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唐诗三首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25分)
1.(本题5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采桑女
彦谦①
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
侵晨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
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
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②收新丝。
【注释】①彦谦:唐末诗人。②二月:朝廷财政入不敷出,统治者就加紧掠夺,把征收夏税的时间提前到阴历二月。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诗,没有直接议论抒情,而是将其蕴含在情节的叙述和人物形象的描写中。
B.《采桑女》首联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蚕之细小,桑芽之嫩的特点。
C.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D.两首诗都运用了生动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使人物形象感人至深。
2.(本题5分)下列诗句,与原文书写不一致的一项是( )
A.唇焦口躁呼不得 B.布衾多年冷似铁
C.心忧炭贱愿天寒 D.老翁逾墙走
3.(本题5分)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B.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C.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D.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4.(本题5分)下列选项,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B.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C.“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句预示大雨将至,烘托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D.“娇儿恶卧踏里裂”一句表现出诗人对孩子在窘迫处境下还这么娇气顽皮的厌烦。
5.(本题5分)对《石壕吏》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老翁早已超过服兵役的年龄,但仍然要被“抓丁”,由此可见世道的混乱及横征暴敛的祸害。
B.“呼”“啼”“怒”“苦”。把矛盾的尖锐性揭示出来,表现了差吏如狼似虑的狰狞,以及老妇悲苦痛哭的凄惨。
C.诗中“更无人”与母,孙的存在,在逻辑上存在矛盾,表现了老妇的机智;不想让官吏把人都抓走。
D.一个“久”字,不仅说出这件事折腾了很久也表露出诗人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心酸、悲哀、无奈、同情、激愤。
二、综合性学习(共30分)
6.(本题30分)文学常识填空.。
(1)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从体裁上说属于__________诗。作者杜甫,字_____,曾自称 ______________,后世称其为“杜少陵”,安史之乱后人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因此后人又称他 为___________。
(2)白居易,字_______,________代著名诗人,晚年自号_____,在诗歌上一向主张“文章
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三、诗歌鉴赏(共45分)
(本题25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山雨
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7.(10分)本诗描绘了哪两幅画面?请结合诗歌所描绘的内容加以概括。
8.(15分)同样是表现雨的猛烈,本诗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分析。
9.(本题2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叙事诗,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
B.“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一问一答,将卖炭翁的命运与他所烧所卖的炭紧紧联系在一起。
C.“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三个字,写出卖炭翁既无奈、悲愤,内心却充满着希望。
D.全诗层次清楚,脉络分明;笔法简洁,语言精练,处处显出诗人的匠心。
(2)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找出两处并分别分析其作用。
参考答案:
1.D
2.A
3.D
4.D
5.C
6. 古体 子美 少陵野老 杜工部 乐天 唐 香山居士
7.山林晴夜、雨后流急 8.本诗通过雨后湍急的溪流侧面写出山雨的猛烈;《茅屋》除了“床头屋漏无干处”的侧面描写,还有通过描摹“雨脚如麻”的景象对雨的猛烈进行正面描写。
9.(1)C
(2)百姓的辛苦和炭的重与使者的骄横和交换物的少且不实用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统治阶级苛政的批判,对劳动人民痛苦生活的同情。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