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学期第六章我国所在的大洲单元检测 (培优卷)
一、单选题
1.(2022七下·宽城期末)下面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洲是世界上南北距离最短的大洲
B.亚洲的面积等于亚欧大陆的面积
C.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D.亚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答案】C
【知识点】亚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地理分区)
【解析】【分析】亚洲是世界上南北距离最广,即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故A错误;亚欧大陆除亚洲外还有欧洲,故B错误;亚洲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人口最多的一个洲,故C正确;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亚洲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地跨寒温热三带,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亚洲的平均海拔高,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因此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地区,呈放射状向周围注入海洋,青藏高原位于亚洲的中部,平原大多分布在大陆边缘地带。
2.(2022七下·巴州期末)关于亚洲位置和范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亚洲被赤道从其南部穿过 B.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C.亚洲四面分别濒临四大洋 D.亚洲与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
【答案】C
【知识点】亚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地理分区)
【解析】【分析】亚洲被赤道从其南部穿过,亚洲地跨南北半球,A正确,不符合题意;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B正确,不符合题意;亚洲三面分别濒临三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不临大西洋,C错误,符合题意;亚洲与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亚洲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地跨寒温热三带,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亚洲的平均海拔高,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因此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地区,呈放射状向周围注入海洋,青藏高原位于亚洲的中部,平原大多分布在大陆边缘地带。
(2022七下·龙湖期末) 亚洲全称是亚细亚洲,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其英文名为Asia。读图“亚洲经纬网”。完成下面小题。
3. 下列哪一条特殊纬线没有穿过亚洲(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D.北极圈
4. 亚洲唯一没有濒临的大洋是( )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5. 图中最先看到太阳升起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3.C
4.A
5.C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亚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地理分区)
【解析】【点评】(1)亚洲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地跨寒温热三带,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亚洲的平均海拔高,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因此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地区,呈放射状向周围注入海洋,青藏高原位于亚洲的中部,平原大多分布在大陆边缘地带。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见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
3.亚洲全部位于北半球,地跨寒、温、热三带,被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穿过,南回归线没有穿过亚洲。故答案为:C。
4.亚洲三面环海,北、南、东分别濒临北冰洋、印度洋、太平洋,亚洲没有濒临大西洋。故答案为:A。
5.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位置靠东的地方比靠西的地方更早看到日出,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丙地的位置最东,故最早看到日出。故答案为:C。
(2022七下·叙永期末)下图是“亚洲主要河流及主要山脉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据亚洲河流流向与分布推断亚洲地势()
A.西高东低 B.北高南低
C.中部高四周低 D.东高西低
7.甲乙丙丁四地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8.亚洲唯一可能没濒临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印度洋
【答案】6.C
7.A
8.B
【知识点】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亚洲的人口与国家
【解析】【点评】(1)亚洲地面起伏很大,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主要集中于中部,平原主要分布在四周,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因此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2)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和南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而寒冷的极地、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地区,干旱的沙漠地区和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地人口稀少。
(3)从纬度位置看,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以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跨寒、温、热三带。从海陆位置看,亚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6.读图分析可知,亚洲河流大部分由中部流向四周,因此可以推断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读图可知, 甲位于西亚,乙位于南亚,丙位于东亚,丁位于东南亚。其中西亚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不适宜人类居住,人口密度最小。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8.亚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唯一可能没濒临的大洋是大西洋。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22七下·曲阜期末) 水稻被称为“亚洲粮食”,下图是亚洲水稻主要种植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亚洲水稻主要种植区分布在( )
A.河流上游地区 B.温带大陆内部
C.亚洲东部和南部 D.热带雨林气候区
10. 亚洲水稻主要种植区种植水稻的优势条件是( )
①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大②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③河流多长河,呈放射状④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9.C
10.D
【知识点】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
【解析】【点评】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综合影响,亚洲的气候特点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性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其中有分布在东部太平洋沿海的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南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海南岛和菲律宾群岛的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大陆内部大部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阿拉伯半岛的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地中海沿岸的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北冰洋沿岸的寒带气候和分布在青藏高原和高山地区的高原山地气候。
9.亚洲水稻主要种植区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这里是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生长,排除ABD,C正确,故答案为:C。
10.亚洲水稻种植区属于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②正确;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等的人文条件决定了水稻称为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④正确;山地面积大、河流多长河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①③;故答案为:D。
11.(2017七下·龙华期中)读下面甲、乙两图,图甲为著名的古代建筑,由白色大理石筑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建筑位于图乙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乙中①、②、③、④四地自然条件相比
A.①、②两地均为荒漠
B.②地年降水量最少
C.④地年降水量比①地少
D.③地为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三季
【答案】(1)C
(2)D
【知识点】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差异;亚洲的人口与国家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甲中的建筑为印度的泰姬陵,位于图乙中的③处;故选C。
(2)图中①地位于非洲东北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自然景观是荒漠景观;②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属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景观,故A错误;
②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①地位于非洲东北部降水量最少,故B错误;
④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该地位于山地的迎风坡,年降水量最多,故C错误;
③地位于印度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一年分三季,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世界著名建筑及世界不同区域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理解答题即可。
12.(2017七下·盐都期中)读“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图的居民主要生活在( )
A.东南亚 B.西亚 C.南亚 D.北亚
(2)乙图所在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
A.洪涝 B.风沙 C.寒潮 D.地震
(3)丙地居民身着宽大的袍子,是因为该地
A.气候潮湿多蚊虫 B.气候炎热多风沙
C.气候寒冷多大风 D.地势低洼多洪涝
(4)关于丁地民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多用竹木就地取材 B.屋顶呈“人”字型
C.有的屋长达200米 D.便于采光、防冻
【答案】(1)D
(2)A
(3)B
(4)D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亚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地理分区)
【解析】【分析】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都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聚落多建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1)读图可知,图中是狗拉雪撬,位于寒冷的北极地区,所以该地为北亚。故D正确。
(2)读图可知,乙图所在地区降水丰富,河湖众多,容易造成洪涝灾害。故A正确。
(3)读图可知,丙地居民身着宽大的袍子,位于阿拉伯地区。该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多风沙,所以当地居民男子的传统打扮是着长袍、戴头巾,十分宽大,具有通风的效果,十分凉爽;同时白色能反射光线(即太阳光)达到祛热降署的作用,以此来帮助适应酷热的气候。故B正确。
(4)读图可知,图中是生活在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的达雅克人,聚居在长屋里,多用竹木就地取材,屋顶呈“人”字型,有的长屋达200米。原因是印度尼西亚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所以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A;(3)B;(4)D。
【点评】(1)~(4)本题考查亚洲各地理区域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差异,理解解答即可。人们按地理方位通常把亚洲分为东亚、西亚、南亚、北亚、中亚和东南亚6个地区,各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差异,要根据所学知识理解解答。
13.(2018七下·九江期末)亚洲地域辽阔,按照地理方位,可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读亚洲分区简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序号代表的亚洲分区,对应正确的是( )
A.②—中亚 B.③—北亚 C.④—东南亚 D.⑥—西亚
(2)下列关于亚洲各分区气候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从①到③,气温逐渐升高
B.从②到⑥,降水逐渐增多
C.⑥深居内陆,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D.影响⑤和①④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
【答案】(1)B
(2)C
【知识点】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亚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地理分区)
【解析】【分析】亚洲地域辽阔,按照地理方位,可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大。
(1)由图可知,②是东亚,③是亚洲最北边的北亚;④是南亚,⑥是位于亚欧大陆中部的中亚,故选B。
(2)关于亚洲各分区气候的描述,从①到③,气温逐渐降低;从②到⑥,降水逐渐减少;⑥深居内陆,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影响⑤和①④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故选C。
故答案为:B C
【点评】亚洲地域辽阔,跨越纬度广,气候的南北差异大。东西距离长,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受海陆因素影响,中纬度地区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14.(2018七下·泰兴期中)读下图,完成小题
(1)图中序号与其气候特征的搭配正确的是( )
A.①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B.②终年高温多雨
C.③终年炎热干燥
D.④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2)图中序号与其住房、服饰等的搭配正确的是( )
A.①居住木屋,身穿毛皮服装,传统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
B.②居住帐篷,身穿白色长袍,过着游牧生活
C.③居住窑洞,以马车为交通工具
D.④居住高脚屋,身穿和服
【答案】(1)B
(2)A
【知识点】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差异;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该大洲为亚洲;
①地位于北极圈附近,属于苔原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漫长,夏季温暖短暂,降水量稀少,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是地中海气候的特点,A错;
②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B对;
③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C错;
④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D错。
(2)①东西伯利亚的雅库特人居住木屋,身穿毛皮服装,传统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A正确;
②印度尼西亚的达雅克人住高脚屋,B错误;
③是印度,窑洞的是中国土高原的典型民居,C错误;
④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居住帐篷,身穿白色长袍,过着游牧生活,D错误。
故答案为:(1)B;(2)A。
【点评】本题考查亚洲不同区域的气候特征、住房、服饰等,要求学生具有较多的知识储备及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有难度,把握不同区域的气候特征是答题的基础。
二、综合题
15.(2021七下·爱辉期末)亚洲是我们的“家”,对自己的“家”你熟悉多少?仔细观察下面亚洲范围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描述一下亚洲的地理位置:从东西半球看,大部分位于 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大部分于 半球;从地球五带的划分看,大部分地处 带,从海陆位置看,西与A 洲接壤,西南以C 运河与B 洲为界:东临E 洋,南临F 洋,北临G 洋。
(2)我们的“家”在世界七个“大家庭”中最大,你能从哪些方面说明这个“最大呢?”(举出两个方面)
【答案】(1)东;北;北温;欧;苏伊士;非;太平;印度;北冰
(2) 陆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
【知识点】亚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地理分区)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亚洲位于25°E~170°W,10°S~80°N,从东西半球看,大部分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大部分于北半球;南北回归线之间是热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是温带,极圈到极点是寒带,所以从地球五带的划分看,亚洲大部分地处北温带;从海陆位置看,西与A欧洲洲接壤,西南以C苏伊士运河与B非洲为界,其东临E太平洋,南临F印度洋,北临G北冰洋。
(2)由所学知识可知,亚洲是世界陆地面积最大的大洲,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还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这些都可以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点评】亚洲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地跨寒温热三带,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亚洲的平均海拔高,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因此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地区,呈放射状向周围注入海洋,青藏高原位于亚洲的中部,平原大多分布在大陆边缘地带。 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东南与大洋洲隔海相望。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接欧洲,西南邻非洲,东北隔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16.(2022七下·巴州期末)读亚洲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高原: ,B半岛 ,C平原: ,D群岛: 。
(2)亚洲西部的 山脉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3)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亚洲气候具有的显著特点是 、 、 ,其中亚洲东部和南部常受 (冬或夏)季风的影响而易发生 (自然灾害类型)。
【答案】(1)青藏高原;印度半岛;西西伯利亚平原;马来群岛
(2)乌拉尔
(3)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特征显著;夏;旱涝灾害
【知识点】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
【解析】【分析】(1)据图中A、B、C、D四地的位置可知,A高原为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B半岛为印度半岛;C平原为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D群岛为马来群岛。
(2)据图和已学知识可知,亚洲西部的乌拉尔和大高加索山脉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除此之外,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还有乌拉尔河、里海、黑海、土耳其海峡。
(3)亚洲面积广大,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亚洲气候具有的显著特点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显著的特点;其中亚洲东部和南部常受夏季风异常的影响而易发生旱涝灾害。
【点评】(1) 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东南与大洋洲隔海相望。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接欧洲,西南邻非洲,东北隔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2)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综合影响,亚洲的气候特点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性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其中有分布在东部太平洋沿海的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南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海南岛和菲律宾群岛的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大陆内部大部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阿拉伯半岛的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地中海沿岸的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北冰洋沿岸的寒带气候和分布在青藏高原和高山地区的高原山地气候。
17.读“亚洲南部的三大半岛图”,并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所在的是印度半岛,这里分布着 (人种),三大宗教中的 教产生于此地.人们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
(2)图中B所在的是 半岛,分布着白种人,人们用 语进行交流与沟通. 教创始于此, 是这里的宗教建筑物.
(3)图中C所在的是中南半岛,分布着 人种,人们大多信仰 教.
(4)图中D所用的语言是 ,她属 人种,该语言和人种主要分布的地区是非洲北部和西亚.
【答案】(1)白种人和黑种人;佛
(2)阿拉伯;阿拉伯;伊斯兰;清真寺
(3)黄色;佛
(4)阿拉伯语;白色
【知识点】世界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不同的人种;世界三大宗教;亚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地理分区)
【解析】【分析】(1)图中A所在的是印度半岛,这里分布着白种人和黑种人,南亚既是世界古文明发源地之一,又是佛教、印度教等宗教的发源地;
(2)西亚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阿拉伯人属于白色人种,普遍信奉伊斯兰教。沙特阿拉伯的古城麦加,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作为伊斯兰教第一圣地,每年到麦加朝觐的穆斯林多达数百万。麦加大清真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清真寺;
(3)图中C所在的是中南半岛,分布着黄色人种,人们大多信仰佛教;
(4)图中D所用的语言是阿拉伯语,属白色人种,该语言和人种主要分布的地区是非洲北部和西亚。
故答案为:(1)白种人和黑种人;佛;(2)阿拉伯;阿拉伯;伊斯兰;清真寺;(3)黄色;佛;(4)阿拉伯语;白色。
【点评】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称亚欧大陆,面积达5000多万平方千米.亚洲和欧洲地理环境复杂多样,自然景观互相衔接,经济与社会发展也各有特色。现在亚洲约有50个国家,人们习惯上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亚6个地区。其中,北亚即西伯利亚地区,属俄罗斯。
18.(2018七下·靖江期中)读图,回答问题。
(1)“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连接了三个大洋,图中的C是 洋,③处位于印度半岛,此地气候特征与上图中的 图(填“甲”或“乙”)所示一样,气候类型为 气候(热带季风、热带沙漠)。
(2)M为 洲。
(3)图中虚线表示北回归线,该线附近④处降水 。(多、少)
【答案】(1)印度;乙;热带季风
(2)亚
(3)多
【知识点】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亚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地理分区)
【解析】【分析】(1)“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连接了三个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和图中的C印度洋;③处位于印度半岛,此地气候特征与上图中的乙图所示一样,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分雨旱两季。
(2)M为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3)图中虚线表示北回归线,穿过亚洲南部,该线附近④处降水多,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故答案为:(1)印度;乙;热带季风;(2)亚;(3)多。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海洋、运河、大洲、气候类型等,结合答题答题较好,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养成经常使用地图和规范使用地图的习惯,并注重积累,从图中获取有用信息是答题的基础。
1 / 12022-2023学年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学期第六章我国所在的大洲单元检测 (培优卷)
一、单选题
1.(2022七下·宽城期末)下面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洲是世界上南北距离最短的大洲
B.亚洲的面积等于亚欧大陆的面积
C.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D.亚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2.(2022七下·巴州期末)关于亚洲位置和范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亚洲被赤道从其南部穿过 B.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C.亚洲四面分别濒临四大洋 D.亚洲与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
(2022七下·龙湖期末) 亚洲全称是亚细亚洲,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其英文名为Asia。读图“亚洲经纬网”。完成下面小题。
3. 下列哪一条特殊纬线没有穿过亚洲(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D.北极圈
4. 亚洲唯一没有濒临的大洋是( )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5. 图中最先看到太阳升起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022七下·叙永期末)下图是“亚洲主要河流及主要山脉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据亚洲河流流向与分布推断亚洲地势()
A.西高东低 B.北高南低
C.中部高四周低 D.东高西低
7.甲乙丙丁四地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8.亚洲唯一可能没濒临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印度洋
(2022七下·曲阜期末) 水稻被称为“亚洲粮食”,下图是亚洲水稻主要种植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亚洲水稻主要种植区分布在( )
A.河流上游地区 B.温带大陆内部
C.亚洲东部和南部 D.热带雨林气候区
10. 亚洲水稻主要种植区种植水稻的优势条件是( )
①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大②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③河流多长河,呈放射状④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2017七下·龙华期中)读下面甲、乙两图,图甲为著名的古代建筑,由白色大理石筑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建筑位于图乙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乙中①、②、③、④四地自然条件相比
A.①、②两地均为荒漠
B.②地年降水量最少
C.④地年降水量比①地少
D.③地为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三季
12.(2017七下·盐都期中)读“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图的居民主要生活在( )
A.东南亚 B.西亚 C.南亚 D.北亚
(2)乙图所在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
A.洪涝 B.风沙 C.寒潮 D.地震
(3)丙地居民身着宽大的袍子,是因为该地
A.气候潮湿多蚊虫 B.气候炎热多风沙
C.气候寒冷多大风 D.地势低洼多洪涝
(4)关于丁地民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多用竹木就地取材 B.屋顶呈“人”字型
C.有的屋长达200米 D.便于采光、防冻
13.(2018七下·九江期末)亚洲地域辽阔,按照地理方位,可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读亚洲分区简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序号代表的亚洲分区,对应正确的是( )
A.②—中亚 B.③—北亚 C.④—东南亚 D.⑥—西亚
(2)下列关于亚洲各分区气候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从①到③,气温逐渐升高
B.从②到⑥,降水逐渐增多
C.⑥深居内陆,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D.影响⑤和①④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
14.(2018七下·泰兴期中)读下图,完成小题
(1)图中序号与其气候特征的搭配正确的是( )
A.①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B.②终年高温多雨
C.③终年炎热干燥
D.④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2)图中序号与其住房、服饰等的搭配正确的是( )
A.①居住木屋,身穿毛皮服装,传统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
B.②居住帐篷,身穿白色长袍,过着游牧生活
C.③居住窑洞,以马车为交通工具
D.④居住高脚屋,身穿和服
二、综合题
15.(2021七下·爱辉期末)亚洲是我们的“家”,对自己的“家”你熟悉多少?仔细观察下面亚洲范围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描述一下亚洲的地理位置:从东西半球看,大部分位于 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大部分于 半球;从地球五带的划分看,大部分地处 带,从海陆位置看,西与A 洲接壤,西南以C 运河与B 洲为界:东临E 洋,南临F 洋,北临G 洋。
(2)我们的“家”在世界七个“大家庭”中最大,你能从哪些方面说明这个“最大呢?”(举出两个方面)
16.(2022七下·巴州期末)读亚洲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高原: ,B半岛 ,C平原: ,D群岛: 。
(2)亚洲西部的 山脉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3)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亚洲气候具有的显著特点是 、 、 ,其中亚洲东部和南部常受 (冬或夏)季风的影响而易发生 (自然灾害类型)。
17.读“亚洲南部的三大半岛图”,并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所在的是印度半岛,这里分布着 (人种),三大宗教中的 教产生于此地.人们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
(2)图中B所在的是 半岛,分布着白种人,人们用 语进行交流与沟通. 教创始于此, 是这里的宗教建筑物.
(3)图中C所在的是中南半岛,分布着 人种,人们大多信仰 教.
(4)图中D所用的语言是 ,她属 人种,该语言和人种主要分布的地区是非洲北部和西亚.
18.(2018七下·靖江期中)读图,回答问题。
(1)“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连接了三个大洋,图中的C是 洋,③处位于印度半岛,此地气候特征与上图中的 图(填“甲”或“乙”)所示一样,气候类型为 气候(热带季风、热带沙漠)。
(2)M为 洲。
(3)图中虚线表示北回归线,该线附近④处降水 。(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亚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地理分区)
【解析】【分析】亚洲是世界上南北距离最广,即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故A错误;亚欧大陆除亚洲外还有欧洲,故B错误;亚洲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人口最多的一个洲,故C正确;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亚洲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地跨寒温热三带,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亚洲的平均海拔高,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因此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地区,呈放射状向周围注入海洋,青藏高原位于亚洲的中部,平原大多分布在大陆边缘地带。
2.【答案】C
【知识点】亚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地理分区)
【解析】【分析】亚洲被赤道从其南部穿过,亚洲地跨南北半球,A正确,不符合题意;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B正确,不符合题意;亚洲三面分别濒临三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不临大西洋,C错误,符合题意;亚洲与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亚洲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地跨寒温热三带,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亚洲的平均海拔高,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因此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地区,呈放射状向周围注入海洋,青藏高原位于亚洲的中部,平原大多分布在大陆边缘地带。
【答案】3.C
4.A
5.C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亚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地理分区)
【解析】【点评】(1)亚洲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地跨寒温热三带,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亚洲的平均海拔高,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因此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地区,呈放射状向周围注入海洋,青藏高原位于亚洲的中部,平原大多分布在大陆边缘地带。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见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
3.亚洲全部位于北半球,地跨寒、温、热三带,被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穿过,南回归线没有穿过亚洲。故答案为:C。
4.亚洲三面环海,北、南、东分别濒临北冰洋、印度洋、太平洋,亚洲没有濒临大西洋。故答案为:A。
5.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位置靠东的地方比靠西的地方更早看到日出,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丙地的位置最东,故最早看到日出。故答案为:C。
【答案】6.C
7.A
8.B
【知识点】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亚洲的人口与国家
【解析】【点评】(1)亚洲地面起伏很大,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主要集中于中部,平原主要分布在四周,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因此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2)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和南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而寒冷的极地、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地区,干旱的沙漠地区和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地人口稀少。
(3)从纬度位置看,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以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跨寒、温、热三带。从海陆位置看,亚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6.读图分析可知,亚洲河流大部分由中部流向四周,因此可以推断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读图可知, 甲位于西亚,乙位于南亚,丙位于东亚,丁位于东南亚。其中西亚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不适宜人类居住,人口密度最小。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8.亚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唯一可能没濒临的大洋是大西洋。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答案】9.C
10.D
【知识点】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
【解析】【点评】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综合影响,亚洲的气候特点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性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其中有分布在东部太平洋沿海的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南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海南岛和菲律宾群岛的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大陆内部大部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阿拉伯半岛的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地中海沿岸的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北冰洋沿岸的寒带气候和分布在青藏高原和高山地区的高原山地气候。
9.亚洲水稻主要种植区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这里是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生长,排除ABD,C正确,故答案为:C。
10.亚洲水稻种植区属于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②正确;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等的人文条件决定了水稻称为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④正确;山地面积大、河流多长河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①③;故答案为:D。
11.【答案】(1)C
(2)D
【知识点】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差异;亚洲的人口与国家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甲中的建筑为印度的泰姬陵,位于图乙中的③处;故选C。
(2)图中①地位于非洲东北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自然景观是荒漠景观;②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属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景观,故A错误;
②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①地位于非洲东北部降水量最少,故B错误;
④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该地位于山地的迎风坡,年降水量最多,故C错误;
③地位于印度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一年分三季,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世界著名建筑及世界不同区域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理解答题即可。
12.【答案】(1)D
(2)A
(3)B
(4)D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亚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地理分区)
【解析】【分析】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都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聚落多建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1)读图可知,图中是狗拉雪撬,位于寒冷的北极地区,所以该地为北亚。故D正确。
(2)读图可知,乙图所在地区降水丰富,河湖众多,容易造成洪涝灾害。故A正确。
(3)读图可知,丙地居民身着宽大的袍子,位于阿拉伯地区。该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多风沙,所以当地居民男子的传统打扮是着长袍、戴头巾,十分宽大,具有通风的效果,十分凉爽;同时白色能反射光线(即太阳光)达到祛热降署的作用,以此来帮助适应酷热的气候。故B正确。
(4)读图可知,图中是生活在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的达雅克人,聚居在长屋里,多用竹木就地取材,屋顶呈“人”字型,有的长屋达200米。原因是印度尼西亚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所以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A;(3)B;(4)D。
【点评】(1)~(4)本题考查亚洲各地理区域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差异,理解解答即可。人们按地理方位通常把亚洲分为东亚、西亚、南亚、北亚、中亚和东南亚6个地区,各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差异,要根据所学知识理解解答。
13.【答案】(1)B
(2)C
【知识点】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亚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地理分区)
【解析】【分析】亚洲地域辽阔,按照地理方位,可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大。
(1)由图可知,②是东亚,③是亚洲最北边的北亚;④是南亚,⑥是位于亚欧大陆中部的中亚,故选B。
(2)关于亚洲各分区气候的描述,从①到③,气温逐渐降低;从②到⑥,降水逐渐减少;⑥深居内陆,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影响⑤和①④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故选C。
故答案为:B C
【点评】亚洲地域辽阔,跨越纬度广,气候的南北差异大。东西距离长,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受海陆因素影响,中纬度地区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14.【答案】(1)B
(2)A
【知识点】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差异;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该大洲为亚洲;
①地位于北极圈附近,属于苔原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漫长,夏季温暖短暂,降水量稀少,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是地中海气候的特点,A错;
②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B对;
③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C错;
④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D错。
(2)①东西伯利亚的雅库特人居住木屋,身穿毛皮服装,传统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A正确;
②印度尼西亚的达雅克人住高脚屋,B错误;
③是印度,窑洞的是中国土高原的典型民居,C错误;
④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居住帐篷,身穿白色长袍,过着游牧生活,D错误。
故答案为:(1)B;(2)A。
【点评】本题考查亚洲不同区域的气候特征、住房、服饰等,要求学生具有较多的知识储备及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有难度,把握不同区域的气候特征是答题的基础。
15.【答案】(1)东;北;北温;欧;苏伊士;非;太平;印度;北冰
(2) 陆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
【知识点】亚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地理分区)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亚洲位于25°E~170°W,10°S~80°N,从东西半球看,大部分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大部分于北半球;南北回归线之间是热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是温带,极圈到极点是寒带,所以从地球五带的划分看,亚洲大部分地处北温带;从海陆位置看,西与A欧洲洲接壤,西南以C苏伊士运河与B非洲为界,其东临E太平洋,南临F印度洋,北临G北冰洋。
(2)由所学知识可知,亚洲是世界陆地面积最大的大洲,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还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这些都可以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点评】亚洲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地跨寒温热三带,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亚洲的平均海拔高,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因此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地区,呈放射状向周围注入海洋,青藏高原位于亚洲的中部,平原大多分布在大陆边缘地带。 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东南与大洋洲隔海相望。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接欧洲,西南邻非洲,东北隔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16.【答案】(1)青藏高原;印度半岛;西西伯利亚平原;马来群岛
(2)乌拉尔
(3)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特征显著;夏;旱涝灾害
【知识点】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
【解析】【分析】(1)据图中A、B、C、D四地的位置可知,A高原为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B半岛为印度半岛;C平原为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D群岛为马来群岛。
(2)据图和已学知识可知,亚洲西部的乌拉尔和大高加索山脉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除此之外,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还有乌拉尔河、里海、黑海、土耳其海峡。
(3)亚洲面积广大,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亚洲气候具有的显著特点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显著的特点;其中亚洲东部和南部常受夏季风异常的影响而易发生旱涝灾害。
【点评】(1) 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东南与大洋洲隔海相望。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接欧洲,西南邻非洲,东北隔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2)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综合影响,亚洲的气候特点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性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其中有分布在东部太平洋沿海的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南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海南岛和菲律宾群岛的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大陆内部大部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阿拉伯半岛的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地中海沿岸的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北冰洋沿岸的寒带气候和分布在青藏高原和高山地区的高原山地气候。
17.【答案】(1)白种人和黑种人;佛
(2)阿拉伯;阿拉伯;伊斯兰;清真寺
(3)黄色;佛
(4)阿拉伯语;白色
【知识点】世界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不同的人种;世界三大宗教;亚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地理分区)
【解析】【分析】(1)图中A所在的是印度半岛,这里分布着白种人和黑种人,南亚既是世界古文明发源地之一,又是佛教、印度教等宗教的发源地;
(2)西亚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阿拉伯人属于白色人种,普遍信奉伊斯兰教。沙特阿拉伯的古城麦加,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作为伊斯兰教第一圣地,每年到麦加朝觐的穆斯林多达数百万。麦加大清真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清真寺;
(3)图中C所在的是中南半岛,分布着黄色人种,人们大多信仰佛教;
(4)图中D所用的语言是阿拉伯语,属白色人种,该语言和人种主要分布的地区是非洲北部和西亚。
故答案为:(1)白种人和黑种人;佛;(2)阿拉伯;阿拉伯;伊斯兰;清真寺;(3)黄色;佛;(4)阿拉伯语;白色。
【点评】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称亚欧大陆,面积达5000多万平方千米.亚洲和欧洲地理环境复杂多样,自然景观互相衔接,经济与社会发展也各有特色。现在亚洲约有50个国家,人们习惯上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亚6个地区。其中,北亚即西伯利亚地区,属俄罗斯。
18.【答案】(1)印度;乙;热带季风
(2)亚
(3)多
【知识点】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亚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地理分区)
【解析】【分析】(1)“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连接了三个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和图中的C印度洋;③处位于印度半岛,此地气候特征与上图中的乙图所示一样,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分雨旱两季。
(2)M为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3)图中虚线表示北回归线,穿过亚洲南部,该线附近④处降水多,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故答案为:(1)印度;乙;热带季风;(2)亚;(3)多。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海洋、运河、大洲、气候类型等,结合答题答题较好,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养成经常使用地图和规范使用地图的习惯,并注重积累,从图中获取有用信息是答题的基础。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