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同步练习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同步练习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3 23:0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孙权劝学》评估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 下列对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卿今当涂掌事。(朋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
B.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古时王侯的自称)
C. 非复吴下阿蒙!(吕蒙的小名)
D.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对朋友辈的敬称)
2.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卿今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 B. 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C. 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 与蒙论议,大惊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蒙/乃始就学 B. 非复/吴下阿蒙 C. 蒙辞/以军中多务 D. 见/往事耳
4.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古今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B.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C. 及鲁肃过寻阳。 D.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 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益处)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加)
B. 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 但当涉猎(只,只是)
C.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只) 卿言多务,孰若孤(人称代词,你)
D. 及鲁肃过寻阳(到,等到) 蒙乃始就学(这样,如此)
6.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 卿今当涂掌事(应当涂抹) B. 即更刮目相待(更加)
C. 及鲁肃过寻阳(以及) D. 非复吴下阿蒙(不再是)
7. 下列有关课文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等。例如,本文中的“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 “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B.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义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能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C.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D. 鲁肃与吕蒙“结友”,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8.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其中“立”有开始之意,如:“立夏”即为夏季的开始。
B. 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史书”是我国历史的重要佐证,其编写体例较多。司马迁的《史记》为编年体,刘向的《战国策》为国别体,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为纪传体。
C. 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D. 古人用“阴”“阳”表示方位。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阴”。
9. 下列对文言语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好处。)
B.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
C.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岂能让你治理经书充当博士呢! )
D.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了!)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B. 司马光,自君实,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C. 本文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这是全文的精彩之处。
D. 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的,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0分)
11. 文学常识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_________,该书是 __________ 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___ 通史,记载了从 __________ 到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司马光,字君实,是_________(朝代)著名的_________ 家、_________ 家。
12.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① 孤岂欲卿治经为 博士邪!
孤:
博士:
② 但当 涉猎。
但:
涉猎:
③ 卿今 当涂掌事。
卿:
当涂:
④即 更刮目相待。
更:
⑤大兄何 见事之晚乎!
见事:
13. 辨析下列字词的古今异义。
(1)治 (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
(2)博士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
(3)但 (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
(4)往事 (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1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践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有删节)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岂: 及鲁肃过寻阳 及:
未穷青之技 遂辞归 遂: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3) 读了【甲】【乙】两文,你认为孙权和秦青在劝说艺术上有哪些高妙之处?
(4) 吕蒙和薛谭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点拨:本题考查对词语意思的分析理解。A项中的“卿”指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掌握情况。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做题时需要在理解词语基本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句子具体分析。
【解答】
A.动词,掌管;动词,应当。
B.介词,用;与“为”连用,构成动词,认为。
C.动词,知晓。
D.副词,表程度,十分;形容词,年长的。
故选C。
3.【答案】C
【解析】点拨:本题运用【文言句子节奏划分法】。古文句子的停顿规律如下:①主谓之间要停顿;②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③句首发语词之后要停顿,即由“顾、夫、盖、其、且、至若”等词领起,在该词后面应稍加停顿;④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分开,如“其一/犬坐/于前”;⑤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⑥句子中间成分省略处要停顿;⑦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⑧“也”“乎”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朗读时在其后停顿;⑨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现在是一个双音节词,要分开读,如“可/以一战”。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只是朗读停顿的基本规律,不应生搬硬套,要结合句子分析。本题C项应在主谓间划开:“蒙/辞以军中多务”。
4.【答案】D
【解析】点拨:A项中“博士”古义是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是学位的最高一级;B项“见”古义是了解,今义是看见;C项“及”古义是等到,今义是赶上;D项“才略”的古今意义相同。
5.【答案】B
【解析】点拨:A项中的“更”解释为“另,另外”;C项中的“岂”解释为“难道”,“孰”解释为“谁”;D项中的“乃”解释为“于是,就”。
6.【答案】D
【解析】A.当涂:当道,当权。B.更:另,另外。C.及:到,等到。
7.【答案】C
【解析】不是正面表现,而是侧面烘托。
8.【答案】B
【解析】ACD正确;
B有误,《史记》为纪传体史书,《资治通鉴》为编年体史书。
故选:B。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时需要认真阅读题干,回顾所学完成选择。
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对课文的文学常识进行积累。
9.【答案】C
【解析】正确的翻译应为: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10.【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和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文学常识类试题,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包括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等。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先要通读文章,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针对选项,找出正确的一项。
【解答】
A《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故A错误。
B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故B错误。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故C错误。
D正确。
故选D。
11.【答案】(1)《资治通鉴》司马光 编年体 战国 五代
(2)北宋 政治 史学
【解析】略
12.【答案】①古时王侯的自称 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②只 粗略地阅读
③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当道,当权
④重新
⑤认清事物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释文言词语,要熟记课文注释,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
①“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博士”是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②“但”理解为“只”;“涉猎”理解为“粗略地阅读”。③“卿”是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当涂”理解为“当道,当权”。④“更”理解为“重新”。⑤“见事”理解为“认清事物”。注意“博士”属于古今异义,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故答案为:①古时王侯的自称;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②只;粗略地阅读。③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当道,当权。④重新。⑤认清事物。
13.【答案】(1)研究 治理 (2)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一种学位名称 (3)只,只是 表转折的连词 (4)指历史 过去的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今异义词的词义的能力。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古义与今义有差别,甚至词义相差很远。这种词义的差异,是由词义发展变化造成的。如博士,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一种学位名称。
14.【答案】【小题1】难道 到,等到 未尽,这里指没有学完 于是
【小题2】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并请求回来继续(跟秦青)学习,(从此)一辈子也不敢再说回去的事了。
【小题3】二人都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达到劝人的目的。孙权是现身说法,直言劝说,提出要求,易为人所接受;秦青则不说话,以自身的行动,即演奏的高超技巧让薛谭折服,从而达到劝人的目的。
【小题4】示例: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满足于眼前所学,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课外的文言词语解释时,要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本题要注意“及”意思是:到,等到。
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要注意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注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可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语句畅达。本题翻译时要注意“涉猎、乃”等词的正确翻译。
3.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的能力。解答此题,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根据题干要求,联系自己的理解作答即可。结合【甲】【乙】两文可知,孙权和秦青在劝说艺术上的高妙之处:二人都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达到劝人的目的。孙权是现身说法,直言劝说,提出要求,易为人所接受;秦青则不说话,以自身的行动,即演奏的高超技巧让薛谭折服,从而达到劝人的目的。
4.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时,在通晓文意的基础上加以分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