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单元测试题C卷-六年级数学下册阶段测试(青岛版,六三制)(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4单元测试题C卷-六年级数学下册阶段测试(青岛版,六三制)(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0.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3-03 15:0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4单元测试题C卷
六年级数学下册阶段测试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王亮的身高与体重成( )。
A.正比例 B.反比例 C.不成比例
2.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是最小的质数。一个外项是5,另一个外项是( )。
A.0.2 B.0.4 C.0.8
3.在比例尺是( )的平面图上,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0米。
A.1∶100 B.1∶1000 C.1000∶1
4.能和4∶0.3组成比例的是( )。
A.0.8∶0.6 B.8∶0.6 C.0.8∶6
5.下面各数量关系中,成正比例关系的是( )。
A.圆的半径与它的面积
B.圆柱的底面积不变,它的体积与高
C.一批货物,运走的吨数与剩下的吨数。
6.一块计算机芯片实际尺寸是4mm×4mm,下图是按照一定比例所画的图。图中所用的比例尺是( )。
A.1∶5 B.1∶2 C.5∶1
7.一个长方形的运动场长108米、宽65米。小东想在练习本上画出这个操场的平面图,下面比例尺比较合适的是( )。
A. B. C.
8.一种零件长0.5毫米,画在图纸上长5厘米,这幅图的比例是( )。
A.1∶10 B.10∶1 C.100∶1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6分)
9.在比例20∶4=35∶7里,外项有20和( );内项有4和( )。
10.XY+6=25,X和Y成( )比例,X=32Y,X和Y成( )比例。
11.比例尺800∶1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倍,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
12.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是最小的合数,一个外项是,另一个外项是( )。
13.在比例尺是1∶1500的图纸上量得一个学校操场长8厘米、宽6厘米,这个学校操场的实际面积是( )平方米。
14.火箭中有一种精密零件,该精密零件长3毫米,画在图纸上长9厘米,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 )。
15.某工厂按照的比制造了一列火车的模型,模型长1.1米。这列火车的实际长度是( )米。
16.写出由6、9、12、18组成的两个不同的比例式:( )。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8分)
17.如果,那么。( )
18.图上距离总是比实际距离小。( )
19.如果m∶1.2=1.5∶n,那么m和n成反比例关系。( )
20.一个机器零件长4毫米,画在图纸上长8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2∶1。( )
四、计算题(共12分)
21.(6分)解比例。

22.(6分)求未知数x。
5x-22=8
五、作图题(共12分)
23.(6分)把长方形放大,使放大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对应边长度的比为。
24.(6分)根据描述画出路线图。
从营地出发,向南偏西40°方向走2000米到1号点,再向正西走3000米到2号点,最后向北偏西30°方向走2000米到达终点。
六、解答题(共36分)
25.(6分)学校食堂买来600千克大米,前6天吃了120千克,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还能吃几天?(用比例知识解)
26.(6分)将青岛中学的一间长方形教室用1∶300的比例尺画在图上,其周长为12.8厘米,该教室的长和宽的比是5∶3,求该教室的实际面积。
27.(6分)在一幅比例尺是1∶50000000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的距离是4厘米。一列高铁以每小时40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行驶多少小时?
28.(6分)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是10厘米,甲,乙同时从两地同时相向而行,3小时两车相遇。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2∶3,求出甲,乙的速度各是多少?
29.(6分)世界上最粗的树是“百骑大栗树”。据悉,它的树干大约需要40个身高1.35米的小学生伸开双臂手接手才能围住,换成身高1.8米的成年人,大约需要多少人伸开双臂手接手才能围住?(人仲开双臂的长度等于人的身高)(用比倒解答)
30.(6分)红星工程队修一条路,如果每天修60米,16天可以修完;如果每天修80米,可以提前几天修完?(用比例知识解答)
参考答案
1.C
【分析】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商)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商)一定,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如果既不是比值一定,也不是乘积一定,则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不成比例。
【详解】王亮的身高与体重不是两个相关联的量,所以王亮的身高与体重不成比例。
故答案为:C
【点睛】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及辨识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B
【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知,两内项的乘积等于两外项的乘积;最小的质数是2,可得两个内项的积是2,即两个外项的乘积是2,用2除以其中一个外项5,即可求出另一个外项。
【详解】根据分析得,最小的质数是2。
2÷5=0.4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的解题关键是灵活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及认识最小的质数。
3.B
【分析】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可知,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把题目中“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0米”换算成数值比例尺,从而找出正确的选项。
【详解】5厘米∶50米
=5厘米∶5000厘米
=1∶1000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的解题关键是掌握比例尺的意义。
4.B
【分析】根据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由此依次算出各选项的比值,找出与4∶0.3比值相等的选项组成比例。
【详解】4∶0.3
=(4×10)∶(0.3×10)
=40∶3

A.0.8∶0.6
=(0.8×5)∶(0.6×5)
=4∶3

0.8∶0.6不能和4∶0.3组成比例;
B.8∶0.6
=(8×5)∶(0.6×5)
=40∶3

8∶0.6能和4∶0.3组成比例;
C.0.8∶6
=(0.8×2.5)∶(6×2.5)
=2∶15

0.8∶6不能和4∶0.3组成比例;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是应用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解决问题。
5.B
【分析】两种相关联的量,如果它们的比值一定,则这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据此逐项分析。
【详解】A.根据圆的面积公式,=圆的半径×圆周率,比值不一定,则圆的半径与它的面积不成正比例关系;
B.=底面积(一定),比值一定,则它的体积与高成正比例关系;
C.运走的吨数+剩下的吨数=这批货物的总吨数,比值不一定,则运走的吨数与剩下的吨数不成正比例。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正比例关系的辨认。掌握正比例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6.C
【分析】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图上距离为2cm,实际距离为4mm,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据此解答。
【详解】图上距离∶实际距离=2cm∶4mm=(2×10)mm∶4mm=20∶4=5∶1
所以,图中所用的比例尺是5∶1。
故答案为:C
【点睛】掌握比例尺的意义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7.A
【分析】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据此求出各项的图上距离,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108米=10800厘米,65米=6500厘米
A. 10800×=10.8(厘米),6500×=6.5(厘米)
B.10800×=108(厘米),6500×=65(厘米)
C.10800×=216(厘米),6500×=130(厘米)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换算,明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是解题的关键。
8.C
【分析】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即为比例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已知,代入公式即可求出比例尺。
【详解】5厘米=50毫米,
50∶0.5=100∶1;
则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00∶1。
故答案为: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统一单位,再代入求比例尺的公式即可。
9. 7 35
【分析】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据此解答。
【详解】在比例20∶4=35∶7里,外项有20和7;内项有4和35。
【点睛】此题考查辨识比例的内外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10. 反 正
【分析】根据X÷Y=k(一定),X和Y成正比例;XY=k(一定),X和Y成反比例,转化后再进行辨识。
【详解】根据XY+6=25,两边同时-6可得XY=19,所以X和Y成反比例;根据X=32Y,两边同时÷Y可得X÷Y=32,X和Y成正比例。
【点睛】关键是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商一定是正比例关系,乘积一定是反比例关系。
11. 800
【分析】比例尺的前项是图上距离,后项是实际距离,据此填空。
【详解】比例尺800∶1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800倍,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点睛】本题考查了比例尺的意义,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12.
【分析】最小的合数是4,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用最小的合数÷一个外项=另一个外项。
【详解】4÷=
【点睛】关键是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两外项积=两内项积。
13.10800
【分析】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换算出实际长和宽,根据长方形面积=长×宽,列式计算即可。
【详解】8÷=12000(厘米)=120(米)
6÷=9000(厘米)=90(米)
120×90=10800(平方米)
【点睛】关键是掌握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方法。
14.30∶1##
【分析】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求解即可,注意要先统一单位。
【详解】9厘米=90毫米
90毫米∶3毫米
=(90÷3)∶(3÷3)
=30∶1
所以图纸的比例尺是30∶1。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比例尺的意义以及求解,注意要先统一单位。
15.550
【分析】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据此代入数值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1.1米=110厘米
110÷=55000(厘米)=550(米)
【点睛】本题考查比例尺,明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是解题的关键。
16.6∶9=12∶18;6∶12=9∶18(答案不唯一)
【分析】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据此找出比值相等的比,组成比例即可。
【详解】6∶9=、12∶18=
6∶12=、9∶18=
由6、9、12、18组成的两个不同的比例式:6∶9=12∶18;6∶12=9∶18。
【点睛】关键是理解比例的意义,确定比值相等的比。
17.√
【分析】根据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可把化成a∶b=3∶4,再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知,两个外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内项的乘积,据此解答判断。
【详解】由
可得a∶b=3∶4;
a×4=b×3
4a=3b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的解题关键是利用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以及比例的基本性质求解。
18.×
【分析】当比例尺为放大比例尺时,图上距离要比实际距离大,如30∶1指图上距离30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厘米,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图上距离不一定总是比实际距离小,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理解放大比例尺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9.√
【分析】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据此解答。
【详解】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外项的乘积,则mn=1.2×1.5=1.8,所以m和n成反比例关系。
故答案为:√
【点睛】掌握反比例关系的判断方法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20.×
【分析】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把数代入并化简即可(要注意先统一单位)。
【详解】8厘米=80毫米
比例尺=80毫米∶4毫米=20∶1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意义,熟练掌握比例尺的意义并灵活运用。
21.;
【分析】(1)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外项的乘积,再利用等式的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除以2;
(2)分数形式的比例中,交叉相乘积相等,再利用等式的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
【详解】(1)
解:
(2)
解:
22.x=6;
【分析】(1)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22,再在两边同时除以5即可;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式化为方程式,再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即可。
【详解】5x-22=8
解:5x-22+22=8+22
5x=30
5x÷5=30÷5
x=6
解:
23.见详解
【分析】原来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5格和3格,按2∶1放大后,则放大后的长方形的长5×2=10(格),宽3×2=6(格),所以画一个长10个格子,宽6个格子的长方形即可。
【详解】由分析如下图红色部分所示:
【点睛】本题考查图形的放大,图形的放大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只改变图形的大小。
24.见详解
【分析】根据题意先确定合适的比例尺,规定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0米,可求出营地到1号点,从1号点到2号点,从2号点到终点的图上距离,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辨别方法,即可画出行走路线图,解答即可。
【详解】用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0米
营地到1号点图上距离:2000÷1000=2(厘米)
1号点到2号点图上距离:3000÷1000=3(厘米)
2号点到终点图上距离:2000÷1000=2(厘米)
根据题意画图如下: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依据方向(角度)和距离画出路线图的方法。
25.24天
【分析】由题意“照这样计算”可知:每天吃大米的质量是一定的,即吃大米的质量与天数的比值是一定的,符合正比例的意义,则吃大米的质量与天数成正比例,假设剩下的(600-120)千克还能吃x天,据此即可列比例求解。
【详解】解:设剩下的还能吃x天,
120∶6=(600-120)∶x
120x=6×(600-120)
120x=6×480
120x=2880
x=2880÷120
x=24
答:剩下的还能吃24天。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清楚哪两种量成何比例,进而列比例求解。
26.86.4平方米
【分析】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求出实际周长,实际周长÷2=周长的一半,周长的一半÷总份数,求出一份数,一份数分别乘长和宽的对应份数,求出长和宽,再根据长方形面积=长×宽,列式解答即可。
【详解】12.8÷=3840(厘米)=38.4(米)
38.4÷2÷(5+3)
=19.2÷8
=2.4(米)
2.4×5=12(米)
2.4×3=7.2(米)
12×7.2=86.4(平方米)
答:这间教室的实际面积是86.4平方米。
【点睛】关键是掌握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方法,掌握并灵活运用长方形周长和面积公式。
27.5小时
【分析】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先求出实际距离,注意换算单位。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解。
【详解】4×50000000=200000000(厘米)=2000(千米)
2000÷400=5(小时)
答:需要行驶5小时。
【点睛】此题考查了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的方法,还要理解:路程÷速度=时间。
28.甲车40千米/时;乙车60千米/时
【分析】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计算出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再利用公式“甲乙的速度和=总路程÷相遇时间”计算出甲车和乙车的速度和,最后根据按比例分配计算出甲乙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详解】10÷=30000000(厘米)
30000000厘米=300千米
300÷3=100(千米/时)
甲:100×=40(千米/时)
乙:100×=60(千米/时)
答:甲车速度是40千米/时,乙车速度是60千米/时。
【点睛】根据比例尺公式计算出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29.30人
【分析】人的身高大约等于臂展,设换成身高1.8米的成年人,大约需要x人伸开双臂手接手才能围住,根据臂展×人数=“百骑大栗树”周长,列出反比例算式解答即可。
【详解】解:设换成身高1.8米的成年人,大约需要x人伸开双臂手接手才能围住。
1.8x=40×1.35
1.8x÷1.8=54÷1.8
x=30
答:换成身高1.8米的成年人,大约需要30人伸开双臂手接手才能围住。
【点睛】关键是确定比例关系,积一定是反比例关系。
30.4天
【分析】已知修这条路,如果每天修60米,16天可以修完;则这条路长为60×16=960(千米);还是修这条路,如果每天修80米,就会提前修完;假设可以提前x天修完,可列方程:80×(16-x)=60×16。
【详解】解:设可以提前x天修完,由题意得:
80×(16-x)=60×16
80×16-80x=960
80x=1280-960
80x=320
x=4
答:可以提前4天修完。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点睛】因为修路的方式有两种,分别是每天修60米和80米;又因为路的长度是不变的,因而每天修的米数与天数成反比例,所以可以假设提前x天完成,同时以路的长度为等量列方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