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03 08:0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年春部编版九年级历下册教案★★★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一 知识与能力
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掌握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目的、措施及作用;认识罗斯福,形成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资本家却人为地故意大量销毁产品,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通过对罗斯福个人魅力的了解,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实质;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难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在美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连任的三位总统,经历了极大的社会变化。
材料展示:
材料一:柯立芝——第30任总统
自美国建国以来,历届国会审度国势,莫有本届所见之兴旺繁荣。
——柯立芝1928年国情咨文
材料二:胡佛——第31任总统
今天,我们美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于最终战胜贫困。
——胡佛1928年竞选演说
材料三:罗斯福——第32任总统
我向你们保证,我对自己立下誓言,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罗斯福1932年竞选演说
柯立芝在任期间,美国出现了极度繁荣,以至于后面人们会习惯地把这一时期的繁荣称为“柯立芝繁荣”。胡佛在任期间,出现的却是极大的反差,人们会将某种贫困或者不好的现象以“胡佛”命名,如“胡佛村”。为什么紧挨着的两任总统会有如此区别?美国民众又是如何评价第32任总统的?今天让我们来学习第13课:罗斯福新政。
一、从繁荣到危机
1.图片展示:
教师讲述:这是19世纪初期美国国内的一幅宣传画,上面的英文字母翻译过来分别是“世界上最高的生活水平”“美国独一无二”。
2.教师讲述:当时美国财政部长安德鲁·梅隆于1929年9月向公众保证:“现在没有担心的理由,这一繁荣的高潮将会继续下去。”这足以见证美国当时的繁荣,但这样的繁荣是真正的繁荣吗?
3.材料展示:
材料一:严寒的冬天,衣着单薄的美国采煤工人的女儿和她母亲的一段对话:
女儿:妈妈,这么冷的天,为什么我们家不生火取暖?母亲:因为没有煤炭。女儿:为什么没有煤炭呢?母亲:没有钱买。女儿:为什么没有钱呢?母亲:你爸爸失业了。女儿:那为什么失业呢?母亲:煤炭生产太多了,卖不出去。
材料二:1920—1929年,美国工人工资增长2%,而工厂生产率却增长55%。到1929年,美国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的2%的人拥有。
材料三:买分期的概念越来越普遍,从1920年到1929年,分期付款类的消费增加了500%。到1929年,美国60%的汽车、大型电器和钢琴都是靠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的。
——《仅仅是昨天》
材料四:清洁工停下了手中的活,两眼紧盯着自动报价机……一个能说会道的股市评论员正在讲述:“一个打杂工在股市里赚了20多万、一个护士用病人给的小费赚了3万……”
教师提问:上述材料分别反映出美国怎样的社会问题?你认为美国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社会问题)生产过剩,贫富差距大,美国劳动人民实际消费力较低、分期付款,银行信贷、股票投机活动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4.教师讲述: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它开启了美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著名的金融危机。从这天开始,美国股市在历经了10年的大牛市后,几天内从顶峰跌入深渊。股指从363最高点跌至1932年7月的40.56点,最大跌幅超过90%。此后,美国和全球也随之进入了长达10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
5.材料展示:
材料一:最严重时,失业人数高达1 700万——占了整个劳动大军的四分之一……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价格由崩溃前的87亿美元暴跌到1933年的19亿美元。同一时期的国家收入比以前大约减少了一半。在工业停滞的同时,大批银行倒闭,估计有多达一万家银行关了大门,吞掉了小额存户的存款。
——摘编自《罗斯福正传》
材料二:一位牧场主将牛羊全部射杀后扔进山沟,因为运往市场的运费超过了卖掉它们的价钱。地里的棉花没有采摘,果园里挂满正在溃烂的葡萄和橄榄,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还合算。
——摘编自《罗斯福传》
教师提问:根据上述材料,概括经济危机的表现。
提示:股价暴跌、工业生产下降、贸易锐减、银行破产、物价暴涨、失业增加。
6.材料展示:
材料一:一般的经济危机持续几个月、一年,最多不过两年,而本次经济大危机从1929年持续到1933年,长达4年之久。
材料二:危机影响范围从金融业迅速波及几乎所有部门;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所有资本主义国家。
材料三: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减少了36%,失业工人3 000多万,几百万农民破产,上万家银行倒闭。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损失比一战的破坏还要严重。
教师提问:根据上述材料,概括经济危机的特点,并思考其带来的社会影响。
提示:(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社会影响)①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沉重打击。②经济危机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使得阶级矛盾尖锐、政局动荡,法西斯势力趁机崛起。③使国际局势紧张,最终导致二战爆发。
7.教师过渡:绝望像阴云一样笼罩了整个美国。当时,美国和世界各大媒体都不得不用这两个字来形容20世纪30年代初的形势,那就是“恐惧”。面对经济危机,当时的总统胡佛认为“经济不景气的问题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这使得经济危机更加严重。到了1932年,美国迎来了4年一次的总统选举,人们又会作出怎样的选择?
二、罗斯福新政
1.教师讲述:1932年,参与总统竞选的是共和党候选人胡佛、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
材料展示:
材料一: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胡佛,时任美国第31任总统(1929-1933):“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
材料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罗斯福,时任纽约州州长:“我向所有人保证,将给美国人民带来一次新政!”
(1)教师提问:结合上述材料,思考胡佛与罗斯福在化解危机的政策上有何不同。
提示:胡佛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即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完全由市场调节)。罗斯福采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应对经济危机。
(2)当时人们选择了谁来挽救经济危机?
提示:罗斯福。
2.教师讲述:正值经济大萧条的风暴席卷美国的时候,到处都是失业、破产、倒闭、暴跌。罗斯福却表现出一种压倒一切的自信,他在宣誓就职时发表了一篇富有激情的演说,告诉人们:我们惟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新总统的决心和轻松愉快的乐观态度,点燃了举国同心同德的新精神之火,提出了旨在实现国家复兴和对外睦邻友好的施政方针。罗斯福入主白宫后,对内积极推行以救济、改革和复兴为主要内容的“罗斯福新政”。
3.材料展示:
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
——罗斯福的就职演说
教师提问:罗斯福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应对美国经济危机?总结“新政”的特点。
提示:
“新政”的特点:政府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4.教师讲述:罗伯特·舍伍德曾这样评价过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经过他(罗斯福)的手术,得到的不是死亡,而是变得比过去更强壮,并取得新的生命。”新政具体给美国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5.材料展示: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
材料三:二战后,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等,虽然发展模式各不相同,但政府干预都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共同之处。
教师提问: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新政的影响。
提示:①经济: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②政治: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材料展示:
换言之,新政无非只是一种权宜的解决办法而已,这种权宜之计经不起严峻的考验,迟早总是要维持不下去的。
——[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
教师讲述:新政不仅基本克服了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还曾使二战后美国经济呈现长期上升的总趋势,对摆脱经济大萧条起了最直接的作用,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主义的道路。罗斯福也曾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他的新政是否能“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请阅读下列材料,思考问题。
7.材料展示:
1929—1933年——美国股市崩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经济危机,通货膨胀;1987年——“黑色星期一”,中东局势紧张,华尔街出现崩溃;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震撼全球;1996年——日本楼市泡沫,房价下跌50%。
提示:不能。因为罗斯福新政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8.教师总结: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1)积极影响: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2)消极影响:新政是美国政府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破坏性最大的经济危机。它根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使生产和销售的矛盾不断尖锐化,直接导致危机的爆发。在其沉重打击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各寻对策。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使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和,为资本主义继续向前发展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
教学至此,请使用《名校课堂》同步训练部分。
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1933—1945);
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
他是继华盛顿、林肯后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应对。美国依靠罗斯福新政走出困局,罗斯福采取了哪些措施挽救危机?为什么这些措施被称为“新政”?让我们共同进入第13课“罗斯福新政”的学习。
一、从繁荣到危机
1.材料展示:
材料:资本主义社会在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这就要求各个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同、步调一致,进而形成社会化大生产。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少数垄断资本家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他们为追求利润,不断地扩大再生产,这就势必打破平衡,引发恶性竞争,激化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矛盾,进而导致经济危机。
教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是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进行点拨: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直接原因: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垄断资产阶级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
教师:经济大危机首先爆发于哪个国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9内容)
学生回答: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价格突然暴跌,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教师补充:以导图的形式展示美国经济大危机爆发的过程。
2.材料展示:
材料一:危机影响范围从金融业迅速波及几乎所有部门;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所有资本主义国家。
材料二:一般的经济危机持续几个月、一年,最多不过两年,而本次大危机从1929年持续到1933年,长达4年之久。
材料三: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减少了36%,失业工人3 000多万,几百万农民破产,上万家银行倒闭。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损失比一战的破坏还要严重。
教师:结合材料,分析归纳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3.图文展示:
排队领取救济的美国失业者 示威者与警察爆发冲突
材料:我察看了当今的世界,并将现在的情况与那时的情况作了对比,我不得不承认,由于某种原因,由于某种难以确切指出的东西,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
——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
教师:根据图文内容,你能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
(1)经济大危机期间,人民群众深受其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遭受沉重打击,失业工人激增,就业工人的工资大幅度下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生活水平恶化。
(2)经济大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造成世界局势紧张。
二、罗斯福新政
1.教师讲述:由于胡佛政府的失败,美国陷入更严重的危机;这时候的美国迫切需要一位能够带大家走出困境的总统,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学生回答:罗斯福。
教师讲述:1933年,罗斯福凭借自己出众的个人能力,战胜当时和他一起竞选总统的胡佛,成为美国新一届总统。为了应对经济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
2.图文展示:
材料一:罗斯福就职后,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凡有偿付能力的银行才允许开业,同时,由国家拨款30亿美元贷款给大银行,支持其恢复营业,并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存款实行国家保险。
材料二:1933年《全国工业复兴法》:由国家出资扶植大企业,国家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
材料三:1933年《农业调整法》: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国家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
材料四:“以工代赈”。
教师:结合材料和教材,归纳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学生回答:
(1)金融业:整顿银行业,恢复银行信用。
(2)工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3)农业:调整农业播种面积,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4)“以工代赈”:吸纳了大量的失业者,刺激了生产和消费。
(5)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与救济机构,救济失业家庭。
教师补充: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是罗斯福新政的一大特点。
3.材料展示:
材料:资本主义制度就像一棵出现枯枝烂叶的树一样,激进分子说:“把它砍倒。”保守分子说:“不要动它。”我则采取折中的办法:“让我们把它修剪一下,这样我们既不会失去老树干,也不会失去新枝。”
教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本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教师点拨:新政的前提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而经济大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所以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大危机。
4.图表展示:
教师: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1内容)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
(1)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2)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
(3)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局限: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没有消除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5.教师拓展: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罗斯福采取的措施对于当今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值得吸取的经验?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点拨:
(1)国家要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要有机结合。
(2)经济建设要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3)改革要兼顾人民群众的利益,注意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历史上最深刻、破坏性最大的危机。在危机的沉重打击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各自寻找对策。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使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和,为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向前发展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罗斯福也因此成为自华盛顿和林肯以来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总统而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