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 “说”和“做”对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你能说出关于“说”和“做”的熟语吗?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言出必行
言必信,行必果 多行不义必自毙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 克 家 臧克家于1930年起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1933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集。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印行《烙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说……”,这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1944年9月11日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1944年10月12日”那封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闻一多臧克家知遇相惜 亦师亦友——臧克家和闻一多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货的主考官。这位主考官就是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闻先生从这三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果不其然,这位青年没有辜负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他,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闻一多(1899~1946)——集诗人、学者、民主斗士“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一生。 诗人
《红烛》
《死水》
学者
《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革命家(民主战士)
“最后一次讲演”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臧克家
《有的人》臧克家(1905─2004) 笔耕不辍,走过一个世纪——从“农民诗人”,走到“诗坛泰斗” 臧克家(1905--2004) 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 《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这部诗集真挚朴实地 表现了中国农村的破落,农民的苦难、坚忍与民族的忧患。
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宝贝儿》 《泥土的歌》《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学习目标:1、学习闻一多先生的高尚品格和革命精神2、学习文中精选材料、精心结构的方法读准下列字词给蓝色字注音:
迭起 仰之弥高 兀兀穷年
校补 锲而不舍 沥尽心血
赫然 炯炯目光 群蚁排衙
漂白 目不窥园 迥乎不同
衰微 潜心贯注 气冲斗牛
心会神凝 慷慨淋漓diémíwùjiàoqièlìhèjiǒngyákuījiǒngpiǎoqiándǒushuāiníngkǎi(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用心专注而深刻。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话十分畅快。词语积累:眼睛从不暗中看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窥,偷偷地看。作,起。写诗的兴致减少了。既,已经。与过去完全不一样。你能区分下列形似字吗?锲而不舍
提纲挈领
契约无暇顾及
闻名遐迩
瑕不掩瑜炯炯有神
迥然不同赫赫有名
羞赧提纲挈领:纲,鱼网的总绳;挈,提起。抓住网的总绳,提住衣的领子。比喻抓住要领,简明扼要。
瑕不掩瑜:瑕,玉上面的斑点,比喻缺点;掩,遮盖;瑜:美玉的光泽,比喻优点。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缺点是次要的,优点是主要的。
羞赧:因害羞而脸红的样子。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这两个方面是通过 哪些段落衔接起来的?联系课文,说说这些段落的作用。
2.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整体感知1. 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段总领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特点。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了就做的特点。两个方面:2. “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
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默读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1.闻一多前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
为了表现这一特点,作者记述了哪几件事?
2.作者选取的这三件事,选择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有什么不同?三件事1、写作《唐诗杂论》
2、写作《楚辞校补》
3、写作《古典新义》“做”了再“说” 、“做”了也不 “说” 写作《唐诗杂论》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它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其中第一件事详写,后两件事略写。这样的剪裁,能有力地突出中心。3.找一找,圈点勾画 这一部分对闻一多先生的叙述中,穿插了生动细致的描写,试用横线画出来并加以分析,说说体现了他哪些精神和品格。分析下列描写的作用1.“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钻研的精神。 ——表现了闻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的治学态度。 作为学者,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甚至 “做”了 不“说” ,从这些事情当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闻一多先生什么样的优秀品质?默读第二部分1.后期闻一多在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
2.文中写了哪几件事来体现这一特点?“说”了就“做”1、起稿政治传单
2、群众大会演说
3、参加游行示威3.作为“革命家”,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不畏凶险,向全国人民呼喊,从闻一多先生的所作所为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闻先生什么样的优秀品质? 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救国热情,言行一致、敢作敢为的高尚人格。4.课文是如何阐述闻一多的说和做的?5.找一找,圈点勾画 这一部分对闻一多先生的叙述中,穿插了生动细致的描写,试用横线画出来并加以分析,说说体现了他哪些精神和品格。分析下列描写的作用1.“慷慨淋漓”地说“你们站出来”
2.“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语言描写,表现了闻先生的大义凛然。 ——外貌描写,刻画了闻先生昂首挺胸的战士形象,突出了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具体再现了闻一多先生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品读赏析 ①“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②“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用词具有表现力,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作者精心地选用“钻探”,这个比喻,既形象又深刻,表明了研究的艰深。 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热情赞美的形象,生动 形象地表现了 闻一多对学术钻研的务实精神。 ③“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妙用成语、对偶,形象地表现了闻一多的钻研精神。 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表现闻一多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的目的。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⑤“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⑥“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等。 以整齐的句式,饱含深情地赞美闻一多治学的 勤和钻;“沥”字深刻地表现用心血一滴一滴浇灌学术研究花朵的钻研精神;“凝结”表现治学成果来之不易。⑦“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闻一多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他的诗《静夜》,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表现 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⑧“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都是说用心专注,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让他分心。 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感情和诗意(增添文章浓度):
运用成语或四字短语:字词含有诗意,精当凝练,句式整齐,感情浓烈,给人强烈的感染。
如“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不是“不动”,而是“不说”,在废寝忘食地“动”,用灯火“漂白了的四壁”动。用“不动”来突出闻先生的“做”,突出他沥尽心血,埋头实干。
运用对句: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节奏分明,言深意赅。如他‘做’了,”的排比段,感情浓烈,倾泻出对闻先生英勇精神的高度钦佩与赞扬。结尾的“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是对闻一多先生人格的艺术概括。 夹叙夹议的写法。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的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八段是第二部分的纲,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的总结,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 其中穿插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有首尾照应,有前后的多次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小结:本文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作者前半部分介绍了闻先生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刻画了闻先生作为学者潜心学术,废寝忘食,孜孜不倦,数十年如一日谦虚实干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着力表现闻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精神;后半部分写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三件事作为例证,刻画了闻先生作为革命家“说”了就“做”,言行一致的人格。两部分互为补充,使闻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跃然纸上。兀兀穷年,练就了一位著作等身的学者;
浪漫情怀,成就了一位热情澎湃的诗人;
气冲斗牛,造就了一位勇往直前的民主斗士;
铁骨铮铮,铸就了一位大勇的革命烈士;
言行一致,写就了他一生的傲岸人格。
无愧于“口的巨人”“行的高标”,诗与热血共同铸就一座爱的丰碑。假如闻一多先生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请结合课文内容,为他写一段颁奖词。用一句名言赞美闻一多先生的品质和精神: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
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竞赛,有力猛如虎。
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朱自清赞颂闻一多的诗闻一多先生敢说敢做,言行一 致,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让我们满怀对闻先生的崇敬之情,走进文韵书香,去品读闻先生的其他作品,再次感受他崇高的品格 吧!推荐作业:课外阅读欣赏死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