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酸和碱的反应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2-2023学年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文档属性

名称 8.3 酸和碱的反应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2-2023学年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3-03 15:54: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3 酸和碱的反应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人若长期食用“镉大米”(镉含量超标)会引起痛痛病。研究表明水稻对镉的吸收率与土壤的pH有紧密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物质中可用于改良土壤结构降低水稻对镉吸收率的是(  )
A.氯化钾(水溶液显中性) B.烧碱
C.熟石灰 D.硝酸铵(水溶液显酸性)
2.如图是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蚊虫叮咬可涂抹牙膏或肥皂水
B.苹果汁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C.胃酸过多的人适宜多喝玉米粥
D.西瓜汁的酸性比苹果汁的酸性强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饱和溶液降温后都有溶质结晶析出
C.碘酒溶液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D.水中加入蔗糖后形成溶液,导电性明显增强
4.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工业炼铁
B.酒精具有挥发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
D.熟石灰微溶于水,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5.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C.A点时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6.向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红色褪去变为无色,此时溶液pH不可能是(  )
A.5 B.9 C.7 D.4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
B.在一溶液中加入BaCl2和稀HNO3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可能含SO42﹣
C.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D.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8.某同学在常温下进行了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向 20mL 0.4%的 NaOH 溶液(预先滴入3 滴石蕊试液)中逐滴滴入0.4%的稀盐酸。利用数字化传感器借助计算机绘制出溶液 pH随所滴入稀盐酸体积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 a 点时烧杯中的溶液呈酸性
B.在 b 点时溶液中 H+和 OH-恰好完全反应
C.烧杯中的溶液在 c 点时显红色
D.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溶液里 OH-逐渐减少
9.关于化学反应“甲十乙→丙十丁”,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若乙为稀盐酸,则丙、丁中一定有一种物质属于盐
B.若丙是单质,丁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若甲、乙、丙、丁中有一种是单质,则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D.若甲和乙发生中和反应,则产物中一定有水
10.为了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是否放热,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等固定装置图略),针对该实验目的,下列评价或改进,错误的是(  )
A.若观察到红墨水向右移,则说明该实验一定有放热现象
B.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改用氢氧化钠固体
C.在打开活塞a之前应先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
D.为了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可用氢氧化钾溶液再次实验
11.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证明某气体是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
B 证明酸和碱恰好中和 向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溶液最终呈无色
C 证明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将白磷放入80℃热水中,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
D 证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Fe>Cu>Ag 将铁丝浸入AgNO3溶液中表面析出银白色固体,再将另一根铁丝浸入CuSO4溶液中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A.A B.B C.C D.D
12.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的推理正确的是(  )
A.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
B.向某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说明该溶液一定不显碱性
C.酸和碱的溶液能与指示剂反应,所以所有的酸和碱都能使指示剂变色
D.化合物含有不同种元素,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二、填空题
13.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向酸性土壤里撒   (填俗称);
(2)84消毒液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高效液体消毒剂,广泛用于宾馆、医院、家庭等,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次氯酸钠自身没有消毒作用,有消毒作用的是次氯酸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得到的次氯酸(HClO),发生的反应为2 NaClO+CO2+X=Na2CO3+2HClO,则X是   (填化学式),写出次氯酸钠(NaClO)的化学式并标出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84消毒液是含氯消毒剂,氯气是种挥发性有毒气体,因此84消毒液必须   保存。
14.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40gNaOH恰好中和一定量的盐酸,若改用40gKOH与相同量的盐酸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   。
15.探究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过程属于   (填“放热”或“吸热”),化学方程式为   。
②分析坐标,推测操作方案是   。(填序号)
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16.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成   色,pH   7(填“>”、“<”或“=”),逐滴向锥形瓶中滴入盐酸并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的pH   (填“增大”或“减小”).
17.现有白纸、溶质量分数为(A)10%的NaOH溶液(B)5%H2SO4溶液(C)5%的紫色石蕊试液.试设计《“雨”落叶出红花开》的趣味实验,现在白纸上用玻璃棒蘸取(填序号,下同)   画出花,再蘸   画出叶,将白纸挂上墙,用   向纸上一喷即可.实验的化学原理是   .
18.认真分析示意图并填空:
(1)如图1所示,将一个用导热性能良好的粗金属丝(如铜丝或铝丝)绕成的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会熄灭.用燃烧的条件解释此现象   
(2)根据中和反应的实质,结合图2补充完成式子:H++     =    .这种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它也属于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
三、综合题
19.根据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就变硬了,这是为什么?请写上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很广,请你任写两点.
20.甲酸(HCOOH)是一种有机酸,它的酸性比碳酸强,比盐酸弱,有刺激性气味和较强的腐蚀性。蚂蚁、蚊虫叮咬时会分泌出甲酸所以甲酸又俗称蚁酸。
(1)人被蚊虫叮咬后会痒痛,可以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填序号)消除。
①稀盐酸
②食醋
③肥皂水
④食盐水
(2)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   (填离子符号),所以甲酸也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   。
(3)白蚂蚁除了会蛀蚀木头外,它分泌的蚁酸还会腐蚀很多建筑材料,下列建筑材料不容易被蚁酸腐蚀的是   (填空母)。
A 铜栏杆
B 钢筋
C 大理石
21.将下列两组中的两种反应物混合,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事实完成下表(没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栏填“/”)
编号 反应物1 反应物2 现象 化学方程式
1 稀盐酸 氢氧化钾溶液 没有明显现象    
2 稀硫酸 氢氧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3 稀硝酸 澄清石灰水        
(2)分析上述实验,反应能够发生的共同原因是:反应物1中都含有(填化学用语,下同)    ,反应物2中都含有   。
2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若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蚁酸),下列物质可用于涂抹以减轻疼痛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食醋 B.食盐水
C.肥皂水 D.氢氧化钠溶液
(2)常用燃料完全燃烧可以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增大燃料与空气的   和提供充足的空气都有利于燃料的完全燃烧。
(3)漂白粉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次氯酸钙可发生如下反应:Ca(ClO)2+X+H2O=CaCO3↓+2HClO,则X的化学式为   。
(4)人类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能量,大多来自于化石燃料。煤是化石燃料之一,它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5)小芳和妈妈点燃了生日蜡烛,许愿后大家一起把蜡烛吹灭,这种熄灭蜡烛火焰的原理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B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A
9.【答案】B
10.【答案】B
11.【答案】C
12.【答案】B
13.【答案】(1)熟石灰
(2)H2O;;密封
14.【答案】HCl+NaOH═NaCl+H2O;KCl、HCl
15.【答案】放热;HCl+NaOH=NaCl+H O;b
16.【答案】红;>;溶液红色逐渐褪去;减小
17.【答案】B;A;C;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18.【答案】冷的金属丝快速吸热,使温度降到了蜡烛的着火点以下;OH﹣;H2O
19.【答案】(1)Ca(OH)2+CO2═CaCO3↓+H2O
(2)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
20.【答案】(1)③
(2)H+;红
(3)A
21.【答案】(1)HCl+KOH=KCl+H2O;Ba(OH)2+H2SO4=BaSO4↓+2H2O;没有明显现象;2HNO3+Ca(OH)2=Ca(NO3)2+2H2O
(2)H+;OH-
22.【答案】(1)C
(2)接触面积
(3)CO2
(4)混合物
(5)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