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 七年级下册第2章 第2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 七年级下册第2章 第2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3-02 12:04:58

文档简介

初中科学浙教版 七年级下册第2章 第2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一、单选题
1.利用B超可以帮助医生确定人体内脏的情况,这是因为(  )
A.B型超声波的频率很高
B.B型超声波的振幅很大
C.B型超声波进入人体,可在脏器上发生反射,反射波带有信息
D.B型超声波进入人体,可穿透内部脏器治病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B.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C.利用次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
D.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3.古代的人在旷野地区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马群到来,应用的知识是(  )
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C.声音的反射 D.回声
4.(2022七下·南浔期末)如图所示,用硬纸片做成一个无盖的纸盒,罩住一只正在播节目的半导体收音机,在纸盒上放一只轻质“小老鼠”,将会看到“小老鼠”翩翩起舞,这一现象说明了(  )
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传声不需要介质
C.响度与频率有关 D.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5.(2022七下·武义期末)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在空间站进行授课的航天员相互之间可以不借助无线电进行直接交流;但若是在空间站外航天员则需要借助宇航服中无线电进行交流的原因是(  )
A.太空中噪音太大,听不到声音 B.外太空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C.宇航员在外太空,音调会变低 D.宇航员讲话声带振动幅度太小
6.如图所示,二胡是弓弦类最具中国民乐气质的乐器。下列关于二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B.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响度
C.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二胡发出的优美的声音一定是乐音
7.如图所示,在一个透明玻璃钟罩内放一个会闪光的音乐贺卡,抽出玻璃钟罩内的空气,在贺卡闪光并播放音乐时(  )
A.看不到闪光,听不到音乐 B.看到闪光,听不到音乐
C.看不到闪光,听到音乐 D.看到闪光,听到音乐
8.若声音和光都从水中传入空气中,则(  )
A.声速变大,光速变小 B.声速变小,光速变大
C.声速、光速都变大 D.声速、光速都变小
9.以下几个实验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铃声明显减弱
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D.相比正常情况,耳朵贴在桌子上,敲击桌子能听到更大的声音
10.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以及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物质种类 空气 氧气 铝 铁 铅
物质的密度/(kg·m-3) 1.29 1.43 2700 7900 11300
声音传播的速度/(m·s-1) 330 316 5100 5000 1300
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小于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11.鱼缸中有金鱼,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金鱼立即受到惊吓,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水的振动产生的
B.上述现象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金鱼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空气→水→鱼
D.在月球上进行上述操作,金鱼不会受到惊吓
12.(2022七下·仙居期末)使用一款骨传导蓝牙耳机时,将耳机贴在颇骨两侧而不是堵塞住外耳道(如图),既可以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也能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听到耳机声音和周围环境声音对应的传播介质分别是(  )
A.气体、固体 B.气体、气体 C.固体、气体 D.固体、固体
13.(2022七下·丽水期末)2022年2月5日,任子威、曲春雨、范可新、武大靖和张雨婷组成的中国队在首都体育馆夺得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女2000米混合接力冠军,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首枚金牌(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观众的呐喊声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B.观众的呐喊声是由空气传播到运动员耳中的
C.运动员的冰鞋与冰面摩擦产生振动也能发声
D.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比固体、液体更清晰、更快速
14.(2022七下·嘉兴月考)下列实验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等介质
B.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碎纸屑跳动,说明声章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扬声器对着烛焰发声,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只拔掉a、c的孔塞时,观察到两孔均有水流出,说明水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15.(2022七下·诸暨期中)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16.(2022七下·兰溪月考)下列的实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甲: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乙: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丙: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
17.下列技术应用中,属于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利用鸣枪声警告歹徒 B.利用超声波治疗胆结石
C.蝙蝠利用回声定位捕捉昆虫 D.吉他手用手指拨弦试音
18.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1”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
B.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D.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19.(2021七下·滨江期中)根据如图提供的小资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蝙蝠发出的声音都是超声波,人类听不见
B.因为大象和狗的“发声频率”没有重叠区,所以狗的叫声大象永远也听不见
C.家人之间悄悄说话,身边的狗狗无动于衷,因为“悄悄话”的频率狗狗是无法感知
D.静谧的夜晚我们身边的狗狗有时突然耳朵一竖并转动几下,这可能是狗狗听到了人类听不见的声音
20.(2019七下·杭州期中)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
B.回音壁利用的是声音的反射
C.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航天员在飞船内或飞船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交流必须利用电子通信设备,通过无线电波进行
D.超声波能破坏细菌结构,从而可以利用超声波对医疗器械和食物进行杀菌消毒
21.(2017七下·萧山期中)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 B.甲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C.丙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D.甲和丁声音的音色相同
22.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二、填空题
23.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
(1)悠扬的笛声是由   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   。
24.超声波和次声波: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听觉频率范围和发声频率范围。大多数人的听觉范围是
   Hz。频率超过20000Hz的声音叫做   ,低于20 Hz的声音叫做   。蝙蝠利用   捕食。
25.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瓶内。
(1)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
(2)分析实验现象,运用   (填“推理”或“归纳”)的方法可得结论:   。
26.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小明用小锤敲击音叉,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如果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   (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
(3)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   。这种研究方法叫作   。
27.(2022七下·义乌期中)巴西设计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准妈妈腹中胎儿打印了1:1的3D模型,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请问B超利用的是   (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但是这种波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   。
28.根据你学习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分析并解决以下实际问题。
(1)古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中的鸟声、风声分别是   体、   体的振动发出的。
(2)北宋时期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成的箭简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   。
(3)将一颗石子抛入水中,若距击水处相同距离的水中、空中、岸边分别有一条鱼、一只小鸟、一个人,则最先听到击水声的是   ,这是因为   。
29.(2021七下·嵊州期末)小明学了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①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钟放到一个盒子里,将衣服盖在钟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嘀嗒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依次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钟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
(1)小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响度越   (选填 “大”或“小”)的原理。
(2)根据实验数据,上述待测材料隔音性能最差的是    。
(3)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可以作出一个推测:表面   的材料隔音性能较好。(选填“平整光滑”或“粗糙多孔”)
三、实验探究题
30.(2022七下·武义期末)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图中甲、乙是直径为10cm的去底塑料筒,在每个筒的一侧用橡皮筋扎一橡皮膜,再在乙筒的橡皮膜外吊一乒乓球,装置固定在两张桌面上。
[实验1]:调节两个塑料筒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并使筒的开口对齐且相距5cm,用手往外拉开甲的橡皮膜,突然放手,听到声音并观察到图乙处的乒乓球被弹开。
(1)此实验说明了: (填字母,多选)
A.声音具有能量.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由振动产生
(2)实验1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
(3)[实验2]分栏筒了进一步探究响度和距离的关系,小组成员将甲、乙两筒的距离s分别调节到10cm、15cm、20cm,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逐渐减小。
根据实验2: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1.(2020七下·桐庐月考)下表是声音在不同介质,不同温度下的传播速度。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 介质 温度(℃) 速度(m/s)
A 空气 0 331
B 空气 15 340
C 空气 20 344
D 水 0 1450
E 铁 0 4900
(1)通过比较   (填“序号”),可得出在相同温度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2)通过比较A、B、C,可得出的结论是   。
(3)小明和小刚利用一根足够长的充满水的自来水管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小明将一只耳朵紧贴在水管一端,小刚在另一端敲一下,则小明会听到   声敲打声。
32.(2019七下·余杭期中)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具体数据如下页表。
编号 材料 长度 粗细 松紧
甲 钢丝 10cm 0.2mm2 紧
乙 钢丝 10cm 0.1mm2 紧
丙 钢丝 5cm 0.1mm2 紧
丁 钢丝 5cm 0.1mm2 松
(1)用同样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   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弦的松紧程度、长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   有关。
(2)探究发声体振动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   钢丝。
(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丝丙和丁,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3.(2019七下·绍兴期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和海绵),进行了图示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
(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   ;
(2)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材料种类 聚酯棉 软木 泡沫 海绵
玻璃杯发声大小 最小 最大 较大 较小
吸音性能 最强 最弱 较弱 较强
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   ;
34.(2018七下·杭州月考)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具体数据如下表:
编号 材料 长度 粗细 松紧
甲 钢丝 10cm 0.2mm2 紧
乙 钢丝 10cm 0.1mm2 紧
丙 钢丝 5cm 0.1mm2 紧
丁 钢丝 5cm 0.1mm2 松
(1)用同样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   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 论是:在弦的松紧程度、长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   有关。
(2)为了探究发声体振动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时,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   钢丝。
(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丝丙和丁,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四、解答题
35.(2022七下·龙游月考)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如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空气温度/℃ -20 -10 0 10 20 30
声音速度/(m/s)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1)请你根据图像找出温度为 5 ℃时声速为   m/s。
(2)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上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你能指出在什么情况下试验更容易成功吗?   。
(3)10℃时,某人站在一个较大的山谷里,想估测山谷的宽度。他大喊一声后经过0.3秒钟听到右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经过0.5秒钟才听到左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则这个山谷的宽度为   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分析】根据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利用B超可以帮助医生确定人体内脏的情况,这是因为B型超声波进入人体,可在脏器上发生反射,反射波带有信息,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2.【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1)根据声速的知识判断;
(2)根据音调的影响因素判断;
(3)根据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判断;
(4)根据减弱噪声的方式判断即可。
【解答】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为340m/s,故A错误;
B.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故B错误;
C.利用超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故C错误;
D.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D正确。
故选D。
3.【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古代的人在旷野地区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马群到来,应用的知识是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4.【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纸盒上的小老鼠翩翩起舞,说明纸盒正在振动,而纸盒的振动由收音机的振动引起,因此发声的收音机在振动,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5.【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声音传播的条件判断。
【解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太空中没有空气,因此不能传播声音,必须使用无线电交谈,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6.【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
【解析】【分析】(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2)声音的大小叫响度,与振幅有关;
(3)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频率大小有关;
(4)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生产和学习的声音都是噪声。
【解答】A.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从而改变振动的频率,因此音调发生改变,故B错误;
C.拉弓弦时,用力越大琴弦的振幅越大,因此响度越大,故C错误;
D.二胡发出的优美的声音,但是如果在晚上大家休息时播放,会影响大家的休息,此时变成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7.【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传播和声音传播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随着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小,则听到声音越来越小,最终听不到音乐。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因此可以看到贺卡的闪光,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8.【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分析】 ①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②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解答】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略小一些,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更小,所以光从水传到空气中,速度变大了。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的速度最大,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所 以声音从水传到空气中,速度变小了。
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9.【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声学知识判断即可。
【解答】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铃声明显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A不合题意;
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故B不合题意;
C.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说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故C符合题意;
D.相比正常情况,耳朵贴在桌子上,敲击桌子能听到更大的声音,说明固体能够传声,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0.【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表格提取信息,从而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声音传播的速度与密度之间不存在什么关系,故A、B错误;
根据表格可知,铝、铁、铅的声速大于氧气和空气,即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1.【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声音是由鱼缸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金鱼在水中受到惊吓,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故B正确;
C.金鱼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鱼缸→水→鱼,故C错误;
D.由于声音不需要空气传播,音叉在月球上进行上述操作,金鱼还会受到惊吓,故D错误。
故选B。
12.【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疏松多孔的物体因为能吸收声音的能量而具有阻碍声音传播的能力,可以消声降噪。
【解答】佩戴该耳机时,人听到的声音是通过头骨、颌骨等骨骼传播到听觉神经,然后由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此种听到声音的方式被称作骨传导,即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的;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他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是通过空气(即气体)传播的。
故选C。
13.【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根据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知识判断。
【解答】A.观众的呐喊声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观众的呐喊声是由空气传播到运动员耳中的,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运动员的冰鞋与冰面摩擦产生振动也能发声,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比固体、液体更慢,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4.【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声音的传播的知识判断;
(2)根据声音的产生的知识判断;
(3)声音利用的两个方面:①声音传递信息;②声音传递能量;
(4)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
【解答】A.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等介质,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碎纸屑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扬声器对着烛焰发声,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只拔掉a、c的孔塞时,观察到两孔均有水流出,由于两个孔在同一方向,只是深度不同,则说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5.【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
【解析】【分析】(1)根据声音的利用的知识判断;
(2)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判断;
(3)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判断;
(4)根据声音的特性的知识判断。
【解答】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C正确不合题意;
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6.【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据此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比较。
【解答】甲:纸屑跳动,说明发声的鼓面在振动;
乙:听不到真空罩中的铃声,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丙: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则能够说明声音传播条件的一组是乙和丙。
故选C。
17.【答案】B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分析】声音的利用:①声音传递能量;②声音传递信息,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利用鸣枪声警告歹徒、蝙蝠利用回声定位捕捉昆虫和吉他手用手指拨弦试音,都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故A、C、D不合题意;
利用超声波治疗胆结石,利用声波传递能量,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18.【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敲击瓶子时,声音由瓶子和其中水的振动产生;用嘴吹气时,声音由瓶中空气柱的振动产生,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9.【答案】D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分析】(1)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2)应该比较狗的发声频率与大象的听觉频率;
(3)将人的发声频率与狗的听觉范围比较;
(4)比较人和狗的听觉范围的差异即可。
【解答】A.蝙蝠的发声频率10000Hz~120000Hz,因此它发出的声音不一定都是超声波,故A错误;
B.狗的发声范围452~1800Hz,大象的听觉范围1~20000Hz,则大象可以听到狗的叫声,故B错误;
C.人的发声频率85~1100Hz,狗的听觉范围15~50000Hz,因此狗能够听到说话的频率,故C错误;
D.狗的听觉范围比人类宽的多,故D正确。
故选D。
20.【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分析】(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不会停止传播,而是改变传播方向继续传播,这就是声音的反射;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即真空不能传声;
(4)超声波的应用:粉碎结石、清洗精密的钟表,对器械等进行消毒。
【解答】A.:“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发声的大钟表面在来回振动,因此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回音壁利用的是声音的反射,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由于飞船外没有空气,所以航天员在飞船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交流必须利用电子通信设备,通过无线电波进行,而在飞船内则有空气,可以正常交流,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超声波能破坏细菌结构,从而可以利用超声波对医疗器械和食物进行杀菌消毒,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21.【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和振幅对响度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波形图上看懂频率和振幅。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
【解答】A、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故A正确;
B、甲振幅最小,乙和丙振幅相同,故乙、丙响度相同,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甲、乙、丙的振动有规律,丁无规律,因此甲、乙、丙为乐音,丁为噪音,甲和丁发声体的材料不同,故音色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22.【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声音特性的辨别以及对乐音、噪音定义的理解等,要注意对概念的理解,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从物理学角度,发声体有规则振动发出的是乐音,无规则振动发出的是噪音;从环保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可能是噪音。
【解答】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发声体的振幅不同,从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A错误;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则发声的空气柱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因此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是使声音放大,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此时对听到的人来说是乐音,故D正确
故选D
23.【答案】(1)空气柱
(2)大于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是真空的,真空无法传声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1)根据声音振动的知识解答;
(2)根据声速的知识解答;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悠扬的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是真空的,真空无法传声。
24.【答案】20~20000;超声;次声;超声波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分析】根据对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认识和利用解答。
【解答】超声波和次声波: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听觉频率范围和发声频率范围。大多数人的听觉范围是 20~20000Hz。频率超过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 Hz的声音叫做次声3。蝙蝠利用超声波捕食。
25.【答案】(1)变小
(2)推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1)空气是传声的介质,空气越稀薄,则传声能力越弱;
(2)随着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则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由此可知,如果玻璃罩中变成真空,那么将不会听到声音,即真空不能传声,这种方法叫科学推理法。
【解答】(1)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变小。
(2)分析实验现象,运用推理的方法可得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6.【答案】(1)乒乓球被弹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不能
(3)将不容易观察的音叉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振动;转换法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1)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解答;
(2)振动消失,发声就会停止;
(3)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解答】(1)实验时小明用小锤敲击音叉,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如果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则音叉会停止振动,则此时不能听到声音。
(3)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将不容易观察的音叉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振动,这种研究方法叫作转换法。
27.【答案】超声波;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分析】(1)根据超声波的应用解答;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巴西设计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准妈妈腹中胎儿打印了1:1的3D模型,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请问B超利用的是超声波。
(2)但是这种波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8.【答案】(1)固;气
(2)固体传声比空气快
(3)鱼;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2)根据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声速度的大小分析;
(3)一般情况下,声音的速度:固体>液体>气体,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古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中的鸟声、风声分别是固体、气体的振动发出的。
(2)北宋时期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成的箭简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固体传声比空气快。
(3)将一颗石子抛入水中,若距击水处相同距离的水中、空中、岸边分别有一条鱼、一只小鸟、一个人,则最先听到击水声的是鱼,这是因为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
29.【答案】(1)小
(2)塑料袋
(3)粗糙多孔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分散,距离越远,分散的越厉害,自然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小;
(2)材料的隔音性能越好,听不到声音的距离越短;
(3)衣服和袜子的隔音性能较好,而报纸和塑料袋的隔音性能较差,二者比较确定影响隔音性能的因素。
【解答】(1)小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小的原理。
(2)根据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塑料袋隔音时,听不见声音的距离最远,则上述待测材料隔音性能最差的是塑料袋。
(3)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可以作出一个推测:表面粗糙多孔的材料隔音性能较好。
30.【答案】(1)A;B;D
(2)放大实验现象
(3)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1)根据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知识判断。
(2)橡皮膜的振幅很小,用肉眼无法分辨,借助乒乓球的振动,可将橡皮膜的振动放大,从而感知橡皮膜的振动;
(3)乒乓球的振幅越小,说明声音的响度越小,根据题目描述确定变化的因素,从而得到声音的响度与这个因素的关系即可。
【解答】(1)A.拉开甲的橡皮膜,橡皮膜振动而发出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播,乙的橡皮膜接收到声音的能量后开始振动,从而引起乒乓球的振动,这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可以传递能量,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故选A、B、D。
(2)实验1中,乒乓球的作用是:放大实验现象;
(3)根据描述可知,乙的橡皮膜到声源的距离不断增大,乒乓球的振幅减小说明声音的响度减小,那么得到: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31.【答案】(1)ADE
(2)同一介质里,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
(3)3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1)探究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关系时,必须控制温度相同而改变介质种类;
(2)分析A、B、C三组实验中,哪个因素相同,哪个因素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描述结论;
(3)声音在固、液、气三态物质中传播时速度不同,因此到达人耳时时间先后有差异,那么会听到三次声音。
【解答】(1)通过比较ADE,可得出在相同温度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2)A、B、C三组数据中,介质种类相同而温度不同,那么得到结论: 同一介质里,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 ;
(3)明和小刚利用一根足够长的充满水的自来水管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小明将一只耳朵紧贴在水管一端,小刚在另一端敲一下,声音会通过空气、水和水管传播,则小明会听到3声敲打声。
32.【答案】(1)乙;粗细
(2)乙丙
(3)在弦的长度、粗细相同的情况下,振动的频率高低与松紧程度有关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1)甲和乙两根钢丝哪个因素不同,得出的结论中频率就与哪个因素有关;
(2)探究频率与长度的关系,就要保证材料、粗细和松紧相同,据此选择;
(3)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先描述相同因素,再描述不同因素,最后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是否与此因素有关。
【解答】(1)甲和乙钢丝材料、长度和松紧相同,只有粗细不同,因此:用同样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乙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弦的松紧程度、长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粗细有关。
(2)探究频率与长度的关系,就要保证材料、粗细和松紧相同,改变长度,因此应该选择乙丙两根钢丝;
(3)丙和丁两根钢丝材料、长度和粗细相同,只是松紧不同,因此得到结论: 在弦的长度、粗细相同的情况下,振动的频率高低与松紧程度有关 。
故答案为:(1)乙,粗细;(2)乙丙;(3)在弦的长度、粗细相同的情况下,振动的频率高低与松紧程度有关
33.【答案】(1)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
(2)聚酯棉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1)将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那么当它撞击玻璃杯时的速度就相同,而它撞击玻璃杯的力度就相同;(2)根据表格,分析哪种材料的吸音性能最好即可。
【解答】(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将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静止释放去敲击玻璃杯。
(2)根据表格可知,聚酯棉的吸音性能最强,因此仅从吸引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聚酯棉。
34.【答案】(1)乙;粗细
(2)乙丙
(3)在弦的长度、粗细相同的情况下,弦发声音调的高低与松紧程度有关。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1)控制变量法设置对照实验可对影响实验的因素进行探究,根据控制的变量和得到的现象可得出结论;
(2)根据研究因素是弦的长度,设置的对照实验中要控制长度不同而使其它条件相同;
(3)根据表格中丙和丁钢丝因素的不同可得出结论。
【解答】(1)甲和乙钢丝的粗细不同,拨动时发现乙钢丝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 论是:在弦的松紧程度、长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粗细有关;
(2)为了探究发声体振动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时,需要控制长度不同而使其它条件相同,满足条件的是乙和丙钢丝,所以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乙和丙钢丝;
(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丝丙和丁,丙和丁钢丝松紧程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所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弦的长度、粗细相同的情况下,弦发声音调的高低与松紧程度有关。
故答案为:(1)乙;粗细;(2)乙丙;(3)在弦的长度、粗细相同的情况下,弦发声音调的高低与松紧程度有关。
35.【答案】(1)333
(2)在空气温度低时进行试验
(3)134.4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结合表格数据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像找出温度为 5 ℃时声速为333m/s。
(2)由数据可见,在同种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本实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在低温下更容易成功。
(3)10℃时,声音速度为336m/s。
设人离右边山崖的距离为S1,离左面山崖的距离为S2,则山谷宽度S=S1+S2,
声音在时间t1=0.3秒传播的距离为2S1,在t2=0.5秒内传播的距离为2S2,
S====134.4米。
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 七年级下册第2章 第2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一、单选题
1.利用B超可以帮助医生确定人体内脏的情况,这是因为(  )
A.B型超声波的频率很高
B.B型超声波的振幅很大
C.B型超声波进入人体,可在脏器上发生反射,反射波带有信息
D.B型超声波进入人体,可穿透内部脏器治病
【答案】C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分析】根据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利用B超可以帮助医生确定人体内脏的情况,这是因为B型超声波进入人体,可在脏器上发生反射,反射波带有信息,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B.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C.利用次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
D.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1)根据声速的知识判断;
(2)根据音调的影响因素判断;
(3)根据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判断;
(4)根据减弱噪声的方式判断即可。
【解答】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为340m/s,故A错误;
B.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故B错误;
C.利用超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故C错误;
D.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D正确。
故选D。
3.古代的人在旷野地区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马群到来,应用的知识是(  )
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C.声音的反射 D.回声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古代的人在旷野地区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马群到来,应用的知识是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4.(2022七下·南浔期末)如图所示,用硬纸片做成一个无盖的纸盒,罩住一只正在播节目的半导体收音机,在纸盒上放一只轻质“小老鼠”,将会看到“小老鼠”翩翩起舞,这一现象说明了(  )
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传声不需要介质
C.响度与频率有关 D.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纸盒上的小老鼠翩翩起舞,说明纸盒正在振动,而纸盒的振动由收音机的振动引起,因此发声的收音机在振动,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5.(2022七下·武义期末)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在空间站进行授课的航天员相互之间可以不借助无线电进行直接交流;但若是在空间站外航天员则需要借助宇航服中无线电进行交流的原因是(  )
A.太空中噪音太大,听不到声音 B.外太空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C.宇航员在外太空,音调会变低 D.宇航员讲话声带振动幅度太小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声音传播的条件判断。
【解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太空中没有空气,因此不能传播声音,必须使用无线电交谈,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6.如图所示,二胡是弓弦类最具中国民乐气质的乐器。下列关于二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B.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响度
C.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二胡发出的优美的声音一定是乐音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
【解析】【分析】(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2)声音的大小叫响度,与振幅有关;
(3)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频率大小有关;
(4)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生产和学习的声音都是噪声。
【解答】A.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从而改变振动的频率,因此音调发生改变,故B错误;
C.拉弓弦时,用力越大琴弦的振幅越大,因此响度越大,故C错误;
D.二胡发出的优美的声音,但是如果在晚上大家休息时播放,会影响大家的休息,此时变成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7.如图所示,在一个透明玻璃钟罩内放一个会闪光的音乐贺卡,抽出玻璃钟罩内的空气,在贺卡闪光并播放音乐时(  )
A.看不到闪光,听不到音乐 B.看到闪光,听不到音乐
C.看不到闪光,听到音乐 D.看到闪光,听到音乐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传播和声音传播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随着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小,则听到声音越来越小,最终听不到音乐。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因此可以看到贺卡的闪光,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8.若声音和光都从水中传入空气中,则(  )
A.声速变大,光速变小 B.声速变小,光速变大
C.声速、光速都变大 D.声速、光速都变小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分析】 ①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②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解答】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略小一些,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更小,所以光从水传到空气中,速度变大了。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的速度最大,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所 以声音从水传到空气中,速度变小了。
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9.以下几个实验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铃声明显减弱
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D.相比正常情况,耳朵贴在桌子上,敲击桌子能听到更大的声音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声学知识判断即可。
【解答】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铃声明显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A不合题意;
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故B不合题意;
C.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说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故C符合题意;
D.相比正常情况,耳朵贴在桌子上,敲击桌子能听到更大的声音,说明固体能够传声,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0.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以及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物质种类 空气 氧气 铝 铁 铅
物质的密度/(kg·m-3) 1.29 1.43 2700 7900 11300
声音传播的速度/(m·s-1) 330 316 5100 5000 1300
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小于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表格提取信息,从而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声音传播的速度与密度之间不存在什么关系,故A、B错误;
根据表格可知,铝、铁、铅的声速大于氧气和空气,即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1.鱼缸中有金鱼,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金鱼立即受到惊吓,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水的振动产生的
B.上述现象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金鱼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空气→水→鱼
D.在月球上进行上述操作,金鱼不会受到惊吓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声音是由鱼缸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金鱼在水中受到惊吓,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故B正确;
C.金鱼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鱼缸→水→鱼,故C错误;
D.由于声音不需要空气传播,音叉在月球上进行上述操作,金鱼还会受到惊吓,故D错误。
故选B。
12.(2022七下·仙居期末)使用一款骨传导蓝牙耳机时,将耳机贴在颇骨两侧而不是堵塞住外耳道(如图),既可以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也能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听到耳机声音和周围环境声音对应的传播介质分别是(  )
A.气体、固体 B.气体、气体 C.固体、气体 D.固体、固体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疏松多孔的物体因为能吸收声音的能量而具有阻碍声音传播的能力,可以消声降噪。
【解答】佩戴该耳机时,人听到的声音是通过头骨、颌骨等骨骼传播到听觉神经,然后由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此种听到声音的方式被称作骨传导,即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的;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他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是通过空气(即气体)传播的。
故选C。
13.(2022七下·丽水期末)2022年2月5日,任子威、曲春雨、范可新、武大靖和张雨婷组成的中国队在首都体育馆夺得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女2000米混合接力冠军,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首枚金牌(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观众的呐喊声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B.观众的呐喊声是由空气传播到运动员耳中的
C.运动员的冰鞋与冰面摩擦产生振动也能发声
D.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比固体、液体更清晰、更快速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根据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知识判断。
【解答】A.观众的呐喊声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观众的呐喊声是由空气传播到运动员耳中的,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运动员的冰鞋与冰面摩擦产生振动也能发声,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比固体、液体更慢,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4.(2022七下·嘉兴月考)下列实验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等介质
B.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碎纸屑跳动,说明声章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扬声器对着烛焰发声,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只拔掉a、c的孔塞时,观察到两孔均有水流出,说明水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声音的传播的知识判断;
(2)根据声音的产生的知识判断;
(3)声音利用的两个方面:①声音传递信息;②声音传递能量;
(4)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
【解答】A.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等介质,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碎纸屑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扬声器对着烛焰发声,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只拔掉a、c的孔塞时,观察到两孔均有水流出,由于两个孔在同一方向,只是深度不同,则说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5.(2022七下·诸暨期中)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
【解析】【分析】(1)根据声音的利用的知识判断;
(2)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判断;
(3)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判断;
(4)根据声音的特性的知识判断。
【解答】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C正确不合题意;
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6.(2022七下·兰溪月考)下列的实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甲: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乙: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丙: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据此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比较。
【解答】甲:纸屑跳动,说明发声的鼓面在振动;
乙:听不到真空罩中的铃声,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丙: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则能够说明声音传播条件的一组是乙和丙。
故选C。
17.下列技术应用中,属于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利用鸣枪声警告歹徒 B.利用超声波治疗胆结石
C.蝙蝠利用回声定位捕捉昆虫 D.吉他手用手指拨弦试音
【答案】B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分析】声音的利用:①声音传递能量;②声音传递信息,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利用鸣枪声警告歹徒、蝙蝠利用回声定位捕捉昆虫和吉他手用手指拨弦试音,都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故A、C、D不合题意;
利用超声波治疗胆结石,利用声波传递能量,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18.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1”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
B.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D.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敲击瓶子时,声音由瓶子和其中水的振动产生;用嘴吹气时,声音由瓶中空气柱的振动产生,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9.(2021七下·滨江期中)根据如图提供的小资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蝙蝠发出的声音都是超声波,人类听不见
B.因为大象和狗的“发声频率”没有重叠区,所以狗的叫声大象永远也听不见
C.家人之间悄悄说话,身边的狗狗无动于衷,因为“悄悄话”的频率狗狗是无法感知
D.静谧的夜晚我们身边的狗狗有时突然耳朵一竖并转动几下,这可能是狗狗听到了人类听不见的声音
【答案】D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分析】(1)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2)应该比较狗的发声频率与大象的听觉频率;
(3)将人的发声频率与狗的听觉范围比较;
(4)比较人和狗的听觉范围的差异即可。
【解答】A.蝙蝠的发声频率10000Hz~120000Hz,因此它发出的声音不一定都是超声波,故A错误;
B.狗的发声范围452~1800Hz,大象的听觉范围1~20000Hz,则大象可以听到狗的叫声,故B错误;
C.人的发声频率85~1100Hz,狗的听觉范围15~50000Hz,因此狗能够听到说话的频率,故C错误;
D.狗的听觉范围比人类宽的多,故D正确。
故选D。
20.(2019七下·杭州期中)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
B.回音壁利用的是声音的反射
C.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航天员在飞船内或飞船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交流必须利用电子通信设备,通过无线电波进行
D.超声波能破坏细菌结构,从而可以利用超声波对医疗器械和食物进行杀菌消毒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分析】(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不会停止传播,而是改变传播方向继续传播,这就是声音的反射;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即真空不能传声;
(4)超声波的应用:粉碎结石、清洗精密的钟表,对器械等进行消毒。
【解答】A.:“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发声的大钟表面在来回振动,因此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回音壁利用的是声音的反射,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由于飞船外没有空气,所以航天员在飞船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交流必须利用电子通信设备,通过无线电波进行,而在飞船内则有空气,可以正常交流,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超声波能破坏细菌结构,从而可以利用超声波对医疗器械和食物进行杀菌消毒,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21.(2017七下·萧山期中)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 B.甲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C.丙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D.甲和丁声音的音色相同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和振幅对响度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波形图上看懂频率和振幅。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
【解答】A、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故A正确;
B、甲振幅最小,乙和丙振幅相同,故乙、丙响度相同,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甲、乙、丙的振动有规律,丁无规律,因此甲、乙、丙为乐音,丁为噪音,甲和丁发声体的材料不同,故音色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22.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声音特性的辨别以及对乐音、噪音定义的理解等,要注意对概念的理解,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从物理学角度,发声体有规则振动发出的是乐音,无规则振动发出的是噪音;从环保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可能是噪音。
【解答】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发声体的振幅不同,从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A错误;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则发声的空气柱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因此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是使声音放大,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此时对听到的人来说是乐音,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23.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
(1)悠扬的笛声是由   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   。
【答案】(1)空气柱
(2)大于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是真空的,真空无法传声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1)根据声音振动的知识解答;
(2)根据声速的知识解答;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悠扬的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是真空的,真空无法传声。
24.超声波和次声波: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听觉频率范围和发声频率范围。大多数人的听觉范围是
   Hz。频率超过20000Hz的声音叫做   ,低于20 Hz的声音叫做   。蝙蝠利用   捕食。
【答案】20~20000;超声;次声;超声波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分析】根据对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认识和利用解答。
【解答】超声波和次声波: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听觉频率范围和发声频率范围。大多数人的听觉范围是 20~20000Hz。频率超过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 Hz的声音叫做次声3。蝙蝠利用超声波捕食。
25.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瓶内。
(1)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
(2)分析实验现象,运用   (填“推理”或“归纳”)的方法可得结论:   。
【答案】(1)变小
(2)推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1)空气是传声的介质,空气越稀薄,则传声能力越弱;
(2)随着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则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由此可知,如果玻璃罩中变成真空,那么将不会听到声音,即真空不能传声,这种方法叫科学推理法。
【解答】(1)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变小。
(2)分析实验现象,运用推理的方法可得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6.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小明用小锤敲击音叉,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如果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   (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
(3)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   。这种研究方法叫作   。
【答案】(1)乒乓球被弹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不能
(3)将不容易观察的音叉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振动;转换法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1)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解答;
(2)振动消失,发声就会停止;
(3)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解答】(1)实验时小明用小锤敲击音叉,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如果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则音叉会停止振动,则此时不能听到声音。
(3)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将不容易观察的音叉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振动,这种研究方法叫作转换法。
27.(2022七下·义乌期中)巴西设计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准妈妈腹中胎儿打印了1:1的3D模型,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请问B超利用的是   (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但是这种波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   。
【答案】超声波;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分析】(1)根据超声波的应用解答;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巴西设计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准妈妈腹中胎儿打印了1:1的3D模型,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请问B超利用的是超声波。
(2)但是这种波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8.根据你学习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分析并解决以下实际问题。
(1)古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中的鸟声、风声分别是   体、   体的振动发出的。
(2)北宋时期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成的箭简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   。
(3)将一颗石子抛入水中,若距击水处相同距离的水中、空中、岸边分别有一条鱼、一只小鸟、一个人,则最先听到击水声的是   ,这是因为   。
【答案】(1)固;气
(2)固体传声比空气快
(3)鱼;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2)根据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声速度的大小分析;
(3)一般情况下,声音的速度:固体>液体>气体,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古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中的鸟声、风声分别是固体、气体的振动发出的。
(2)北宋时期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成的箭简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固体传声比空气快。
(3)将一颗石子抛入水中,若距击水处相同距离的水中、空中、岸边分别有一条鱼、一只小鸟、一个人,则最先听到击水声的是鱼,这是因为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
29.(2021七下·嵊州期末)小明学了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①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钟放到一个盒子里,将衣服盖在钟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嘀嗒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依次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钟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
(1)小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响度越   (选填 “大”或“小”)的原理。
(2)根据实验数据,上述待测材料隔音性能最差的是    。
(3)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可以作出一个推测:表面   的材料隔音性能较好。(选填“平整光滑”或“粗糙多孔”)
【答案】(1)小
(2)塑料袋
(3)粗糙多孔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分散,距离越远,分散的越厉害,自然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小;
(2)材料的隔音性能越好,听不到声音的距离越短;
(3)衣服和袜子的隔音性能较好,而报纸和塑料袋的隔音性能较差,二者比较确定影响隔音性能的因素。
【解答】(1)小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小的原理。
(2)根据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塑料袋隔音时,听不见声音的距离最远,则上述待测材料隔音性能最差的是塑料袋。
(3)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可以作出一个推测:表面粗糙多孔的材料隔音性能较好。
三、实验探究题
30.(2022七下·武义期末)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图中甲、乙是直径为10cm的去底塑料筒,在每个筒的一侧用橡皮筋扎一橡皮膜,再在乙筒的橡皮膜外吊一乒乓球,装置固定在两张桌面上。
[实验1]:调节两个塑料筒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并使筒的开口对齐且相距5cm,用手往外拉开甲的橡皮膜,突然放手,听到声音并观察到图乙处的乒乓球被弹开。
(1)此实验说明了: (填字母,多选)
A.声音具有能量.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由振动产生
(2)实验1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
(3)[实验2]分栏筒了进一步探究响度和距离的关系,小组成员将甲、乙两筒的距离s分别调节到10cm、15cm、20cm,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逐渐减小。
根据实验2: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A;B;D
(2)放大实验现象
(3)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1)根据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知识判断。
(2)橡皮膜的振幅很小,用肉眼无法分辨,借助乒乓球的振动,可将橡皮膜的振动放大,从而感知橡皮膜的振动;
(3)乒乓球的振幅越小,说明声音的响度越小,根据题目描述确定变化的因素,从而得到声音的响度与这个因素的关系即可。
【解答】(1)A.拉开甲的橡皮膜,橡皮膜振动而发出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播,乙的橡皮膜接收到声音的能量后开始振动,从而引起乒乓球的振动,这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可以传递能量,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故选A、B、D。
(2)实验1中,乒乓球的作用是:放大实验现象;
(3)根据描述可知,乙的橡皮膜到声源的距离不断增大,乒乓球的振幅减小说明声音的响度减小,那么得到: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31.(2020七下·桐庐月考)下表是声音在不同介质,不同温度下的传播速度。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 介质 温度(℃) 速度(m/s)
A 空气 0 331
B 空气 15 340
C 空气 20 344
D 水 0 1450
E 铁 0 4900
(1)通过比较   (填“序号”),可得出在相同温度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2)通过比较A、B、C,可得出的结论是   。
(3)小明和小刚利用一根足够长的充满水的自来水管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小明将一只耳朵紧贴在水管一端,小刚在另一端敲一下,则小明会听到   声敲打声。
【答案】(1)ADE
(2)同一介质里,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
(3)3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1)探究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关系时,必须控制温度相同而改变介质种类;
(2)分析A、B、C三组实验中,哪个因素相同,哪个因素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描述结论;
(3)声音在固、液、气三态物质中传播时速度不同,因此到达人耳时时间先后有差异,那么会听到三次声音。
【解答】(1)通过比较ADE,可得出在相同温度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2)A、B、C三组数据中,介质种类相同而温度不同,那么得到结论: 同一介质里,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 ;
(3)明和小刚利用一根足够长的充满水的自来水管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小明将一只耳朵紧贴在水管一端,小刚在另一端敲一下,声音会通过空气、水和水管传播,则小明会听到3声敲打声。
32.(2019七下·余杭期中)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具体数据如下页表。
编号 材料 长度 粗细 松紧
甲 钢丝 10cm 0.2mm2 紧
乙 钢丝 10cm 0.1mm2 紧
丙 钢丝 5cm 0.1mm2 紧
丁 钢丝 5cm 0.1mm2 松
(1)用同样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   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弦的松紧程度、长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   有关。
(2)探究发声体振动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   钢丝。
(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丝丙和丁,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乙;粗细
(2)乙丙
(3)在弦的长度、粗细相同的情况下,振动的频率高低与松紧程度有关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1)甲和乙两根钢丝哪个因素不同,得出的结论中频率就与哪个因素有关;
(2)探究频率与长度的关系,就要保证材料、粗细和松紧相同,据此选择;
(3)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先描述相同因素,再描述不同因素,最后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是否与此因素有关。
【解答】(1)甲和乙钢丝材料、长度和松紧相同,只有粗细不同,因此:用同样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乙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弦的松紧程度、长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粗细有关。
(2)探究频率与长度的关系,就要保证材料、粗细和松紧相同,改变长度,因此应该选择乙丙两根钢丝;
(3)丙和丁两根钢丝材料、长度和粗细相同,只是松紧不同,因此得到结论: 在弦的长度、粗细相同的情况下,振动的频率高低与松紧程度有关 。
故答案为:(1)乙,粗细;(2)乙丙;(3)在弦的长度、粗细相同的情况下,振动的频率高低与松紧程度有关
33.(2019七下·绍兴期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和海绵),进行了图示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
(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   ;
(2)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材料种类 聚酯棉 软木 泡沫 海绵
玻璃杯发声大小 最小 最大 较大 较小
吸音性能 最强 最弱 较弱 较强
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   ;
【答案】(1)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
(2)聚酯棉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1)将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那么当它撞击玻璃杯时的速度就相同,而它撞击玻璃杯的力度就相同;(2)根据表格,分析哪种材料的吸音性能最好即可。
【解答】(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将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静止释放去敲击玻璃杯。
(2)根据表格可知,聚酯棉的吸音性能最强,因此仅从吸引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聚酯棉。
34.(2018七下·杭州月考)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具体数据如下表:
编号 材料 长度 粗细 松紧
甲 钢丝 10cm 0.2mm2 紧
乙 钢丝 10cm 0.1mm2 紧
丙 钢丝 5cm 0.1mm2 紧
丁 钢丝 5cm 0.1mm2 松
(1)用同样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   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 论是:在弦的松紧程度、长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   有关。
(2)为了探究发声体振动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时,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   钢丝。
(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丝丙和丁,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乙;粗细
(2)乙丙
(3)在弦的长度、粗细相同的情况下,弦发声音调的高低与松紧程度有关。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1)控制变量法设置对照实验可对影响实验的因素进行探究,根据控制的变量和得到的现象可得出结论;
(2)根据研究因素是弦的长度,设置的对照实验中要控制长度不同而使其它条件相同;
(3)根据表格中丙和丁钢丝因素的不同可得出结论。
【解答】(1)甲和乙钢丝的粗细不同,拨动时发现乙钢丝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 论是:在弦的松紧程度、长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粗细有关;
(2)为了探究发声体振动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时,需要控制长度不同而使其它条件相同,满足条件的是乙和丙钢丝,所以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乙和丙钢丝;
(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丝丙和丁,丙和丁钢丝松紧程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所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弦的长度、粗细相同的情况下,弦发声音调的高低与松紧程度有关。
故答案为:(1)乙;粗细;(2)乙丙;(3)在弦的长度、粗细相同的情况下,弦发声音调的高低与松紧程度有关。
四、解答题
35.(2022七下·龙游月考)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如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空气温度/℃ -20 -10 0 10 20 30
声音速度/(m/s)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1)请你根据图像找出温度为 5 ℃时声速为   m/s。
(2)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上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你能指出在什么情况下试验更容易成功吗?   。
(3)10℃时,某人站在一个较大的山谷里,想估测山谷的宽度。他大喊一声后经过0.3秒钟听到右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经过0.5秒钟才听到左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则这个山谷的宽度为   米?
【答案】(1)333
(2)在空气温度低时进行试验
(3)134.4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结合表格数据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像找出温度为 5 ℃时声速为333m/s。
(2)由数据可见,在同种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本实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在低温下更容易成功。
(3)10℃时,声音速度为336m/s。
设人离右边山崖的距离为S1,离左面山崖的距离为S2,则山谷宽度S=S1+S2,
声音在时间t1=0.3秒传播的距离为2S1,在t2=0.5秒内传播的距离为2S2,
S====134.4米。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