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部编版九年级历下册教案★★★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一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万隆会议的内容、精神和影响。知道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基本史实及其影响。掌握古巴革命和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区全部主权的成果。通过亚非拉国家的斗争活动与成果,认识亚非拉人民在世界舞台上角色的演变与发挥的作用。
二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人物的事迹体会英雄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教材难点,让学生认识到“论从史出”的道理;通过历史事件让学生得出启示,达到“学史明智”的目的。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殖民体系的形成和瓦解是人类历史发展特定阶段的产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历史的必然;体会殖民主义体系虽然已经崩溃,但是其消极影响尚未肃清,在当今世界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赢得独立的人民要进一步扫除殖民主义的影响,为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而努力奋斗。
重点:万隆会议、“非洲年”。
难点: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区主权。
地图展示:二战后的形势。
材料展示:
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毛泽东在1974年与赞比亚总统卡翁达的谈话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亚非拉的民族独立浪潮改变着世界的面貌。这些国家被称为“第三世界”。地理位置上,它们位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水平上,它们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正在奋起,正在发展,所以也称作“发展中国家”。
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亚非拉国家作出了哪些努力?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一、万隆会议
1.材料展示: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主要差别在于欧洲殖民地的结局。欧洲对殖民地帝国的控制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被削弱,但还没有遭到彻底的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地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教师引导: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独立后的民族国家在振兴民族经济和促进社会发展、维护主权和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民族独立的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结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国际力量。
2.教师提问:我们以前学习过万隆会议,今天,我们在二战后的国际大背景下再次审视万隆会议。阅读教材,请找出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和时间。
提示:(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席卷全球。②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这些新独立的国家都面临巩固政权、发展经济的共同问题。③新独立的国家反对冷战,不愿卷入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时间)1955年4月。
3.教师讲述:万隆会议的召开是一帆风顺的吗?
知识补充: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针对周恩来总理的政治谋杀事件。飞机起飞约5小时后爆炸,11名乘客全部遇难。周恩来因手术临时秘密改变行程,幸免遇难。
4.教师讲述:出席第一次亚非会议的共有29个国家。其中,与中国建交的只有6个国家(阿富汗、缅甸、印度、印尼、巴基斯坦、越南),中国出席第一次亚非会议必然会在亚非地区乃至全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美国和蒋介石害怕出现这种局面,因此要对中国代表团出席第一次亚非会议千方百计地进行阻挠和破坏。这足以证明此次会议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面临着巨大的危险。
5.教师提问:面对帝国主义的从中破坏,再加上其他国家对中国的质疑,中方代表又是如何应对的?
材料展示: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提示: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
6.教师提问:归纳万隆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提示:(内容)①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②体现了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意义)①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②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③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逐渐推行开来。
7.情景再现:周恩来发言。
教师提问:万隆会议体现出怎样的精神?
提示: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8.教师提问:欧洲殖民者对非洲的殖民统治可以追溯到什么时期?有何影响?
提示:(时期)新航路开辟后。(影响)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动力,极大地制约了非洲的发展,造成了非洲传统文明的衰落和社会经济的倒退,导致非洲长期贫困。
9.材料展示:
非洲人民是勤劳勇敢的,它的落后并不是自己造成的。相反,西方的近代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牺牲亚非国家取得的。
——周恩来
10.教师过渡:二战后,贫困落后的非洲是如何实现独立的?让我们来学习第二目“非洲年”。
二、“非洲年”
1.教师提问:观察“非洲独立进程图”(截至1990年),并结合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1)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首先在哪个地区展开?
(2)埃及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起义,推翻了哪国扶持的封建王朝?次年建立了什么国家?
(3)推翻法国殖民统治的是哪国的民族解放战争?
(4)1960年为什么被称为“非洲年”?
(5)非洲最后一个获得独立的国家是哪个国家?有何历史意义?
提示:(1)北非。
(2)英国。埃及共和国。
(3)阿尔及利亚。
(4)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
(5)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2.教师提问:为什么在20世纪60年代,非洲大陆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
提示:(内因)非洲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力量壮大,进一步加强了国际合作。(外因)①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打击,帝国主义势力进一步削弱,这给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在20世纪60年代高涨提供了条件;②20世纪50年代亚洲和北非独立运动胜利起了鼓舞作用;等等。
3.材料展示:
非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互相支持,并得到世界的同情和支持。在1957—1968年短短的12年里,非洲大陆诞生了32个独立国家,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新兴的非洲独立国家在联合国占1/3的席位,它们是第三世界一支重要的反帝反殖民力量,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段炳麟《世界当代史》
教师总结: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蓬勃发展和一系列非洲独立国家的诞生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
三、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教师讲述:古巴是北美洲加勒比海北部的群岛国家,是现存世界中为数不多的5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朝鲜、古巴、越南、老挝)之一,而且是美洲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2.教师提问:阅读教材,说出拉丁美洲争取国家主权的史实。
提示:(1)1959年,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等人的领导下,推翻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建立革命政府,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2)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巴拿马人民为从美国手中收回运河区主权,进行了不懈的斗争;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巴拿马逐步收回运河区的海关、邮政、司法等主权;到1999年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3.教师补充:1961年4月,古巴在吉隆滩击败美国组织的雇佣军入侵(猪湾事件),古巴因此倒向苏联。随后,卡斯特罗宣布开始社会主义革命。古巴最终成为了拉丁美洲乃至西半球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4.教师补充:巴拿马运河位于巴拿马共和国中部,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巴拿马运河开通后,美国在运河沿岸划出运河区,运河区一直由美国控制。1999年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5.教师提问:阅读下列四个问题,分组讨论,得出答案。
(1)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仍然贫穷落后,历史根源在哪里?你认为要改变它们的命运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提示:(历史根源)长期的殖民侵略和掠夺。(措施)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加强同亚非拉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等等。
(2)二战后亚非拉实现国家独立有何重大意义?
提示:①亚非拉取得了国家独立,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改变了过去落后的面貌;②作为一支重要的国际力量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③提高了国际地位;④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提示:①独立是发展的前提;②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③依据国情,制定政策并选择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亚非拉国家纷纷获得独立。在亚洲和非洲,一批新兴国家为寻求平等的国际关系召开了万隆会议,开创了亚非国家友好合作、共同奋斗的局面。在非洲,从20世纪50年代利比亚独立起至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最终摧毁了殖民体系。在拉丁美洲,古巴摆脱美国霸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巴拿马经过不懈努力也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