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产业结构超前系数(E)是指某一产业增长相对于整个产业经济系统增长趋势的超前程度,可用来测定某产业结构的变动方向.当E>1时,表示产业超前发展,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当E1时,则表示产业相对滞后发展,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粤东、粤西地区和粤北山区是广东省除珠江三角洲以外的其他地区,习惯上被合称为“粤东西北”,属于广东省内经济欠发达地区.此表示意2001-2013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和制造业行业结构超前系数。读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 产业结构超前系数 时间 制造业行业结构超前系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劳动密集型 资源密集型 资金技术密集型
2001-2005 -2.35 0.87 0.52 2001-2013 1.51 0.66 -0.08
2006-2010 -1.10 2.13 1.35
2011-2013 0.88 0.21 1.31
1.2001-2013年,“粵东西北”( )
A.第一产业滞后发展趋势加快 B.第二产业超前发展趋势波动
C.第三产业超前发展趋势稳定 D.地区三大产业发展趋势相同
2.2001-2013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能是( )
A.第二产业生产力水平下降 B.产业经济效益在持续降低
C.制造业分工协作程度较低 D.三大产业结构趋于不合理
在2010年-2020年期间,广东某村镇的第一产业用地显著减少,第二、三产业用地快速增加。该村镇属于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下图是该村镇2020年主要收入来源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3.该村镇第一产业用地显著减少的原因,可能是( )
①农业产值低 ②土壤污染重 ③土地撂荒多 ④建设占地广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为改善该村镇居民收入结构,合理的途径是( )
①扩大外出人员的比重 ②发展乡村农家乐
③建设大型商业综合体 ④创办乡镇办企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1年6月,浙江省成为建设共同富裕的先行示范区。下表为2020年我国浙江、广东、甘肃和安徽四省部分指标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省份 甲 乙 浙江 丙
土地面积(km2) 179643 425900 105703 140140
三次产业结构 4.3:39.2:56.5 13.3:31.6:55.1 3.4:40.9:55.8 8.2:40.5:51.3
人均生产总值 (亿元) 88210 35995 100620 63426
城乡居民收入比 1:2.49 1:3.27 1:1.96 1:2.37
注:城乡居民收入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甲省( )
A.合资企业占比大 B.轻工业比重偏低
C.矿产、能源丰富 D.耕地面积比重高
6.与其他三省相比,浙江省先行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最大优势为( )
A.产业结构较合理 B.人均生产总值高
C.社会经济差异小 D.土地利用率较高
读某城市近3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图中a、b、c三点按时间由晚到早排序正确的是( )
A.a、b、c B.c、a、b C.c、b、a D.b、a、c
8.关于各阶段区域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a阶段城市化水平最低
②b阶段环境质量最佳
③c阶段城市的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
④b—c阶段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9.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是( )
A.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B.第三产业产值比例加速上升
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 D.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
10.该地区的就业结构情况是( )
A.第一产业就业比例持续下降
B.第二产业就业比例上升最快
C.第三产业就业比例最低且增长缓慢
D.第二、第三产业对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读“我国某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图”。完成下列各题。
11. 从图中可知,该地( )
A.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 B. 城市化水平高
C.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 D. 工业发达
12. 为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大第二产业的比重
B. 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
C. 以旅游业为主导,增加就业机会
D.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二、三产业
20世纪80年代,鲁尔区工业出现了严重的发展危机。通过整治,80年代末鲁尔区又重新焕发生机。读1970—1999年鲁尔区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变化图”(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3.鲁尔区产业就业结构变化主要依托于( )
A.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B.现代农业的发展
C.新兴工业的发展 D.传统工业规模的扩大
14.鲁尔区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①新兴产业吸引大量旅客 ②制造服务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③工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提高 ④规模化种植农场的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经过了持续的产业结构升级,引领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上海市紧抓长三角城市群“一核五圈四带”发展规划契机,加快提升上海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服务功能,积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促进与周边城市协同发展,引领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提升服务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能力。下图为长三角城市群一核五圈四带示意图,下表为上海市2006—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统计表(单位:亿元)。
GDP 第一产业(亿元) 第二产业(亿元) 第三产业(亿元)
2006 93.8 5028.37 5244.2
2007 101.84 5678.51 6408.5
2008 111.8 6235.92 7350.43
2009 113.82 6001.78 8930.85
2010 114.15 7218.32 9833.51
2011 124.94 7927.89 11142.86
2012 127.8 7854.77 12199.15
2013 129.28 8027.77 13445.07
2014 124.26 8167.71 15275.72
2015 109.78 7940 16914.52
2016 109.47 7994.34 19362.34
(1)说出上海市成为我国最大经济中心的社会经济条件。
(2)据材料简述2006-2016年上海市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征。
(3)谈谈如何进一步发挥上海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图表材料分析区域地理发展的相关知识。
A、由材料可知2001-2013年,“粤东西北”第一产业产业结构超前系数逐渐趋于1,且由负转正,说明第—产业趋于超前发展,所以滞后发展的趋势减缓,A错误;
B、第二产业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先小1,后大于1,再后来又小于1,说明超前发展趋势不稳定,B正确;
C、第三产业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先小于1,后大1,2006-2010年的产业结构超前系数为1.35,2010-2013年的产业结构超前系数为1.31,说明第三产业超前发展趋势出现波动,C错误;
D、由上分析可知,地区三大产业发展趋势存在差异,并不相同,D 错误。
故选:B。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的相关知识。
A、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可用来测定某产业结构的变动方向,第二产业相对滞后发展,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不能说明第二产业生产力水平下降,A错误;
B、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和产业经济效益无直接关联,B错误;
C、2001- 2013 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和制造业行业结构超前系数表中可看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资源密集型、资金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说明各类型制造业发展状况分异较大,分工协作程度较低,C正确;
D、由材料可知,第—产业、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 产业结构趋于合理,D错误。
故选:C。
3.答案:C
解析:该乡镇属于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十分靠近大城市,外出务工的中青年人员比例大,乡村劳动力不足,对第一产业(农业)土地依赖性弱,剩余土地更多,更容易被工厂等征迁租用,①正确。由于靠近大城市(不是位置偏远的落后中西部农村地区),土地价格一般较高,很少会被撂荒闲置,②错误。土地污染对第一产业(农业)用地减少影响很小,③错误。靠近大城市,交通、工业等建设占用土地机会多、可能性大,④正确。综上分析,C正确。
4.答案:D
解析:观察图示,该村经济来源主要是外出务工、种植业等,自办企业和外来企业经济占比很少,①错误。但该乡村靠近大城市,地理位置优越,因此可以发展农家乐项目,吸引城市市民周末和节假日旅游消费,②正确。可以创办和发展乡镇企业,或招商引资,吸引外来企业投资办厂,增加居民就业和经济收入,④正确。乡村人口总量少,购买能力不大,不适宜建设大规模的商业综合体,③错误。
5.答案:A
解析:根据图文可知,甲省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占比最低,第三产业占比最高,第二产业占比中等,人均生产总值高,经济发展水平高,广东、甘肃和安徽三省中应当是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以轻工业为主,B错误。第一产业泛指农业,甲省农业占比低,因此耕地面积比重应较低,D错误。广东第三产业占比最高,说明经济水平较高,改革开放时间早,合资企业的比重大,A正确,广东矿产、能源不丰富,D错误。故选A。
6.答案:C
解析:由图文可知,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比差异最小,说明城乡居民收入差异不大,因此社会经济差异小,利于建设共同富裕的示范区,C正确。人均生产总值高不一定经济差距小,因此对先行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不是最大优势,B错误。产业结构较合理和土地利用较高利于提高整体的经济水平,不一定利于共同富裕,CD错误。故选C。
7.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a时期第一产业为55%,第二产业为20%,第三产业为25%,此时以第一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刚刚起步,以小型的轻工业为主,应为区域发展的早期。b时期第一产业为20%,第二产业为55%,第三产业为25%,由于第二产业的比重较大,工业带来的问题较大,应为区域发展的工业化阶段。c时期第一产业为15%,第二产业为30%,第三产业为55%,此时以第三产业为主,但不一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应为区域发展的后期阶段。根据各点的产业数值可以看出一般规律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特别是较高的阶段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提高。故选C。
8.答案:D
解析:据上题的分析可知,a为区域发展的早期,城市化水平最低,①正确;b阶段第二产业的比重较大,工业带来的问题较大,环境质量较低随着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提高将要迫使一部分企业外迁,②错误,④正确;c阶段此时以第三产业为主,但不一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③错误。故选D。
答案:9.A;10D
解析:9.由图可知,该地区三大产业产值比例变化的特点是第三产业产值比例上升快,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小,第一产业产值比例持续下降,说明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A正确;2001—2003年第三产业产值比例上升速度较1998—2001年慢,B错误;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小,C错误;产业结构变化以第三产业拉动为主,D错误。
10.由图可知该地区三大产业就业比例的特点是第一产业占绝对优势,不是持续下降的,A错误;第二产业就业比例上升不明显,B错误;第三产业就业比例居中,略有上升,但增幅小,C错误;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该地区第二、第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的剩余劳动力吸收有限,D正确。
答案:11.C;12.D
解析:11.对比两图可知,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占一半以上,而产业结构不足四分之一,说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大,说明城市化水平低,工业落后,故选C。
12.从区域可持续发展来看,该区域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高,产值比重较低,说明农业落后,应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业科技,降低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但并非只增大第二产业的比重,故选D。
答案:13.A;14.C
解析:13.读1970~1999年鲁尔区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变化图可知,鲁尔区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变化不大,第二产业就业人数下降,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明显上升,因此鲁尔区产业就业结构变化主要依托于现代服务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与现代农业的发展、新兴工业的发展、传统工业规模的扩大等关系不大,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14.读1970~1999年鲁尔区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变化图可知,鲁尔区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变化不大,第二产业就业人数下降,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明显上升,因此鲁尔区三次产业就业人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第二产业就业人数下降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上升,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上升,主要是因为服务业和流通业的发展,提供的就业岗位增加所致,②符合题意;第二产业就业人数下降,主要是因为工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提高,需求的劳动力減少所致,③符合题意;工业生产旧址开辟为景点,对就业人数影响不大,不是根本原因,①不符合题意;由于图中显示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变化不大,因此规模化种植农场的发展不是当地就业人数变化的主要原因,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15.答案:(1)拥有发达的海陆空综合交通运输网,交通便利;经济腹地广阔;国家政策扶持;经济基础雄厚。
(2)第三产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且稳定增长;第一、第二产业规模相对较小,且产值比重略有下降。
(3)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网,加快上海与规划区的人员和物资流通,城镇化水平和城市规模增大;促使上海与各城市分工协作加强,产业规模扩大,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促使上海市与其经济腹地之间联系更加紧密,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服务功能增强。
解析:(1)社会经济条件包括交通、地理位置、政策、社会文化等。上海是地处长江入海口处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心位置,交通位置优越 ;加上长江海陆联运的优势,经济腹地广阔;上海市发展历史悠久,工业结构完善,经济基础雄厚,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能力都较强。
(2)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可知,2006~2016,上海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当中占比重最大的是第三产业,比重最小的是第一产业,其中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产值略有下降,第三产业的产值有稳定的增长。
(3)上海市的经济基础雄厚但也面临着用地紧张等问题,为了提高上海市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对周边地区和城市的辐射能力,应当加强上海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加快上海市的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同时一些科技含量资金含量不高的企业适当的转移到周边城市,加强上海与周边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形成产业集群,当然产业转移的前提是进一步完善上海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运输网络,加快城市间的物资与人员流通,提高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和城市规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