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
诗人简介
此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
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从二十一岁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
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闲居达二十年之久。理想的破灭,使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背景简介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读一读
剥:①【bō】剥离
②【bāo】剥皮
(此处读bāo)
你发现词跟诗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古诗每句字数一致;词的句子有长有短。
词分为上下两段。上面一段词叫上阕,下面一段叫下阙。
上阕
下阙
词的特点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反复读读课文,想一想,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情景?
抓住关键词句
上阕:茅檐 溪上 翁媪
下阙:大儿 中儿 小儿
《清平乐·村居》
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鉴赏:
在这个五口之家中,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房屋,有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一条流水潺潺、清澈透亮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注释
茅檐:茅屋的屋檐。
译文: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公婆父老?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鉴赏:
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 ,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这几句尽管写得很平淡,却把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描写出来了。
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翁媪(ǎo):老翁、老妇。
译文:
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
大儿锄豆西东,
中儿正织鸡笼。
鉴赏:
大儿子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点辅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鸡笼。
译文: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鉴赏:
三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趴在溪边剥莲蓬。
亡(wú)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亡,通“无”。
卧:趴。
哪个词凸显出小儿子的调皮?哪个词最能体现老两口对小儿子的喜爱?
“卧”的的意思是趴着,写出了小儿的无拘无束、天真可爱。
“最喜”
情感表达
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对农村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他的主观感情,并非只在纯客观地作叙述描写。
这首词 ,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词作描写农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并不能说是作者对现实的粉饰。
从作者一生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来看,他向往这样的农村生活 ,因而会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在远离抗金前线的村庄,这种和平宁静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并非是作者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头两句点明环境和地点,勾画清新秀丽的农村环境。
B.上阕三四句老年夫妻借酒相互“媚好”,表现了和谐幸福的生活场面。
C.老年夫妻的三个儿子中,小儿子最为调皮,但深受父母喜爱。
D.理想的破灭,使词人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以此获得精神上的解脱。
D
解析:D项“以此获得精神上的解脱”为过度解读。从作者一生始终
关心宋朝恢复大业来看,他向往这样的农村生活,因而会更加激起他
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在
远离抗金前线的村庄,这种和平宁静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并非
是作者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2.
有人评价这首词“平中显趣”,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下阙简要分析。
答:①诗歌语言平实,场景普通。词人用平淡的语言写了普通农家的三个儿子劳作场景。②状貌生动,情趣盎然。三个儿子“各有所司”,
劳而无怨,体现劳作之趣;大儿有担当,中儿不偷懒,小儿调皮却受父母喜爱,体现人情之趣;小儿“溪头卧剥莲蓬”,一“卧”字见出
童真之趣,闲适之趣。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