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 四年级下册1.2种植凤仙花(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 四年级下册1.2种植凤仙花(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3-03 11:3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1.2种植凤仙花
设计者 审核者 执教者 使用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 科学探究目标 1.会用播种的方法栽培植物。 2.能利用种植杯观察记录种子萌发的过程。 3.能基于研究需要制定观察计划,能用表格、图片、测量纸等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种子萌发过程的探究兴趣。 2.乐于运用长期观察记录的方法完成研究植物的生长变化。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植物生长依赖于适宜的环境条件,具有保护土壤和周围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播种的方法以及种植杯的设计和制作
教学难点: 制定植物生长变化观察计划以及长期的观察和记录。
教学准备: 教师:播种的微课、种植杯制作的微课、教学课件。 学生(小组材料):塑料花盆、凤仙花种子若干、水、小铲子、透明塑料杯、纸巾、土壤、蚕豆(或黄豆)种子。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 本课是《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的第二课,种植凤仙花是整个单元教学活动的重要保障。不同植物生命周期的具体表现不同,绿色开花植物大部分是由种子繁殖后代的,这种繁殖方式叫有性繁殖。也有一些植物可以由根、茎、叶发育成新植株繁殖后代,这种繁殖方式叫无性繁殖。那么,绿色开花植物是如何由种子发育成一株植物?本课通过组织学生亲历栽培植物的活动,引领学生研究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通过前面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同种子中的胚是新生命的幼体,种子萌发发育成新植物。但是种子如何发育成新植物?所有的种子都能发育成新的植物吗?种子萌发后植物又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只有亲自种植一株植物,才能在实际观察中找到答案。本节课立足于观察种子如何在土壤中萌发,以及为后续的研究活动提供观察材料,组织学生开展种植凤仙花的活动。栽培活动是否成功,栽培的植物能否健康成长,能否做好观察计划、收集信息是本单元学习的关键。 一、聚焦(教学导入) 播种下去的种子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种植一颗植物——凤仙花。 揭示课题:种植凤仙花(板书) 二、探索(教学过程) 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种植凤仙花(选种、播种) 主问题1:如何种植凤仙花(选种、播种)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想一想应该怎样播种,播种时注意什么才能使植物成活? 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有序交流各个步骤。组长主持,组内互学,及时纠错。 (2)汇总意见。组内总结。 (3)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讲准备。 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声音洪亮,语言流畅,吐字清楚。 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 主问题1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分享原有认知。 主问题1预设答: (1)选种:挑选饱满,没有受过伤的凤仙花种子 (2)准备好花盆和土,先把一块小石头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大半盆土。 (3)手指在土中按2-3个洞,深度约1厘米,放入种子,再用土盖住洞口。 (4)往花盆中浇水,直到土壤湿润,然后放到温暖的地方。 第二学程 学习任务:设计制作种子杯 主问题2:设计制作种植杯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刚才每个小组都完成了凤仙花种子的播种,种子在土壤里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自学种植杯的方法。 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有序观察。组长主持,组内互学。 (2)汇总意见。组内总结。 (3)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讲准备。 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声音洪亮,语言流畅,吐字清楚。 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 主问题2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 能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 主问题2预设答案 (1)先将纸巾沿杯壁放好,再放入半杯土。 (2)在杯壁和纸巾之间塞入种子,在四个方向各放1颗种子(按不同方向放置种子)并标注序号。 (3)再加入一些土壤,轻轻压实。 (4)浇适量水。 学习任务:制定植物生长变化观察计划 主问题3:制定植物生长变化观察计划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植物的生长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如果我们种下去的凤仙花种子成活变成幼苗了,它还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记录? 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有序观察。组长主持,组内互学。 (2)汇总意见。组内总结。 (3)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讲准备。 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声音洪亮,语言流畅,吐字清楚。 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 主问题3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 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 主问题3预设答案 完成观察计划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管理:每天早晚浇水,气温高时,应将凤仙花移至阴凉处,水量不宜过多,每次浇水以花盆底部稍有水流出为宜。2.观察:按照要求认真观察凤仙花生长的每个阶段的变化。3.记录:将凤仙花芽出土,出花芽、开花、结果以及果实成熟的准确时间记录下来,测量每个阶段茎的粗细、植株的高度、叶子的大小以及数量、花的大小和数量以及果实的数量等。采用不同的方式记录:记录表+图片成生长日记+图片。 三、研讨(教学总结) 研讨一:为什么要选择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播种 并不是所有种子都会发芽。种子里,营养部分(胚乳或子叶)占了种子的大多数部分,它们为种子萌发做准备(提供营养) ,通常饱满的种子里储存的营养物质多,能提升发芽率。而受伤的种子,由于某个或某些结构受到损害,基本失去了生命力。所以要选择饱满、没有受过伤的种子播种,能提升种子的发芽、成长的概率。 研讨二:需要提供什么条件,种子才能顺利萌发?我们的依据是什么? 除了种子自身条件外,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依据是我们种植凤仙花种子时,先选择湿润的土壤,然后放在温暖的地方,种子才会顺利发芽。 研讨三:怎样才能做好观察记录,了解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 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管理植物、观察植物的变化和认真记录等多项工作。除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每天记录一次根的长度之外,从芽出土开始,每周还应测量一次植株的高度,观察叶的形状、数量和大小,并记在观察记录表上。同时,要给植物拍照或画简图,更直观地记录植物的生长状态;也可以写观察日记,详细记录。 四、拓展 1.同学们,在这节课中,我们选择了凤仙花和蚕豆进行种植活动,他们都是由种子发育成新的植株,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一些植物能用自己的根、茎、叶来繁殖后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展示)。 2.总结:植物的世界还有更多丰富的知识和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后坚持观察和记录! 备 注 (需要标注的其他内容)
课后练习: 1.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 A.阳光、水分、空气 B.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C.阳光、土壤、水分 2.在播种凤仙花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凤仙花适合在秋天播种 B.播种前需要先选种,选择饱满健康的种子进行种植。 C.为了获得更多的营养,把种子埋得越深越好。
板书设计: 2.种植凤仙花 挑选饱满,没有受损伤的种子 播种方法 制订观察计划 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