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四年级下册科学1.6.果实和种子(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四年级下册科学1.6.果实和种子(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3-03 11:0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1.6果实和种子
设计者 审核者 执教者 使用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植物的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的。 2.不同植物的果实形状、颜色、大小各不相同。 科学探究目标 1.观察不同阶段的果实,认识果实的生长变化。 2.在解剖观察植物的果实的过程中认识果皮的作用。 3.在数果实中种子数量的过程中感受种子的作用。 科学态度目标 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形成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有继续探究花的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的。
教学难点: 认识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的。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凤仙花的果实、各种其他植物的果实、水果刀、课件。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 本课是继观察各种各样的花的教学活动后,开展的有一个专题活动。学生将通过对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观察研究,了解每一种开花植物都要产生足够的种子,以延续它们的物种。 四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储备。在前面的科学课中,学生对凤仙花以及有了一定了解,这节课在此基础上,学习凤仙花的果实和种子。 一、聚焦(教学导入) 授粉后的凤仙花慢慢凋谢,逐渐形成了果实。凤仙花的果实是什么样的?果实对植物来说有什么用呢? 我们观察一朵即将凋谢的凤仙花,我们会发现,花瓣和花萼都脱落了,雄蕊和雌蕊也不见了踪影,但我们却看到了雌蕊下端逐渐膨胀起来,这就是凤仙花的果实。 (设计意图:学生结合自己观察的经验分享凤仙花果实的样子。将注意力集中到果实上。) 二、探索(教学过程) 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认识植物的果实 主问题1:认识植物果实的生长变化及果实结构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观察凤仙花植株上不同阶段的果实,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摘下一个快要成熟的凤仙花的果实,观察果实的结构。除了剥开果实进行研究,还可以将果实切开研究。取两个还未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分别将其纵切和横切来观察果实的结构,可以清楚的观察到纵切时凤仙花果皮卷曲了,种子在果皮的里面,横切时果皮将种子紧紧的包裹起来,所以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的。在观察中你是否发现了果皮的作用? 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有序交流各个步骤。组长主持,组内互学,及时纠错。 (2)汇总意见。组内总结。 (3)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讲准备。 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声音洪亮,语言流畅,吐字清楚。 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 主问题1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 学生结合图片或实物观察果实的生长变化,比较异同,观察凤仙花果实的结构,观察横纵切后果实的结构。在观察不同阶段的果实中,认识果实的生长变化,能认识到植物的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的。 主问题1预设答: (1)果实是由小不断长大的,从还有花的果实,到花刚刚凋谢的果实,再到种子逐渐成熟的果实,最后果实成熟了,也就是果实成熟是一个生长变化的过程。 (2)用手轻轻拨开凤仙花的果实,很容易就看到了它的内部结构,凤仙花果实的内部有棕色的小种子,种子外面就是卷成团的保护它的果皮。我们可以看到果实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 果皮的作用是保护种子,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果皮可以保护弱小而没有成熟的种子。 第二学程 学习任务:数果实中的种子的数量 主问题2:数一数一个凤仙花果实里有多少粒种子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认识完凤仙花果实的结构,再来数一数一个凤仙花果实里有多少粒种子,一株凤仙花大约又可以收获多少粒种子? 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有序观察。组长主持,组内互学。 (2)汇总意见。组内总结。 (3)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讲准备。 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声音洪亮,语言流畅,吐字清楚。 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 主问题2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 学生数凤仙花果实中的种子的数量。在数果实中种子数量的过程中感受种子的作用。 主问题2预设答案 经过观察,每个凤仙花果实里种子的个数是不同的,一个凤仙花果实中大约有10粒左右的种子,一株凤仙花大约能结出10-20个不等的果实,这样算下来一株凤仙花可以结出上百粒的种子。结出上百粒种子的一株凤仙花是当初我们播下的一粒种子长成的,这正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真实写照。 学习任务:观察更过植物的果实 主问题3:观察更过植物的果实,比较异同。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在研究时,可以使用解剖的方法来研究植物的果实,根据果实的不同,可以用手将果实剥开研究,也可以将果实横切或纵切,切开来研究。在观察时,同学们可以利用多种感官来观察,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等。 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有序观察。组长主持,组内互学。 (2)汇总意见。组内总结。 (3)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讲准备。 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声音洪亮,语言流畅,吐字清楚。 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 主问题3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 学生观察更多植物的果实,比较异同。在观察更多植物的过程中认识到,不同植物的果实形状、颜色、大小各不相同。 主问题3预设答案 通过观察更多植物的果实,会发现不同植物的果实形状、颜色、大小各不相同,但果实都包括果皮和种子两部分。 三、研讨(教学总结) 1.果实都有果皮和种子,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小结:果皮的作用是保护种子,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果皮可以保护弱小而没有成熟的种子。种子则起着传宗接代,繁殖后代的作用。 2.植物结出许多种子有什么意义? 小结:我们种下的一颗凤仙花种子,又收获了许多的种子,这些种子传播出去,在适宜的环境下又会长出许许多多株凤仙花,每株凤仙花又会结出许多种子。凤仙花的种族就是这样延续并壮大的! 四、拓展 思考:我们经常吃的食物哪些是果实,哪些是种子呢? 比如我们常吃的西红柿、梨就是植物的果实,而瓜子和栗子就是植物的种子,课下同学们可以再辨认更多的果实和种子。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及生活经验分辨果实和种子。有继续探究果实和种子的浓厚的兴趣。 备 注 (需要标注的其他内容)
课后练习: 植物的果实一般是由( )和( )组成。 花谢后结果,果实主要由( )发育而来。 果实横切,里面的“小星星”是( )。
板书设计: 果实和种子 果实结构  果皮  种子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