社会意义是 (写一条即可)。
(5)如图所示,在已调平的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再向烧杯中各倒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然后在左盘的烧杯中放入锌粉,同时在右盘的烧杯中放入等质量的铁粉。
①两个烧杯中都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完全反应后,观察到天平左,右两只烧杯中的金属粉末均有剩余,最终天平指针的指向是 (选填“偏左”、“中央”或“偏右”)。
21.金属制品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1)有铝、锌、铜三种金属,其中不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的是 。
(2)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其原因是铝表面容易形成 。
(3)为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某同学选用如下试剂组进行验证,其中不合理的一组是 (用序号①②③填空)
①Zn、CuSO4溶液、Ag ②ZnSO4溶液、Cu、AgNO3溶液 ③Zn、Cu、AgNO3溶液
(4)由所学知识可知,活泼性Fe>Cu,。非金属与金属类似,活泼性Cl2>Br2>l2,请写出将Cl2通入NaBr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2.化学变化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转变成生成物的过程。
(1)下图是某化学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①图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下列关于图示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2)稀硫酸与Zn、 Cu两种金属混合物混合时的微观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①未参加反应的金属名称是 。
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B
5.【答案】C
6.【答案】C
7.【答案】D
8.【答案】D
9.【答案】D
10.【答案】A
11.【答案】D
12.【答案】D
13.【答案】铁丝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物质;Fe+CuSO4═FeSO4+Cu;置换反应;铁;铜
14.【答案】B;;;;2000
15.【答案】(1)<
(2)>
16.【答案】Y>X>Z;Z>Y>X
17.【答案】气泡产生;浅绿色的溶液;残渣;Fe + H2SO4 = FeSO4 +H2↑
18.【答案】蛋白质;锅盖;常温下,铝在空气中跟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19.【答案】(1)导热
(2)
(3)硬度大等合理答案
(4)涂油(或喷漆;或镀上一层耐腐蚀的金属等合理答案)
20.【答案】(1)金属的活动性
(2)原子;延展;熔点高
(3)
(4)节约金属资源(合理即可)
(5)有气泡产生;中央
21.【答案】(1)Cu或铜
(2)致密氧化膜
(3)③
(4)
22.【答案】(1)2CO2+6H2 C2H4+4H2O;B
(2)铜;Zn+H2SO4=ZnSO4+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