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部编版九年级历下册教案★★★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 知识与能力
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标志、主要特征;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涌现的发明家,认识新式工具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了解化学工业和新材料的发明和应用;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二 过程与方法
搜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资料,对资料进行概括、归纳,以加深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认识;通过举例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的了解,使学生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的意识,培育不畏艰难、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科学精神。
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图片展示:城市夜景。
教师提问:假如今天停电了,会发生什么事?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讲述:电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现代社会国家和城市如果没有电就会陷入瘫痪。国防、交通、日常生活等都离不开电。电能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能源,真是“一日无电,百事荒芜”。电的应用在历史上可以追溯到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学习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电的应用
1.教师提问: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是什么?(从政治、经济、科学等方面思考)有何特点?
提示: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经济上,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科学上,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步,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迅速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图片展示:法拉第和他的圆盘发电机。
教师提问:电是如何产生的?
教师讲述: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在法拉第的基础上,到19世纪70年代,经过不断完善的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实用性发电机。1873年,比利时科学家格拉姆发明实用性电动机。
3.教师提问:这些发明有何意义?
提示: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使电力成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4.教师提问:是谁最终发明了耐用且适合推广的灯泡?他还有哪些贡献?
提示:爱迪生。他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他还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
5.教师讲述: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
图片展示:1876年贝尔获得发明电话专利,1871年英国的伦敦电报总局,有轨电车。
教师讲述:这些发明为迅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6.教师提问:电作为能源和蒸汽相比具有哪些优点?
学生讨论后回答:污染小、能远距离输送、控制较方便、廉价、传递速度快、损失小等。
7.教师总结: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人类社会由此进入“电气时代”。
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1.教师提问:除了电以外,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有哪些领域的成就?请认真阅读课本,完成下列表格。
提示:
2.教师提问:你认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哪些领域的成就最突出、影响最大?为什么?
提示: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3.教师提问: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材料展示:
材料一:如下表。
1870年 1900年 增长倍数
世界钢产量 52万吨 2 830万吨 约53
石油产量 80万吨 1 950万吨 约23
铁路长度 21万千米 101万千米 约4
材料二:1870—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分布比例(%)。
年份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总计
1870年 32 10 23 13 78%
1913年 14 6 38 16 74%
提示: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②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材料三:
美孚石油公司生产的石油一度占美国市场的90%以上,垄断了美国的石油和石油产品市场。
摩根和洛克菲勒两大银行集团垄断着美国的整个银行业。
德国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垄断了全国钢铁产量的98%。
英国的盐业联合公司垄断了91%的食盐生产。
法国的亚麻辛迪加垄断了90%的麻织品生产。
提示:③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地图展示:帝国主义瓜分世界完成后的世界地图。
提示:④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教师补充:(对中国的影响)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知识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对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工业化强国。
②对生产关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③对社会关系:资产阶级和工人群众的矛盾日趋尖锐。
④对世界局势:使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列强矛盾激化,最终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⑤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或完全)形成。
5.知识比较:两次工业革命对比。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政治前提 英国率先完成资产阶级革命,政局稳定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经济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特点 技术发明来源于经验积累 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动力(机器) 蒸汽动力(瓦特改进的蒸汽机) 电力(发电机、内燃机)
进入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工厂 垄断组织
6.辩论:工业革命的利与弊。(学生自由讨论展开辩论)
提示:(第二次工业革命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走科技强国之路;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发展科技的同时要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电动机为代表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使工业革命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电灯与电报、电话和无线电通信等伟大的发明使人类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更光明、更美好的新时期,也使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
教学至此,请使用《名校课堂》同步训练部分。
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电器?这些电器的使用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这些电器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人类为什么能有这么多伟大的发明创造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我们将认识到更多的发明创造,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
一、电的应用
1.教师出示定义: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工业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从定义中提取相关的信息。
学生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表现、特点、作用。
2.创设情境:假如我来办世博会,1908年伦敦世博会的展馆该如何布置呢?
教师提问:为什么把电力馆放在第一个呢?
学生会从课本上找到答案:因为它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
教师提问:有哪位同学可以介绍下电力馆有哪些展品呢?
教师出示PPT,学生观看后,介绍产品。
教师提问:同学们看看,在这众多的展品里,哪一个发明最具有代表性呢?
学生回答:耐用的白炽灯泡是电力馆里最具代表性的展品,它是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的,使人类告别了昏暗进入到光明时代。
教师讲述:这位伟大的发明家一生有1 000多项发明专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他的生平故事。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提问:除了电灯外,当时还有哪些发明与电力有关的?
学生回答: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
教师过渡: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1.教师展示上面的图片,介绍内燃机和交通工具馆的展品。
教师提问:以内燃机为动力的交通工具相继问世,有汽车、飞机等。这些交通工具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9-20,归纳整理内燃机的发明过程。
发明物 时间 国家 发明人 名称
内燃机 1876年 德国 奥托 煤气内燃机
1883年 德国 戴姆勒 汽油内燃机
德国 狄塞尔 柴油内燃机
教师提问: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也被发明出来,本茨、福特汽车问世。以内燃机为动力的交通工具,除了汽车以外,还有哪些?
学生回答:飞机,1903年,莱特兄弟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片沙滩上试飞成功,人类从此实现了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载人飞行。
学生回答:轮船、飞机、拖拉机。
3.小组合作:结合上述发明创造,小组内总结内燃机发明的意义。
4.教师总结: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引发一场变革,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以它为发动机的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1.教师提问:看完了内燃机馆,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化工新材料馆,请同学们介绍下化工新材料馆有哪些展品?
教师提问:那同学们找一找,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塑料、纤维和炸药制成的?
学生举出一些实物来,比如:塑料用品有牙刷、洗脸盆、水杯等。
2.阅读教材,归纳诺贝尔等人在化学工业和新材料领域的发明创造。
领域 发明人 国家 时间 发明内容 意义
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诺贝尔 瑞典 1867年 现代炸药、无烟炸药 在军事、工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海厄特 美国 1869年 赛璐珞的制造技术 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
夏尔多内 法国 1884年 人造纤维 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
材料一:1859年,美国钻出世界上第一口具有商业性质的油井。当时,石油只用于照明,后来由于对燃料油的需求猛增,人们开始大量开采和提炼石油,石油工业迅速发展起来。
设问:从材料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提示:第二次工业革命催生了一系列新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石化工业等,旧的工业部门也由于生产技术的改造而产生飞跃,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随着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垄断组织,垄断组织规模之大,往往控制着一个国家某种商品的生产和销售。例如德国的电气工业基本上被电气总公司和西门子公司两个集团所控制,从而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设问:从材料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提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材料三: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19世纪末,欧洲列强几乎把整个非洲、东南亚、南亚和太平洋地区瓜分完毕。它们还强迫中国、土耳其等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用强权干预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
设问:从材料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提示: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气化,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它以19世纪自然科学研究中的许多突破性成果为依托,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生动体现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威力。这次工业革命发挥了更巨大、更深刻的社会改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