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 第3课时 滔滔黄河 说课稿2022-2023学年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 第3课时 滔滔黄河 说课稿2022-2023学年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3-03 14:4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 第3课时
滔滔黄河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河流在自然环境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的学习,对认识黄河流域内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类活动特色,分析、评价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对策有重要意义,所以了解黄河的有关知识,是学生必需具备的基础知识,也是学习区域地理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
掌握黄河的基本概况,了解黄河的贡献;理解“地上河”的成因;知道如何治理黄河。
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初步具有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黄河的功与过的分析、评价,学会辩证的分析看待问题;通过黄河的治理和综合利用,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
3、重点难点: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黄河流域的概况和知道如何治理黄河。本节课的难点是理解“地上河”的成因。
因为黄河的治理涉及到多方面的地理因素,本身就是很复杂的问题,另外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差,难以将诸多的地理因素综合在一起,总结出黄河的治理措施。
二、教法与学法
小组合作: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发挥A类学生的带头作用,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2、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3、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地理课件,将文字、图形,视频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学习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黄河视频创设情景,通过动态景观生动地、真实准确地感受 到 黄河那种磅礴的气势,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问学生,我国的母亲河是哪一条呢?自然地导入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这节课应该学会什么,做到心中有数。
(三)学习任务
由于之前已经学习过长江,学生已经知道如何学习河流,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的学习任务。从四个大的方面来讲识黄河,赞黄河,忧黄河及救黄河
任务一:识黄河
小组合作看图:结合课本P55的黄河水系图,找到黄河的发源,注入的海洋,长度,主要支流,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上中下游的分界地。
小组展示:选一个小组代表发言讲解自己的成果,其他小组补充,我做总结。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学生的印象,在作图时能够得心应手。
任务二:颂黄河
这部分内容相对简单,根据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我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他们心中黄河的贡献是什么,然后我做一下补充,展示一些图片资料,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黄河的贡献,最后总结出四点黄河的贡献。
任务三:忧黄河
在这个问题上我还是接着上个活动来,在黄河游的过程我们自己存在什么问题?是什么影响了黄河的美?
小组讨论发言:结合教材讨论黄河在哪些方面寻在忧患?
提示大家可以分段讨论,在这里我会给大家一点提示,因为大家对黄河的了解是有限的,如果仅靠他们自己,估计完成这个会有一些难度,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给他们稍作提示,比如中游流经什么地方,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这样的话他们会很容易想到,水土流失,泥沙淤积。
在这个地方学生虽然能够总结出来黄河存在的问题,但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这里为了突破难点需要我做一些讲解:
关于凌汛展示图片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并讲解成因,
关于地上河,为了便于他们理解我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在看安阳河水是怎么看的,他们会回答低头看,那我会告诉他们地上河是抬头看的,这样学生们理解起来就很简单了,同时我会播放一分钟的关于地上河的视频,更加形象直观的展示地上河的成因。
任务四:救黄河
继续上一个活动:为了更好的向世界展示我们的黄河,迎接外国游人,我们该从哪些方面改善?
合作探究:怎么样治理黄河?
提示:针对忧患,解决问题
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因此在处理这个问题上要花费的时间长,由于学生的知识面有限,所以在想措施时,他们基本上只能想到,挖沙子,植树造林,我在上了一 个班后,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在接下来的班级中,在这个问题上,多给了学生一些提示,比如如何治理凌汛,在下游怎么处理地上河等方面的内容。
设计意图:这样一个角色扮演活动,开放性强,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学习课堂知识,提高了课堂效率,还锻炼他们收集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四、课堂练习
安排这几个练习题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是否完成了学习目标,重点是不是已经掌握。
这节课,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入手,力求以巧妙有效的教学让学生摆脱地理课上的死记硬背。但现在学生的学习方法还比较单一、被动。今后,如何在每堂课都让探索性,发现性学习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是值的深入思考的问题。我将会尊重学生,在开发学生中积累教学经验,逐步完善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