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测试
试卷说明 1. 本试卷考核范围: 浙教版八下第 1 章至第 3 章第 2 节。 2. 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100 分。 3. 答题结束可扫描左侧二维码, 查看习题视频解析及相关知识点讲解 课程,并可查看同类题推送及创建电子错题本进行知识巩固。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Na—23 S—32 Cl—35.5
科 学 试 题 卷
试卷 Ⅰ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 共 40 分。下列各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 下列图片中, 不属于模型的是 ( )
A B C D
2 .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
A .分子大,原子小
B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
C .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
D .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有作用力,而原子之间没有
3 . 小黄同学做某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先将导体 ab 水平向右移动,导体 cd 也 随之运动起来。可知 ( )
A .实验装置右侧产生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发电机
B .实验装置左侧运用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C .实验装置左侧运用的原理是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D .实验装置右侧将机械能转化成了电能
4 . 下列微观示意图中黑球代表氢原子,白球代表氯原子,其中代表化合物的是 ( )
A B C D
八年级科学第1页(共8页)
5 . 如图是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的示意图,其中操作正确且氖管发光的是 ( )
A B C D
6 . 在化学世界里,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也变得鲜活起来,它们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着不同
的含义。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
A .Mg2+ :一个镁离子带 2 个单位的正电荷
B .2H:2 个氢元素
C .CO2 :1 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 1 个氧分子
+2
D . Ca O :氧化钙的化合价为+2 价
7 . 如图所示是某家庭电路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为了用电安全,应在甲处安装开关,乙处安装电灯
B .若保险丝熔断,说明电路中一定存在短路
C .正常状况下,用试电笔接触 A 点,氖管不会发光
D .空调插入三孔插座后,它与家中其他用电器串联
第 7 题图 第 8 题图
8 . 某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如图为该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图。据图分析,下列 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物质由碳原子、氧原子、氢原子直接构成
B .该物质化学式可表示为 CH6O2
C .构成该物质的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个数比为 2 ∶6 ∶ 1
D .该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为 105
9 . 一根条形磁铁断裂成三段(如图所示),以下现象与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B C D
A .小磁针黑色的一极为 N 级
B .两者相互排斥
C .两端能吸引的大头针数量差别很大
D .闭合电路中的 EF 段导体穿过 CD 之间时,灵敏电流计一定没有反应
八年级科学第2页(共8页)
10 .关于如图所示的电路装置, 当开关 S 闭合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通电螺线管上端为 S 极
B .弹簧测力计示数会变大
C .电流表示数变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
D .若仅仅调换电源的正负极的接线,则弹簧测力计示数将保持不变
第 10 题图 第 11 题图
11 .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A~E 代表五种不同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原子序数: C>B B .核内质子数:A=E C .B 、C 同周期 D .A 、D 同族
12 .如图分别是实验室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13 .如图是小敏设计的汽车尾气中 CO 排放量的检测电路。当 CO 浓度高于某一设定值时, 电铃发声报警。图中气敏电阻 R1 阻值随 CO 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铃应接在 A和 B 之间
B .CO 浓度升高,电磁铁磁性减弱
C .用久后,电源电压 U1 会减小,报警时 CO 最小浓度比设定值高
D .CO 排放量低于设定值时,动触点与触点 N 接触
14 .在 O2 和 CO2 的混合气体中,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24%,则 O2 和 CO2 的质量比是 ( )
A .2 ∶5 B .3 ∶ 1 C .3 ∶22 D .8 ∶ 11
15 .若元素 X 只有一种化合价,下列化学式中书写错误的是( )
A .X2O3 B .X2S3 C .X2Cl3 D .X(NO3)3
八年级科学第3页(共8页)
16 .在如图所示的密闭装置中进行白磷燃烧实验,在白磷被点燃至装置恢复到室温的这段时 间内,集气瓶中的气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最接近的是 ( )
A B C D
17 .水是化学实验中常见且用途广泛的一种物质。对下列各实验中水的主要作用的解释不合 理的是 ( )
A B C D
A .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B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量筒中的水:通过水的体积变化得到氧气体积
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的水:防止集气瓶炸裂
D .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的水:加热铜片,隔绝空气
18.现有质量相等的两份药品 a 和b ,a 中含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 b 中只含氯酸钾,则如 图所示生成氧气质量 m(O2)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
A B C D
19 .已知硫酸铜也可以催化双氧水的分解,现向一定量的双氧水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 量分数的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忽略水的蒸发)。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
A B C D
20.人们为了解释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汤姆生,他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
八年级科学第4页(共8页)
B.卢瑟福提出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
子核里, 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
C.通过实验,科学家们发现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夸克构成的
试卷Ⅱ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 7 小题,每空 1 分,共 21 分)
21 .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1) 3 个二氧化碳分子 。
(2)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
22 .写出下列化学式的名称:
(1) Fe(OH)3 : 。
(2) Cu2O : 。
23 .图甲是台灯的实物图,图乙是该台灯的电路图, AB 表示台灯插头的两个插脚。
(1) 小明将台灯插头插入两孔插座 (图丙) CD 后, 闭合台灯开关 S1,发现台灯 L1 不发 光。电路中开关及导线接触良好,用测电笔检测 M 点,氖管发光,再测 N 点,氖 管不发光, 则可知台灯 L1 出现的故障是 (填“断路”或“短路”) 现象。
(2)丁图是某种测电笔的结构图,使用时手指千万不能接触测电笔的 部位(填 字母) 。
24 .相同分子数的 SO2 和 SO3 中,所含氧原子的个数比是 ;相同质量的 SO2 和 SO3 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均填最简整数比) 。
25 .小明用自制电磁小船对地磁场的方向进行判断, 如图所示, 闭合开关 S,将小船按如图 放在平静的水中,发现船头慢慢转动,但小船最后停止的位置并不是正南或正北。
(1) 由图判断电磁小船的右端(船头) 为 极, 要使小船运动更加灵敏, 可以将 滑动变阻器滑片往 (选填“左”或“右”)移动。
(2)将小船按如图所示的朝向放在平静的水中后, 船头偏转的方向是 (选填“顺 时针”或“逆时针”)。
(3)小船最后的指向不是正南或者正北的原因是地球存在着 。
26 .如图是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八年级科学第5页(共8页)
(1)写出装置中标有大写字母编号的仪器名称: A ,B 。
(2)该装置中棉花的作用是: 。
(3)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 ①固定试管并加热;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装药品; 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 ⑥熄灭酒精灯; ⑦连接装 置。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 .⑦②③①④⑤⑥ B .①⑦③②⑤④⑥ C .⑤⑦③②①④⑥ D .⑦③①②④⑥⑤
(4) 若用甲装置收集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 (选填“a”或“b”) 处,观 察到木条复燃,即说明已收集满。
27 .澳大利亚的大火给澳洲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小柯想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1)图甲探究的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的物质必须是 。
(2) 如图乙所示: 在燃着的蜡烛上扣一个烧杯, 过一会观察到蜡烛熄灭, 可以得出燃烧 的条件之一是 。
(3) 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管口朝下竖直插入热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 (如图丙所示) ,结 果观察到了白磷在水中燃烧的“水火相容”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
(4)下列为小柯提出的火灾应急方案 (灭火和自救措施) ,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当火较小时,可以用各种灭火器材灭火
B .室内失火时,打开门窗,尽量让浓烟从门窗排出
C .在灭火或逃生过程中,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D .发生森林大火时,可以砍掉周围的一些树木,防止火势蔓延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 3 小题,每空 2 分,共 20 分)
28 .氧气是我们身边无法离开的物质。某兴趣小组对氧气进行如下研究:
(1)氧气的制备: 如图所示, 该装置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目的是 。
(2)氧气的收集:
【实验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时停止 收集,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 3 次。
【实验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后,继续收集 40 秒,测定瓶中氧气的 含量,重复实验 3 次。
【实验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 3 次。 【实验数据】
实验项目 实验 1 实验 2 实验 3
氧气的体积分数(%) 79.7 79.6 79.9 88.7 89.8 87.9 90.0 89.8 89.3
氧气的平均体积分数(%) 79.7 88.8 89.7
八年级科学第6页(共8页)
【数据分析】
①由实验 1 、2 可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为提高获得氧气的体积分数, 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②不考虑操作因素,实验 3 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不能达到 100%的主要原 因可能是 。
29 .如图所示,图甲是课本上“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实验示意图,小科同学实际探究 时,在电路上连接了一个滑动变阻器,如图乙所示,实验记录如表:
实验序号 磁场方向 ab 电流方向 ab 运动方向
1 向下 无电流 静止不动
2 向下 由 a 向 b 向左运动
3 向上 由 a 向 b 向右运动
4 向下 由 b 向 a 向右运动
(1)图乙中小科在电路中接入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
(2)比较实验 2 和3,说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 有关, 比较 两 组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3) 小科想在图甲的基础上对实验进行改造, 来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 为了观 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他需要把图甲中的电源换成图丙中的 。
30 .在科学发展的历程中,曾经有许多科学家与重大的发现擦肩而过, 瑞士物理学家科拉顿 就是这么一位令人扼腕叹息的科学家,他曾经和电磁感应的发现只差了一堵墙的距离。 让我们来看看他的实验过程。
(1)通过实验内容的观察,我们可以知道科拉顿判断感应电流有无的方法是 。 该方法涉及的科学原理是 。
(2) 科拉顿在右边房间内将条形磁铁插入线圈内,然后迅速跑到左边房间观察,但他却没 有看到想要的实验结果,请分析他无法观察到实验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
四、解答题(本题共 3 小题,第 31 小题 6 分,第 32 小题 4 分, 第 33 小题 9 分, 共 19 分)
31 .受新冠疫情影响,学校每天都会对教室和公共区域进行消毒,使用的是“84”消毒液, 下面是“84”消毒液的产品说明书。
产品品名 “84”消毒液
主要原料 次氯酸钠(NaClO),有效含氯量≥5%
主要用途 用于瓜果、餐具、厨房用品,白色衣物及物体表面,肝炎、病 毒性感冒及肺炎患者的污染物等的消毒。
产品规格 500 g
八年级科学第7页(共8页)
(1) NaClO 中钠、氯、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填最简整数比) 。
(2) NaClO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3)计算 NaClO 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精确至0.1%) 。
(4)该消毒液中至少含有次氯酸钠的质量? (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
32 .学习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后,小明将课本中的实验装置改进为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 置。用加热的电烙铁点燃红磷后, 立刻拔掉插头, 无线气压计实时记录瓶内的气压变化。 实验过程中气压变化如图乙。
资料:一个密闭容器内气压受温度和气体量的影响,温度越高,气体质量越大,气体气 压越大。
结合以上信息及所学知识,对图乙中 AB 段与 CD 段气压上升原因做出简要说明。
33.如图甲所示是一家庭燃气报警器的部分电路示意图, 其中控制电路中的 R1 是由气敏电阻 制成的传感器, R1 的阻值与燃气的浓度的关系如图乙。出厂预设当燃气浓度达到 4%时 报警, 出厂测试时, 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 U1 为 3 伏且保持恒定, 闭合开关 S1 、S2,移动 滑动变阻器 R2 滑片 P 的位置, 当控制电路中的电流为 0.03 安,电磁铁 B 恰好能将衔铁 A 吸下,工作电路中相应的灯亮起而报警。(电磁铁线圈的阻值忽略不计)
(1)当报警器报警时, (选填“L1 ”或“L2 ”) 灯亮。
(2)该报警器要达到出厂预设值,滑动变阻器 R2 接入电路的阻值为多大?
(3) 某场地安装该报警器后, 想在燃气浓度达到 3%时就报警, 该滑动变阻器滑片 P 应 如何移动,并简述其中的科学原理 。
八年级科学第8页(共8页)2020-2021 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科期学中分测层试知-科识学演试练题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B A B A C C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C C C C A D B B
二、填空题(本题共 7 小题,每空 1 分,共 21 分)
21.
(1)3CO2
(2)H2O
22.
(1)氢氧化铁
(2)氧化亚铜
23.
(1)断路
(2)D
24.2∶3 5∶6
25.
(1)S 左
(2)顺时针
(3)磁偏角
26.
(1)铁架台 集气瓶
(2)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造成堵塞
(3)A
(4)a
27.
(1)可燃物
(2)有助燃剂或与氧气接触
(3)氧气或 O2
(4)AB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20 分)
28.(6 分)
(1)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2)①延长收集氧气的时间
②集气瓶中含有水蒸气
29.(8 分)
(1)保护电路
(2)磁场方向 2 和 4
(3)灵敏电流计
八年级科学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30.(6 分)
(1)平行于导线下方的小磁针是否发生转动 电流的磁效应
(2)只有在切割磁感线时才会产生感应电流,他跑过去的时候已经不切割磁感线了
四、解答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19 分)
31.(6 分)
解:(1)46∶71∶32(1 分)
(2)+1(1 分)
35.5
(3)NaClO 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 47.7% ··················· (2 分)
23+ 35.5+16
(4)该消毒液中至少含有次氯酸钠的质量:
500g 5%
mNaClO = 52g ·································································· (2 分) 35.5
100%
23+ 35.5+16
答:(3)NaClO 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47.7%;
(4)该消毒液中至少含有次氯酸钠的质量约为 52g。
32.(4 分)
答:AB 段:红磷燃烧放出热量,瓶内温度升高使瓶内气压变大;同时瓶内氧气被消耗,气
体质量减少使瓶内气压变小;但瓶内温度对瓶内气压的影响大于气体质量对瓶内气压的
影响,所以瓶内气压升高; ························································································ (2 分)
CD 段:C 点时打开止水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容器内,水填充了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所以瓶内气压升高。 ···································································································· (2 分)
33.(9 分)
解:(1)L2(1 分)
(2)当燃气浓度达到 4%时报警器达到出厂预设值,查看乙图可知此时 R1=40Ω
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 U1=3V,控制电路中的电流 I=0.03A,
U 3V
此时电路的总电阻: R总 =
1 = =100
I 0.03A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R2=R 总-R1=100Ω-40Ω=60Ω ······················· (5 分)
(3)滑动变阻器滑片 P 应向下移动;原理:报警时 R 总仍为 100 欧,若燃气浓度降为
3%,气敏电阻 R1 阻值变大,则必须减小滑动变阻器 R2的阻值,所以将滑动变阻
器的滑片 P 向下移。 ························································································· (3 分)
八年级科学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2020-2021 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测试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科学答题卡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20 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 7 小题,每空 1 分,共 21 分)
学校:
28.(6 分) 条 形 码 21.(2 分)
姓名: 粘 贴 处 (1)
班级: (1)
(2) ① (2)
考试编号 注意事项: ②
22.(2分)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信息填写清楚。
29.(8 分)
2.选择题作答必须用 2B 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
(1)
(1)
皮擦干净。 (2)
(2)
3.非选择题作答必须用黑色签字笔填写,答题 23.(2 分)
(3)
不得超过答题边框区域。
(1)
4.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30.(6 分)
(2)
5.正确填涂: (1)
24.(2 分)
6.错误填涂:
25.(4 分)
此方框为缺考学生标记,由监考员用 铅笔填涂 (2) 2B (1)
(2) 四、解答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19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3) 1 6 31.(6 分)
26.(5 分)
2 7 (1)
(1)
3 8 (2)
(2) (3)
4 9
(3)
5 10
(4)
11 16 27.(4 分)
(4)
12 17
(1)
13 18 (2)
(3) 14 19
(4) 15 20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32.(4 分)
请 请
勿 勿
33.(9 分) 在 在
(1)
此 此 (2)
区 区
域 域
内 内
(3) 作 作
答 答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