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 讽刺作品的阅读 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 讽刺作品的阅读 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4 18:4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 讽刺作品的阅读
本课件与《状元大课堂》内容完全匹配
吴敬梓出身于安徽全椒一个“世代书香”的名门望族,他二十三岁时,父亲去世,家族内部因为财产的继承问题发生了变故,这让他对虚伪的人际关系深感厌恶。而在当时,清王朝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大力禁锢思想文化,用考试八股文的方法,束缚知识分子的思想,扼杀了大量人才。吴敬梓看透科举考试的弊病,用辛辣的笔锋,尖锐地揭露这一制度的问题,写出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创作背景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全椒(今属安徽)人,清代小说家。晚年自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穷困以终。工诗词散文,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著作另有《文木山房诗文集》《文木山房诗说》。
作者名片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封建社会里“读书人”或“士人”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小说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书中的大多数人物都没有读“圣贤书”的儒生应有的学识与品格,而是为功名利禄所裹挟,丑态毕露。 通过描绘这幅士林的“群丑图”,展现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作者清楚地表明了自己否定功名富贵的基本立场,并通过书中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奇人,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内容概览
儒林外史
楔子(第一回)——-介绍王冕生平,展示其士人精神,点明主题和创作意图
儒林众生相(第二至五十四回)
第二至三十回: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
第三十一至四十六回:对理想文士的探求。
第四十七至五十四回:真儒名贤理想破灭,世风日下。
民间四奇人(第五十五回)——四大奇人,不屑于功名富贵,洁身自好。
幽榜(第五十六回)——朝廷采纳御史意见,增加“幽榜”,回应楔子,首尾呼应。
正面形象
理想“名流”——王冕
叛逆人物——杜少卿 沈琼枝
真儒贤士——虞育德 庄绍光 迟衡山
市井小民
牛老爹 卜老爹
鲍文卿 娄焕文
甘露庵的乡邻
市井奇人
人物形象
反面形象
儒生
假名士——杜慎卿 杨执中 权勿用
官绅
王惠 汤奉
张静斋 严贡生
腐儒:周进 范进
迂儒:马二先生 王玉辉 鲁编修
江湖骗子:蘧公孙 匡超人 牛浦郎
普通文士:严监生 王德 王仁
读书女子:鲁小姐
一、儒生形象
周进
生活穷困潦倒,却皓首穷经、迷信经典,沉溺于制艺难以自拔,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
①刚出场时,六十多岁,依然是个老童生。饱受秀才梅玖和王举人的嘲弄和冷遇。②在贡院里受过度刺激,一头撞在号板上,苏醒后满地打滚,放声大哭。③任广东学道后,为了照拂范进,将范进取为第一。
(1)热衷功名,将科举视为荣身之路,苦苦追求,终获成功的腐儒,如周进和范进。
主要人物
形象特点
相关情节
(2)沉迷于八股文和封建礼教而害己害人的迂儒,如王玉辉、马纯上(马二先生)、鲁编修等。
马纯上
执着于做官、八股制度的虔诚信徒,为人仗义、宅心仁厚
①送匡超人十两银子,对匡超人说:“只是有本事进了学,中了举人、进士,即刻就荣宗耀祖。”②批八股文章,严格遵循朱子解释,不敢有所逾越。③做举业,干得极其认真。在文翰楼做选家,“时常一个批语,要做半夜”。④差人拿着写有蘧公孙叛逆罪的呈子给他看,他把自己挣得的九十二两银子全部拿给差人,替朋友消灾。
鲁编修
老学究、痴迷八股举业
①通过科举进入仕途,希望自己后继有人,所教的唯一的女儿鲁小姐学问了得,可惜不是男儿身,不然“几十个进士、状元都中来了”,于是招了所谓的“名人之后”蘧公孙为婿。②因女婿不肯做举业,心里生气,夫人相劝,更生气,结果“跌了一交,半身麻木,口眼有些歪斜”,中风了。
主要人物
形象特点
相关情节
(3)在八股科举制度下堕落、道德败坏、招摇过市的骗子,以匡超人为代表。
匡超人
开始时孝顺、勤奋好学,后逐渐堕落成虚伪、自私冷漠、忘恩负义、好吹牛的人
①得到马纯上的资助回家悉心照顾父亲。刻苦读书,被知县赏识。②到杭州后,为景兰江等假名士所包围,成为斗方名士,冒充风雅,相互标榜。③跟潘三一起假刻公章、帮别人考试。潘三有难后,怕自己被牵连,坚决不去狱里看望。③谎称未婚,再次成亲,知道了原配妻子已死,却用莫须有的“诰命夫人”的头衔、荣华富贵来糊弄、打发自己的哥哥去安排后事。
主要人物
形象特点
相关情节
二、官绅形象
(1)贪官污吏,贪婪成性,敲骨吸髓,如王惠、汤奉等。
王惠
贪财、无立场、酷虐、蛮横
①中进士后,照顾与自己“同年同乡”的荀玫,为的是将来官场上有个照应。②接到赴任南昌知府的报单后即刻上任,但到南昌后,故意不肯接印,直到蘧公子(蘧景玉)来访,蘧太守给了银子后才正式就职。③做南昌知府时候,衙门里整日充满了“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成为朝廷眼里的“能人”。④宁王反叛,王惠归顺宁王。后宁王被打败,王惠逃跑,做了朝廷钦犯,最后不得已出家为僧。
汤奉
贪财、作威作福、酷虐、蛮横
为了表示自己为政清廉,对朝廷各项法令严加执行。朝廷有禁杀耕牛的禁令,他不问因由,竟然将做牛肉生意的“老师夫”活活枷死,闹得群众义愤填膺,鸣锣罢市。一年下来居然也搜刮了八千两银子。
主要人物
形象特点
相关情节
(2)土豪劣绅,贪财势利,如严贡生、严监生。
严监生
有情义,节俭吝啬
①自己出钱赔偿、打点,替哥哥严贡生料理了官司。②正妻王氏病后,他延请名医,煎服人参,毫不含糊。③他病得饮食不进,卧床不起,奄奄一息,还念念不忘田里要收早稻。④家中米烂粮仓,牛马成行,可在平时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⑤为了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临终之际伸着两根指头就是不肯咽气,一直等到赵氏挑去一根,才点头咽了气。
主要人物
形象特点
相关情节
三、有民主思想的人物形象
(1)有君子之风的士人。王冕和杜少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王冕
杜少卿
才华卓越、磊落洒脱、不慕名利
十岁时辍学放牛,自学画荷花,拒绝危素召见。不愿结交乡绅,于是远走山东。后回乡奉养母亲,与吴王促膝长谈。最后归隐会稽山。
尊重妇女,为人单纯,淡泊名利,慷慨大方,有些离经叛道
①好酒好菜招待客人,给门客抓药治病,精心伺候。②在自身没钱的情况下,仍然当了自己新做的衣服给杨裁缝死去的母亲买棺材。③在知县得意时拒不拜见,知县丢官没有房子可住时,腾出房子让知县搬来住。④让管家卖地,大方资助他人。⑤拉着妻子的手游山饮酒,赞美沈琼枝的反抗行为。⑥朝廷征辟,他装病拒绝应征出仕。
主要人物
形象特点
相关情节
(2)最具有个性和解放意识的妇女典型——沈琼枝。
沈琼枝
才貌双全、自尊自立、智勇双全、 刚柔并济、不惧权贵
①被嫁到扬州宋家。丫鬟领她进了房,其后评价她道:“新娘人物倒生得标致,只是样子觉得惫赖,不是个好惹的。”②不愿做妾,从宋家连夜逃出。③逃到南京后靠卖诗过日子。④江都县差役来捉拿沈琼枝,到了知县那里,沈琼枝毫不畏惧,跟他说了一番道理。
主要人物
形象特点
相关情节
四、其他人物形象
类型
主要人物
形象特点
四奇人
季遐年(善书)、王太(善棋)、盖宽(善画)、荆元(善琴)
他们自食其力,置身于功名富贵之外,不受名教礼法约束,不受功名富贵羁绊,沉醉在琴棋书画的雅趣中,高雅脱俗,怡然自得,表现出尊严和独立的精神品格。
假名士
娄三、娄四公子(莺脰湖名士);景兰江、赵雪斋(西湖名士);杜慎卿、季苇萧(莫愁湖名士)
他们在功名上不得志,但也不打算像周进、范进那样苦熬苦挣,而是投机取巧,以刻诗集、结诗社等形式,混充名士,互相勾结,互相标榜,过着无聊的寄生生活。
真儒贤士
迟衡山、庄绍光、虞育德等
他们讲究文行出处,淡泊功名利禄,面对世风日下的现实,都企图用复古的办法来改良社会。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历来为评论家所称道。或用强烈的对比展示人物行为的前后矛盾,给予辛辣的嘲讽,如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所表现的市侩嘴脸;或用夸张手法精心刻画人物活动的细节,借以暴露其可笑可鄙的内心世界,如严监生悭吝成性,临死前因两茎灯草伸着二指不断气;等等。作者嬉笑怒骂,或明嘲,或暗讽,或引人发笑,或令人切齿,无不尖锐深刻。
1.高超的讽刺艺术。
艺术特色
《儒林外史》的结构,正如鲁迅所言,“虽云长篇,颇同短制”。全书没有一线到底的人物和情节,而以同一主题贯穿始终。它以连缀的故事、相互衔接的人物,既独立又前后呼应地结成艺术整体,从而达到较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目的。作者是要对整个儒林文化进行深刻全面的反思和扬弃,而这种“碎锦”式的“散点透视”,恰恰为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提供了最佳模式。
2.独特的结构艺术。
选段描写了周进在贡院号哭的情景。这一细节活画出周进疯狂痴迷的精神状态,刻画了一个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这类读书人的嘲讽与怜悯,也表达了对封建科举制度的痛恨和批判。
要点批注
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为甚么这‘号啕痛’也是的?”周进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贡院前一个茶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一碗茶,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
精彩选读
专题一:故事会
《儒林外史》这部小说写了许多人物的故事。其中有些故事篇幅稍长,展现了人物多个性格侧面,有些故事则寥寥数笔,但都含意深远,韵味悠长。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专题探究
《儒林外史》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杜少卿。
杜少卿出身于大地主官僚家庭,“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却出淤泥而不染。他仗义疏财,淡泊名利,尊重女性,书中人物迟衡山评价他是“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杜少卿这位奇人的一件奇事。
书中第三十三回,杜少卿的夫人初到南京,想看风景。杜少卿便安排了轿子、陪客,带夫人去清凉山游姚园。姚园的景色很美,路是鹅卵石铺成的,一路朱红栏杆,两边绿柳掩映。他们在山顶的八角亭上摆席、饮酒,观赏美景。后来,杜少卿喝醉了,他拉着夫人的手,出了姚园,大笑着,在清凉山冈子上走了一里多路,随从嘻嘻笑笑,“两边看的人,目眩神摇,不敢仰视”。这件事情,在当时,可算是惊世骇俗了。这件事体现了杜少卿对女性的尊重和对繁文缛节的蔑视,颇显魏晋名士风度。
【探究示例】
专题二:《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探究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一向为人称道,突出表现在对人物的刻画上。小说写了数百个人物,上至达官显宦,下至贩夫走卒。他们行藏不同,性格各异,而“其人性情心术,一一活现纸上”(清闲斋老人语),让读者一见而洞彻其灵魂。选择书中的一个主要人物,细读有关章节,看看作者在刻画人物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讽刺手法,产生了怎样的讽刺效果。写一篇小论文,谈谈你对《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体会。
鲁迅说:“‘讽刺’的生命是真实。”《儒林外史》作为一部优秀的长篇讽刺小说,善于通过对人物言行的白描,透过当时人们不以为奇的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细节,真实生动地揭示出形形色色儒林人物的可鄙、可憎、可笑、可怜,进而让我们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的腐败和对人心的毒害。
作者的讽刺艺术寓于对人物的外貌描写中。例如,第二回写夏总甲:“正说着,外边走进一个人来,两只红眼边,一副锅铁脸,几根黄胡子,歪戴着瓦楞帽,身上青布衣服就如油篓一般;手里拿着一根赶驴的鞭子,走进门来,和众人拱一拱手,一屁股就坐在上席。”这简单几笔外貌描写,就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一个令人厌恶的下层官吏形象。他地位不高,生活也困窘,却摆资格,拿架子,耍小威风。作者的态度是嘲笑中透出憎恶的。
《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探究
【探究示例】
作者的讽刺艺术寓于人物对话中。例如写范进进考场后和周学道的一段对话。周进问:“你就是范进?”范进跪下道:“童生就是。”学道道:“你今年多少年纪了?”范进道:“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岁。”学道道:“你考过多少回数了?”范进道:“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一口一个童生,态度之卑微、口气之胆怯,活现纸上。
作者的讽刺艺术还寓于人物言行的自相矛盾中。如第四回,严贡生在范进和张静斋面前吹嘘自己“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接着,作者以一系列的生动情节揭露他在乡里巧取豪夺、敲诈勒索、无恶不作的卑劣行径,言行的鲜明对比形成尖刻隽永的讽刺效果。
专题三:续写故事
《儒林外史》中没有贯穿全书的核心人物。书中的人物常常在登场数回之后,旋即退场,从此不再出现。他们退场之后的生活将会如何?又会有哪些故事?选择书中的一个人物,发挥想象,续写他的故事。
廿年光阴转瞬即逝。荆元依旧开着裁缝铺,一日做工完毕,他抱了琴,踱步到清凉山,要去后山寻于老者,请他听自己新学会的《潇湘水云》。
山道绿柳掩映,颇为清凉。迎面一翁一妪,古稀花甲年纪,布衣木钗,极为朴素。他们手挽手,缓步登山,沿途欣赏风光。
路上行人注目二老,议论纷纷,二老笑谈如故,不以为意。荆元猛然忆起,二十年前杜少卿携夫人游园,传为此方奇闻。
【探究示例】
少卿重游清凉山 荆元抚琴别故友
荆元迎面上前作揖,自报姓名。这二老,正是杜少卿夫妇。
二十年来,少卿仗义轻财如故。钱财散尽,仆从便遣散了,家什也陆续典当,亲朋以他为败家儿,与他断绝了往来。他便携夫人在城西陋巷住下,给人写字营生,并无余财。
三人相谈甚欢,分道而别。
荆元径自向后山走去,隐约闻听丧乐,心下一沉。走近园圃,见邻里皆披麻——于老者已于两天前无疾而逝。灵堂内,哀号恸天。
荆元并不进灵堂,只将琴放在惯常抚琴的石凳上,默默弹起《潇湘水云》。琴音悠远,声动林木,鸟雀俱来相和。
于老者长子闻琴声而出,待荆元弹毕,对他一鞠躬,道:“父亲二三百亩田园,已分给我兄弟五人。您常抚琴的石凳,恰在我园内。多年来听你们论琴,我也知一二,若不嫌弃,您以后可以常来。我已年迈,不敢违逆父亲意愿,科考已然无望,兄弟儿孙却还能有为。科场污浊,却也能通青云之路,于家不久将能振兴!”
荆元神情漠然,收琴入囊,远远向老友拜了三拜,转身走了。
作者名片
自主阅读推荐
《围城》
钱锺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后改名锺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学者、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围城》,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等。
小说以全面抗战初期为背景,以留学归国青年方鸿渐的生活经历为主线,描绘了一群知识分子在生活、工作、婚姻等问题上遇到的矛盾纠葛,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钩心斗角、尔虞我诈,揭示了一些上层知识分子内心的贫乏、空虚和卑微,嘲弄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揭示了人生如“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冲出来”这一典型的社会心理,塑造了一群病态的读书人群像,具有相当强烈的社会意义。
内容概览
围城
第一部分
(第一至四章)
方鸿渐的感情史
介绍方鸿渐的感情史和十里洋场社交中各色人物。
第二部分(第五章)
前往三闾大学(过渡)
方鸿渐感情失意,前往三闾大学。
第三部分
(第六至七章)
三闾大学的明争暗斗
三闾大学中的教授拉帮结派,相互倾轧,方鸿渐被排挤。
第四部分
(第八至九章)
婚后生活
方鸿渐与孙柔嘉成婚,婚后生活不顺,争吵不断。
主要人物
形象特点
相关情节
方鸿渐
被动、无能,意志不坚定、经不住诱惑;既善良又迂执,既正直又软弱,既不谙世事又玩世不恭;有民族气节
和正义精神
①出国四年换了三所大学,一无所成,回国前为了应付家人,买了假博士文凭。②不喜欢苏小姐,万不得已拒绝时,用的还是法语。喜欢唐晓芙却不敢跟她说,闹矛盾时在雨中等唐晓芙,却又坚持不下去。③受邀演讲忘带演讲稿,只能胡扯出西洋只有鸦片和梅毒在中国长存的笑话,出尽洋相。④在华美新闻社时,新闻社因言论激烈受到警告,又有传言称敌伪企图收买报社,总编愤而辞职,方鸿渐不顾妻子的反对也跟着辞职了。
人物形象
孙柔嘉
独立自主、工于心计、外柔内刚、颇有主见
①孙柔嘉故意把被陆子潇追求的事透露给方鸿渐,让方鸿渐心生妒意。②赵辛楣离开后,孙柔嘉说有人给她家里写信造他们的谣,挑拨方、赵二人关系。路遇陆子潇和李梅亭时,她紧抓方鸿渐的右臂,做出两人是情人的假象。在她不动声色、步步为营的“逼迫”下,方鸿渐终于跌入她所设置的婚姻“围城”。
(续表)
(续表)
唐晓芙
可爱纯真、独立率性、略有偏执
①唐晓芙的初次出场就是与方鸿渐的会面,其间对话足以显出唐晓芙的聪明伶俐及话语间的讥诮嘲讽。②在受到表姐苏文纨的阻挠时,唐晓芙大声地说出了自己的爱,可是方鸿渐始终在犹豫。最终二人不得不分手。
苏文纨
工于心计、高傲狡黠、虚伪做作
①以前做同学的时候,看不起方鸿渐。一起回国时,她又准备向方鸿渐示爱。但方鸿渐被鲍小姐引诱,她很妒忌,将方、鲍两人贬得一文不值。然而鲍小姐刚走,她就马上打扮好来找方鸿渐。②得知方鸿渐喜欢唐晓芙后,恼羞成怒,将方鸿渐的丑事抖出,导致唐、方两人最终分手。她为挽回尊严,下嫁给曹元朗。
《围城》以高妙的讽刺艺术为人所称道,是我国讽刺小说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被称为“新《儒林外史》”。全书语言风趣幽默,妙趣横生,书中的人物形象丰富、生动,比喻、反语、双关、谐音、对仗、警句格言,典故等层出不穷。另外,文章采用独特的象征,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生哲理。
艺 术 特 色
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英国作家、政论家。他的讽刺小说影响深广,高尔基称他为“伟大文学创造者之一”。主要作品有《格列佛游记》《一个浴桶的故事》等。
《格列佛游记》
作者名片
小说以童话式的叙事风格,记叙了英国医生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等地的经历,深刻反映了18世纪上半叶英国社会的一系列矛盾,讽刺了统治集团的昏庸腐朽、唯利是图、互相倾轧,并对殖民战争的残酷暴戾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歌颂了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英勇斗争精神。
内容概览
格列佛游记
第一次航海(来到小人国)
船只失事,格列佛被小人国俘虏
拖走敌国战舰,格列佛成为小人国英雄
第二次航海(误闯大人国)
遭遇风暴格列佛被巨人捉住
格列佛被迫表演,在皇宫多次遇险
第三次航海(造访飞岛国)
船只被劫,格列佛被飞岛人救起
格列佛参观飞岛、科学院和巫人岛
第四次航海(遍历慧骃国)
水手叛变,格列佛被放逐至慧骃国
经过了解,格列佛爱上慧骃国并想永久留下
格列佛被陷害,逃离小人国
木箱被老鹰叼走,格列佛离开大人国
格列佛离开巫人岛,到日本乘船回英国
格列佛被驱赶,只得离开慧骃国
国家
国家特征
相关情节
小人国
大人国
在那里万物的长宽高仅有正常尺寸的十二分之一,人的身高不过15厘米
①大臣们根据鞋跟的高低分出“高跟党”和“低跟党”。②通过绳上跳舞的宫廷游戏来选拔官员,谁跳得高谁就当选。朝廷官员有时也会表演这种特技,然后按照技术高低获得不同颜色的丝线。③小人国和邻国不来夫斯古国因为吃鸡蛋时,应先打破大头还是小头而发起战争。
居民身高18米,作物也非常高
①格列佛介绍的英国各方面的情况和近百年来的历史发展被大人国国王否定。②格列佛建议帮国王制造火药和枪炮来巩固国防,国王大为反感。
经典情节
飞岛国
人们相貌异常,衣饰古怪,整天沉思默想;国王和贵族住在飞岛上,百姓则生活在三座海岛上
①飞岛国里,殖民统治思想严重:国王和大臣高高在上,脱离土地和人民,终日沉思冥想,不事生产,脱离实际,却又靠下方人民来养活自己。下方城市发生叛乱或抗缴捐税,国王就把飞岛停在这城市及邻近地域上空,剥夺他们享受雨水和阳光的权利,并从上面投掷大石块打击他们。②拉格多科学院从事荒诞研究,如从黄瓜里提取阳光,把粪便还原为食物,用猪耕地等。③巫人岛上的总督精通魔法,能随意召唤任何鬼魂。④拉格奈格王国的臣子谒见国王时要舔地板,国王把毒药撒在地板上杀死他不喜欢的大臣。
(续表)
慧骃国
人兽颠倒,没有金钱,没有军队和警察,马是统治者,是理性的载体,人形动物“耶胡”则是被奴役者
①格列佛和慧骃之间的对话——关于“钱”的议论。②“耶胡”好吃懒做,贪得无厌,特别喜欢在田间寻找一种发亮的石头。为了争夺石头,它们就会搏斗起来,甚至发动大规模的战争。
(续表)
1.尖锐深邃的讽刺手法。
作者的讽刺手法非常丰富,运用反语进行讥讽,以类似漫画的夸张技巧描写各种怪诞的事物,而且善于用严肃认真的口吻叙述渺小无聊的事情。
2.情节的幻想性与现实的真实性有机结合。
小说的情节虽是虚构幻想的,但它是以当时英国社会生活的真实情况为基础的。而作者细腻的描述更是令人觉得似乎一切都是真情实事,这增添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艺 术 特 色