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9张PPT。据说一个学中文的外国人在看到“wife”和“I”的同义词表时,几乎要吐血而亡。
wife——配偶、妻子、老婆、夫人、太太、爱人、内人、媳妇、那口子、拙荆、贤内助、老伴、孩子他妈、孩子他娘、婆娘、糟糠、宝贝、小甜甜、蜜糖、贱内、达令、女人、主妇、女主人、财政部长、娘子、大姐、家属、屋里的、另一半、女当家的、发妻、浑家、堂客、山妻、婆姨、中馈。三 词语的选择运用 趣味开篇I——俺、俺们、本人、鄙人、敝人、不肖、不才、老子、某、侬、仆、乃公、人家、我等、我、我们、我辈、我侬、我曹、吾、吾们、吾侪、吾辈、吾曹、小生、小人、小子、小可、小的、余、予、在下、洒家、咱、朕、寡人、孤、奴才、臣。
看完后,被问到“丈夫”可以用什么表达,他想妻子可以叫“内人”,于是脱口而出“外人”!【解说】 丰富的同义词是语言发达的表现,但太多的同义词对学习者来说,又是个沉重的负担,不用说外国人,连我们遇到难一点的同义词辨析题,也会大了脑袋,晕头转向,找不着北。那么什么是同义词?同义词是如何产生的?同义词之间异同有哪些?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辨一辨同义词的兄弟姐妹。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讠喜!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
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往迎之。丈人望见其子,拔剑而刺之。
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
(《吕氏春秋》)文言拾贝
黎丘丈人 魏国的北部有个叫黎丘的乡村,(那里)有个奇怪的鬼,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侄子、兄弟的样子。乡村的一个老人到街市上喝醉酒回家,黎丘的鬼装扮成他的儿子的样子,扶他却在路上折磨他。
老人回到家,酒醒后就责骂他的儿子,说:“我是你的父亲啊,难道我对你不够好吗?我喝醉了,你在路上折磨我,是为什么?”他的儿子哭着磕头碰地说:“冤枉啊!没有这样的事啊!昨天我去村东向人讨债,可以问他的。”他的父亲相信他的话,说:“呵!那就肯定是那奇鬼啊,我本来曾听说过的啊!”【译文】第二天特意又到街市上喝酒,想碰上(那鬼)将它刺死。第二天早晨前往街市上喝醉了,他真的儿子担心父亲不能回家,就前去接他。老人看见儿子,拔出剑就刺他。
老人被像他儿子的鬼所迷惑,却杀死了自己真正的儿子。
【思悟】 对于人和事物都不能只根据表面现象去下结论,对于各种“鬼蜮”制造的假象,更要明辨识别,否则会造成无可挽救的大错。赏读:写远处杨柳如烟,一片嫩绿,以杏花的盛开衬托春意之浓。词人以拟人手法,着一“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名句赏读①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赏读: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用“护田”与“排闼”两个动词,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②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赏读:运用拟人手法,将柳树比成一个风姿绰约的小家碧玉,妩媚动人,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赏读:“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③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唐·贺知章《咏柳》)④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唐·高骈《山亭夏日》)两个词都有表示效率的含义。“工效”主要指工作效率,如“工人在工厂生产要注意提高工效”。“功效”指功能、效果。如“服用这种药后,很快产生功效”。慧眼识珠
工效·功效【释】 “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形容不整齐或水平不一。“良莠不齐”,庄稼和野草混在一起,比喻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很不整齐。(莠:田中像谷子的野草。)参差不齐·良莠不齐【辨】 都含“不整齐”的意思,都是主谓结构,区别在于“参差”和“良莠”两词。“参差不齐”多表示人的水平不一,如“这个班五十个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讲课时只好就低不就高”;也可表示事物大小、长短、高低很不整齐,如“这片灌木修剪前长得参差不齐,可难看了”。“良莠不齐”表示好人坏人混在一起,如“整编以后,这支部队的成分相当复杂,良莠不齐”;也可表示某些事物好坏混杂在一起,如“古代文化遗产总是精华和糟粕混在一起,良莠不齐,所以必须做去粗取精的工作”。1.根据下面几段文字,分析加点词词义的异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同义词辨析的能
力。辨析同义词要从词汇意义、语法特点和色彩意义
三个方面去考虑。
答案 这些词语都有接连不断的意思,但又有明显区
别。“连续”是指一个接一个,①描绘了云一朵接一
朵的状态,着重指接连不断。“持续”指的是空间上
的延续不断,②写的是泥石流在时间上的不间断,着
重指时间上的连续性。“陆续”表示动作行为的发生
有先有后,时断时续,③指的是人们先后知道了祥林
嫂的几件事,着重指动作行为的先后关系。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 ( )
①沈从文的小说《边城》笔力传神,寥寥数语,就将
众多人物的性格________得淋漓尽致。
②美国一直强硬反对解除对华武器禁售令,其中重要
原因之一是________大陆与台湾统一。
③恐怖袭击在全球呈蔓延趋势,成为人类和平的公
害,这已经是不容置疑的事实,________防止恐怖袭
击,远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事情。
A.塑造 阻止 而且 B.刻画 阻止 因而
C.刻画 阻挠 因而 D.塑造 阻挠 而且2.解析 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能否根据文意恰当
地选择同义词语。正确选项是C。“刻画”的意思是用
文字或其他艺术手段表现,“塑造”的意思是用语言
文字或其他艺术手段表现人物形象。此处用“刻
画”“塑造”都恰当。“阻挠”的意思是阻碍、扰
乱,使不能顺利进行,“阻止”的意思是阻拦使停
止。“阻挠”有干扰的意思,符合句意。“因而”表
示因果关系,“而且”表示递进关系。在句中“恐怖
袭击在全球呈蔓延趋势……”是缘由,而后一句则是
结果。
答案 C根据例句体会“流传”和“留传”的词义差别,然
后在横线上分别填上合适的词语。
例1:大禹治水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天。
例2:消息很快流传开了。
例3:这是祖辈留传下来的秘方。
①这则消息不胫而走,在同学之间广泛________。
②这件器皿是祖辈________下来的。
③这本线装书是爷爷________下来的宝物。
④雷锋的故事至今还在这个小山村里________着。3.解析 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查对同义词的辨析能力。
答案 ①流传;②留传;③留传;④流传。“流传”的意
思是传下来或传播开,“留传”的意思则是遗留下来传给
后代。 概念义、色彩义。只有准确地把握词语的概念义和色彩义,才能对词语作出正确的选择。
(1)准确原则;(2)求美原则。一、问题讨论1.本课主要讨论词语的哪两种意义?2.同义词选择的原则是什么?答案 答案 语言中产生同义词最主要的原因是,随着社会生产生活的不断发展和人类思维的日益精密,语言也必然会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感情和态度不同,都有可能在使用词语时表现出来。词义本身的演变,新旧词语的并存,方言词和外来词的借用,书面语和日常用语的交叉,也都可能形成同义词。3.同义词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词汇意义完全一致,即反映的概念内容相同,但在色彩意义上存在差异。第二类,词汇意义有很大的共同性,但又不完全一致,但是色彩意义相同。第三类,词汇意义有很大的共同性,但又不完全一致,同时色彩意义也存在着一些差异。4.同义词大致可分为几种类型?答案 适用对象不同,搭配关系不同,词类和功能不同。
感彩不同和语体风格不同。5.同义词在用法方面的细微差别表现在哪些方面?6.色彩风格的不同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 答案 二、知识结构(1)明辨褒贬
词语在表达某种意义或概念时,往往带有一定的感彩,具体可以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三类。例如:
国际互联网传递着世界的最新信息,它________(A.勾通 B.沟通)了各国文化,使愈来愈多的人相互了解。
“勾通”是“暗中串通,勾结”之意;“沟通”的意思是“使两方能通连”。前者是贬义词,后者是中性词。该句是客观地叙述情况,不含贬义,所以应选B。三、方法技巧近义词辨析的十个思维点(2)把握语体
词语的语体色彩包括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类。例如:
我是从前________(A.伺候 B.侍候)过老爷的下人,少爷们可能对我不太熟悉。
“伺候”和“侍候”都有服侍、供人使唤的意思,但语体色彩不同。“伺候”是口头语,“侍候”是书面语。不难看出该句的口语色彩很浓,因此应选A。(3)区别轻重
近义词词义有轻重之分,在辨析与选用词语时,可根据句意提供的语言环境加以区别。例如:
中学生吸烟,既________(A.违反 B.违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又有害于身心健康。
“违反”着重指不符合,或反向而做;“违犯”着重指触犯、抵触。比较而言,前者词义轻些,后者词义较重。“吸烟”仅仅是有违规范,错误的程度较轻,故应选A。(4)明确范围
有些近义词的差异,表现在词义范围的大小不同,辨析与选用词语时,可以从这方面思考。例如:
这一地区曾一度山洪________(A.爆发 B.暴发),造成公路被毁、交通中断。
“爆发”和“暴发”都有“突然、迅猛地发生”的意思,但两者使用的范围大小不同。“爆发”一词使用范围很广,可以用于火势、火山等自然现象,也可以用于战争、战斗、革命、运动等抽象事物,还可以用于众人的声音(欢呼声、喊杀声、掌声)等。“暴发”使用范围较窄,常用于洪水,有时也指突然发财或得势。该句陈述的是山洪突发带来的破坏性,因此应选B。(5)分清对象
有些词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有的对人,有的对物;有的对具体事物,有的对抽象事物。辨析与选用词语时,也可以从这方面入手。例如:
县里一方面将加大财政投资力度,计划在近期购买标准校车20辆,另一方面同时________(A.起用 B.启用)客运班车接送学生上下学,逐步推行接送学生的车辆公交化。
“起用”有两个意思,一是重新任用已经退职或免职的官员,二是提拔使用。它的使用对象是人。“启用”的意思是开始使用。它的使用对象常常是物,有时也指人,如“启用新秀”。该句中“会徽和吉祥物标志”是物,故应选B。(6)把准词性
词性不同,词语的语法功能也就不同。辨析与选用词语时,可以从词性切入。例如:
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那是很难写出高________(A.品味 B.品位)的作品来的。
“品味”意为“品尝玩味”,是动词,常常用副词修饰;“品位”常指文艺作品所达到的水平,是名词,往往用形容词修饰。了解这一语法特点,再对该句语境略加分析,“高”是形容词,即可发现正确的答案是B。(7)对应搭配
在语言运用中,词语的搭配最主要的是动宾关系的搭配,最容易出现的语病是动宾搭配不当。因此在辨析与选用词语时一定要注意动宾搭配的对应性。例如:
资金问题拖了一个月,昨天下午去局里开会时,李局长没等我开口,就冲着我笑,眼神里________(A.透露 B.流露)出了我苦苦等待的那个信息。
“透露”是指隐约地泄露或显露出来,常与消息、风声、真相等搭配;“流露”指自然地无意识地露出来,常与某种感情搭配。据此,该句正确答案应选A。(8)了解谦敬
有些词语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表谦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己方,表敬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对方。了解这一点,对辨析与选用词语很有帮助。例如:
凡在本商场购物满300元的顾客,本商场将__________(A.敬赠 B.惠赠)一份精美的礼品。
“敬赠”和“惠赠”都有“赠送”的意思,但“敬赠”是谦词,用于自己对别人;“惠赠”是敬词,用于别人对自己。据此,该句正确答案应选A。(9)体察语气
语气是表达语义的重要手段。一个句子总带有一定的语气,因此可以根据句子表达的语气来辨析与选用词语。例如:
我________(A.以为 B.认为)花也和人一样,要有它自己的风骨!
“以为”和“认为”都是对人或事物作出一定的判断,表示自己的看法或态度,但“以为”多用于与事实不符的推断(或估计、猜想),语气较轻,不够肯定;“认为”多指作出慎重或正面的判断,语气较为肯定。该句是对“花要有它自己的风骨”表示的看法,加上句末的叹号,语气非常肯定,因此应选B。(10)注意特殊
有些词语在使用上有语法、习惯格式等方面的特殊规定。辨析与选用词语时要注意这一点。例如:
现代化的北京城需要现代歌舞团,现代歌舞艺术需要扎根于现代化的北京城,这已是无可________(A.质疑 B.置疑)的事实。
“质疑”是提出疑问、请人解答的意思;“置疑”的意思是“怀疑”,但它的用法有一个特殊规定,那就是只能用于否定句式。了解这一点,该句正确答案就很清楚了,应选B。一个词的意义可以分析为若干义项,一个义项也可以进一步分析为一束更小语义元素的集合,比如把“哥哥”与同类的“弟弟、姐姐、妹妹”等词对比,就可以得出它的语义成分:“+同胞/+男性/+年长”。又如把“靴子”与同类的“鞋子、袜子”等词对比,就可以得出它的语义成分:“+穿在脚上的东西/+有筒/+走路时着地”。这种由分析义项得到的词义的区别特征就叫作“义素”。义素可以看作是词义的“语义原子”,是一种不与语音形式相联系的抽象的语义单位,因此义素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四、相关知识义素分析“义素分析”就是把词语的义项进一步分析为若干义素,用来说明词义之间的异同以及词义之间各种关系的方法。
义素分析通常可以按三个步骤来进行:第一步是找出一组相关的词语,确定对比分析的范围。对比的应该是指称同一种类对象的词语,比如分析“哥哥”的义素就不能用“看”来对比,因为前者是一种人际关系,后者是一种动作行为;也不宜用“司机”来对比,因为“哥哥”和“司机”虽然都指人,但前者是一种亲属称谓,后者是一种职业称谓。所以分析“哥哥”的义素,就要从“哥哥”与“弟弟、姐姐、妹妹”的对比开始,因为这些词同属“亲属关系”中“同胞”这个类;分析“靴子”的义素,就可从“靴子”与“鞋子、袜子”的对比开始,因为这些词同属“衣着”中“穿在脚上的东西”这个类。第二步就要运用对比的方法找出不同词义在语义元素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比如要分析“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的义素,可以先从中提取出共同义素“同胞”,然后比较“哥哥”与“弟弟”,提取出区别义素“年长”和“年幼”,再比较“哥哥、弟弟”与“姐姐、妹妹”,提取出区别义素“男性”和“女性”。再如分析“鞋子、靴子、袜子”的义素,可先提取共同义素“穿在脚上的东西”,然后比较“鞋子”和“靴子”,提取出区别义素“无筒”和“有筒”,再比较“鞋子、靴子”与“袜子”,提取出区别义素“走路时着地”和“走路时不着地”。利用这些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就不仅可以使这些词的意义互相区别开来,而且也可以使它们同其他词语相区别。第三步还需要以一定的方式整理说明,使分析结果能准确反映词义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一方面是义素分析的结果不能过宽或过窄。比如“男人”的义素若分析为[+男性/+人]则失之过宽,本来不属于此类的“男孩”也被包括进去。“雨衣”的义素若分析为[+穿在身上/+防雨/+用塑料制成/+衣物]则失之过窄,本属于此类的用帆布、橡胶等制成的雨衣就被排除在外了。另一方面是义素分析的结果还应力求简明。比如“女人”的义素分析为[-男性/+成年/+人]就足够了。如果再加上[+体内能产生卵细胞/+会说话/+有思维能力]三个义素,就是多余的,因为这三个义素中,前一个已可以从[-男性]中推知,后两个已可以从[+人]中推知。义素分析在词义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是可以清楚说明词义的异同,有利于学习、掌握和研究词义,特别是同义词的词义。比如“边疆”和“边境”的词义相近但又有所不同,义素分析就可以清楚地把二者的异同揭示出来:“边疆:[+国土/+靠近国界/+范围大]”,“边境:[+国土/+靠近国界/-范围大]”。其次是有助于说明词语组合的语义限制条件。比如汉语可以说“男孩在笑”、“邻居们在聊天”,但一般不能说“石头在笑”、“小山羊在聊天”,其原因就在于“笑、聊天”等动词都要求表示动作发出者的词语必须具备[+人]这个义素,而“石头、小山羊”就不具备这样的义素。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唐·无名氏《杂诗》【漫漫古典情】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一树梨花一溪月”,那是旧山的景色、故乡的花。故乡的梨花,虽然没有娇娆富贵之态,却淳朴亲切,在饱经世态炎凉者的心目中会得到不同寻常的珍视。虽然只是“一树”,却幽雅高洁,具备一种静美。尤其在皎洁的月光之下,在潺湲小溪的伴奏之中,那一树梨花简直像缥缈的仙子一样可爱。三句不仅意象美,同时具有形式美。“一树梨花”与“一溪月”的句中排比,形成往复回环的节律,对表达一种回肠荡气的依恋怀缅之情有积极作用。从修辞角度看,写月用“一溪”,比用“一轮”更为出奇,它不但同时写到溪水,有一箭双雕的效果,而且把不可揽接的月色,写得如捧手可掬,非常生动形象。“东西”两字本是方位词。日出的方向为东,日落的方向为西,“东西”就是东方和西方,也可以泛指方向。“东西”除指东方、西方外,还有其他的谐说,如指不同的方向,用作物品的代称,还可以引申来指人或动物。表述在对联中成为趣话。“东西”趣对一、指方向。相传有一个商人,父母去世后进行合葬时,误将父亲葬在西边,母亲葬在东边,违背了当时的规矩。商人遍访亲朋好友求救,看看能用什么法子补救一下。大家一时都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最后求到一位老先生门下。老先生想了想,对商人说:你在坟墓前竖一对石柱,我替你撰写一副楹联。商人立即照办。石柱竖好了,只见老先生挥笔写了:生前既不离左右,死后何须辨东西。二、指物品。“东西”被用作物品的代称,是何时开始的呢?传说是从宋代开始的。这里有个典故。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有一天外出,遇到老朋友盛温和,盛温和提一只竹篮子,告诉朱熹说,要去买“东西”。朱熹问:“难道不能买南北吗?”盛温和答道:“东方属木,西方属金,金木类,我这篮子就装得;南方属火,北方属水,水火类,我这篮子就装不得,因此,只能买东西,不能买南北。”买“东西”从此流传下来。“东西”两字就泛指各类物品了,后来人们不但去买“东西”,而且还要吃“东西”呢!三、指财物。明朝嘉庆年间,有一个太监奉命到杭州办事,受到管理该城北关的南工曹与管理南关的北工曹的盛情款待,觥筹交错,酒过几巡,太监已有几分醉意。此公雅兴不小,趁着酒酣耳热,想戏谑一下这两个地方官。于是摇头晃脑,咬文嚼字,念出一则上联:南管北关,北管南关,一过手,再过手,受尽四方八面商商贾贾辛苦东西。(联中“东西”指财物)两个地方官一听,太监借对联在揭他们的底,以怨报德,甚为恼火。北工曹知道太监的底细,脑子一转,很快对出下联:前掌后门,后掌前门,千磕头,万磕头,叫了几声万岁爷爷娘娘站立左右。四、指人。曹锟,直隶天津(今天津市)人。北洋军阀首领。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打败奉系后,曹锟以5 000银元一票的价格收买国会议员590人,被选为“大总统”,世称贿选总统。有人送他一副对联: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此联将“民国”、“总统”两词分别嵌入联中四个分句之首,组成四个文言句式,自然贴切。将民国“总统”骂作不是东西,并给予辛辣的讽刺和唾骂,读来令人捧腹。联中“东西”指人。五、指动物。清乾隆五十七年(1788年),京城工部失火,皇帝命大司空金简召集瓦工木匠重新建造。当时,京都中流传一则上联:水部火灾,金司空大兴土木;联中将“金、木、水、火、土”五行五个字统统用上,而且妥为安排,说明一件事。要对下联,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久久未有人对出。有位内阁中书舍人,与纪昀(纪晓岚)同乡,自己想对,又无佳句,想起了被称为楹联大师的老乡纪昀,便登门求他对。纪昀说:“这亦不甚难对。”他略一凝思,微笑着说:“只是对出来有妨先生,您看怎么办?”中书舍人求对心切,忙说:“无妨,无妨,只要对得上就好。”纪昀随口对道:北人南相,中书令什么东西。联中将“东、南、西、北、中”五方五字全部用来相对,也同样说明一件事,十分工巧。联文中“东西”指动物。
三 词语的选择运用
基础演练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新规定将于2010年1月1日开始________,届时原规定将停止使用。
②美国国防部在公布囚犯的信息时,总是显得不情愿,并以各种理由加以
________。
③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________,委
婉,使我们一面产生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________着纸醉金迷之境了。
A.实行 推脱 安静 向往
B.施行 推脱 恬静 憧憬
C.实行 推托 安静 憧憬
D.施行 推托 恬静 向往
解析 实行:用行动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施行:法令、规章等公
布后从某时起发生效力。推托:借故拒绝;推脱:推卸(责任等)。安静:
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安稳平静;恬静:安静、宁静。向往:因热
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憧憬:向往,多用于书面
语。
答案 B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近年来日本对华政策的消极面逐步________,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新
动向。
②科学研究是没有________的,因此各学科的所谓“经典理论”都不应成
为“禁区”。
③取民俸禄却不能为民分忧,________你就一点也不感到惭愧吗?
A.凸现 界线 莫非
B.出现 界限 莫非
C.凸现 界限 难道
D.出现 界线 难道
解析 凸现:清楚地显现,强调矛盾的突出;出现:显露出来,产生出
来。界限:指不同事物的分界;界线:指两个地区的分界线。莫非:多用
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揣测的语气;难道:多用于反问句中,表反问语
气。
答案 C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铁肩担道义,________著文章”,这是学界精英应该具备的素质,说
白了就是“道德文章”四个字。
②目前,有部分高中语文教师________字词的教学,以为是小儿科,将其
交给学生自学,对学生缺乏必要的指导。
③一晃就是二十年,这中间只有一次见过《收获》,是我在东北劳动期
间,________在一个干部的床头见到的。
A.棘手 忽略 偶尔 B.棘手 忽视 偶然
C.辣手 忽视 偶然 D.辣手 忽略 偶尔
解析 ①辣手:指老手、能手,形容非常厉害;也形容事情难办。棘手:
指像荆棘一样刺手,形容事情难办。对学界精英的评价用“辣手”的前一
义项合适。“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是明代杨继盛写的一副对联。②
忽视:不注意,不重视,多指有意的。忽略:没有注意,疏忽,多指无意
的。“以为是小儿科”表明是有意而为,用“忽视”符合句意。③“偶
然”与“偶尔”意思相通,但在用法上有区别。偶尔:与“经常”相对,
表示次数少。偶然:与“必然”相对,表示意外。由于句意是“意外”地
见到,选用“偶然”合适。
答案 C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自古以来,中国就以对文明的深刻________著称于世。
②事实上,________的批评肯定会有损公信力,夸张的赞许则会滑向敷衍
或虚伪。
③昨天下午,校长们陆续抵达家园国际酒店,记者________采访了其中几
位校长。
④由于龙卷风在凌晨时分突然袭击佛州,许多人在睡梦中________噩梦。
A.醒悟 轻率 伺机 遭受
B.省悟 草率 伺机 遭遇
C.省悟 轻率 俟机 遭遇
D.醒悟 草率 俟机 遭受
解析 醒悟:多指对事物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省悟:
多指对自己的思想或行为的认识,由错误到正确。轻率:(说话做事)随随
便便,没有经过慎重考虑;草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伺机:窥伺
时机;俟机:等待时机。遭受:受到(不幸或损害);遭遇:碰上,遇到(敌
人、不幸的或不顺利的事等)。
答案 C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我国的法律明文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有________的义务。
②2008年3月5日是人民________的好总理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
③他是乡优秀科技员,________果树栽培知识,每年都举办几期培训班。
④这里环境________,特别适合老年人休闲娱乐。
A.抚养 爱护 熟习 优雅
B.赡养 爱戴 熟习 幽雅
C.赡养 爱护 熟悉 优雅
D.抚养 爱戴 熟悉 幽雅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近义词适用对象的不同。赡养:供给生活所需,特指
成年子女对父母提供生活或物质上的帮助;抚养:爱护并教养。爱护:爱
惜并保护,既可指对下一代,也可指对物;爱戴:敬爱并且拥护,用于下
对上。熟悉:知道得清楚、详细,对象是人、事或事理;熟习:(对某种技
术或学问)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对象是技艺、语言、学问、知识
等。优雅:优美雅致、高雅,多用于人或音乐等;幽雅:幽静而雅致,多
用于环境、景致等。
答案 B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不事________,却画面宛然;不求节律韵调,但自有一番动人的情韵扣
人心弦。
②只是到了这个时候,纷纭的往事才在我眼前________得清晰,母亲的苦
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
③在这样的氛围中,不甘于人后的批评家要去评论他人,没有某种很
________的表现,就很难给读者以痛快过瘾的感觉。
④人要让大脑多多思考问题。实践证明,人的大脑愈用愈发达,不用则会
________。
A.夸张 幻现 出位 退化
B.渲染 幻现 出位 退化
C.夸张 闪现 出色 蜕化
D.渲染 闪现 出色 蜕化
解析 夸张:文艺创作中突出描写对象的某些特点的手法;渲染:比喻夸
大地形容。幻现:奇异地变化出;闪现:一瞬间出现。出位:出格,越出
常规;出色:特别好。退化: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机
能减退,甚至消失;蜕化:虫类脱皮,喻腐化堕落。
答案 B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他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历经层层筛选,终于走到了飞行员选拔的最后
一关,同来的20多人只剩下他一人,这时已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了。
B.小张,我劝你不要挖空心思赚黑钱,俗话说输钱只为赢钱起,你就不
怕报应?
C.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件丑事即使不宣传,也会有人知道的。
D.做生意应讲诚信,像那种“人凭一张嘴,货卖一张皮”的投机取巧的
做法,靠蒙骗顾客赚钱是极其愚蠢的。
解析 A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指事情的成败、好坏完全出于一个人
的策划。B项“输钱只为赢钱起”比喻被别人算计是由于算计别人所引起
的。C项“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只要为人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
人。D项“人凭一张嘴,货卖一张皮”意思是商品必须讲究包装,做生意
必须重视宣传,这里用作贬义词不当。
答案 B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不少人在职位安排时,总是“宁为鸡头,不为牛后”,看重的就是这
“一把手”的权力。
B.政治人物喜欢寻找“替罪羊”,其他领域的人物也是如此,这种思想
几乎影响了所有中国人。
C.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有长者、尊者
给你护着、挡着,你就可以无忧无虑、优哉游哉了。
D.当然,我也衷心地祝愿这次获得金鹰奖的演员,百尺竿头,更进一
步。
解析 C项“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指有本事的人也需要他
人的帮助。应改为“大树底下好乘凉”。
答案 C
9.下列各项中,加点的熟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90后对服装首饰的搭配让人惊讶,他们对于各种流行时尚,不是依样
画葫芦,而是根据个性需求随意修改。
B.事故发生后,省市主管领导风尘仆仆连夜赶来,下车伊始,就来到事
故发生现场,立即投入救援指挥工作。
C.金克木是老当益壮,文章写得一发不可收拾,直到去世前一个多月还
给出版社寄去了一篇《倒读历史》。
D.当中国小将周洋力压群芳,突破三名韩国选手的包围率先到达终点
时,全场观众爆发出了如雷贯耳的掌声。
解析 A项依样画葫芦:比喻按现成的样子照着做。B项下车伊始:现多比
喻初到一个地方,不了解那里的情况。语境不当。C项“一发不可收拾”
是指事情糟糕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D项如雷贯耳:像雷声穿透内耳。比
喻人的名气很大。对象用错。
答案 A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妈妈还坚持要我背乘数表,背不出就不准我吃
饭。妈妈唱白脸,爸爸就唱红脸,所以当时我更喜欢爸爸多一点。
B.国子监大街的“风”生“水”起,喧宾夺主,与儒家经典文化大唱对
台戏,不仅亵渎了文化名街的声誉,而且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
保护。
C.大凡贪官都喜欢唱主角——而且是反腐倡廉的高调。究其缘由,一为
恐慌,二为掩饰。
D.在春运安全最关键的时刻,南充两个乡镇党委、政府竟关门闭户,无
人上班值班。昨日记者从南充市有关部门获悉,两个“唱空城计”的乡
镇党委书记受到停职检查处理。
解析 C项应该是“唱高调”,意思是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说得好听而
不去行动。“唱主角”比喻担负主要任务或在某方面起主导作用。A项
“唱白脸”中的“白脸”是京剧中的反派角色,指扮演反面的角色,对事
情采取尖酸苛刻的态度。B项“唱对台戏”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反的行动,
或有意搞垮对方。D项“唱空城计”比喻掩饰自己力量空虚、骗过对方的
方法,比喻某单位的人员全部或大部分不在。
答案 C
高考巡礼
1.(2011·天津卷)下列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________。此刻,寺
院周围庄重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________的雪花,是飘
舞在空中的精灵;而晶莹如黄玉般的腊梅,暗香________,________遗世
独立的佳人。
A.钟爱 洋洋洒洒 浮动 好像
B.喜爱 纷纷扬扬 浮动 犹如
C.钟爱 纷纷扬扬 飘动 好像
D.喜爱 洋洋洒洒 飘动 犹如
解析 钟爱:特别爱(子女或其他晚辈中的某一人),只用于人。喜爱:对
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梅”是物,此处应选“喜爱”。洋洋洒洒:
①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②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纷纷扬
扬:(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据描写对象,此处应选“纷纷扬
扬”。“浮动”可用于具体事物,也可用于抽象事物;“飘动”多用于具
体事物。此处选“浮动”更好。“犹如”与“好像”比,书面色彩更浓
些,更符合此句的语言特点。
答案 B
2.(2011·重庆卷)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去凤凰,是在一个细雨绵绵的日子,凤凰的美便弥漫在这烟雨中,湘
西的千年文化也在这烟雨迷蒙中荡漾开来。
B.网络热词不仅以独特的方式即时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而且还表现了
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C.当今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数字阅读、网络阅读方兴
未艾,图书馆的传统职能正逐渐发生变化。
D.他上学那会儿就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那种人。按照规定,他可以申
请贫困生助学贷款,但他却硬撑着不肯申请。
解析 D项中“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多用来比喻势家豪族虽已衰败,但因
势力大、基础厚,也比穷人家富裕。句中用它形容“他”硬撑着不肯申请
贫困生助学贷款,用错对象。
答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