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 复习第五章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培优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 复习第五章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培优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21 20:19:10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 复习第五章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培优卷)
一、单选题
(2022八下·定远月考) 2月乍暖还寒之时,中国天气网发布了“全国穿衣指南地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穿衣指南地图”中可以看出,此时我国的气温分布特点是(  )
A.从北向南递减 B.南北温差大
C.从西向东递减 D.东西部气温相同
2.黑龙江省和海南省穿衣差异大。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类型 D.人类活动
3.“寒意仍浓,棉服护身”和“昼暖夜寒,衣服叠穿”的分界线大致接近我国(  )
A.地势的第一和第二阶梯分界线 B.400mm等降水量线
C.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D.一月0 C等温线
4.(2022八下·永善期中)读下图,关于甲、乙两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B.乙区域的耕地类型为水田
C.甲区域年降水量高于800毫米
D.乙区域主要种植水稻、花生和甜菜
(2022八下·玉州期中)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根据各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特点不同,可将我国国土划分成(  )大地理区域。
A.三 B.四 C.五 D.六
6.平均海拔最高的区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中国的首都是(  )
A.北京 B.河口 C.桃花坞 D.玉林
8.甲山脉是(  )
A.大容山 B.秦岭 C.太行山 D.阴山
9.乙河流是(  )
A.曲麻河 B.额尔齐斯河 C.黄河 D.塔里木河
(2022八下·玉林期中)“清明时节艾草盛,红藕青团各祭先”。艾草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除了高寒和干旱地区,几乎遍布全国,我国民间自古就有“食艾、饮艾、熏艾”的习俗。“青团”是用艾草的汁液拌进糯米粉,再包裹豆沙等馅料制成的点心。读下图“中国地理分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上图中四大地理区域不适合艾草广泛生长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上图中区域最有可能将“青团”作为清明出行首选食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下列叙述与上图中A界线大致吻合的是(  )
A.400mm年等降水量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 D.1月份0℃等温线
13.确定①地区与②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
A.降水 B.热量 C.地势 D.植被
14.(2019八下·贵池期中)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我国四大区域特征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区河湖众多,水网纵横 B.B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C.C区草场广阔,牧业为主 D.D区多水田,适合种植水稻
(2)D地区与其它A,B,C三大地理区域界限的确定,主导因素是(  )
A.热量条件 B.地形和地势 C.气温和降水 D.季风影响
(3)b界限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  )
①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②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③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④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的分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导致b线以南与以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人口数量 D.海陆位置
15.(2017八下·山西期末)下列内容不符合我国南方地区的是(  )
A.雨热同期 B.经济特区 C.鱼米之乡 D.灌溉农业
16.(2017八下·临川期末)根据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判断,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  )
A.朝鲜族同胞说:“我们种的柑橘又大获丰收”
B.壮族同胞说:“泼水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
C.满族同胞说:“我们这有许多好吃的热带和亚热带的水果”
D.藏族同胞说:“我们用青稞酒招待客人”
17.(2017八下·路南期中)小芳追随“舌尖上的中国Ⅱ”镜头从上海出发,游览各地,品尝美食,结合下图信息,下列说法不可信的是(  )
A.①线路人们饮食习惯以大米为主
B.②线路经过我国四类干湿地区
C.③线路穿越地势第三,二,一级阶梯
D.④线路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习俗
二、综合题
18.(2022八下·南昌期末)读中国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A是   山脉,它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上,也是我国季风区与   区的分界线;其东侧是我国最大的   平原。B是   山脉,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干湿地区中半湿润区与   区分界线。
(2)图中①是   河,它发源于   高原,最终流入   海。
(3)D处位于我国的   地区,该地区农业生产以   业为主。
19.(2021八下·郫都期中)读下列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的   (山脉)-   (河流)一线与一月0℃等温线接近。
(2)甲图中②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地区,该地区年降水量在    mm间,耕地类型主要为   (水田/旱地/草地),主要粮食作物是   (只填一种)。
(3)乙图中,A、B两地均种植油菜,其中A地油菜花盛开时间比B地   (早/晚)几个月,其主要原因是:A地位于我国地势第   级阶梯,海拔   ,气温   。
20.(2019八下·施秉月考)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A
、D两区域之间的分界线大致与我国1月    ℃等温线、   mm年等降水量线重合。
(2)B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在本区域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   河。
(3)C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本区域是   (少数民族)的聚居地。
(4)根据“北京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北京的气候特点:   。
(5)在横线上填出各景观所在的地理区域名称。
a    b     c     d    
21.(2019八下·施秉月考)读西北地区略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③是   盆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2)图中①是   (山脉),大致是我国   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3)图中②是   (山脉),是我国地势第   级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4)图中从A→B→C,降水量逐渐   ,主要原因是   。
(5)西北地区农业以   业为主。本区生态环境脆弱,过度放牧等人类不合理活动,容易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A
3.D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的划分;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1)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分布,在此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此线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南北气温差异不大。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地形因素、地球的运动、人类活动等。受纬度位置影响,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受海陆位置影响,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受地形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低;受洋流影响,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3)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秦岭—淮河主要是:四大地理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等。
1.从“穿衣指南地图”中可以看出,此时(2月)我国的气温分布特点是: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黑龙江省纬度高,气温低;海南省纬度低,气温高,因此两地穿衣差异大,黑龙江天寒地冻、冬装素裹;海南省春意渐浓、轻装上阵。即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读图分析可知,“寒意仍浓,棉服护身”地区位于北方地区;“昼暖夜寒,衣服叠穿”地区位于南方地区,其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线,大致接近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一月0 C等温线。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答案】B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解析】【分析】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中河流为淮河,秦岭—淮河为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线以北的甲区域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以南的乙区域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A错误。乙区域的耕地类型为水田,甲区域的耕地类型为旱地,B正确。甲区域年降水量低于800毫米,乙区域年降水量高于800毫米,C错误。乙区域主要种植水稻,花生和甜菜主要分布在甲所在的北方地区,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800mm和4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界,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是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答案】5.B
6.D
7.A
8.B
9.D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我国主要山脉;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点评】(1)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其中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界线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北段一致,南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大致与地势一、二阶梯的分界线一致。
(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800mm和4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界,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是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5.读图可知,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不同,可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①北方地区、②南方地区、③西北地区和④青藏地区,共四个地区。故根据题意选B。
6.根据我国地势特点可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图中④是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是四大地理区域中海拔最高的地区。故根据题意选D。
7.中国的首都是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故答案为:A。
8.读图可知,甲山脉是秦岭,它和淮河构成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一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故答案为:B。
9.读图,根据位置可知,乙河流是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塔里木盆地内部。故答案为:D。
【答案】10.C
11.D
12.D
13.A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点评】(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800mm和4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界,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是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2)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其中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界线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北段一致,南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大致与地势一、二阶梯的分界线一致。
10.图中字母代表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它们分别是:①西北地区,②北方地区,③青藏地区,④南方地区,根据题目中艾草的生长习性,能够广泛生长的是④南方地区和②北方地区。不适合艾草广泛生长的是干旱的①西北地区和高寒的③青藏地区,故答案为:C。
11.糯米是南方地区的农作物,“青团”应该是图示④南方地区的传统食品,这里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耕地多为水田,是我国水稻的主要产区。故答案为:D。
12.A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重要地理分界线,是800mm年等降水量线、1月份0℃等温线穿越的地区,A错误、D正确。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B错误。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C错误。故答案为:D。
13.①是西北地区,②是北方地区,确定①地区与②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降水,大体以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为界,跟热量、地势和植被关系不大,故答案为:A。
14.【答案】(1)C
(2)B
(3)C
(4)B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分析】(1)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说法,A是纬度最高的北方地区,河湖较少,以旱地农业为主,故A错误;
B是南方地区,河湖众多,多水田,水热条件好,适合种植水稻,故B错误;
C是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草原广布,畜牧业发达,故C正确;
D地是青藏地区,这里由于海拔高、地表特征是冰川广布、雪山连绵,故D错误,故答案为:C。(2)图中D地区是我国海拔最高的青藏地区,该地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划分依据是地形地势,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故答案为:B。(3)b界限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限,是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该分界线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是半湿润区与湿润区的分界线,也是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没有经过该界限,故答案为:C。(4)由图可知,b分界线是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影响该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气候,分界线以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北是温带季风气候,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地理差异表现
(1)自然环境差异
地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的影响;
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影响。
(2)人类活动差异
农业:东耕西牧,南稻北麦,主要原因是气候。
人口、城市、交通线: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15.【答案】D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南方地区水田发展的条件、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
【解析】【分析】我国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温暖湿润,有雨热同期的气候和“鱼米之乡”的称号,福建省、广东省和海南省共有我国五个经济特区,这里的农业属于水田农业,灌溉农业位于西北地区,故选D。
16.【答案】D
【知识点】我国的民族分布;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风情
【解析】【分析】朝鲜族、满族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当地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盛产温带水果。是不产柑橘、香蕉等热带和亚热带的水果的。故AC错误;泼水节是云南傣族人民每年都举行的重大节日。故B错误;藏族人民非常好客,对远方的来客要送上洁白的哈达,以示敬意。然后,请客人喝青稞酒、酥油茶,吃牦牛肉或绵羊肉,并以热情的赞歌和欢乐的锅庄舞为客人助兴。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7.【答案】A
【知识点】我国的地势特点及其影响;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图中①线路地区主要经过了北方地区,这里的传统饮食习惯以面食为主;②线路经过了我国四类干湿地区;③线路穿越了地势的第三、二、一级阶梯;④线路经过的是南方地区,这里人们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故选A。
18.【答案】(1)大兴安岭;非季风;东北;秦岭;湿润
(2)黄;青藏;渤
(3)青藏;畜牧
【知识点】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我国主要山脉;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我国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
【解析】【分析】(1)据图中A山脉的位置及走向可知,A为大兴安岭,它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上,也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其西侧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的内蒙古高原,其东侧是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据图中B山脉的位置和走向可知,B为秦岭,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干湿地区中半湿润区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也是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还是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
(2)据图中①河的位置和轮廓可知,①是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它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最终在山东注入渤海。
(3)据图中D处的位置可知,D处为青藏地区,该地区草场广阔,适合发展畜牧业,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点评】(1)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地势的骨架,各个地形区镶嵌在骨架当中,山脉和地形往往相间分布在我国大地上。如大兴安岭东部是东北平原,西部是内蒙古高原;太行山东侧是华北平原,西侧是黄土高原;秦岭北侧是黄土高原,南侧是四川盆地;昆仑山北侧是塔里木盆地,南侧是青藏高原,天山北侧是准噶尔盆地,南侧是塔里木盆地等。
(2)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呈巨大的几字型。黄河由于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下游有著名的地上河。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是中国的"母亲河"。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治沙,根本在于恢复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由于黄河的干流流向问题,在宁夏河段和山东河段还容易发生凌汛现象。
19.【答案】(1)秦岭;淮河
(2)北方;400-800;旱地;小麦
(3)晚;一;高;低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分析】(1)甲图中秦岭—淮河一线与一月0℃等温线接近,此线以北低于0℃,以南大于0℃;也是南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其中秦岭为东西走向,淮河为自西向东流。
(2)甲图中②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北方地区,该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在400-800mm之间,属于半湿润地区,这就决定了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为旱地,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等(填一种即可)。
(3)据乙图可知,A地油菜花盛开时间比B地晚,因为A地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阶梯,地形以高原为主,海拔在4000米以上,海拔高,气温低,所以主要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点评】 根据自然条件、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等地理特征的差异把我国分成了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北方地区,主要特征是冬季寒冷;南方地区,主要特征是降水较多,西北地区主要特征是干旱,青藏地区,主要特征是高寒。南北方分界以气候为依据,北方西北方分界以降水为依据,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以地形为依据分界。
20.【答案】(1)0;800
(2)干旱;塔里木
(3)高寒;藏族
(4)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5)青藏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分析】解:(1)从图中可知,A 是北方地区、D是南方地区,两区域之间的分界线大致与我国1月 0℃等温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重合(秦岭,淮河一线)。(2)从图中可知,B是西北区域,该区域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它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在本区域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3)C是青藏地区,该区域是我国平均海拔在400米以上,受地形影响它的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本区域是藏族的聚居地。(4)根据“北京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知,北京地区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温带季风气候。 (5)从图中可知,a是牦牛,是青藏地区特有的畜种;b是黄土高原的景观,位于北方地区;c地区是江南水乡,位于南方地区;d地区葡萄园多,维吾尔族人民在摘葡萄,是在西北地区。
【点评】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一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1.【答案】(1)塔里木
(2)大兴安岭;400
(3)昆仑山;一
(4)减少;距离海洋越来越远或海陆因素造成
(5)畜牧;荒漠化
【知识点】我国主要山脉;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分析】解:(1)图中③是塔里木盆地(位于天山以南),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2)图中①是大兴安岭,大致是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也是我国地势二,三阶梯的分界线。(3)图中②是东西走向的昆仑山,是我国地势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4)我国的降水主要受到太平洋的影响,图中从A→B→C,降水量逐渐减少,主要原因是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5)西北地区比较干旱,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本区生态环境脆弱,过度放牧等人类不合理活动,容易导致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点评】依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将中国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西北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一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大致包括内蒙古中西部,新疆大部,宁夏北部,甘肃中西部以及和这些地方接壤的少量山西、陕西、河北、辽宁、吉林等地的边缘地带.
1 / 12022-2023学年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 复习第五章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培优卷)
一、单选题
(2022八下·定远月考) 2月乍暖还寒之时,中国天气网发布了“全国穿衣指南地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穿衣指南地图”中可以看出,此时我国的气温分布特点是(  )
A.从北向南递减 B.南北温差大
C.从西向东递减 D.东西部气温相同
2.黑龙江省和海南省穿衣差异大。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类型 D.人类活动
3.“寒意仍浓,棉服护身”和“昼暖夜寒,衣服叠穿”的分界线大致接近我国(  )
A.地势的第一和第二阶梯分界线 B.400mm等降水量线
C.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D.一月0 C等温线
【答案】1.B
2.A
3.D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的划分;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1)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分布,在此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此线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南北气温差异不大。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地形因素、地球的运动、人类活动等。受纬度位置影响,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受海陆位置影响,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受地形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低;受洋流影响,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3)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秦岭—淮河主要是:四大地理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等。
1.从“穿衣指南地图”中可以看出,此时(2月)我国的气温分布特点是: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黑龙江省纬度高,气温低;海南省纬度低,气温高,因此两地穿衣差异大,黑龙江天寒地冻、冬装素裹;海南省春意渐浓、轻装上阵。即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读图分析可知,“寒意仍浓,棉服护身”地区位于北方地区;“昼暖夜寒,衣服叠穿”地区位于南方地区,其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线,大致接近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一月0 C等温线。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2022八下·永善期中)读下图,关于甲、乙两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B.乙区域的耕地类型为水田
C.甲区域年降水量高于800毫米
D.乙区域主要种植水稻、花生和甜菜
【答案】B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解析】【分析】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中河流为淮河,秦岭—淮河为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线以北的甲区域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以南的乙区域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A错误。乙区域的耕地类型为水田,甲区域的耕地类型为旱地,B正确。甲区域年降水量低于800毫米,乙区域年降水量高于800毫米,C错误。乙区域主要种植水稻,花生和甜菜主要分布在甲所在的北方地区,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800mm和4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界,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是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2022八下·玉州期中)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根据各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特点不同,可将我国国土划分成(  )大地理区域。
A.三 B.四 C.五 D.六
6.平均海拔最高的区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中国的首都是(  )
A.北京 B.河口 C.桃花坞 D.玉林
8.甲山脉是(  )
A.大容山 B.秦岭 C.太行山 D.阴山
9.乙河流是(  )
A.曲麻河 B.额尔齐斯河 C.黄河 D.塔里木河
【答案】5.B
6.D
7.A
8.B
9.D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我国主要山脉;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点评】(1)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其中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界线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北段一致,南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大致与地势一、二阶梯的分界线一致。
(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800mm和4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界,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是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5.读图可知,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不同,可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①北方地区、②南方地区、③西北地区和④青藏地区,共四个地区。故根据题意选B。
6.根据我国地势特点可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图中④是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是四大地理区域中海拔最高的地区。故根据题意选D。
7.中国的首都是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故答案为:A。
8.读图可知,甲山脉是秦岭,它和淮河构成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一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故答案为:B。
9.读图,根据位置可知,乙河流是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塔里木盆地内部。故答案为:D。
(2022八下·玉林期中)“清明时节艾草盛,红藕青团各祭先”。艾草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除了高寒和干旱地区,几乎遍布全国,我国民间自古就有“食艾、饮艾、熏艾”的习俗。“青团”是用艾草的汁液拌进糯米粉,再包裹豆沙等馅料制成的点心。读下图“中国地理分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上图中四大地理区域不适合艾草广泛生长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上图中区域最有可能将“青团”作为清明出行首选食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下列叙述与上图中A界线大致吻合的是(  )
A.400mm年等降水量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 D.1月份0℃等温线
13.确定①地区与②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
A.降水 B.热量 C.地势 D.植被
【答案】10.C
11.D
12.D
13.A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点评】(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800mm和4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界,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是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2)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其中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界线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北段一致,南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大致与地势一、二阶梯的分界线一致。
10.图中字母代表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它们分别是:①西北地区,②北方地区,③青藏地区,④南方地区,根据题目中艾草的生长习性,能够广泛生长的是④南方地区和②北方地区。不适合艾草广泛生长的是干旱的①西北地区和高寒的③青藏地区,故答案为:C。
11.糯米是南方地区的农作物,“青团”应该是图示④南方地区的传统食品,这里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耕地多为水田,是我国水稻的主要产区。故答案为:D。
12.A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重要地理分界线,是800mm年等降水量线、1月份0℃等温线穿越的地区,A错误、D正确。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B错误。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C错误。故答案为:D。
13.①是西北地区,②是北方地区,确定①地区与②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降水,大体以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为界,跟热量、地势和植被关系不大,故答案为:A。
14.(2019八下·贵池期中)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我国四大区域特征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区河湖众多,水网纵横 B.B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C.C区草场广阔,牧业为主 D.D区多水田,适合种植水稻
(2)D地区与其它A,B,C三大地理区域界限的确定,主导因素是(  )
A.热量条件 B.地形和地势 C.气温和降水 D.季风影响
(3)b界限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  )
①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②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③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④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的分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导致b线以南与以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人口数量 D.海陆位置
【答案】(1)C
(2)B
(3)C
(4)B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分析】(1)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说法,A是纬度最高的北方地区,河湖较少,以旱地农业为主,故A错误;
B是南方地区,河湖众多,多水田,水热条件好,适合种植水稻,故B错误;
C是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草原广布,畜牧业发达,故C正确;
D地是青藏地区,这里由于海拔高、地表特征是冰川广布、雪山连绵,故D错误,故答案为:C。(2)图中D地区是我国海拔最高的青藏地区,该地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划分依据是地形地势,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故答案为:B。(3)b界限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限,是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该分界线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是半湿润区与湿润区的分界线,也是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没有经过该界限,故答案为:C。(4)由图可知,b分界线是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影响该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气候,分界线以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北是温带季风气候,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地理差异表现
(1)自然环境差异
地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的影响;
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影响。
(2)人类活动差异
农业:东耕西牧,南稻北麦,主要原因是气候。
人口、城市、交通线: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15.(2017八下·山西期末)下列内容不符合我国南方地区的是(  )
A.雨热同期 B.经济特区 C.鱼米之乡 D.灌溉农业
【答案】D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南方地区水田发展的条件、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
【解析】【分析】我国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温暖湿润,有雨热同期的气候和“鱼米之乡”的称号,福建省、广东省和海南省共有我国五个经济特区,这里的农业属于水田农业,灌溉农业位于西北地区,故选D。
16.(2017八下·临川期末)根据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判断,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  )
A.朝鲜族同胞说:“我们种的柑橘又大获丰收”
B.壮族同胞说:“泼水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
C.满族同胞说:“我们这有许多好吃的热带和亚热带的水果”
D.藏族同胞说:“我们用青稞酒招待客人”
【答案】D
【知识点】我国的民族分布;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风情
【解析】【分析】朝鲜族、满族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当地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盛产温带水果。是不产柑橘、香蕉等热带和亚热带的水果的。故AC错误;泼水节是云南傣族人民每年都举行的重大节日。故B错误;藏族人民非常好客,对远方的来客要送上洁白的哈达,以示敬意。然后,请客人喝青稞酒、酥油茶,吃牦牛肉或绵羊肉,并以热情的赞歌和欢乐的锅庄舞为客人助兴。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7.(2017八下·路南期中)小芳追随“舌尖上的中国Ⅱ”镜头从上海出发,游览各地,品尝美食,结合下图信息,下列说法不可信的是(  )
A.①线路人们饮食习惯以大米为主
B.②线路经过我国四类干湿地区
C.③线路穿越地势第三,二,一级阶梯
D.④线路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习俗
【答案】A
【知识点】我国的地势特点及其影响;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图中①线路地区主要经过了北方地区,这里的传统饮食习惯以面食为主;②线路经过了我国四类干湿地区;③线路穿越了地势的第三、二、一级阶梯;④线路经过的是南方地区,这里人们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故选A。
二、综合题
18.(2022八下·南昌期末)读中国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A是   山脉,它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上,也是我国季风区与   区的分界线;其东侧是我国最大的   平原。B是   山脉,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干湿地区中半湿润区与   区分界线。
(2)图中①是   河,它发源于   高原,最终流入   海。
(3)D处位于我国的   地区,该地区农业生产以   业为主。
【答案】(1)大兴安岭;非季风;东北;秦岭;湿润
(2)黄;青藏;渤
(3)青藏;畜牧
【知识点】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我国主要山脉;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我国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
【解析】【分析】(1)据图中A山脉的位置及走向可知,A为大兴安岭,它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上,也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其西侧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的内蒙古高原,其东侧是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据图中B山脉的位置和走向可知,B为秦岭,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干湿地区中半湿润区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也是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还是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
(2)据图中①河的位置和轮廓可知,①是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它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最终在山东注入渤海。
(3)据图中D处的位置可知,D处为青藏地区,该地区草场广阔,适合发展畜牧业,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点评】(1)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地势的骨架,各个地形区镶嵌在骨架当中,山脉和地形往往相间分布在我国大地上。如大兴安岭东部是东北平原,西部是内蒙古高原;太行山东侧是华北平原,西侧是黄土高原;秦岭北侧是黄土高原,南侧是四川盆地;昆仑山北侧是塔里木盆地,南侧是青藏高原,天山北侧是准噶尔盆地,南侧是塔里木盆地等。
(2)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呈巨大的几字型。黄河由于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下游有著名的地上河。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是中国的"母亲河"。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治沙,根本在于恢复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由于黄河的干流流向问题,在宁夏河段和山东河段还容易发生凌汛现象。
19.(2021八下·郫都期中)读下列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的   (山脉)-   (河流)一线与一月0℃等温线接近。
(2)甲图中②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地区,该地区年降水量在    mm间,耕地类型主要为   (水田/旱地/草地),主要粮食作物是   (只填一种)。
(3)乙图中,A、B两地均种植油菜,其中A地油菜花盛开时间比B地   (早/晚)几个月,其主要原因是:A地位于我国地势第   级阶梯,海拔   ,气温   。
【答案】(1)秦岭;淮河
(2)北方;400-800;旱地;小麦
(3)晚;一;高;低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分析】(1)甲图中秦岭—淮河一线与一月0℃等温线接近,此线以北低于0℃,以南大于0℃;也是南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其中秦岭为东西走向,淮河为自西向东流。
(2)甲图中②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北方地区,该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在400-800mm之间,属于半湿润地区,这就决定了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为旱地,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等(填一种即可)。
(3)据乙图可知,A地油菜花盛开时间比B地晚,因为A地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阶梯,地形以高原为主,海拔在4000米以上,海拔高,气温低,所以主要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点评】 根据自然条件、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等地理特征的差异把我国分成了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北方地区,主要特征是冬季寒冷;南方地区,主要特征是降水较多,西北地区主要特征是干旱,青藏地区,主要特征是高寒。南北方分界以气候为依据,北方西北方分界以降水为依据,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以地形为依据分界。
20.(2019八下·施秉月考)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A
、D两区域之间的分界线大致与我国1月    ℃等温线、   mm年等降水量线重合。
(2)B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在本区域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   河。
(3)C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本区域是   (少数民族)的聚居地。
(4)根据“北京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北京的气候特点:   。
(5)在横线上填出各景观所在的地理区域名称。
a    b     c     d    
【答案】(1)0;800
(2)干旱;塔里木
(3)高寒;藏族
(4)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5)青藏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分析】解:(1)从图中可知,A 是北方地区、D是南方地区,两区域之间的分界线大致与我国1月 0℃等温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重合(秦岭,淮河一线)。(2)从图中可知,B是西北区域,该区域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它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在本区域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3)C是青藏地区,该区域是我国平均海拔在400米以上,受地形影响它的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本区域是藏族的聚居地。(4)根据“北京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知,北京地区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温带季风气候。 (5)从图中可知,a是牦牛,是青藏地区特有的畜种;b是黄土高原的景观,位于北方地区;c地区是江南水乡,位于南方地区;d地区葡萄园多,维吾尔族人民在摘葡萄,是在西北地区。
【点评】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一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1.(2019八下·施秉月考)读西北地区略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③是   盆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2)图中①是   (山脉),大致是我国   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3)图中②是   (山脉),是我国地势第   级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4)图中从A→B→C,降水量逐渐   ,主要原因是   。
(5)西北地区农业以   业为主。本区生态环境脆弱,过度放牧等人类不合理活动,容易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
【答案】(1)塔里木
(2)大兴安岭;400
(3)昆仑山;一
(4)减少;距离海洋越来越远或海陆因素造成
(5)畜牧;荒漠化
【知识点】我国主要山脉;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分析】解:(1)图中③是塔里木盆地(位于天山以南),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2)图中①是大兴安岭,大致是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也是我国地势二,三阶梯的分界线。(3)图中②是东西走向的昆仑山,是我国地势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4)我国的降水主要受到太平洋的影响,图中从A→B→C,降水量逐渐减少,主要原因是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5)西北地区比较干旱,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本区生态环境脆弱,过度放牧等人类不合理活动,容易导致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点评】依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将中国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西北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一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大致包括内蒙古中西部,新疆大部,宁夏北部,甘肃中西部以及和这些地方接壤的少量山西、陕西、河北、辽宁、吉林等地的边缘地带.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