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下地理第七章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2022八上·青岛期末) 读某城镇景观和该地气候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 该城镇有可能分布在( )
A.东北三江平原地区 B.黄河三角洲地区
C.云南西双版纳地区 D.长江三角洲地区
2. 每年5~6月易在该城镇所在地区( )
A.出现梅雨 B.发生地震 C.形成台风 D.出现春旱
3. 该城镇居民的主食以( )
A.玉米为主 B.青稞为主 C.稻米为主 D.面粉为主
【答案】1.D
2.A
3.C
【知识点】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
【解析】【点评】(1)长江三角洲是由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形成的平原,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北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这里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气候湿润,土地肥沃,农业历史悠久,是世界闻名的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同时,长江三角洲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经济基础雄厚。
(2)导致我国南北方生产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引发的热量差异,而导致我国东西部农业生产差异的原因是海陆条件导致的水分差异,其中西部地区主要以畜牧业和灌溉种植业为主,东部地区的种植业分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同时还有林业和渔业,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1.从某城镇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看出,该地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较多,船是主要交通工具,且聚落沿河分布;东北三江平原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故A错误;黄河三角洲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故B错误;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航运条件差、价值不高,故C错误;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航运条件好、价值高,故D正确;故答案为:D。
2.夏季风的进退影响到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4、5月份雨带在南岭以南一带,6月份到达江淮一带,在此摆动一个月左右,7月、8月到达华北、东北,此时江淮地区进入伏旱时期,9月份随着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雨带南移,10月份雨季基本结束;每年5~6月易在该城镇所在长江三角洲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出现梅雨,故A正确;长江三角洲发生地震可能小,故B错误;台风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此时发生可能较小,故C错误;长江流域较大,华南春季降水较多,长三角不会出现春旱,故D错误;故答案为:A。
3.南方与北方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地区属于北温带,降水较少,所以北方地区的粮食以小麦为主,居民主食以面食为主;而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降水较多,所以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居民主食以大米为主。玉米主要分布在东北,一般不以玉米为主食,A错;青稞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稞为主食,B错;南方(长三角)人以稻米为主食,C对;北方人以面粉为主食,D错;故答案为:C。
近年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一体化发展不断加速。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长江对长江三角洲的巨大价值是( )
A.灌溉与发电 B.养殖与发电 C.供水和养殖 D.供水和运输
5.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得益于( )
①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②农业的发展
③通信技术的发展
④科技力量的迅猛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属于长江三角洲旅游资源的是( )
A.苏州园林、杭州西湖 B.颐和园、周庄
C.南锣鼓巷、明孝陵 D.日月潭、太湖
7.图为长江三角洲某地单位GDP能耗变化图。有关其变化趋势和导致其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①从2006-2018年单位GDP能耗减少
②从2006-2018年单位GDP能耗增多
③矿物能源消费比重上升
④产业结构优化
⑤科技投入加大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答案】4.D
5.D
6.A
7.A
【知识点】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与区域发展
【解析】【点评】(1)长江三角洲的位置:位置和范围:本区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水运便利;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这里还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众多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2)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发展的作用:为长江三角地区提供灌溉水源; 为长江三角地区提供便利的水陆交通; 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丰富的水产品等 。
(3)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发展旅游业的条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便捷的交通;较为完善的服务设施。
特色旅游资源: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 苏州古典园林、杭州西湖;别具特色的水乡风貌:如江苏的周庄 、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等。
(4)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力量雄厚;统一电网;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
4.A.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条件适宜降水较为丰富,长江提供灌溉的作用较小,长江的发电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三角洲位于长江入海口,水能资源不丰富,A选项错误;
B.长江的发电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三角洲位于长江入海口,发电的价值较小,B选项错误;
C.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水资源需求量较大,城市化水平较高,养殖价值较小,C选项错误;
D.长江地区经济发达,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大,人口稠密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较大,供水的价值巨大,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5.①长江地区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加强各地区联系①正确;
②长江地区经济发达主要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②错误;
③经济发达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加快了各地区联系③正确;
④长江三角洲地区人才众多,科技力量发达,加强了各地区联系④正确
故答案为:D。
6.A.苏州园林、杭州西湖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A选项正确;
B.颐和园位于北京,属于华北地区,B选项错误;
C.南锣鼓巷、明孝陵位于北京,属于华北地区,C选项错误;
D.日月潭位于台湾省,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7.①根据图中信息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2006-2018年GDP能耗之间逐年减少,①正确;
②2006-2018年GDP能耗呈现减少,②错误;
③GDP能耗逐年下降,矿物能源消耗比重下降,清洁能源比重提升,③错误;
④产业结构的调整,减少能耗较大产业,④正确;
⑤科技投入加大,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能耗减少,⑤正确;
故答案为:A。
8.(2022·大庆)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叙述错误的是( )
A.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B.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C.核心城市是杭州
D.有独特的水乡文化与旅游景点
【答案】C
【知识点】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
【解析】【分析】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下游,东临东海和黄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A不符合题意;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气候湿热,水热充足,有利于水稻种植,又因为河湖密布,水域广阔,淡水渔业发达,故被称为“鱼米之乡”,B不符合题意;上海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杭州与南京分别是南北翼的中心城市,C符合题意;长江三角洲有独特的水乡文化与旅游景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长江三角洲是由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形成的平原,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北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这里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气候湿润,土地肥沃,农业历史悠久,是世界闻名的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同时,长江三角洲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经济基础雄厚。
(2022·郴州) 上海浦东新区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从阡陌农田到高楼林立,从冷僻乡间到繁荣市区,成为国际区域性中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城市可以以浦东新区为桥梁,积极开展对外贸易。这主要体现了浦东新区是( )
A.政治中心 B.文化中心 C.贸易中心 D.工业中心
10. 列景观图中,对应浦东新区的是( )
A. B.
C. D.
【答案】9.C
10.A
【知识点】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
【解析】【点评】长江三角洲是由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形成的平原,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北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这里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气候湿润,土地肥沃,农业历史悠久,是世界闻名的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同时,长江三角洲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经济基础雄厚。
9.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城市,该地区的企业可通过上海金融市场筹集发展资金;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可以以上海为桥梁,积极开展对外贸易,主要体现了浦东新区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贸易中心,C正确,故答案为:C。
10.A图是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东方明珠,A正确;B是黄土高原的窑洞,排除B;C是内蒙古高原的蒙古包,排除C;D是拉萨的布达拉宫,排除D。故答案为:A。
(2022七下·淮阳期末) 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1. 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巫山以东,东临渤海和东海
B.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被称为“天府之国”
C.连接南京和上海的铁路干线是京广线
D.河流没有结冰期
12.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 )
A.杭州 B.上海 C.南京 D.武汉
13. 长江沿江地带和东部沿海地带所构成的“T”字型区位优势,沟通了沿海和内陆,沿海经济带主要为西部地区提供( )
A.资金、技术 B.天然气和石油
C.廉价劳动力 D.水能资源
【答案】11.D
12.B
13.A
【知识点】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长江中下游平原概况;长江沿江地区的人口、城市与工业
【解析】【点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工农业都比较发达的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有沿海沿河的优势,东临黄海东海,西靠长江与内陆相连,纬度位置适中,气候条件优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地形以平原为主,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地势平坦,气候雨热同期 ,多河流,湖泊,水资源丰富,农业的技术成熟,发展早。被誉为鱼米之乡。以上海为龙头,联系南京、杭州等大城市,结合周边众多中小城市组成了快速发展的城市群。
11.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巫山以东,东临东海,A错;有“天府之国”的是我国的四川,B错;连接南京和上海的铁路干线是京沪线,C错;属于南方地区,冬季平均气温高于0℃,河流没有结冰期,D对;故答案为:D。
12.上海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上海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故答案为:B。
13.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矿产资源缺乏,地形平坦,水能资源贫乏,经济发达,劳动力价格较高,可以为西部地区提高资金与技术,故答案为:A。
(2022·宿迁) “高铁好高铁妙,45分钟沪杭到……。”沪杭高铁的开通,产生了“同城效应”,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就好你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同城效应”主要依赖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长江水运和海洋运输 B.航空运输和高速公路
C.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 D.海洋运输和高速铁路
15.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以下是它的核心城市的是( )
A.徐州 B.宿迁 C.上海 D.西宁
【答案】14.C
15.C
【知识点】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选择;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
【解析】【点评】(1)各种运输方式中,运量最大,运价最低,速度最慢的是水路运输,速度最快,运价最高的是航空运输,灵活性最强的是公路运输,运输量大,价格低的是铁路运输,连续性强,受恶劣天气影响最小的是管道运输。
(2)长江三角洲是由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形成的平原,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北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这里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气候湿润,土地肥沃,农业历史悠久,是世界闻名的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同时,长江三角洲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经济基础雄厚。
14.上海和杭州之间没有长江水道经过,且海洋运输速度较慢,不利于人们重复往返两个城市,无法助力“同城效应”,故AD错误;上海和杭州距离近,日常频繁往来不适合选择航空运输,故B错误;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的相继开通运营,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促进了沿线城市经济的发展,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速度快,且乘车方便,让城市联系更便捷,故C正确。故答案为:C。
15.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上海,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最大的港口、最大的商业中心,对长江三角洲甚至全国的经济发展都有辐射带动作用。故答案为:C。
二、综合题
16.(2023八上·榆树期末)读“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分布图”,回答下面问题。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工业发展已有一定的规模。
(1)图中四大工业基地分布在 地区(沿海或内陆),反映出这些地区具有交通、市场、技术、政策等方面的优势。
(2)图中A与B工业基地环绕着我国 海分布,与C和D代表的工业基地相比,它们最大优势是 资源丰富。
(3)C工业基地是 工业基地,该工业基地通过 (河流)可以联系广大内陆地区。位于该河流最大支流汉江与干流的交汇处的重要港口城市M是 。
(4)连接B和D两个工业基地的主要铁路干线是( )。
A.京沪线 B.京广线 C.青藏线 D.京哈线
【答案】(1)沿海
(2)渤;矿产
(3)长江三角洲;长江;武汉
(4)B
【知识点】我国工业的分布;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分布在沿海地区,海运便利。
(2)图中A是辽中南工业基地,B是京津唐工业基地,A与B工业基地环绕着我国渤海分布;C是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D是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A、B工业基地与C和D代表的工业基地相比,它们最大优势是矿产资源丰富。
(3)C工业基地是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通过长江可以联系广大内陆地区。汉江与长江交汇处的重要港口城市M是武汉。
(4)B是京津唐工业基地,D是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连接B和D两个工业基地的主要铁路干线是京广线,B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1)辽中南工业基地有丰富的资源,工业基础雄厚但科技水平不足,京津唐工业基地科技力量雄厚,资源丰富但水资源不足,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但资源匮乏。
(2)长江三角洲是由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形成的平原,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北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这里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气候湿润,土地肥沃,农业历史悠久,是世界闻名的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同时,长江三角洲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经济基础雄厚。
17.(2022·聊城)阅读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分布和长三角经济地位示意简图,回答问题。
(1)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的分布特点是 。借助 条件,这里的人们往返于不同的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这种现象被称为“同城效应”。
(2)长江三角洲区域形成了“一轴两翼”的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右图),其中“轴”是指 ,“两翼”可辐射京津唐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甲 地区等。请简述长三角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 。
(3)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不仅仅是上海人民自己的上海,更是全国人民的上海。请从交通、商贸、技术协作等方面,分析上海对长三角乃至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
【答案】(1)沿海、沿河分布;成群分布快捷的交通;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
(2)长江或长江经济带或长江沿江经济带;珠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雄厚的科技力量;市场广阔;政策支持
(3)交通方面:上海是我国重要的交通中心,许多铁路、公路、河运、海运及航空线在此交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商贸方面:上海是国际区域性贸易中心,其他城市(区域)可以以上海为桥梁,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技术协作方面:上海是中国著名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所在地,可利用上海的技术优势发展经济及进行技术协作。
【知识点】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解析】【分析】(1)由长三角地区城市分布图可知,该区域城市多沿江河湖海、沿交通线分布。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交流日益频繁,借助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等便利的交通,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是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这种现象被称为“同城效应”,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方式。
(2)由长三角经济地位示意简图可知,“轴”是指以长江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两翼”可辐射京津唐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甲珠江三角洲地区等。长江三角洲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接合部,地理位置优越;这里拥有长江“ 黄金水道”和众多的铁路、公路干线,以及现代化的港口群、航空港,形成密集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交通便利,区域内外联系便捷;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发达;人口城市密集,消费市场广阔等。
(3)上海是全国金融中心、商业中心、科技中心,因此能够对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都有辐射和带动作用,主要表现在: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企业可通过上海筹集发展资金,上海是国际区域性贸易中心,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城市可以以上海为桥梁,积极开展对外贸易;上海是我国重要的交通中心,许多公路、铁路、河运、海运、航空运输都在此交汇,带动区域经济大发展等;上海是重要的教育科技中心,上海是中国著名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所在地,人才聚集,科技力量雄厚,可利用上海的技术优势发展经济及进行技术协作。
【点评】长江三角洲是由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形成的平原,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北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这里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气候湿润,土地肥沃,农业历史悠久,是世界闻名的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同时,长江三角洲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经济基础雄厚。
18.(2022七下·莲湖期末)长江中下游平原河网密布、物产丰饶、交通便利,是我国人口密集、城市众多、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读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城市分布图及该区域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地理事物表示的名称。① (湖泊),② (城市)。
(2)长江中下游平原物产丰饶,被誉为“ ”,这里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
(3)读图可知,长江水位最高的季节是 季。长江在本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有 (答一点)。
(4)图中阴影区域是我国的 工业区,该工业区发展最大的瓶颈是 ;该区域城市密集,其中 (城市)是核心城市。
(5)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城市的分布特点是 。
【答案】(1)鄱阳湖;武汉
(2)鱼米之乡;水稻
(3)夏;航运、灌溉、供水等
(4)长江三角洲;能源、矿产不足;上海
(5)沿河分布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与区域发展;长江中下游平原概况;长江沿江地区的人口、城市与工业
【解析】【分析】(1)据图中①②的位置可知,①为鄱阳湖,位于江西省,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②是位于长江支流汉江与干流的交汇处的城市武汉,是湖北省的行政中心。
(2)长江中下游平原物产丰饶,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生产稻米,渔业发达,被誉为“鱼米之乡”,这里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3)读该区域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可知,长江流域7、8月份降水多,属于长江水位最高的季节是夏季,长江在本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是航运、发电、灌溉、供水等。
(4)据图可知,图中阴影区域是我国的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该工业区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但是发展最大的瓶颈是能源、矿产资源不足;该区域城市密集,其中上海是核心城市,对周边地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
(5)据图可知,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城市的分布特点是沿河分布,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
【点评】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指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主要由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皖苏沿江平原、里下河平原及长江三角洲平原等6块平原组成。为中国三大平原之一 ,素有"水乡泽国"之称,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水陆交通发达。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重要的粮、油、棉生产基地,亦为中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长江天然水系及纵横交错的人工河渠使该区成为中国河网密度最大地区。同时该区是中国淡水湖群分布最集中地区,著名淡水湖有鄱阳湖、洞庭湖等 。
19.(2022八下·随县期末)读“南方地区略图”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A省的简称是 ,B是 海。
(2)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核心城市C是 。这里人们借助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这就是 效应。
(3)长江三角洲地区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E省的 ,建筑精巧别致,是我国园林艺术的典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4)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不同。长江对下游地区发展的积极影响有 。
(5)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F (地形区)冬季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从地形影响的角度分析原因: 。
【答案】(1)皖;东
(2)上海;同城
(3)苏州园林
(4)提供灌溉水源;提供生产生活用水;提供水产品;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提供水运;提供旅游资源等等。
(5)四川盆地;四川盆地北部高大山脉对冬季风有阻挡和削弱作用(意思相近即可)
【知识点】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南方地区水田发展的条件、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读图可得,A是安徽省,该省区的简称是皖,B是台湾以北的东海。
(2)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核心城市是C上海。这里人们借助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这就是同城效应。
(3)长江三角洲地区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E江苏省的苏州园林,建筑精巧别致,是我国园林艺术的典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4)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不同。长江对下游地区发展的影响有:提供生产生活用水、提供水产品、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等。
(5)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F四川盆地冬季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其原因是:四川盆地北部高大山脉对冬季风有阻挡和削弱作用、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相对更高。
【点评】南方地区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该区地势西高东低,主要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主要河流有长江、西江、淮河、钱塘江等,其主要特点为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水能资源丰富,航运价值高。南方地区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属于湿润区。主要农作物有甘蔗、油菜、棉花、茶叶、水稻等。长江沿岸工业带,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下地理第七章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2022八上·青岛期末) 读某城镇景观和该地气候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 该城镇有可能分布在( )
A.东北三江平原地区 B.黄河三角洲地区
C.云南西双版纳地区 D.长江三角洲地区
2. 每年5~6月易在该城镇所在地区( )
A.出现梅雨 B.发生地震 C.形成台风 D.出现春旱
3. 该城镇居民的主食以( )
A.玉米为主 B.青稞为主 C.稻米为主 D.面粉为主
近年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一体化发展不断加速。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长江对长江三角洲的巨大价值是( )
A.灌溉与发电 B.养殖与发电 C.供水和养殖 D.供水和运输
5.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得益于( )
①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②农业的发展
③通信技术的发展
④科技力量的迅猛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属于长江三角洲旅游资源的是( )
A.苏州园林、杭州西湖 B.颐和园、周庄
C.南锣鼓巷、明孝陵 D.日月潭、太湖
7.图为长江三角洲某地单位GDP能耗变化图。有关其变化趋势和导致其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①从2006-2018年单位GDP能耗减少
②从2006-2018年单位GDP能耗增多
③矿物能源消费比重上升
④产业结构优化
⑤科技投入加大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8.(2022·大庆)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叙述错误的是( )
A.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B.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C.核心城市是杭州
D.有独特的水乡文化与旅游景点
(2022·郴州) 上海浦东新区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从阡陌农田到高楼林立,从冷僻乡间到繁荣市区,成为国际区域性中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城市可以以浦东新区为桥梁,积极开展对外贸易。这主要体现了浦东新区是( )
A.政治中心 B.文化中心 C.贸易中心 D.工业中心
10. 列景观图中,对应浦东新区的是( )
A. B.
C. D.
(2022七下·淮阳期末) 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1. 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巫山以东,东临渤海和东海
B.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被称为“天府之国”
C.连接南京和上海的铁路干线是京广线
D.河流没有结冰期
12.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 )
A.杭州 B.上海 C.南京 D.武汉
13. 长江沿江地带和东部沿海地带所构成的“T”字型区位优势,沟通了沿海和内陆,沿海经济带主要为西部地区提供( )
A.资金、技术 B.天然气和石油
C.廉价劳动力 D.水能资源
(2022·宿迁) “高铁好高铁妙,45分钟沪杭到……。”沪杭高铁的开通,产生了“同城效应”,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就好你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同城效应”主要依赖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长江水运和海洋运输 B.航空运输和高速公路
C.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 D.海洋运输和高速铁路
15.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以下是它的核心城市的是( )
A.徐州 B.宿迁 C.上海 D.西宁
二、综合题
16.(2023八上·榆树期末)读“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分布图”,回答下面问题。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工业发展已有一定的规模。
(1)图中四大工业基地分布在 地区(沿海或内陆),反映出这些地区具有交通、市场、技术、政策等方面的优势。
(2)图中A与B工业基地环绕着我国 海分布,与C和D代表的工业基地相比,它们最大优势是 资源丰富。
(3)C工业基地是 工业基地,该工业基地通过 (河流)可以联系广大内陆地区。位于该河流最大支流汉江与干流的交汇处的重要港口城市M是 。
(4)连接B和D两个工业基地的主要铁路干线是( )。
A.京沪线 B.京广线 C.青藏线 D.京哈线
17.(2022·聊城)阅读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分布和长三角经济地位示意简图,回答问题。
(1)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的分布特点是 。借助 条件,这里的人们往返于不同的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这种现象被称为“同城效应”。
(2)长江三角洲区域形成了“一轴两翼”的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右图),其中“轴”是指 ,“两翼”可辐射京津唐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甲 地区等。请简述长三角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 。
(3)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不仅仅是上海人民自己的上海,更是全国人民的上海。请从交通、商贸、技术协作等方面,分析上海对长三角乃至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
18.(2022七下·莲湖期末)长江中下游平原河网密布、物产丰饶、交通便利,是我国人口密集、城市众多、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读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城市分布图及该区域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地理事物表示的名称。① (湖泊),② (城市)。
(2)长江中下游平原物产丰饶,被誉为“ ”,这里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
(3)读图可知,长江水位最高的季节是 季。长江在本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有 (答一点)。
(4)图中阴影区域是我国的 工业区,该工业区发展最大的瓶颈是 ;该区域城市密集,其中 (城市)是核心城市。
(5)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城市的分布特点是 。
19.(2022八下·随县期末)读“南方地区略图”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A省的简称是 ,B是 海。
(2)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核心城市C是 。这里人们借助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这就是 效应。
(3)长江三角洲地区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E省的 ,建筑精巧别致,是我国园林艺术的典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4)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不同。长江对下游地区发展的积极影响有 。
(5)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F (地形区)冬季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从地形影响的角度分析原因: 。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A
3.C
【知识点】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
【解析】【点评】(1)长江三角洲是由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形成的平原,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北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这里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气候湿润,土地肥沃,农业历史悠久,是世界闻名的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同时,长江三角洲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经济基础雄厚。
(2)导致我国南北方生产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引发的热量差异,而导致我国东西部农业生产差异的原因是海陆条件导致的水分差异,其中西部地区主要以畜牧业和灌溉种植业为主,东部地区的种植业分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同时还有林业和渔业,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1.从某城镇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看出,该地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较多,船是主要交通工具,且聚落沿河分布;东北三江平原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故A错误;黄河三角洲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故B错误;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航运条件差、价值不高,故C错误;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航运条件好、价值高,故D正确;故答案为:D。
2.夏季风的进退影响到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4、5月份雨带在南岭以南一带,6月份到达江淮一带,在此摆动一个月左右,7月、8月到达华北、东北,此时江淮地区进入伏旱时期,9月份随着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雨带南移,10月份雨季基本结束;每年5~6月易在该城镇所在长江三角洲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出现梅雨,故A正确;长江三角洲发生地震可能小,故B错误;台风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此时发生可能较小,故C错误;长江流域较大,华南春季降水较多,长三角不会出现春旱,故D错误;故答案为:A。
3.南方与北方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地区属于北温带,降水较少,所以北方地区的粮食以小麦为主,居民主食以面食为主;而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降水较多,所以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居民主食以大米为主。玉米主要分布在东北,一般不以玉米为主食,A错;青稞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稞为主食,B错;南方(长三角)人以稻米为主食,C对;北方人以面粉为主食,D错;故答案为:C。
【答案】4.D
5.D
6.A
7.A
【知识点】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与区域发展
【解析】【点评】(1)长江三角洲的位置:位置和范围:本区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水运便利;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这里还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众多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2)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发展的作用:为长江三角地区提供灌溉水源; 为长江三角地区提供便利的水陆交通; 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丰富的水产品等 。
(3)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发展旅游业的条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便捷的交通;较为完善的服务设施。
特色旅游资源: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 苏州古典园林、杭州西湖;别具特色的水乡风貌:如江苏的周庄 、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等。
(4)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力量雄厚;统一电网;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
4.A.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条件适宜降水较为丰富,长江提供灌溉的作用较小,长江的发电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三角洲位于长江入海口,水能资源不丰富,A选项错误;
B.长江的发电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三角洲位于长江入海口,发电的价值较小,B选项错误;
C.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水资源需求量较大,城市化水平较高,养殖价值较小,C选项错误;
D.长江地区经济发达,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大,人口稠密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较大,供水的价值巨大,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5.①长江地区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加强各地区联系①正确;
②长江地区经济发达主要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②错误;
③经济发达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加快了各地区联系③正确;
④长江三角洲地区人才众多,科技力量发达,加强了各地区联系④正确
故答案为:D。
6.A.苏州园林、杭州西湖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A选项正确;
B.颐和园位于北京,属于华北地区,B选项错误;
C.南锣鼓巷、明孝陵位于北京,属于华北地区,C选项错误;
D.日月潭位于台湾省,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7.①根据图中信息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2006-2018年GDP能耗之间逐年减少,①正确;
②2006-2018年GDP能耗呈现减少,②错误;
③GDP能耗逐年下降,矿物能源消耗比重下降,清洁能源比重提升,③错误;
④产业结构的调整,减少能耗较大产业,④正确;
⑤科技投入加大,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能耗减少,⑤正确;
故答案为:A。
8.【答案】C
【知识点】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
【解析】【分析】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下游,东临东海和黄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A不符合题意;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气候湿热,水热充足,有利于水稻种植,又因为河湖密布,水域广阔,淡水渔业发达,故被称为“鱼米之乡”,B不符合题意;上海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杭州与南京分别是南北翼的中心城市,C符合题意;长江三角洲有独特的水乡文化与旅游景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长江三角洲是由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形成的平原,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北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这里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气候湿润,土地肥沃,农业历史悠久,是世界闻名的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同时,长江三角洲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经济基础雄厚。
【答案】9.C
10.A
【知识点】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
【解析】【点评】长江三角洲是由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形成的平原,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北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这里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气候湿润,土地肥沃,农业历史悠久,是世界闻名的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同时,长江三角洲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经济基础雄厚。
9.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城市,该地区的企业可通过上海金融市场筹集发展资金;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可以以上海为桥梁,积极开展对外贸易,主要体现了浦东新区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贸易中心,C正确,故答案为:C。
10.A图是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东方明珠,A正确;B是黄土高原的窑洞,排除B;C是内蒙古高原的蒙古包,排除C;D是拉萨的布达拉宫,排除D。故答案为:A。
【答案】11.D
12.B
13.A
【知识点】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长江中下游平原概况;长江沿江地区的人口、城市与工业
【解析】【点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工农业都比较发达的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有沿海沿河的优势,东临黄海东海,西靠长江与内陆相连,纬度位置适中,气候条件优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地形以平原为主,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地势平坦,气候雨热同期 ,多河流,湖泊,水资源丰富,农业的技术成熟,发展早。被誉为鱼米之乡。以上海为龙头,联系南京、杭州等大城市,结合周边众多中小城市组成了快速发展的城市群。
11.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巫山以东,东临东海,A错;有“天府之国”的是我国的四川,B错;连接南京和上海的铁路干线是京沪线,C错;属于南方地区,冬季平均气温高于0℃,河流没有结冰期,D对;故答案为:D。
12.上海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上海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故答案为:B。
13.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矿产资源缺乏,地形平坦,水能资源贫乏,经济发达,劳动力价格较高,可以为西部地区提高资金与技术,故答案为:A。
【答案】14.C
15.C
【知识点】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选择;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
【解析】【点评】(1)各种运输方式中,运量最大,运价最低,速度最慢的是水路运输,速度最快,运价最高的是航空运输,灵活性最强的是公路运输,运输量大,价格低的是铁路运输,连续性强,受恶劣天气影响最小的是管道运输。
(2)长江三角洲是由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形成的平原,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北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这里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气候湿润,土地肥沃,农业历史悠久,是世界闻名的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同时,长江三角洲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经济基础雄厚。
14.上海和杭州之间没有长江水道经过,且海洋运输速度较慢,不利于人们重复往返两个城市,无法助力“同城效应”,故AD错误;上海和杭州距离近,日常频繁往来不适合选择航空运输,故B错误;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的相继开通运营,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促进了沿线城市经济的发展,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速度快,且乘车方便,让城市联系更便捷,故C正确。故答案为:C。
15.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上海,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最大的港口、最大的商业中心,对长江三角洲甚至全国的经济发展都有辐射带动作用。故答案为:C。
16.【答案】(1)沿海
(2)渤;矿产
(3)长江三角洲;长江;武汉
(4)B
【知识点】我国工业的分布;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分布在沿海地区,海运便利。
(2)图中A是辽中南工业基地,B是京津唐工业基地,A与B工业基地环绕着我国渤海分布;C是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D是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A、B工业基地与C和D代表的工业基地相比,它们最大优势是矿产资源丰富。
(3)C工业基地是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通过长江可以联系广大内陆地区。汉江与长江交汇处的重要港口城市M是武汉。
(4)B是京津唐工业基地,D是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连接B和D两个工业基地的主要铁路干线是京广线,B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1)辽中南工业基地有丰富的资源,工业基础雄厚但科技水平不足,京津唐工业基地科技力量雄厚,资源丰富但水资源不足,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但资源匮乏。
(2)长江三角洲是由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形成的平原,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北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这里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气候湿润,土地肥沃,农业历史悠久,是世界闻名的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同时,长江三角洲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经济基础雄厚。
17.【答案】(1)沿海、沿河分布;成群分布快捷的交通;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
(2)长江或长江经济带或长江沿江经济带;珠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雄厚的科技力量;市场广阔;政策支持
(3)交通方面:上海是我国重要的交通中心,许多铁路、公路、河运、海运及航空线在此交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商贸方面:上海是国际区域性贸易中心,其他城市(区域)可以以上海为桥梁,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技术协作方面:上海是中国著名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所在地,可利用上海的技术优势发展经济及进行技术协作。
【知识点】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解析】【分析】(1)由长三角地区城市分布图可知,该区域城市多沿江河湖海、沿交通线分布。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交流日益频繁,借助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等便利的交通,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是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这种现象被称为“同城效应”,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方式。
(2)由长三角经济地位示意简图可知,“轴”是指以长江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两翼”可辐射京津唐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甲珠江三角洲地区等。长江三角洲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接合部,地理位置优越;这里拥有长江“ 黄金水道”和众多的铁路、公路干线,以及现代化的港口群、航空港,形成密集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交通便利,区域内外联系便捷;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发达;人口城市密集,消费市场广阔等。
(3)上海是全国金融中心、商业中心、科技中心,因此能够对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都有辐射和带动作用,主要表现在: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企业可通过上海筹集发展资金,上海是国际区域性贸易中心,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城市可以以上海为桥梁,积极开展对外贸易;上海是我国重要的交通中心,许多公路、铁路、河运、海运、航空运输都在此交汇,带动区域经济大发展等;上海是重要的教育科技中心,上海是中国著名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所在地,人才聚集,科技力量雄厚,可利用上海的技术优势发展经济及进行技术协作。
【点评】长江三角洲是由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形成的平原,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北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这里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气候湿润,土地肥沃,农业历史悠久,是世界闻名的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同时,长江三角洲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经济基础雄厚。
18.【答案】(1)鄱阳湖;武汉
(2)鱼米之乡;水稻
(3)夏;航运、灌溉、供水等
(4)长江三角洲;能源、矿产不足;上海
(5)沿河分布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与区域发展;长江中下游平原概况;长江沿江地区的人口、城市与工业
【解析】【分析】(1)据图中①②的位置可知,①为鄱阳湖,位于江西省,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②是位于长江支流汉江与干流的交汇处的城市武汉,是湖北省的行政中心。
(2)长江中下游平原物产丰饶,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生产稻米,渔业发达,被誉为“鱼米之乡”,这里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3)读该区域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可知,长江流域7、8月份降水多,属于长江水位最高的季节是夏季,长江在本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是航运、发电、灌溉、供水等。
(4)据图可知,图中阴影区域是我国的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该工业区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但是发展最大的瓶颈是能源、矿产资源不足;该区域城市密集,其中上海是核心城市,对周边地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
(5)据图可知,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城市的分布特点是沿河分布,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
【点评】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指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主要由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皖苏沿江平原、里下河平原及长江三角洲平原等6块平原组成。为中国三大平原之一 ,素有"水乡泽国"之称,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水陆交通发达。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重要的粮、油、棉生产基地,亦为中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长江天然水系及纵横交错的人工河渠使该区成为中国河网密度最大地区。同时该区是中国淡水湖群分布最集中地区,著名淡水湖有鄱阳湖、洞庭湖等 。
19.【答案】(1)皖;东
(2)上海;同城
(3)苏州园林
(4)提供灌溉水源;提供生产生活用水;提供水产品;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提供水运;提供旅游资源等等。
(5)四川盆地;四川盆地北部高大山脉对冬季风有阻挡和削弱作用(意思相近即可)
【知识点】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南方地区水田发展的条件、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读图可得,A是安徽省,该省区的简称是皖,B是台湾以北的东海。
(2)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核心城市是C上海。这里人们借助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这就是同城效应。
(3)长江三角洲地区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E江苏省的苏州园林,建筑精巧别致,是我国园林艺术的典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4)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不同。长江对下游地区发展的影响有:提供生产生活用水、提供水产品、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等。
(5)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F四川盆地冬季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其原因是:四川盆地北部高大山脉对冬季风有阻挡和削弱作用、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相对更高。
【点评】南方地区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该区地势西高东低,主要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主要河流有长江、西江、淮河、钱塘江等,其主要特点为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水能资源丰富,航运价值高。南方地区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属于湿润区。主要农作物有甘蔗、油菜、棉花、茶叶、水稻等。长江沿岸工业带,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