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农民都是集中劳动,每天劳动后统一记工分,干多干少一个样。一天混一个杠,一个杠7分钱,正好买三盒火柴,干一天活还不如抓一个母蛤蟆
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导入新课
怎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重点)
2.知道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及意义。(难点)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情况,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难点)
学习目标
名词解释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其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变: 生产关系 不变: 社会主义制度
经济体制改革
一、家庭联产承包制
内容讲解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
材料一:改革从农村开始不是偶然的,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当时农村的困境决定的……当时有二亿五千万人吃不饱肚子,吃饭问题成为最紧迫的大事,不改革已经没有出路了。
——江泽民于1998年在安徽考察时讲话
材料二:吹哨集合、等齐下地、干活一窝蜂, 干好干坏, 干与不干一个样, 劳动纪律松弛, 生产效率低下, 出工不出力, 普遍“磨洋工”,社员干活毫无积极性。——林志友《人民公社制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比较研究》
1.农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困苦。
2.(人民公社化)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民的出路在哪里?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
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百炼成钢 丨联产承包责任制
播放视频:
(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
1.开始: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2.推广: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个好地方。
自从出了个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骡马,
小户人家卖儿郎。
我家没有儿郎卖,
身背花鼓走四方。
安徽:“乞丐大省”
小岗村农民使用简陋的工具耕作
这是小岗村农家孩子在田里拾荒
小岗村过去的村路
今天小岗村的村路
小岗村4300亩高标准麦田
今天小岗村的田地
小岗村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敢为天下先
(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
1.开始: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2.推广:
1983年,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意义
材料一:小岗村改革前后比较
年份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收入
1976 35,000斤 230斤 32元
1979 132,300斤 800斤 200元
1980年产粮 5.02 亿公斤
1981年产粮 6.70 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 亿公斤
材料二: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材料三:
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40731万吨,比1978年增长了10254万吨,增长幅度为33.6%。这6年全国增产的粮食,相当于从1957年到1978年21年增长的粮食。
——摘自杨继绳《邓小平时代》
影响/意义:
①激发热情,解放生产力。
②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思考: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积极性提高了,生产的农产品越来越多,卖不掉怎么办?
农民从“大锅饭”里解放了,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怎么办?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影响/意义:
③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合作探究
一、人民公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阅读教材39页“相关史事”,填充以下表格。
人民公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所有制形式 土地公有制
经营方式 统一经营、集中劳动
分配方式 统一分配、平均主义
影响 积极性不高、农业发展停滞
土地公有制
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多劳多得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调动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
不变:社会制度→土地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
变: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分配方式→由统一经营、分配 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土地改革
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
改革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公有化程度更高,但出现了失误
土地所有制形式不变,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农业政策上有哪些变化?
合作探究
典例1“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包地包产后,家家家庭生活大变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哪一时期农村纷纷出现类似凤阳的情况 ( )
A.土地改革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凤阳”“包地包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这一制度促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答案D
D
随堂检测
问题1:职工积极性不高
“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这是3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
农村的问题解决了,那么城市经济有没有问题呢?我们来看看材料
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增添这样的降温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的报批,当时需要经过11个部门的审批,要盖11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某报纸1956年报道
问题2:政企不分,企业没自主权
(P41“知识拓展”)
北京天桥百货商场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是当时著名的国营企业。后来,企业效益开始下滑……那个时候的商场,总经理只有10元钱的审批权,就连修个厕所都要向上级申请拨款,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
城市企业的出路在哪里?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2.展开: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会场
1984年10月21《人民日报》刊登
1.背景:
增强企业活力
1、单一公有制
2、政企不分
3、平均分配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改革内容:
4.中心环节:
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5.意义:
结合材料,思考为什么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P40
原有的经济体制已经僵化,存在政企职责不分,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等弊端,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研读
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典例2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造成!是社会主义制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为了解决这种弊端,国家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中心环节是 ( )
A.实行政企分开 B.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C.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D.增强企业活力
D
解析: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政企职责不分”“平均主义”“缺乏应有的自主权”“失去了活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增强企业活力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A、B、C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具体措施。 答案D
随堂检测
名词解释
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所有制结构
职权划分
利益分配
单一公有制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政社合一、政企不分
政社分开,扩大农民生产自主权;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平均主义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主义能不能搞市场经济
播放视频: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1.明确提出: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意义:
2.特点:
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一只看得见的手——国家宏观调控
一只看不见的手——市场调节机制
典例3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这表明当时我国 ( )
A.彻底结束了计划经济体制 B.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C.已经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 D.强化了计划调控经济的手段
B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知,B符合题意。C不符合史实;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可知,A、D说法均不准确。答案B
随堂检测
课堂小结
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
城市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发展乡镇企业
所有制结构改革
职权划分改革
分配制度改革
增强
企业
活力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
对内改革
1、说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P41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课后活动
2、谈谈你对这项改革的看法。P41
这项改革有利于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有利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和经济的发展。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 )
A.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B.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体经济
D.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2.按照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国有企业过去的经营方式。到1987年,全国80%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这主要反映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行 ( )
A.按劳分配 B.股份制改革
C.政企分开 D.多种所有制并存
D
C
随堂检测
基础巩固
3.1984年青岛海尔集团成立,它以创新为核心,努力建立灵活、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同年,上海电声总厂发起组建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在本公司职工中发行股票。在政策上能够为这些企业的改革提供有力支持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 )
A.建立有计划的市场经济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建立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C
B
材料题:
材料一 1984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提出国企可以拥有生产经营计划权等10项自主权。198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提出要推行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198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国营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规定,从1985年开始,实行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的办法,企业一般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职工工资总额增长0.3%—0.7%。
(1)根据材料一,归纳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能力提升
材料题:
材料二 到1987年,全国建立了经营责任制的企业达到8843家,占国企总数的77.6%。1987年,实行承包的国企完成产值2452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销售收入2797亿元,同比增长14.8%,上缴国家财政收入同比增长4.7%。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电视机、自行车、缝纫机等家电进入民众的生活,这都是工业经济迅速发展的结果。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作用。
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提高了国有企业的产值;增加了城市职工的收入;基本满足了民众对工业品消费的需求,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