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马说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30分)
1.(本题5分)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译文: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译文:想要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
C.策之不以其道。译文:拿着册子也看不懂驱使千里马的方法。
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2.(本题5分)下列词语中的“临”字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如临大敌 B.临阵磨枪
C.身临其境 D.临别赠言
3.(本题5分)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B.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
C.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D.袛辱于奴隶人之手/学而时习之
4.(本题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句话的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正确的。
B.本文作者韩愈,宋代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C.“伯乐相马”是一个古老的传说,讲的是战国时期伯乐发现千里马的故事。
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里反问与推测语气连用,既是作者的感慨, 更是对统治者愚昧无知的无情嘲讽。
5.(本题5分)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在奴仆的手中。)
B.才美不外见。【(它的)才能和美好品质不被外人看见。】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知道按照它能日行千里的能力去喂养它。)
D.食不饱,力不足。(吃得不饱,力气不充足。)
6.(本题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诚以德为性所固有,非若力之赋于生初,而犹待培于生后也。是以骥之为骥,知之而性无所加,不知而性无所损。修其在已,听其在人。辱于奴隶,弗顾也;死于槽奶,不惜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不计也。文公所说千里马,食以千里则马显,食非千里则马晦。一若千里之权不操于己而听于人。虽马犹是马,而固有之失不亦多乎!
(选自《古文笔法百篇》)
(注)骥:千里马
下列句子中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A.人不知而不愠 B.康肃笑而遣之
C.野芳发而幽香 D.乃记之而去
二、综合性学习(共40分)
7.(本题20分)学习了韩愈的《马说》一文后,班级举行了“马的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韩愈在《马说》一文中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二者关系中,伯乐起决定作用;也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而不是驽马,无论是否有伯乐,它在任何地方都会显示出卓越的才能。你同意哪种观点?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21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马说》的作者韩愈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课文内容,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怀才不遇思伯乐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题20分)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标两处)
(2)安求其能千里也(标一处)
三、课内阅读(共16分)
(本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4分)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并列
B.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
C.且欲与常马等 等:同样
D.执策而临之 临:靠近
10.(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游于濠梁之上 B.虽有千里之能/渔人甚异之
C.执策而临之/中峨冠而多髯者 D.其真无马邪/请循其本
11.(4分)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无误的一项是(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A.用马鞭赶它,不符合道义;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传达它的意思。
B.用马鞭赶它,不按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C.用马鞭赶它,不符合道义;食物不够,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D.用马鞭赶它,不按正确方法;食物不够,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它鸣叫,却不能传达它的意思。
12.(5分)对上面文言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句肯定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第二句说明千里马和伯乐的数量不对等,由此得出结论:千里马的埋没不可避免。
B.选文第二段将千里马食量惊人的特性与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对照,强调正是由于食马者的无知才导致千里马被埋没。
C.作者善用虚词“也”来传情达意。如第三段“其真不知马也”一句,“也”字十分有力地表达出作者的无奈与悔恨痛心。
D.选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通过具体形象表达作者的感慨和见解,说理生动。
四、对比阅读(共14分)
(本题1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駢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二)
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已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注】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封德彝:名伦,唐代官员。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13.(5分)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①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②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14.(3分)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5.(3分)有人评价(一)文,“作者的见解和感慨,都是通过具体的形象表现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6.(3分)阅读(二)文,并结合(一)文,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
参考答案:
1.C
2.A
3.C
4.D
5.B
6.A
7. 示例: 我同意“只要是千里马,总能显示出自己的才能”的观点。因为,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如在公司里面工作的员工,只要有才能,就能创造非凡的业绩,从而赢得大家的认可。 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要有乐观向上的态度,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要拥有坚强的意志。 不一致。《马说》的作者韩愈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让伯乐发现人才,龚自珍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让上层领导到下层去选拔人才。 示例:仕途失意作马说
8.(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标两处)
(2)安求/其能千里也(标一处)
9.D 10.A 11.B 12.C
13.①这 ②只、仅 14.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15.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以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遭遇,写人才终生不得其用的遭遇,以“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才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被埋没的不幸遭遇。 16.封德彝认为天下没有奇才,其实是他自己没有伯乐的眼光,(一)文中也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人才一直都有,我们更需要去发现人才,挖掘每个人的优点,做到人尽其才,也就是“用人如器,各取所长”,每个人都要认真做好本职工作,表现出自身的优势,吸引伯乐的目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