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海陆变迁说课稿2022-2023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4海陆变迁说课稿2022-2023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3-03 13:4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节 海陆的变迁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海陆变迁〞一课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相貌〞的重要组成局部,是承接第一节对地球相貌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让学生明白地球外表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今天海陆的分布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只是地球开展史中的一幕。
〔二〕教材内容
本节教材包括地表形态变化、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四局部内容。教材首先运用实例提醒地形的沧桑变化,指出地球外表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接着利用大陆漂移的过程、六大板块示意图及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图形象生动地演绎地球的变化。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学习了“大洲和大洋〞,知道了七大洲四大洋分布概况和世界主要的山脉分布,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根底。初一学生根据其年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程度,要顺利完本钱节课的学习目的,仍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意方法的运用。
三、说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才能
〔1〕、举例说明地球外表海陆的变迁,掌握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2〕、理解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根本观点。
〔3〕、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教材的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才能、想象才能和推理才能。
〔2〕、运用板块运动理论解释地球外表根本相貌的形成及火山、地震的发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开展变化,进展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探究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初一学生特点,确定本节课的:
重点:板块构造学说的根本内容,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 。
难点:大陆漂移,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
四、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表达。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我确定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年龄特征,我选择以下的教法学法:
教法:故事导入情景教学法,读图分析法,模拟演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交流展示法。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沧海桑田”,从而引出课题:海陆的变迁
〔二〕教学任务
任务一:地表形态变化
自主学习p40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有人发现珠穆朗玛峰顶上有鱼骨化石,你能推断出这是什么变化
有人发现台湾海峡海底有森林遗迹和古河道,你又能推断出一个什么变化?
通过上述变化,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了这里曾经是海洋
台湾海峡海底古河道和森林遗迹推断出这里曾经是陆地。
师:先做简单的归纳,再次开始细讲。
1、海陆变迁的原因,PPT展示三张图片讲解(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我国东海海底发现人类活动的古河道,荷兰围海造陆)。
2、海陆变迁原因:地壳的变动
海平面的升降
人类活动
任务二:大陆漂移假说
自主学习p41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这个现象,德国科学家 提出了 假说
2、假说的内容:他认为,两亿年前地球只有一块庞大陆地叫_________, 后来,这块大陆开始分裂,逐步形成如今的海陆轮廓,也就是_____大洲_____大洋。
师:提出者---魏格纳。学生观察世界地图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得到什么结论(PPT展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世界分布图),大陆漂移学说的内容,学生小组讨论,找出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论据。
师:对学生的证据进行总结(结合PPT图片展示讲解)
(1)、轮廓的吻合性
(2)、动物的相似性
(3)、底层的相似性
从魏格纳故事———大陆漂移学说提出,我们得到的启示。
认真观察,大胆质疑,关于创新,勇于实践。
任务三:板块构造学说
自学读图并结合P42内容分析:
1、地球表层可以分成几大板块?分别是什么?
2、什么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外?
3、图中
“→←”表示什么运动?
“←→”表示什么运动?
4、板块内部与板块边缘的运动有什么区别?
师:(用纸板模拟板块)
(1)展示六大板块,再次展示六大板块让学生填出名称
(2)板块的边沿和板块内部的区别:边活内稳
(3)板块与板块的运动方向:
相对—挤压碰撞,易形成山脉、山系等,在世界地形图中划出(补充:阿尔卑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
相反—张裂,易形成裂谷、海沟等(PPT展示东非大裂谷的扩张和红海的拉伸)
(4)交界地壳活跃易出现地震和火山,两大火山地震带(结合PPT讲解)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任务四:地震与火山
自学p43,完成下列问题
火山或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带是哪里?
2、世界两大地震带是哪两个?
生:1、板块交界处(张裂拉伸或碰撞挤压)
2、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师:地震出现:海洋、陆地
在陆地,地震课摧毁房屋,公路等等,传授给学生防震抗灾、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知识。
在海底发生地震会引发海啸,危害沿海地区。
PPT图片展示地震(海洋、陆地)和火山图
〔三〕拓展延伸
地震是怎样产生的,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历谈一谈地震带来的灾难及怎样逃生,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才能。
〔四〕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知识点,学生再次回顾
〔五〕巩固练习〔随学随练,加强学生的记忆效果,进步课堂效率〕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条框式,简单明了,条理清楚,老师边讲解边板书便于学生稳固掌握。
七、作业设计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和根底的不同,我设计了两类必做题和选做题,选做题针对学有余力并对地理感兴趣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